張小良 武漢音樂學院
伴隨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相較于幾十年前已經有了較大的提升,當前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現階段喜歡音樂藝術的人群數量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把音樂融入到自己生活中,音樂也成為人們閑暇時間放松身心的一種途徑。合唱屬于較為常見的音樂藝術形式,因此在社會中也逐步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合唱藝術的發展能夠直接推動我國音樂行業整體發展,能夠在音樂教育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指揮在整個合唱教學及排演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保證教學質量,確保最終呈現出更加精彩絕倫的效果,因此需要使用相應的措施,從而提高合唱指揮藝術的表現力。現階段的合唱教學及合唱指揮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而這些問題都會直接影響到合唱指揮的藝術力提升,所以就需要通過相應的教育工作,提高合唱指揮專業學生綜合素養,為我國的文化事業發展打下基礎。
合唱指揮具有獨特的魅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第一,合唱藝術在實際表演過程中,合唱指揮者需要對演唱的曲目有深入的了解與認知,從歷史背景、情感、聲音運用等多個角度對作品進行構思,從而形成一個多維、協調的最終效果。無聲指揮法及指揮圖示是服務于音樂的,指揮者自身的形態、表情、氣質都是要為作品服務的,觀眾通過指揮的詮釋和表達,使自身的視覺與聽覺形成完美的統一。因此,也可以說,合唱指揮在合唱作品演唱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體現出其獨特的魅力。所以指揮合唱作品的時候,指揮人員一定要有良好的合唱指揮能力,并且能夠深入認知歌曲的實際內涵與價值,通過恰當的情緒投入及合理的引導方式,構建出一個多元化的指揮效果,使觀眾充分感受到指揮者自身所傳達的情感,并且也能有效提升整體的音樂表現力。
合唱藝術與其他大部分音樂藝術相比都有較大差異,主要體現在表演形式及人員數量上,因此,協調統一對于合唱藝術來說非常關鍵。團隊自身的協調能力與凝聚力都需要有完美的呈現,合唱指揮在實際演唱過程中需要對合唱團員進行引導,通過一定的訓練方法,使合唱團員之間互相傾聽、互相補足,形成融合與協調的統一整體。第一,合唱指揮人員自身需要擁有扎實的音樂基礎,對于音樂作品而言,需要站在整體和宏觀的角度認知與了解,并且依照對作品的分析,制定出相應細致的排練計劃,通過自身的指揮和表達,使音樂作品更為完整地呈現出來。第二,合唱團員之間也具有一定差異,每個人對于音樂、作品、聲音的理解以及擅長的風格和表達方式等各有不同,所以就要求合唱指揮協調好整個演唱過程,避免團員在演唱過程中過度凸顯自身特色,盡可能地使個人能夠與團隊融合在一起,考慮團隊整體的演出效果,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整體演出過程之中團隊人員整齊劃一,不會由于個人風格過于突出而直接影響到整體的合唱。指揮只有具有凝聚力,才能使最終的演唱效果達到和諧統一。
對于合唱作品而言,想要使作品的內涵更好的表現出來,就需要深入研究合唱作品,對作品的深入分析與完善,以及規范的準備是確保排練順利進行的重要基礎。因此,合唱指揮需要恰當的把握作品風格,并且能準確表達作品思想。具體的風格呈現分為兩點:第一,不同合唱作品的創作背景具有較大差異。指揮者需要首先對音樂背景展開深入探究,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想含義,同時也要深入探究作者的創作背景,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思索作者在音樂創作之中展現出來的思想以及情感投入,這樣才能更好地呈現出合唱音樂的實際演奏效果,并且幫助合唱演奏人員更好地把握音樂整體的節奏,以及風格。運用與作品相匹配的方式去表達自身的合唱指揮情感,更準確地找到作品的切入點。第二,單純地運用音樂表現形式并不能真正地讓觀眾了解作品所呈現出的實際內涵,還需要通過合唱指揮自身的藝術表現,才能讓觀眾在視覺上具有更加豐富的感受。
合唱藝術屬于較為常見的音樂形式,并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合唱能夠讓人們感受到音樂藝術的實際價值,通過相應的方法,也能有效地使合唱與指揮藝術的實際表現力得到提升,從而提高合唱表演的整體藝術魅力與價值。在研究合唱指揮藝術表現力提升的相應方法過程中,需要遵循相關原則,確保整體的方法運用具備科學性和可行性。
傳統的合唱藝術指揮通常是讓合唱指揮人員獨立完成指揮計劃,所以整體的排練方式制定都是站在合唱指揮的角度展開的,較為關注理論知識的運用,忽視了對于合唱團體成員自身能力的培養,這不利于合唱團成員藝術表現力的提高。為了滿足當前時代發展背景下合唱表演的實際需要,就需要提升合唱成員綜合能力的培養力度,并對合唱指揮藝術的相應計劃進行重新完善與調整,這樣才能確保合唱團全體成員的藝術表現力得以發揮,在表現力提升中找準今后的發展方向。實際開展工作時,首先需要讓合唱指揮者對合唱隊伍成員的藝術表現力有一個全面的認知,然后依照于成員自身的基礎能力掌握,以及學習能力等,開展綜合的評價,確保整體評價工作的開展不會過于片面,能夠真正地考慮到每一個成員的實際狀況,使最終呈現出來的評價結果更加真實準確,為后續的合唱指揮藝術表現力提升打好基礎。最后,再依照于評價的實際結果,針對指揮計劃整體進行調整,而在表演過程中,還需要按照合唱成員自身的綜合素養提升狀況相應的調整指揮計劃,使指揮計劃始終與合唱人員的合唱能力以及樂曲的需求相匹配,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整體合唱演出的效果呈現出最好狀態。
合唱藝術表演過程之中經常會運用傳統的指揮方式,但是伴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傳統的指揮方式已經無法匹配合唱藝術的未來發展趨勢。當前合唱指揮表演過程中對個性化指揮方法的合理運用,已經開始逐步受到人們的重視。因此,在合唱表演指揮工作開展時,需要按照合唱成員自身的綜合素養,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指揮方式,由于合唱團內的人員數量較多,并且不同成員對于音樂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接受音樂教育的程度也存在差異,學習能力上也有高低之分。所以,針對音樂理解力不同的成員就需要制定不同的計劃,音樂理解力較好的成員可以用難度較高的排練與教學計劃,而音樂理解力較差的成員可以降低排練與教學計劃的實際難度,讓不同成員在自身已經掌握的知識基礎上提升自我,為合唱指揮藝術表現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合唱團隊的整體工作開展時,合唱指揮需要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而伴隨著當前合唱藝術規模的不斷擴大,合唱作品也開始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改革與轉變,而這為合唱藝術整體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前進方向。合唱藝術指揮人員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表現能力,給整個團隊正確、積極的引導,最終使合唱藝術的實際效果得到提升,發揮出合唱藝術的魅力。因此,指揮合唱的時候可以運用不同的排練技巧,使藝術表現力得到提升,賦予音樂靈魂,使聽眾能夠真正融入到合唱表演中。
想要合唱指揮工作順利開展,就需要指揮人員能夠對于合唱音樂作品的價值與含義展開分析,并且深層次地認知音樂作品的實際價值,并把不同的音樂作品進行對比,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更加全面的了解音樂背景結構,從而促使后續的合唱指揮工作順利進行。因此,在指揮工作開展的時候,指揮人員需要了解作者在曲目中想要表達的情感,而指揮過程中也要確定動作,讓指揮工作的整體開展更為流暢,這樣才能真實展現出音樂作品的實際內容。不同的指揮人員自身的指揮風格具有差異,并且指揮者能力也具有相應的差異,在前期準備工作之中,指揮人員針對音樂的內容分析也存在不同。雖然對于音樂作品整體的分析存在較大的差異,但很多指揮者都會對音樂的創作背景及結構展開分析,通過指揮者二次創作,才能促使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得以體現。在指揮工作開始前,需要確保前期工作質量,需要關注以下幾點:首先,強化對于音樂作品的全面認知,了解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和曲目、自身的結構與風格。音樂屬于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并且音樂也能夠使聽眾具有全新的感受,人們感受音樂的過程中能夠與曲目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得到身心的放松。音樂作品相較于其他藝術表現形式而言具有較大差異,合唱過程中傳遞給觀眾的是情感表達,而不是視覺沖擊,很多音樂作品都可以讓觀眾進入到音樂情境之中,設身處地的感受音樂情感,獲得更好的體驗。因此,大部分的音樂作品與聽眾之間都存在情感交流,合唱指揮人員為了確保指揮過程中真實體現出音樂作品情感,使音樂藝術的藝術表現力得到提高,就需要強化自身對于音樂作品背景及結構的認知,提高藝術處理能力。其次,合唱指揮人員自身要擁有良好的音樂素養,這樣才能針對音樂作品中的不同段落展開詳細分析,確保整體節奏合理的把握,并且及時調整音樂作品的整體進度,在合唱之前需要了解實際狀況,對于作品進行二次創作,創作后的作品應該仔細研究細節問題,并且給予演唱人員相應的指導,使演唱人員的整體發音更加標準,促使音樂表演整體藝術表現力提高。
合唱時,指揮者需要引導整體合唱團隊,其在合唱團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指揮者自身運用表情或者手勢,就能夠使音樂表演的整體感染力得到提升,在整體合唱表演中,樂隊的指揮人員擔任著重要的角色,樂隊的指揮人員自身的動作能夠直接提高整體藝術效果,同時還能確保合唱團隊的成員都表現出最好的狀態。因此,在實際表演的時候,合唱團隊的指揮人員要更好地認知音樂內涵,盡可能地表現出音樂藝術的實際價值,使合唱團隊整體更加具有凝聚力,從而有效提高合唱藝術表現力。
指揮者自身運用的指揮動作要科學合理,確保演出效果達到最好的狀態,指揮工作開展時,指揮者需要了解歌曲的文化內涵,并且融入自身對于歌曲的見解與思想,不斷確定指揮動作,并且記住動作要領,確保指揮動作能夠真實地展示出歌曲的實際內容。而針對動作的設計來說,要盡可能地把一些較為復雜的動作變得簡單,防止出現一些沒有意義的動作。與此同時,指揮人員不能一直重復自身的動作,在指揮前要與歌唱人員和工作人員做好溝通交流,讓整體表演具有默契性。在日常訓練工作之中也要提升演唱者與指揮者之間的默契度,最終助力表演呈現出更好的效果。
伴隨現代經濟的飛速發展,當前我國的藝術行業也在逐步朝著多元化發展,合唱藝術的表現形式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在整體藝術實踐過程之中,合唱團成員需要依照于自身的情況選擇與自己更加匹配的藝術表現形式,通過創新的方法使綜合藝術表現力得到提高,從而有效的使藝術效果呈現出最佳狀態。合唱團隊的指揮人員需要發掘出隊內每一個成員自身存在的優點,與演唱相互融合,選擇更為恰當的指揮方式,讓每一個演唱成員都能夠發揮出最好的狀態,從而滿足觀眾對于合唱表演的心靈需求。
實際來講,合唱指揮人員在合唱訓練的時候要強化演唱者基礎素養,根據實際情況對合唱指揮計劃進行調整,從而確保合唱指揮整體藝術感得到優化,使演唱者自身的音樂素養與歌唱能力得到提高。例如:不同文化背景下,演唱人員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性,團隊合唱中很多演唱者已經掌握了一些演唱的基礎知識,但是有一些演唱者由于知識掌握不足,經常在合唱中產生各種問題,導致團隊兩極分化,這對于合唱團隊整體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因此,合唱指揮人員要加強對演唱者日常表現的關注度,針對一些基礎較好,且學習能力強的演唱者,制定一些高能力的演唱指揮計劃;而基礎較差、學習能力不強的演唱者,就要讓他們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幫助他們強化合唱基礎能力,從而使合唱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為了促進合唱指揮工作的順利開展,合唱指揮人員需要發掘歌曲的內涵,只有對于歌曲的創作思路以及藝術特色和情感基調進行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歌曲中想要表達的深層次含義,從而在合唱表演中真正融入自身的情感,使合唱指揮藝術完美呈現出來。因此,合唱指揮人員在指揮表演之前,就需要了解歌曲的相關信息內容,發掘歌曲的實際情感價值,并且融入自身的指揮動作,這樣才能確保在指揮的時候把歌曲的實際含義深入表現出來,使觀眾具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因為不同的合唱指揮人員的藝術能力與指揮風格具有差異,即便針對相同的歌曲,不同的人在分析以及理解上都會存在差異,所以合唱指揮人員要盡可能地對于歌曲展開全面的分析與認知,最大限度發掘歌曲中的情感,提高歌曲演唱表現力,從而更好的在合唱表演中體現出歌曲的魅力所在。
合唱指揮人員在整體合唱藝術演奏過程之中擔負著重要的責任,并且需要長久的排練以及演奏練習,還需要指揮人員自身擁有較好的身體素養,以及良好的精神抗壓能力,所以合唱指揮人員需要時刻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確保真正的提升合唱藝術表現力。首先,指揮人員需要和演唱人員展開積極配合。合唱指揮并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與演唱者共同構成了一個無法分離的整體,針對合唱指揮人員而言,需要與演唱者相互配合,通過二者之間的良性互動,更好的使合唱指揮人員具有自信心,在舞臺上呈現出更好的效果。其次,合唱指揮人員自身要具有良好的外在氣質,這樣才能給觀眾帶來更好的視覺感受。除此之外,合唱指揮者要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把自己的積極情緒傳達給表演人員,使表演人員能夠更加放松,降低他們表演時的緊張感,與此同時,表演者也會反饋出較為積極的信號,使合唱指揮人員演出的時候更加具有自信心,從而確保整體合唱表演能夠圓滿完成。
人類的情緒變化通常是可以通過面部表情來傳播的,因此在合唱表演過程中,指揮人員要盡可能地給合唱成員展現更多的面部表情變化,使合唱人員能夠依照于指揮人員的面部表情提示,相應的調整自身演唱。通過指揮人員與合唱人員之間的眼神溝通交流,也能夠使彼此的默契度增強。肢體語言的傳播效果相較于面部表情語言而言會更加準確且高效,所以在合唱表演中,如果能夠融入自身較為積極正能量的情感,那么就能使觀眾在合唱藝術表演過程之中感受到較強的藝術表現力。
綜上所述,合唱藝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常見,因此合唱指揮人員也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藝術表現力,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當前時代背景下人們對于合唱藝術的實際需求。合唱指揮人員需要按照藝術表現力提升的相應原則,優化排練方式,為后續的藝術表現力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而通過分析能夠得知,加強指揮者對于音樂作品的認知,使指揮更加具有合理性,并且關注指揮者的肢體語言表達能力,都能夠有效的使合唱指揮藝術表現力得到提升,為我國的合唱藝術行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