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軍
今年初,駐地突發較大規模疫情,這是全國首次正面迎戰“奧密克戎”變異毒株,較短時間內感染人數達400 余人,13 余萬人被封控,近2 萬人被轉移隔離,加之緊鄰首都、臨近冬奧,防控形勢異常嚴峻、緊迫、復雜。警備區第一時間抽調精干力量組建前進指揮所進駐一線,協調安排現役官兵、專武干部和民兵3 萬多人次,有序有效完成了物資運輸、核酸檢測保障、登門入戶排查、社區警戒執勤等任務,充分發揮了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成為抗疫一線一張亮麗的名片,得到地方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高度贊譽。這次行動,既是“硬剛”病毒的戰場,也是考察識別干部的考場,我們結合工作實踐做了一些分析思考。
參加抗疫任務往往是一聲令下,“拎起包就走、穿上防護服就干”,在與時間賽跑中搶占抗疫先機。對執行任務中干部骨干考察識別的工作必須緊步跟上、緊密伴隨,決不能穿著“平底鞋”慢悠悠走“平常路”。一是預案準備在先。疫情距最初暴發已兩年多,既有毒株變異帶來的新變化,也有常態化防控下形成的新特點,高質量的干部考察務必前移關口、提早謀劃、形成方案。其中三個問題尤為重要:一是怎么考的問題。總結和預判防疫任務中各級承擔任務、點位分布、職能特點,有針對性地籌備考察主體、程序步驟、實施方法等。二是考什么的問題。與平時的考核區分開來,著眼不同身份、不同專業、不同任務,對執行任務中需要識別的關鍵要素拉單列表、條分縷析。三是考為用的問題。基于付出與收獲對等的原則,合理確定激勵杠桿、容錯機制、問責辦法,特別是要明確火線任免的權限、程序、適用情形,既要防止過度“高”,也要防止無謂“低”。二是跟進施考及時。疫情防控中考察識別干部力爭做到同步啟動、實時響應。在籌劃準備階段,及時發布考察公告,讓施考者與受考者都有心理準備;在防控相持階段,及時組織觀察紀實、談話了解、查閱資料,讓受考者感受到自己在被考察;在收尾回撤階段,及時搞好綜合評價,給每名干部全面準確地“畫像”。三是反饋見效要快。抓定期講評,每日或者定期將考察掌握情況反饋受考者領導及本人,及時傳導壓力、激發動力。抓火線任免,讓防疫一線成為“能上能下”的實踐火線。抓典型宣揚,通過各種新媒體對先進人物的事跡進行大力宣揚,讓“實干者實惠”“無為者無位”的鮮活事例盡人皆知。
這次抗疫是一場較大規模的阻擊戰,“戰役”持續不間斷實施近1 個月,考察識別干部規模之廣、任務之重、難度之大、時間之急前所未有,需要有超常之舉、有力之策、選用之據。一是科學統好考官力量。有一支責任心強、通曉專業、數量充足的考官隊伍,是確保考察質效的重要前提。注重區分層次,根據參加抗疫干部的力量分布、身份類別、擔負任務等統籌擺布考官,通過分層安排、分片負責、分區報告等理順結構、提高效率;注重突出骨干,從平時儲備建立考官“人才池”抽調部分精干力量,發揮好指導帶動作用;注重輻射吸收,立足于防疫中物資保障、秩序管控、醫療救治等中心任務,抽調相關領域人員擔任考官,切實提高考察的專業性權威性。二是積極發揮群眾功能。人民群眾特別是涉疫地區群眾是抗疫的最大受益者,他們的感受最真摯、最靈敏,他們的聲音最新鮮、最真實。充分調動群眾的參與積極性,把參與抗疫的干部情況和紀檢監察部門聯系方式向他們告知,請他們監督;廣泛聽取意見,通過滿意度集中調查、隨機訪查等方式了解情況,把群眾口碑作為評價干部抗疫成效的重要參考和依據。三是充分運用技術手段。當前已進入5G 時代,干部考察既需要傳統的“望、聞、問、切”,也需要輔以信息技術手段,有效提高智能化、科技化水平。比如,對關鍵會議、關鍵場景、關鍵任務進行全程攝錄像,通過考察了解掌握情況對干部進行大數據分析、智能畫像已經具備現實可行性。
參加疫情防控的人員來自軍地,既有現役軍官、士兵,也有文職人員,還有專武干部、民兵等,身份各異、任務不同,在不同的崗位、點位、職位發光發熱。對他們的考察識別,既要充分反映差異化、個性化、精準化,又不能“一鍋煮”“一般粗”“一刀切”。一是注重因崗因事細化標準。要以“政治品質、專業能力、擔當精神、工作實績、廉潔自律”等基本標準為基礎。考察對象身份上,區分領導干部、辦事人員、技術人員,把領導干部的決策水平、統籌協調、模范帶頭情況突出出來,把辦事人員的服從指揮、完成任務、作風紀律情況突出出來,把技術人員的科學精神、專業能力、險中施救情況突出出來;防控任務不同階段上,籌劃準備時重點看是否主動請戰、是否反應迅速等,防控相持階段重點看連續作戰能力、主動作為情況等,收尾回撤階段重點看是否善始善終、如何對待得失等。二是盡力全時全域伴隨紀實。疫情防控是阻擊戰、遭遇戰,也是考察識別和鍛煉干部的“煉金爐”,想煉得真金就要把爐中火燒旺燒持久。突出動態伴隨,賦予參與任務領導考評職責,安排考評人員跟隊行動,切實沉到一線與抗疫人員實行“五同”,建立考察紀實制度,以臺賬形式把干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履職情況、急難險重事項的應對、工作的正反面案例、群眾的反映等及時記錄在案,使考察工作實現“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三是堅持深入深度多方考證。疫情防控中考察干部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特別是省軍區系統參與抗疫的專武干部和民兵干部,有著軍地兼具、身份雙重等特點。突出軍地聯合,針對他們“聽令于部隊、任用于地方”的情況實際,把考察中掌握的現實表現及時向地方組織部門反饋,必要時進行聯合考察,為其任用干部提供重要參考;體現軍事屬性,樹立“專武要習武、民兵也是兵”的觀念,把他們在執行任務中體現的軍人作風、服從態度和奉獻意識作為重點,將其作為綜合評價的重要指標,也為今后執行更重要、更危險的軍事行動發現和儲備一批骨干力量;注重歷史辯證,既重“戰時”也看“平時”,把干部“一時”的表現與“一貫”的常態聯系起來綜合考量,防止個別人員短期臨時的投機行為,確保考察的準確性和公信力。
各級干部在抗疫中沖在一線,特別是這次疫情正值寒冬臘月,很多同志穿著厚重的防護服連續高強度作戰,在室外零度以下的天氣中忍受體力透支的疲憊,承擔病毒感染的巨大風險,多重壓力下有的干部骨干難免出現不同程度焦灼畏難等情緒,迫切需要跟進做好人文關懷和持續激勵。一方面,做好“薪”與“心”的充分結合。落實軍地各項優待政策,及時為參加抗疫人員發放任務津貼、困難補助等,組織靈活多樣的慰問家屬活動溫暖后方,為他們協調好子女入學、家人看病就醫、生活物資采購等問題。同時,也要把握任務轉換、中后期容易麻痹懈怠等時機,通過安排心理醫生進駐、開通移動心理服務平臺等方式,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心理疏導、心理調適,幫助釋放壓力、緩解情緒。另一方面,做好“升”與“身”的有機融合。及時填報抗疫人員考察評價材料,需要歸入本人檔案的要及時歸檔,對考察結果優秀、敢于擔當、群眾公認的及時提拔重用、優先晉升職稱,將有發展潛力的年輕干部納入后備重點培養。這次抗疫行動中,我區給在擔負宣傳報道、物資運輸任務中表現優異的社招文職人員和士官司機火線記功,在相關群體中產生了非常好的示范帶動效應。同時,要通過改善抗疫人員一線工作生活條件,加大防疫和生活物資供應保障力度,事后分批安排專項休假、體檢、療養等,讓他們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和高昂的工作熱情,繼續全身心投入部隊建設實踐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