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哲
習主席強調,必須始終堅持以能打仗、打勝仗為根本著眼點,始終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軍隊黨的建設。對軍隊的各級黨委班子來說,適應作戰方式變化,著力提高能打仗、打勝仗的“勝戰”能力,始終是其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目標。
新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下,指揮關系的扁平垂直、信息化手段的廣泛運用,誠然更加便利了黨委對部隊的直接掌控指揮,但與此同時,也易出現一些部隊黨委對作戰各項事務事無巨細、不分大小、包攬一切的領導,從而導致一邊是現代指揮手段便捷高效,一邊卻出現“集體領導低效”。新作戰方式下部隊黨委對作戰的領導,要根據戰場情況的不斷變化,聚焦作戰中的重大問題,充分發揮集體領導和軍政首長分工負責的制度優勢,把關定向,高效實施。未來作戰中黨委把關定向的重點主要有:一是貫徹執行黨中央、中央軍委作戰意圖和上級命令指示,確保黨委領導作戰的正確方向。未來作戰背景復雜、對手多元、情況多變,政治軍事仗的特征將更加鮮明,部隊經受的各種考驗更加嚴峻,黨委班子抓關鍵、把方向的作用更加凸顯。黨委指揮決策必須在全局下實施行動,確保戰略服從政略、軍事服從政治。二是討論決定本級作戰方針原則和作戰整體安排,研究制訂正確的作戰決心和作戰方案。黨委討論戰斗決心和作戰方案是戰斗條令和政工條例的規定,是加強黨委對作戰集體領導的需要,這一點在未來戰爭中同樣如此。三是及時調整健全各級黨團組織和干部隊伍,確保體系作戰組織穩定、指揮不斷。按照“網狀扁平”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級黨組織,根據戰斗減員情況及時調整干部健全組織,始終保持指揮通暢。重點是要及時健全和充實領導班子,隨時做好干部調整、補充工作。四是始終堅持把思想政治領導滲透各體系貫穿全過程,充分調動和不斷增強干部戰士的參戰熱情。未來作戰毀傷烈度大、殘酷程度高、心理沖擊強,對官兵精神和心理影響更為明顯。黨委領導必須從作戰面臨的實際出發,加強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把錘煉官兵連續作戰的頑強作風擺在思想政治領導的突出位置,并貫穿作戰全過程。
“殲敵有生力量”“打敵弱點”等作戰指導思想是傳統作戰理念,未來作戰更重視破敵作戰體系、打敵節點、破壞敵整體作戰功能,以較小的代價和附帶毀傷達到作戰目的。這種作戰指導的變化對部隊黨委領導作戰的重點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注重從體系的維度把好作戰的“大局”。要把思維的重心從“單個要素”聚焦到“系統整體”上來,注重從全局上統籌考慮、統一謀劃、統一指揮、統一控制,排除細枝末節的干擾,領導作戰體系聯動、總體推進。二是高度重視對作戰體系關鍵節點和重心的把控。要立足善于體系作戰的整體維度中,一切從作戰效果出發,緊緊圍繞作戰意圖,準確判斷并高度關注那些在作戰體系中起關鍵作用的節點和重心。對己方作戰體系的關鍵節點和重心要周密做好防護,對敵方作戰體系的關鍵節點和重心要實施有效的體系破擊,達成癱瘓或擾亂敵作戰體系的目的,從而以點控面,形成有利的作戰態勢。
網絡化信息系統的應用,拓展了作戰指揮機構的指揮和控制能力,增大了指揮跨度,使得指揮控制由逐級指揮向全局調控轉變,整個作戰指揮網絡也隨之變得橫寬縱短,趨于扁平。指揮結構的變化,對部隊黨委領導作戰的樣式提出新要求:一是定下決心要更快。作戰中,偵察情報系統可以獲取大量的戰場信息,并加以處理和利用,信息變化快、流量大、種類多,戰機稍縱即逝。這就要求部隊黨委提高把握戰機的能力,快速分析判斷,把對戰場態勢的理解及時轉化成控制和主宰戰場的作戰任務和作戰部署,實現快速科學決策。二是指揮流程要更短。未來作戰中溝通決策、指令傳遞、指揮控制網絡化,由逐級串聯式傳遞轉為多級同步的并聯式傳遞,指令同時傳遞給本級和下幾級,必要時黨委可以直接指揮到單車或單兵,提高作戰命令的時效性。三是指揮關系要更活。越級指揮、跳躍指揮逐漸成為未來作戰中重要的指揮方式,黨委領導作戰必須解決好指揮關系重疊、混亂的矛盾,既要增強戰場指揮透明度,進一步統一作戰指導思想,確保作戰行動及時高效,又要加強黨委統領作戰行動的意識,防止有令不行、執行不力或機械指揮。
未來作戰是信息化條件下的一體化聯合作戰,各作戰力量之間、作戰行動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和相互聯系的特性明顯增強,任何“單一”的軍兵種、“單一”的武器系統或任何“單槍匹馬”式作戰行動發揮作用,都會對其他作戰行動產生關聯性、牽動性影響,引起各個部分的連鎖反應。分散于戰場任何部位的作戰力量也都可以利用共享的情報信息,主動協同,協調完成計劃內任務和臨時賦予的任務。因此,黨委領導作戰的外延更廣了、內涵更深了,這對黨委領導作戰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必須突出整體協調的觀念。要熟悉一體化聯合作戰指揮的相關知識,既要對本級兵力兵器數質量情況心中有數,又要了解掌握上級和友鄰的基本情況;既要認真研究本單位的作戰行動,也要熟悉上級和友鄰的作戰部署;既要精通本級作戰力量的使用,更要了解各級力量編成和可能加強的作戰力量。在此基礎上,圍繞總的作戰任務,對參戰的各種力量、各種作戰樣式以及各戰場、各方向上的行動,進行全程的宏觀協調控制。二是必須強化主動配合的意識。要教育引導各參戰部隊,克服傳統軍兵種觀念,從全局出發,圍繞統一的作戰目的,積極配合,多能互補,主動協同,盡可能實現整體作戰效益最大化。要充分發揮參戰各軍兵種部隊的主觀能動性,既要堅定不移地貫徹預定協同計劃,又要根據戰場情況的發展變化,靈敏地實施隨機協同。
在新的作戰條件下,指揮決策由分層逐級向同步智能轉變,保障黨委集體決策的手段更加先進,但同時一些新問題和新要求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比如,參與決策的人數和來源增多,戰時集中統一各方面意見的難度增大、要求更高;未來作戰戰場節奏更加快捷,黨委快速形成決策的難度增大、要求更高;指揮控制因素增多,決策形成后,黨委對作戰各單元、各因素、各環節的統一領導難度增大、要求更高。這就要求部隊黨委在堅持好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黨委決策決定一切作戰重大問題等原則的同時,切實從戰場實際出發,注重優化決策、提升效率:一是優化戰時黨委議事決策程序。戰時情況瞬息萬變,不允許按部就班地研究決策問題,必須正確把握堅持集體決策與簡化議事程序的關系,堅持解放思想打破常規,建立一套既高效靈活又不違背集體領導原則的議事程序和領導方法。我軍相關政策規定明確了會議決定、依據預案決定、分頭協商決定、書記合議決定、臨機處置決定的多種黨委決策方式,未來作戰應根據作戰特點和戰場實際情況,綜合、靈活、高效運用多種黨委決策方式,恰當高效地作出決策。二是創新戰時黨委議事決策方法。各級黨委應善于利用指揮信息系統網絡縱橫貫徹優勢,壓縮決策層級,增加決策跨度,提升作戰體系整體決策效率。要積極利用戰場視頻會議系統、戰場共享信息系統,突破傳統戰場地理局限,實現黨委成員異地同步決策,充分客觀集中各方意見,最大限度實現科學決策、快速決策。要善于依靠信息基礎支撐提高領導質效,通過綜合利用指揮信息系統、政治工作信息支持系統、互聯網等各種信息手段,有效獲取上、下、本級各種信息,全面實時掌握戰場態勢,迅速準確作出判斷和決策,實現“動中指揮”“快速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