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波 操慶亮
主動為基層服務解難是機關職責所在,也是衡量機關干部業務能力、擔當作為的重要標準。但在實際工作中,一些機關干部遇事習慣推、卸、繞、拖,諸如“不歸我管”“我不負責這項工作”“按規定辦”“需請示領導”等托詞張口就來,該受理的不受理,當做主的不做主,導致對基層官兵反映的矛盾問題對接不主動、解決不及時,傷了官兵的心,誤了基層的事,也損害了機關的形象?!盾婈牷鶎咏ㄔO綱要》明確規定,各級黨委機關應當“堅持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層”,“對基層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應當想方設法幫助解決”。機關因基層而存在,沒有基層就沒有機關,機關干部理應心系基層、服務基層,當好“第一受理人”,這是機關干部應有的態度和擔當。
基層官兵帶著訴求到機關,找到的第一個人就是“第一受理人”,就是“第一責任人”。推諉甩鍋是決不可行的,既推不掉,也甩不脫?!巴啤?,只會把機關的形象推壞;“甩”,只會把個人的格局甩低。要把力氣和智慧用在受理和解決問題上,做到履責不推責、攬事不怕事。一是事情越小越不小視?;鶎庸俦从车膯栴},有的看起來很瑣碎,是簡單的“小事”,但落到官兵頭上都是個人的大事。輕視不得、怠慢不得,必須拿出十二分心思精力,謹慎對待、全力以赴、妥善解決。有的問題處于業務領域的“結合部”,不能踢皮球、打太極,要牽頭搞好協調,主動解決問題,杜絕讓官兵來回跑,做到把“小事”當“大事”來辦,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切實辦出真情,辦到官兵心坎上。二是困難越大越不回避?;鶎庸俦艽緲?,不是難以解決的“撓頭事”“心頭病”,一般都“無事不登三寶殿”。但也要看到,基層官兵的這些難事難處,往往一時半會解決不了,需要下足“水磨功夫”,使出渾身解數。對此,機關干部要把困難預想得很充分,切不可怕難畏難、避難懼難,做到越是困難越有勁、越是周折越積極。基層官兵也很實在,機關干部做得怎么樣,他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機關干部越是事不避難,形象威信就立得越牢。三是工作越忙越不忙亂。機關干部平時分管一攤業務,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干。特別是工作沖突的時候,對基層官兵反映的問題,要端正根本態度,區分輕重緩急,第一時間作出回應,列出時間表、一個一個對賬銷號,切不可本末倒置,因為手頭工作沖突,就把官兵的事束之高閣。
機關干部“第一受理人”的地位,靠喊是喊不出來的。倘若只有受理問題的空泛表態,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領和實際動作,立信樹威、以上率下就會大打折扣。一是要看得到問題背后的問題,能找準癥結。官兵反映的矛盾問題,背后往往有多種原因,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有的問題則藏在既有問題的背后,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如果就事論事、點到為止,只解決一時之需、眼前困難,矛盾問題極有可能復發。因此,機關干部在幫助解決基層官兵困難時,要摒棄單向性、直線性思維,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有深挖問題根源、把準問題實質,找到問題背后的問題,方能對癥下藥、精準開方,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二是要解得了紛繁復雜的矛盾,能拿出妙招。問題就是矛盾,矛盾就是運動,解決問題的過程本就是推動建設發展的過程。對基層官兵的棘手難題,機關干部要善于辨別分類、把握特征、認識規律、找尋鑰匙,從一開始就緊緊牽住問題的“牛鼻子”,力爭把問題想得再深一層,把對策研究得再透徹一些,創造性地拿出最有力、最有效的高招妙招,切實在破解一個個具體矛盾問題中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干、壯筋骨,練就一身“獨門絕技”。三是要下得了水滴石穿的苦功,能耐住性子。官兵遭遇的難題困境,大多是需要勞神費力、攻堅克難的艱苦工作,具有長期性、反復性、艱巨性,必須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對此,機關干部要有清醒的認識,切實耐住性子,穩扎穩打,按照由急到緩、由簡到難、由表入里的路子,一步緊著一步抓,一錘接著一錘敲,以滴水穿石的韌勁耐性,切實把官兵的問題解決好,真正使基層受益、讓官兵滿意。
“第一受理人”既彰顯責任擔當,也體現境界格局,直接指向機關干部的政績觀、服務觀,剛性要求機關干部必須心中有兵、真心為兵,始終全心全意、竭盡全力為官兵排憂解難。一是心里要始終裝著官兵。機關干部心里有沒有想著基層、裝著官兵,集中反映在對官兵的根本態度上。習主席指出,“黨委機關指導幫建基層,根本的是要解決好態度問題,基層至上、士兵第一,這不是說說而已的”,反復強調“要滿腔熱忱為官兵辦實事、解難事”。機關干部只有推己及人理解官兵,拿出對待親人的赤誠熱情,真正把官兵放在心尖上,以心換心、將心比心,這樣的“受理人”才算得上是官兵的“貼心人”,才能設身處地為官兵想辦法、出主意、解難題。二是感情要真正傾注官兵。感人深者,莫先乎情。真情是最無聲的力量,也是內心最本真的流露,既裝不來,也很難掩飾。傾注了幾分感情,就會下幾分力氣,矛盾問題就能解決幾分,官兵自然能感受到。因而,只要真正傾注感情、帶著溫度,官兵就會內心服你、真心信你,就會催生滿滿的幸福感、凝聚強大的戰斗力。三是身子要深深扎到基層。一些機關干部講,現在到基層考察、調研,很難聽到真話、覺察實情。問題的根子就在于,究竟是“下到基層”還是“扎到基層”?前者是到基層走走逛逛,往往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后者卻是把自己當成基層的一員,主動把自己扎到疙瘩解不開的地方去,扎到官兵著急上火的地方去,實打實地為官兵雪中送炭。這樣的“第一受理人”,基層官兵必然雙手歡迎、滿心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