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鄭旭
“習近平總書記所作報告催人奮進,為我蓄積了勇毅前行的不竭動力。”在接受《民生周刊》記者專訪時,陜西省西安市勞動一坊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周建玲代表感慨道。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報告就是黨中央的號召,也是具體要求,身為社區黨組織負責人,我要用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具體行動,踐行我們的初心和使命。” 周建玲說。
今年是周建玲從事社區工作的第21個年頭,自2013年擔任勞動一坊社區“兩委”負責人后,她始終把“成為居民群眾的貼心人”作為工作目標,努力讓百姓的幸福感“看得見,摸得著”。多年以來,社區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居民群眾安居樂業、衣食無憂、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周建玲告訴《民生周刊》記者:“作為黨代表,回到工作崗位后,我不僅要將黨的二十大的‘好聲音’傳遞到千家萬戶,還要團結帶領轄區黨員群眾深入系統地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當好百姓的勤務兵,提升專業服務水平,保持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精準對接人民群眾多樣化、差異化的民生需求,跑出新征程上幸福家園建設的加速度。”
勞動一坊社區有4700余戶居民,老人多,孩子多,人口流動性大,此前很長一段時間,群眾跟社區聯系并不緊密,遇事很少來找社區。
針對這個基本情況,上任伊始的周建玲夜不能寐,輾轉反側:“要想為社區居民做好服務,單靠我們的力量是不行的,一定要把社會力量融入社區建設,讓更多群眾關心社區建設,形成社區治理的‘大合唱’。”
那段時間,走家串戶,逐一了解居民家庭情況,詢問他們有什么困難和需求,成為周建玲每天的“必修課”。
“一個大循環下來,我發現轄區離退休居民,特別是他們當中的老黨員,有著強烈的學習愿望。”周建玲回憶說。
老有所為,才能老有所樂。老人們既然有學習提高自己的想法,社區再難也要支持,而且要馬上付諸行動。于是,就在周建玲上任的同一年,勞動一坊社區的老年教育基地便掛牌成立,為當時西安首創,課程包括剪紙、葫蘆絲、書畫、聲樂等。

陜西省西安市勞動一坊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周建玲代表
隨著老年興趣課學員的增加,以中心社區為陣地,將黨史學習教育、健康教育、法治大講堂、科普教育課堂融入其中,并創新管理理念,以“志愿服務時長換取上課時間”的方式,即40分鐘的志愿服務,就可以換取一個半小時的課堂學習,為轄區的老年朋友們提供免費上“大學”的機會。學員“反哺”社區,全部志愿加入社區“向日葵”“螢火蟲”等6支志愿服務隊,他們在平安創建、治污減霾、城市治理等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19年,勞動一坊社區離退休干部黨支部被中組部授予“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
年輕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少年,勞動一坊社區建立了“桃小豆”教育品牌,包括“五老”進社區、國樂進社區、壹基金壹樂園、科技館周末體驗課堂、寒暑假社會實踐等五方面內容,從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呵護少年茁壯成長。
“我們將轄區的老黨員、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老戰士組織起來,根據他們的專業特長、興趣愛好組建了‘五老’進社區志愿服務隊。‘五老’講述革命故事的同時,還通過舉辦觀看紅色電影、歌唱紅色歌曲、紅色基因我傳承主題教育等方式,引導青少年學習黨史國史,培養青少年愛黨、愛國、愛家的情懷,受到廣大學生和家長的熱烈歡迎。”周建玲說。
通過精準服務“一老一小”,勞動一坊社區居民的思想認識水平提高了,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也高漲起來。
社區肩負著化解群眾矛盾糾紛第一道關口的重任,也是基層治理工作重要的發力點。
“疙瘩”宜解不宜結,為了更好地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周建玲帶領勞動一坊社區黨委依托社區法律顧問、調委會等,創辦了“小小心理站 解開居民千千結”黨建項目,發揮離退休黨員在反映社情民意和參與居民矛盾糾紛調解中的橋梁紐帶作用,年均調解矛盾糾紛100余起,形成卷宗的案件有20余起,口頭調解80余起,調解成功率為100%,社區實現零上訪。
為了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增強人民調解工作的時代性,周建玲還利用現代化“融媒體”手段,及時有效調解矛盾糾紛,把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
不僅如此,周建玲還是陜西省電視臺《幫忙有一套》節目組調解員,5年時間里,她成功調解矛盾糾紛800 余起,涉及家庭、鄰里、醫患、勞務、扶貧等糾紛。
2018年5月,周建玲被司法部授予“全國模范調解員”稱號;2019年7月1日,“周建玲人民調解工作室”掛牌成立。據了解,這是勞動一坊社區所屬的桃園路街道首個以個人命名的人民調解工作室。
在這個個人調解工作室里,周建玲為社區居民免費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指引、化解矛盾糾紛等公共法律服務,化解了大量矛盾糾紛。
受訪最后,周建玲表示,今后一個時期內,勞動一坊社區黨委將把持續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檢驗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成效的重要舉措,堅持在學中干,在干中學,學用相長,讓更多居民參與到社區治理“大合唱”中,而且越唱越響亮,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