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英哲 穗教研


校園的一角,學生正在農田里熱火朝天的開展生產勞動,澆水、翻土、抓蟲、種菜、搭建作物支架……這是都市“小農夫”們在教師的帶領下,在校園小農田上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小農田分成許多個區域,學生們分組種上了各種農作物,草莓、菠蘿、鳳仙花、薄荷、菊花等,每天親自照料。小農田成為校園里最受學生歡迎的場所之一。
廣州市提出“在探究中勞動,在勞動中創造,在創造中成長”課程新理念,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創新勞動素養評價機制,優化區域評價生態,撬動育人質量全面提升。
勞動清單制度融入課程設計
勞動教育的常態化實施需要課程的系統推進。廣州市組織研發了具有時代特點和廣州地方特色的中小學勞動教材《綜合實踐活動·勞動》,該教材經廣東省教育廳審定通過,并在全市中小學廣泛使用,反響良好。
教材圍繞考察探究、社會服務、設計制作、職業體驗四大綜合實踐活動方式,設計了118個勞動主題或項目,建構了完整的地方勞動教育課程內容體系,每個主題均設置了“一周勞動大盤點”勞動評價清單,涵蓋家務勞動、校內勞動、校外勞動、其他勞動,盤點的內容有勞動項目、勞動場地、勞動時間、勞動成果,以表格的形式呈現,由學生自己填寫。
通過“一周勞動大盤點”清單制度,進一步落實、落細勞動項目,對學生勞動過程評價提供了量化依據,有助于學生養成勞動習慣。
教材中每個主題還設置了“勞動表現綜合評價表”,從學生勞動的積極性、多樣性、熟練性、堅持性等方面,開展自評和他評等多維度評價。教材試驗學校紛紛表示,“勞動表現綜合評價表,引導師生對勞動全過程進行清單式的綜合性評價,課程實施評價及時到位”。
表現性評價貫穿勞動全程
自2020年11月廣州市啟動校園小農田建設以來,各區中小學紛紛根據自身實際創設條件,規劃和建設校園小農田,豐富校園勞動場域,校園小農田成為學校勞動教育的靚麗風景線。
2021年5月21日,在廣東省中小學勞動教育現場觀摩研討活動(廣州專場)上,48所學校被評為“5A級”小農田,53所學校被評為“4A級”小農田,46所學校被評為“3A級”小農田。
由于學校場地的限制,廣州市駿景中學的校園小農田建在了學校的天臺上,依托天空農場,常態有效開展項目式勞動實踐活動,設立學生成長檔案袋,采用表現性寫實評價記錄學生成長的全過程,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反饋作用。
學生勞動表現性評價包括考察探究活動過程記錄、設計制作活動過程記錄、勞動實踐活動過程記錄以及實踐的心得體會等。表現性評價,貫徹日常勞動活動,貫穿校園小農田勞動全過程,廣大教師帶領學生在校園小農田這塊試驗田上大顯身手,一起播種希望,收獲成長。
“哇,菜葉子上有蟲子!”“老師,種菜為什么要松土?”廣州市中心城區的小朋友來到從化農村,城鄉小伙伴們結對上山下地,挖紅薯、喂小雞,忙得不亦樂乎。
2020年12月,荔灣區廣雅小學和從化區良口二小開展了城鄉結對勞動教育活動,城市學生來到從化農村,通過認識農具、開展田間勞動、考察農村垃圾分類、入住農村家庭體驗鄉村新變化,開展摘菜養雞、生火做飯、做特色美食、招待客人、挖番薯、摘水果、野炊等豐富的勞動活動,感受新農村發展的魅力。
廣州市首創勞動教育新形式,探索勞動教育新措施與策略,創建城鄉一體具有廣州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利用農村學校勞動基地的優勢,讓城市與鄉村學校、城市與農村孩子結對,整合勞動教育資源,在互動和融合中開展勞動教育主題活動,創新學生勞動實踐基地資源圖譜,積極探索構建新時代城鄉結對勞動教育新模式,共促成全市112所勞動教育試點學校開展城鄉結對。
廣雅小學的孩子們走進田間地頭,親手播種菜苗、澆水、采收……入住良口二小學生家庭,同心合力制作從化特色小吃“粉包”,喂養小雞,采購食材,菜田里摘菜,炒菜做飯……從“雞手鴨腳”“一無所知”到“內外兼收”,孩子們在分享反思中紛紛表示“粒粒皆辛苦”,通過融合結對的項目學習,讓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的觀念在學生心中深深扎根。
勞動實踐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廣州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立勞動教育信息化評價系統,實現了學生勞動教育信息化評價。
中學生通過寫實記錄、自我陳述和重要觀測點計分評價等定性與量化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在“廣東省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平臺”上開展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將勞動實踐納入考評,對學生形成的勞動素養、實踐能力等狀況進行過程監控,建立完善的學生個人綜合素質評價檔案,作為學生發展指導、畢業升學、學校育人質量評價的依據或參考,充分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和反饋改進功能。
為推進抗疫期間學生勞動教育的開展,廣州市在全市中小學開展了抗疫期間家務勞動成果征集活動,征集范圍包括勞動短視頻、設計與制作作品、勞動案例類作品以及勞動小能手等。
比如,2021年勞動節,為落實廣州市十大民生實事之一的“推進中小學勞動教育”,學習和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實現勞動育人價值,在全市中小學開展了“五個一 ”勞動實踐活動:我為爸媽做道菜、我為自己洗次衣、我給勞模寫封信、我為社區保清潔、我為節日做賀卡等。
全市中小學生積極響應,以此為主題開展優秀勞動小視頻、勞動實物作品及勞動小能手評選活動,或開展家務勞動、或開展社區服務、或制作賀卡,或用書信向鐘南山等勞模致敬,讓勞動精神扎根心田。
在評價的驅動下,全市勞動教育不斷提質增效。目前,全市已有廣東省勞動教育特色學校7所,廣州市教育局勞動教育試點學校112所,勞動教育教材與科技實踐教材試驗學校各169所。
師生在探究中勞動,在勞動中創造,促進了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發展,有效培養和提升了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精神、勞動習慣和品質,在勞動中有效達成勞動教育獨特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