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結堅
在萬物互聯的時代,網絡世界讓人們獲得信息的門檻越來越低,身為互聯網“原住民”的“00后”中職生升學壓力少,長期接觸互聯網,這一群體受“泛娛樂”文化的影響較深,存在輕視網絡安全、缺乏獨立篩選信息能力、相關法律意識淡薄等問題。本文對“00后”中職生的特點進行分析,探求在新媒體環境下提升“00后”中職生網絡素養的有效措施。
一、“網絡素養”概念的界定
“網絡素養”這一概念目前在學界還存在一定爭議,因此有必要申明本文的持論基礎,即對“網絡素養”這一概念的理解。
本文認為新時代的“網絡素養”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具有獲取并利用網絡知識和網絡資源的基本技能;其次是能夠判別網絡信息,適應網絡化和數字化的環境,能夠針對遇到的具體問題運用適當的技術工具去解決;再次是需要加強自我管理與控制的能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識和思想道德。
二、“00后”中職生網絡素養現狀
(一)對網絡健康生態認識不足,負面信息蠶食著“00后”中職生的身心健康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推進,網絡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無與倫比的便利,但同時網絡信息的泛濫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麻煩。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負面情緒的無節制傳播。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言行是受道德、法律等約束的,因此現實中的人們更加文明而有節制,而在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自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每個個體的話語權無限放大。“00后”中職生升學壓力少,長期接觸和使用互聯網,他們不僅在網絡上肆意發泄著生活中的小情緒,甚至部分人會利用網絡散布恐慌、焦慮等不良情緒。由于互聯網的傳播速度快,受眾體量巨大,很容易造成負面情緒的大面積散播。部分“00后”中職生因為年齡、閱歷不足,加上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網絡素養教育,他們在利用網絡的時候自律性較差,上網時間過長,耽誤學習和休息的情況普遍存在。
(二)“00后”中職生對信息的識別能力差
現階段的開放性網絡環境給“00后”中職生提供了一個極為便利的上網環境,充足且價格低廉的流量套餐為他們提供了可以全天上網的機會。而且,在實際生活中,新一代的中職學生已經把上網當作了重要的娛樂方式,他們通過上網來放松心情,通過網絡進行社交,通過網絡游戲來消磨時間。他們在網絡沖浪的過程中,會接觸到海量的信息,而在現今這個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中,面對著無孔不入的信息,他們很難進行理性選擇。
(三)“00后”中職生的網絡社會法律意識淡薄
“00后”中職生網絡法律知識欠缺,網絡法律意識淡薄。比如,由于他們不了解相關的網絡法律法規,所以在網絡世界中面對一些違法行為時常常選擇沉默,這樣會讓違法者得不到應有的懲罰,部分學生發現網上傳播一些違法和造謠的信息也沒有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近幾年,新興的電信詐騙手段出現,不法分子冒充國家公務人員進行詐騙,對國家、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了一定沖擊,在一定程度上摧殘了社會誠信體系,這為中職生做了不好的示范。
三、中職生網絡素養培育的對策
(一)推進網絡世界的倫理道德建設
筆者在這里提到的并不是文本層面的信息技術倫理道德的建設,而是落實到個體和社會活動中。在實踐中,想要減少信息技術給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相關的執法監督必須要到位。而且我們還要通過各種媒介手段大力宣揚有關網絡世界的倫理道德,通過監管與宣傳引導中職生由“他律”走向“自律”,進一步壓縮網絡中不良信息的生存環境。
隨著媒介手段的不斷發展,“短視頻”這一新的傳播手段深受大眾的喜愛,我們可以充分挖掘其社會價值。新媒體環境下,創作者與觀眾不再割裂,社交是新媒體的一個重要屬性,短視頻的社交功能不僅讓天南海北的觀眾可以在一起交流互動,同時,內容的創作者也能及時回應觀眾。創作者的回應往往會帶給觀眾一種被關注感和自豪感,博主的主動回應,會提高用戶的粘性,回應頻次越高越用心,越能在觀眾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越能增加用戶粘性。我們可以利用新媒體的這些“粘性”和“交互性”來實現“鏈式傳播”,為培育擁有良好網絡素養的新一代提供健康的成長環境。
(二)落實網絡信息服務機構的社會責任
網民網絡素養不高的成因有很多,如:學校、社會、監管部門沒有做好針對青少年網絡行為的規范性引導,學生認為網絡是虛擬的、自由的,這也導致很多人認為網絡世界是虛擬且不受道德和法律約束的。另外,也因為網民的體量巨大,監管部門不可能面面俱到地進行監管,在很多情況下,只能是出問題后再去監管、處罰。這反映出網絡信息服務從業機構社會責任的缺失,沒有切實承擔起屬于機構的社會責任,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有害信息的蔓延,為其發酵成為社會問題提供了土壤。因此,落實網絡信息服務機構的社會責任顯得十分重要。
(三)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體系建設
雖然現今網絡技術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但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并不完善。法律是我們規范網絡行為的制度支撐,是我們的底氣與依據。相關經驗與成果需要通過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固定下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一步步積累經驗,推進網絡信息事業的發展。由于網絡信息技術快速更新的特點,相關法律也應當加快更新頻次,逐步完善法律法規體系,讓監管有法可依。
(四)“00后”中職生應當端正利用網絡的目的
首先,受過良好教育的學生應當對如何利用網絡具備清晰的認知。作為使用主體,應當充分理解其復雜性和虛擬性。作為使用者,利用網絡來滿足自己對新聞資訊、科學文化知識以及娛樂需要的同時,還要對網絡的使用途徑有基本的了解。其次,身處發展黃金時期的個體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發展自己的能力,比如,利用大數據輔助自己更好地從某個角度看世界、學習專業技能等。身為學生,要深刻領會“慎獨”的精神,面對網絡上出現的各種新鮮事物要有辨別力,保證自己的心理健康,不受網絡負面信息的影響。
四、“00后”中職生網絡素養培育的前景展望
目前,雖然我們在“00后”中職生網絡素養建設方面還存在疏漏,然而我們仍然要看到,政府為監管網絡信息、提高網民網絡素養所作出的積極努力,社會各界對提高網民網絡素養的重視程度也在日益提高。國家對于在網絡上發布不實、不良信息的行為監管和懲處力度都在加強,“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在政府的監督和國家法律法規的治理下,各網絡信息服務機構對于發布不良信息的監管力度在逐步增強。民眾對于盜取個人信息、網絡詐騙、散布謠言等網絡違法犯罪行為有了更高的防范意識,并且開始自覺自發地監管,舉報相關違法行為。整個社會正在形成合力,包括“00后”中職生在內的網民網絡素養會有更大的提升。
總之,網絡時代對于個體的核心素養提出了更為全面和廣泛的要求。我們培育網絡素養的核心應當是由人主導技術、控制技術,減少技術對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讓技術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正面效應。這是我們利用一切科技的初衷與目的。只有各方面形成合力,我們才能更好地解決網絡信息的利用問題,并且培養出一批有著良好網絡素養的新時代接班人。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