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欣


中等職業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當中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其培養對象是為企業一線提供必需的技能型應用人才。課堂教學是中職學校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重要環節,實訓課的教學則處于其中最為核心的位置。以中職電類專業實訓課程為例,電類是一個十分注重技能水平應用的專業,對于“畢業即就業”的中職學生來說,實訓課的實踐教學質量特別關系到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并最終決定著專業建設乃至于中職院校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
一、將ISO質量管理融入中職電類專業實訓課教學的意義
在2019年《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方案的通知》中明確提出了在職業教育改革中對實訓課開展、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因此,中職教育工作者需要結合國情實際和發展趨勢,在教學改革中嘗試與時俱進和開拓創新,如果能建設性地將ISO質量管理的理念融入教學全過程,一方面可以通過ISO質量管理體系的標準化要求顯著提升實訓課教學質量以及實效性,另一方面可以把先進的企業文化和管理制度提前引入給學生,同時抓實學生學專業技能、塑職業素養兩個層面,不僅可以大大提高中職教育教學水平,為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技能人才供應,更能促使中職教育管理從傳統經驗型向辦學規范化、科學化和制度化方向轉變,適應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需要,引領學校持續和健康發展。
二、將ISO質量管理融入中職電類專業實訓課中的著力點
(一)建立一支技術、管理復合型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質量是企業生存的根本,無論提供怎樣的產品或服務都會基于質量第一的前提。而IS09001標準融匯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質量管理理論和最典型的質量管理實踐,其體現了現代管理的思想和原則。職業院校教師來源較為廣泛,既有科班出身,也有企業轉崗而來。對于先進企業文化和管理制度的熟悉了解程度,差異性較大。要想把ISO標準要求轉化到教學實踐應用,我們必須培養一支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這個導向由來已久,如通過引進企業中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有一定行業影響力的技術骨干作為企業指導教師、建立專業教師輪流下企業鍛煉制度等都是很成熟的做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平時大家更側重于對新設備、新技術和專業技能操作方面的學習培養,而忽略了對企業文化、制度等管理方面理論實踐的覆蓋,導致實現的“雙師”其實并不完善,從而在學生培養上存在短板。因此,中職學校必須在促進教師專業技術和教學水平提升的基礎上,引導教師加大對企業管理方向的學習認知,進而掌握足夠當今社會上優秀企業制度、文化等基礎管理理論,行成一支能文能武、真正意義上具備全面“雙師”素質的專職教師隊伍。
同時,教師還必須將ISO質量管理的細則要求選擇性移植應用到教學工作上,能將標準化操作程序、工藝標準等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編制并完善能保證質量行為結果的體系文件;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能力,能準確、規范地向學生進行示范操作演示,對學生的實際操作給予準確、有效的指導,對學生實訓結果進行綜合性評價。這樣才有利于教學相長,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
(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方案是專業建設的綱領性文件之一,指導人才培養模式和就業發展方向,其實施方式和ISO質量管理的宗旨一樣,都是由上至下貫徹執行。因此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完善中職電類專業實訓課教學的關鍵性舉措,同樣也可以幫助ISO質量管理在其中的有效融入,促進中職電類專業達到良好的人才培養預期。此外,也需要在該項工作之中融入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通過課程思政引導學生的思維模式,使學生端正對待學習的態度,并且充分重視自身技能學習的質量管理,形成良好的質量管理意識和質量行為,從而在后續參與到工作實踐期間擁有更加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工作表現。
(三)形成規范化的質量管理文件體系
質量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文件化的形式表現出來,它是質量體系存在的基礎和證據,是規范實訓教學工作和全體人員行為,達到質量目標的質量依據。因此,制定相關質量體系文件就是指導、監督實訓課程開展的核心工作。
如圖1所示,質量體系文件是一個金字塔的形式,作為塔尖的第一層次文件是質量手冊,屬于綱領性文件,用于整個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涵蓋在實訓課程中教師想要達到的質量方針、質量目標,要想實現質量管理體系需滿足的組織架構、崗位工作職責等。第二層次文件是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對實訓質量手冊的一種繼續、一種詳細化,包括文件控制、不合格控制,糾正措施、預防措施、過程控制文件等,這些是針對質量管理從上至下全過程對應編寫的控制性文件,用于各環節的指導應用。第三層次文件是作業指導文件,即作業指導書,俗稱SOP。實際上第三層次文件是指導操作人員進行具體操作的指南,如針對某個實訓項目編制的實訓指導書,評價、檢測標準等。第四層次文件則為質量記錄,質量檢驗記錄、質量控制記錄等,是對教學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記載,如學生自測自檢報告、教師對學生完成實訓項目成果的成績評價等。
(四)創建工學結合下的教學組織
實訓教學質量管理原則依據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基礎和方法依據就是PDCA循環。PDCA循環的含義是將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即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ion(處理)。在質量管理活動中,要求把各項工作按照作出計劃、計劃實施、檢查實施效果,然后將成功的納入標準,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環去解決。這一工作方法是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業管理各項工作的一般規律。而實訓課的教學也就是一個全面質量管理的過程,見圖2。
圖2 PDCA模型
“Plan”,在教學組織上任課教師需將教學設計與企業文化、質量要求聯系在一起,在課程開發、教學內容、評價標準、教學方式、師資配備等方面,對接企業質量流程和標準化管理,企業對員工和產品的質量要求能夠相對及時有效地表達出來,專業教學按照企業管理要求調整和改革教學模式。
“Do”,教學是師生全員參與的過程,質量管理既針對教師“教”,也對學生“練”進行監控,在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指導下完成教學任務、實訓項目或產品、技能培養等教學過程。
“Check”,對最終的教學質量進行檢查評價,如課上對學生實訓成果的評分,統計關鍵質量指標的達成情況,課后專業部對學生評教、學生成績的檢查等,如發現質量缺陷后師生一起進行原因分析,并找到解決方案。
“Action”,要求師生應始終以挑戰天花板(提高測試成功率、成品率,工藝性等)、降低地板(降低故障率、成本等)的方向和精神去追求更高的質量目標,以實現持續改進。
(五)構建多方參與的綜合考核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機制對于實訓課教學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通過客觀有效的教學評價可以及時掌握師生雙向教和學的質量效果,充分暴露出缺陷不足,從而進行反思改進,以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所以為了實現ISO質量管理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融入,便有必要構建起綜合性的教學評價機制。例如:在工學結合背景條件下,對學生的考核應堅持以企業為主、學校為輔,可以試推行“3︰4︰3”制,即第一項主要考核指標為職業操守和素養,包括遵章守紀、愛護財產,尊重同事、文明禮貌,熟悉崗位、動手能力強,合計占30%,由企業指導教師制訂評分標準;第二項工作業績以下達的實訓任務為基準,完成績效指標(時長、質量、成本、安全等)的為良好,超額完成指標10%以上的為優秀,完成指標90%(含90%)以上的為及格,低于90%的為不及格,此項指標占40%,由企業指導教師制訂評分標準;第三項教學業績,包括實習表現日記(占5%)、工作頁(占20%)、實訓總結(占5%),此項指標占30%,由學校指導教師制訂評分標準。定期由校企雙方討論評價指標,實現不斷優化。
(六)持續關注改進
持續改進是質量管理的一個永恒目標。它是以滿足顧客不斷增長的需求為目標,持續不斷地改進工作質量的循環過程。在電類專業的實訓教學中,學生要完成諸如拖動線路安裝、電子線路焊接等實訓任務,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種問題甚至質量事故(如短路、作品不通電等)。為此,我們引入質量管理中的三檢制,即自檢、互檢和他檢。通過質量預檢機制,盡可能降低質量異常的發生率。而在實際發生異常后,教師應該協助分析原因,提出改善建議,師生一起完成改進過程。持續改進會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師生任何一方一旦發現不足,就應改正,并認真總結形成書面記錄,逐步完善教學環節,提升教學質量。
結束語
從本文介紹和在實踐教學中引入ISO質量管理體系的研究和探索,在中職學校電類實訓課上,教師需要進行細致的分析與研討,著力將ISO質量管理融入其中,借鑒國際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持續改進、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良好的質量管理意識,促進學生掌握豐富的職業技能、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從而在畢業之后以優秀的綜合素質投入到工作崗位之中,進而逐漸成為社會建設與發展的優秀人才。
[課題:海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成果+ISO質量管理在中職電類專業實訓課上的應用研究+QZJ20200668。]
責任編輯 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