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興成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浙江 杭州 310000)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鄉村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質富裕,也包含精神富裕,是“口袋”和“腦袋”的共同富裕。鄉村共同富裕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村振興促進法》指出,鄉村振興戰略旨在開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2015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創新鄉賢文化,弘揚善行義舉,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鄉建設,傳承鄉村文明”。
鄉賢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在新時代背景下,提高鄉賢文化價值的認識,豐富鄉賢文化內涵,發揮鄉賢文化在助力鄉村治理現代化和促進鄉村文明建設等方面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2016)認為,鄉賢在鄉村傳統秩序與現代觀念碰撞中能扮演關鍵人物的作用。湖南社科院黃海(2017)認為,鄉賢文化作為一種“軟約束”“軟治理”,是鄉村治理現代化的有效推手。王梨(2017)認為,新農村道德建設及農民教育是鄉村建設的重要話題,守護傳統鄉村倫理精神,繼承道德傳統 的倫理精華,是構建鄉村社會及其農民教育的基本策略和方向。楊軍(2019)在《鄉賢文化與鄉村治理探究》中提出,人文鄉賢文化與鄉賢治理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鄉賢在鄉村治理中發揮的作用更是不能忽視,并逐步形成了農村特有的鄉賢文化。馬永定等(2019)認為構建傳統鄉土社會與現代社會的有效銜接機制,對于動員和組織廣大群眾推動農村公共事業發展和基層民主建設,完善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增強農村自治活力,提高鄉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如何把鄉賢文化的發展放到鄉村振興的環境下,融入鄉村共同富裕的重大場景中,進一步推陳出新鄉賢文化的時代內涵,更好發揮鄉賢文化在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增強鄉村文化自信、實現鄉村高質量發展方面的獨特價值是實現中國式鄉村現代化建設需要做的重要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鄉賢文化作為一種鄉土文化,蘊涵著濃郁的鄉土氣息,隨著中國鄉土社會的變遷而賦予新的時代意蘊,對鄉村文明建設,促進鄉村共同富裕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價值和作用。
隨著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的次第展開和共同富裕建設的穩步推進,鄉賢和鄉賢文化日益成為地方政府和鄉村治理的關注點。新時代賦予了鄉賢以新的內涵,也賦予了其新的責任。新鄉賢是村落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是鄉村自治的實踐者,是鄉村富裕的引領者。在共同富裕建設的新時代背景下,鄉賢文化體現出極強的內生力,即堅守著本土文化理念又積極地適應著時代的發展變遷,是鄉村保持其傳統與現代和諧發展的調和劑。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是千百年來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勞動創造出來的智慧結晶,每個民族和地區在文明演繹變革中都積淀了豐富的鄉賢文化,構成了中國源遠流長、經久不息的鄉土文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包括物質共同富裕和精神共同富裕。鄉風文明強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和精神富裕程度。治理有效強調黨領導下的各級組織要能夠全面領導統籌協調,更好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繁榮鄉賢文化,推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也是實現共富的內在要求。
在促進產業發展、營造文明鄉風、重塑農村自治模式和打造宜居環境中的獨特價值和作用。鄉賢文化所蘊含的鄉土情結、生態倫理思想、耕讀文化、德治文化是最能夠回應當代鄉村振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現實訴求的優勢內核。《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要挖掘和保護鄉土文化資源,建設新鄉賢文化,培育和扶持鄉賢文化骨干,提升鄉土文化內涵,形成良性鄉賢文化生態,讓子孫后代記得住鄉愁。通過促進產業發展為鄉村經濟建設營造積極的文化環境,營造文明鄉風推動現代化城市文明與鄉賢鄉土情結的緊密融合,重塑治理模式作為一種“軟治理”促進鄉村善治,打造宜居環境為建設美麗鄉村奠定文化基礎。
馬克思指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著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在農業農村以經濟發展為主要驅動力的現代化過程中,鄉賢文化被逐漸邊緣化,面臨著載體消失、主體缺位、價值認同危機與話語體系殘缺的發展困境。
“城鄉二元結構”的出現和城市巨大的虹吸效應,吸引著鄉村中青年去城市尋求發展機會,鄉村的“空心化”成為影響鄉村發展的最大屏障。《2021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21年全國外出農民工17172萬人,比上年增加213萬人,同比增長1.3%,其中進城農民工13309萬人,比上年增加208萬人,增長1.6%,在外出農民工中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7.1%,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而這種趨勢已經持續多年。這樣的客觀社會現實,一方面具有較高學歷的鄉村年輕一代經過“城市化”“洗禮”后很多不愿意再回農村,甚至已經不適應農村的生活環境,更不要說“反哺”農村建設了,另一方面鄉村留守的老弱群體和小部分中青年由于受教育程度、能力水平、價值觀念、年齡等因素等影響,很難堪當“頂梁柱”。這種趨勢如果持續一兩代人后,就很難再扭轉。
鄉賢文化作為一種中國傳統鄉村文化形態,需要依托特有的文化載體,實施特別的路徑來守正創新。當前,鄉村建設重經濟、輕文化的價值取向在相當長時間內很難根本性改變,鄉賢文化建設的物質載體正在不斷衰減,鄉賢文化的載體普遍存在利用率低、建設失衡、缺乏特色等問題,鄉賢文化所依附的人才、技術、設施、器物、村落空間、語言文字等載體正在衰減,鄉賢文化與具有較高的資本、人才、技術門檻的新形態網絡媒體還沒有形成很好的“接口”,讓與之相輔相成、互相塑造的鄉賢文化失去賴以生存的社會載體和政治基礎,構成其走向退化的社會原因。
傳統的鄉村主流文化在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鋒中容易處于弱勢地位,特別是在一些鄉村中過多的物質化宣傳或引導,更多地強調一些所謂的排場,如大操大辦紅白喜事,有些地方甚至家里買輛新車、小孩考上大學等都要操辦一下,這些習氣在不斷增加村民經濟和精神負擔的同時,也導致整個社會風氣出現不好的跡象,甚至有些陳規陋習死灰復燃,這必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的主流價值帶來一定的沖擊和破壞,甚至被混淆,被打上“旗號”招搖撞騙。作為普通村民光靠一己之力又很難去扭轉,只能在這種“漩渦”里艱難生存。
習近平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中央《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挖掘和保護鄉土文化資源,建設新鄉賢文化,培育和扶持鄉村文化骨干,提升鄉土文化內涵,形成良性鄉村文化生態,讓子孫后代記得住鄉愁。”鄉賢文化如何在這樣一個良好的社會生態環境中營造氛圍、搭建平臺、創新機制、真抓實干,是實現鄉村共同富裕的題中之義。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在推進新鄉賢文化建設中,要把良好的氛圍營造作為首要,讓鄉賢充分感受當地關心鄉賢、渴望鄉賢的誠意和用意。要結合鄉村黨員文化素質好、帶動致富能力強的特點,進一步挖掘和弘揚鄉賢文化,讓“黨建引領”成為新時代鄉賢文化的鮮明特色。傳統的鄉賢作為基層民眾的代表,也是統治階級維持基層穩定的重要代理人,而現代社會也需要“鄉賢”來帶領鄉村,團結民心,指引方向。如浙江上虞2001年建立全國第一個區域性民間鄉賢研究會,并在鄉鎮建立鄉賢研究分會,在村(社區)建立鄉賢傳承基地,通過鄉賢文化的挖掘和梳理,出版《上虞名賢名人》等專著30余本、《上虞鄉賢文化》8輯。
良好的工作平臺是個體和組織價值最大化的重要載體。通過打造合適的平臺,切實發揮鄉賢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增強鄉賢回鄉的意愿,為扎根鄉村、服務鄉村提供動力。建立鄉賢聯絡機制,深入實施“鄉賢+”模式,充分發揮鄉賢獨特優勢,凝聚鄉賢之心、匯聚鄉賢之智、集聚鄉賢之力,鼓勵、支持和引導新鄉賢通過下鄉擔任顧問智囊、投資興業、行醫辦學、捐資捐物、提供法律服務等,發揮鄉賢優勢,助力共同富裕,并打造一批具有鄉賢特色的共同富裕實踐成果。如浙江桐鄉市通過在鄉鎮成立“鄉賢工作室”的方式,涉及基層矛盾調解、鄉村振興、文藝特長等多個方面的工作,圍繞當地中心工作貢獻了智慧和力量,同時也營造了鄉村大統戰濃厚氛圍,在助力鄉村振興、共同富裕中彰顯了鄉賢的責任與擔當。
發展鄉賢文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推進實施中要注重搭建平臺,加大投入,強化考核,發揮鄉賢治村的最大效能。地方黨委政府要建立健全鄉賢研究機制、鄉賢聯誼機制、鄉賢參事機制、鄉賢服務機制、鄉賢禮遇機制,制定鄉賢文化工作實施方案,成立鄉賢文化工作組,通過召開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等途徑進行推薦和挖掘,開展調研和摸排,整理鄉賢文化脈絡和線索。把培育“鄉賢文化”工作納入文明單位、文明村鎮創建目標體系,實施動態監測和考核評估。浙江紹興柯橋區政府成立了鄉賢總會,持續激發鄉賢整體活力,凝聚鄉賢力量,不斷推動資金回流、項目回歸、信息回傳、人才回鄉,有力地助推了柯橋高質量發展,目前,柯橋已實現鎮村兩級鄉賢組織建設全覆蓋,鄉賢聯絡聯誼常態化。
鄉賢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文化,在保持原土味、原創性的同時,要注重傳承創新,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內涵,賦予其新的時代元素,創建新的文化強盛機制,注重把培育“新鄉賢”、發揮“新鄉賢”作用作為工作重點,使鄉賢文化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四川岳池縣為了傳頌鄉賢事跡,弘揚院士文化,以張家院子為依托,對其進行修復、保護和改造,建立起院士圖書館和鄉賢館,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激發廣大群眾讀書學習、干事創業的熱情,展列本地彪炳史冊的先賢忠烈和各界優秀鄉賢人士,進一步凝聚鄉賢力量,激活鄉賢資源,推動鄉賢參與家鄉建設。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基礎、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興盛是一個時代、一個地域現代化的重要體現。鄉賢文化是一種散發著泥土芬芳的寶貴文化資源,同時又蘊含著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巨大能量。在文化自信的戰略引領下,包含鄉賢文化在內的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必將迎來新的機遇,成為留住鄉愁、振興鄉村、實現共富的重要精神支撐和思想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