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明
(防城港市港口區光坡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廣西 防城港 535500)
在耕種水稻的過程中,可能會受許多不可控因素影響降低水稻的產量。因此,水稻種植人員應采用科學合理的水稻種植與施肥技術,提高技術穩定性,建立全面的耕種技術系統,嚴格按照種植與施肥技術應遵循的重點進行耕種與培育,實現現代化水稻種植需求,提高水稻總產量,提升總體經濟收益。
在水稻種植過程中,葉齡種植技術是比較常見的一項技術,其主要是根據水稻器官同伸規律,結合莖、葉生長過程來制定的相關技術手段,并通過合理栽培和水肥管理,來達到水稻增產的目的。在優化水稻葉齡種植技術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水稻的生育指標,而且還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最終達到提高種植效益的目的。優化葉齡種植技術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觀察葉齡。結合實際情況建立葉齡觀察點,并對水稻的茬口、品種等因素給予綜合考慮,合理選擇觀察點位置,同時將葉齡標記在水稻的葉片上,以此來對葉片生長情況進行實時、動態觀察;(2)改善種植技術。對葉齡表現進行分析后,根據水稻實際生產情況來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種植技術改進措施,以此來達到提高水稻種植收益的目的;(3)合理應用田間診斷技術。在水稻實際生長過程中,田間診斷技術的應用可以對水稻生長階段出現的不良因素進行分析。通常情況下,自然環境因素會對水稻的正常生長產生影響,此時通過對田間診斷技術的應用可以對水稻分蘗臨界葉齡期、抽穗期、拔節期、移栽葉齡期進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給予處理,進而提高水稻種植水平。
(1)優化控肥技術。在水稻種植過程中,水稻控肥技術側重于對水稻氮肥使用量進行有效控制。在以往水稻種植階段,大部分農戶會產生“氮肥用量越大產量越高”的錯誤認識,因為氮肥使用量過大會增加水稻的無效分孽和病蟲害發生率,進而導致水稻產量降低。而優化控肥技術則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合理使用氮肥,以期更好地發揮氮肥作用。在水稻生長初期,一般要求使用少量氮肥,并根據水稻控苗技術來對無效分蘗進行處理;在水稻生長中后期,要適當提高氮肥使用量,進而滿足水稻生長所需。通過對水稻控肥技術進行優化,不僅可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而且還可以降低肥料使用成本,進而達到增產目的。此外,與傳統施肥技術相比,側深施肥技術可以使肥料節省20%~30%的同時,使水稻增產5%~10%。而基于側深施肥技術的基礎上,精量施肥技術可以使肥料的使用極具有效性和針對性,進而提高肥料使用率;(2)優化控苗技術。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優化水稻控苗技術可以達到提高水稻產量的目的。以往的水稻種植,不可避免會出現無效分蘗現象,既造成了肥料資源的浪費,而且還會對水稻的群體結構產生不利影響,進而增加倒伏及病蟲害的發生率,對水稻產量產生不利影響。實際上,優化水稻控苗技術的常見影響因素有施肥種類、施肥時間及肥料用量等。此時,通過采取措施來控制上述影響因素,不僅可以提高水稻秧苗的質量,而且還可以達到增產的目的;(3)優化控病蟲技術。在進行水稻種植時,病蟲害會對水稻產量產生決定性影響,此時為了確保水稻的質量和產量,則需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在水稻種植過程中,要想使水稻病蟲害發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則需要優化控病蟲技術,并在此基礎上合理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以此來使水稻自身抗病蟲能力得到提升。同時,通過縮短基部節間長度、提高水稻的莖粗、增加中上部節間長度等方式也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抵抗力。此外,及時清除無效分蘗還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進而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
優化田間管理技術貫穿于水稻播種到持續生長的整個過程,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優化水分管理技術。對進入幼穗分化期的水稻,一般會選擇間歇性灌水方式,并在水稻生長初期建立淺水層,按照水稻實際情況進行施肥,以達到保苗的目的。同時,在即將抽穗期,要適當地追加施肥量,一般要求追尿素2kg/667m。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如果需要移栽時,要求在具備水層的條件下進行,并確保移栽水稻為活棵,以此來提高其成活率;(2)優化育苗技術。結合土地的含水量、酸堿度、壓實度等指標,盡可能選擇發芽率較高的稻苗或水稻種子。在播種前,要做好種子和稻苗處理工作,以此來提高其發芽率,并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率。同時,按照要求對水稻種子進行晾曬處理,晾曬不僅可以降低種子中的細菌含量,而且還可以有效提高其存活率。此外,選擇1.5%~2%濃度的生石灰來對種子進行浸泡消毒,以此來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
水稻種植技術工人在水稻耕種的過程中,不管是實行精細的耕作活動,或是進行現代化的機器耕作活動,都需要確定耕種水稻的具體步驟,并嚴格按照相關流程進行,實現全過程監控。加大對水稻種植技術的研究深度和廣度,確保達到水稻種植的需要,以實現提高水稻質量和產量的目的。水稻種植技術舉措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水稻種植技術工人應合理采用整地技術,在進行水稻耕種之前,做好準備工作,整理、翻松土地等,這樣做不僅可以使耕種水稻的土地越發松軟,改善土地環境,增強土壤透氣功能,也能提高水稻的成長效率,確保水稻的長勢又快又好。所以,在耕種水稻前,水稻種植工人和有關管理人員提前進行整地工作這一步驟是必不可少的,對最終所收獲的水稻質量及產量都有重要意義。
在水稻的耕種過程中,選擇水稻種類這個步驟非常關鍵,有可能影響收獲水稻的質量和產量。所以要優先挑選優質、抗蟲害能力強的水稻種類,也要注意在不同地區對種子實施不同的培育方法,因地制宜。在進行耕種活動之前還應把種子晾曬一段時間,增加種子的發芽概率。挑選品質優良的殺菌劑浸泡種子,能夠很好地殺滅種子中存在的害蟲,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提升水稻產量。
在制備水稻苗床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情況確定苗床位置,保證苗床向陽、透氣、背風是關鍵,以此來確保水稻正常生長。同時,苗床最好設置在方便排水與灌溉的位置。在制備苗床時,要確保內部所含有機質足夠豐富,要有一定的苗床土壤團粒結構作為保障。在制備水稻苗床階段,要根據當地土壤類型來確定所施肥料類型,并且在秋季施肥時,首選腐蝕的有機肥,而且要求在播種前按照要求施加尿素。在制備苗床后,做好消毒處理工作,避免在育苗階段水稻出現病害死亡現象,進而提高水稻幼苗的成活率。
應用水稻育苗技術時,有關的育苗工人和管理人員應采用科學育苗方法,嚴格按照水稻稻苗的生長要求和周期,使用育苗箱等工具在專業的育苗中心進行育苗工作。在播種了水稻稻種后,育苗工人還應該在稻種上撒一層稻殼灰,以增加土地中的營養成分,確保稻種能夠完全吸收各種營養,促進稻苗快速生長。
水稻種植技術工人在進行插秧工作時,應采用現代化的新興技術,盡可能地使用現代機器如插秧機進行插秧,放棄原來的人工插秧方法,提高插秧速度。應用現代機器雖然可以減少花費在插秧上的時間,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利用人力插秧時工人能將分秧工具佩戴在手指上,在進行秧苗分離步驟時更方便快捷,而使用現代機器則不能確保秧苗分離的結果達到合格線,影響了插秧工作的效率與效果。因此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利用人機配合的插秧方法,改進水稻的耕種效果。一般情況下,種植水稻的土地最好為南北走向,這樣在進行拋秧工作時會更便捷。除此之外,在進行插秧工作之前,工作人員要提前研究判斷當地的天氣晴雨狀況,注意天氣變化,以避免在大雨天進行插秧工作,令秧苗被雨水淹沒及破壞,減少不必要的影響和損失,確保水稻的最終產量。
(1)灌溉。在水稻灌溉過程中,遵循“干濕交替,淺-濕-淺”的原則,并且在收獲前7~10d斷水;(2)追肥。在施足底肥后,按照要求酌情施加穗肥、補肥、粒肥;(3)除草。將60%去草胺0.10kg和12%惡草靈0.10kg,或60%去草胺0.10kg和25%惡草靈0.05kg,對水潑澆或制成毒土撒施。
相關工作人員在進行水稻培育收獲的過程中,需要及時觀察和記錄下稻穗的具體形態,應該在確保水稻的稻穗處于低垂形態以及稻穗個個顆粒飽滿的狀況下,再開始收割工作,此時稻穗已經完全成熟。另外,水稻收割工人還應該多多采用現代化的收割手段,使用現代機器如收割機進行水稻收割工作,簡化收割流程,確保水稻收割活動達到所規定的要求,提高水稻耕種手段的最終效能,降低水稻稻穗收割錯誤率,提高水稻質量與產量。除此之外,完成收割工作后相關工作人員要進行檢查,避免遺留稻穗,若遇到這種情況要及時開展人工收割工作,減少損失,提高整體水稻耕種產業的經濟收益,促進水稻種植產業不斷發展,為今后水稻耕種工作提供一定的經驗。
水稻的最終產量很大程度上受水稻的長勢影響,因此,若想增加水稻產量,就得在水稻育苗方面多下功夫,嚴格按照步驟進行施肥工作。如果沒有品質優良的秧苗,就算應用科學的種植方法,在施肥過程中花再多的精力也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結果。所以,在一開始育苗施肥的過程中就要不遺余力。如今,水稻育苗時多用水稻壯秧劑這類肥料進行施肥,水稻壯秧劑包含了較高的使用價值。水稻育秧劑與壯秧劑有所差異,它是一種混合性的肥料劑,有培肥、滅菌等作用,最重要的是它對水稻秧苗無不良影響,多使用在土地pH7.5以下的環境中。水稻施肥的技術方法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第一,水稻育苗過程中,需要于苗床里加入兩倍的水稻壯秧劑肥料,然后進行腐熟過篩,將其鋪蓋于苗床上,保證秧苗的基礎營養,接著混合并攪動壯秧劑和七倍的干旱土壤,均衡的鋪于苗床之上。運用常用農業工具連續翻松土壤,確保壯秧劑等肥料完全混入苗床、土壤之中,然后澆一定量的水,就可以進行播種工作了。第二,改進軟盤育苗施肥。穩定放置苗床,澆足量的水,完全混合、攪拌壯秧劑和20倍含有養分的土壤,接著把其放置進20m的育苗盤里,進行播種。同時注意增加拋秧盤育苗的營養。
進行水稻秧田施肥的過程中,要重視基肥的施肥工作,以及合理實行追肥活動。在基肥施肥的過程中,要重視及時利用有機肥,如豬糞、牛糞等,科學使用有機肥,能提高土地中的微生物含量與有機質,提升土地吸收上限,改善土地質量,增加土壤對某些有毒物質的吸收限度,進而促進水稻總產量不斷提高。除此之外,也要注重適時追肥,若在稻苗長出葉子之后,葉子發生了變黃狀況,此時可以使用硫酸二氫鉀,注意追肥后要及時使用清水灌溉,以免發生燒苗現象。工作人員要嚴格按照水稻的生長程度、周期以及現實情況,科學進行追肥,確保水稻生長過程中擁有充足的營養,提高水稻葉的光合作用及生長速率,促進水稻茁壯成長。科學施肥對提高水稻顆粒飽滿度也有很好的效果。另外,保障水稻重要生長部位不受損害,如根、莖、葉等部位,盡可能地提升水稻品質,增加水稻產量。
在水稻生長期間,鉀肥、磷肥是不可或缺的,兩者對提高水稻生長活力、推動營養輸送與合成、推遲水稻葉的功能期有重要意義,提升光合作用,促進水稻成熟速率,進而增加水稻產量。
在水稻的成熟后期,能適當地增加粒肥,推動水稻盡快成熟。所以,在水稻的抽穗期,要按照水稻生長的實際情況酌量添加粒肥,促進水稻茁壯成長。
水稻生長過程中,不單只有穗肥的數量會波及水稻最終的質量和產量,添加穗肥時期不同產生的作用也會不同。一般情況下,在葉齡指數為91左右時添加穗肥,能促進水稻葉的成長速率,提升水稻質量與產量。
通常情況下,農家有機肥效果顯著,含有鉀、磷、硫等有機成分。使用有機肥,能夠明顯提高土地的透氣能力,增加土地的保水功能,推動水稻穩定成長,最終提高水稻的質量與產量。
綜上所述,在水稻耕種過程中,要嚴格遵循當地氣候及環境挑選適宜的水稻種類及耕種方法,以確保最終產量。施肥過程中,也要注意施肥的方法和使用量,確保水稻快速生長。總之,不論是在水稻種植還是施肥進程中,都可以利用現代化科技,有效提升水稻質量與產量,推動農業經濟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