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文雅,尤佳可,黃新征,朱阿秀
(1.沭陽縣農業農村局植保站,江蘇 宿遷 223600; 2.沭陽縣農業農村局土肥站,江蘇 宿遷 223600; 3.江蘇省植保植檢站,江蘇 南京 210000)
為進一步推進綠色興農、科技興農、質量興農,我縣以“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為指導,以點帶面推進農作物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并首次在花生上推行綠色防控技術,主要技術模式為合理輪作、抗病品種、種子包衣、性誘劑誘殺、燈光誘殺、生物農藥、科學用藥指導等,對目標病蟲實施“前防、中控、后保”的綜合治理,從而達到綠色、高效防治病蟲害。
沭陽縣是擁有205萬人口的農業大縣,下轄30個鄉鎮(街道),全縣耕地面積14萬hm,年糧食播種面積18.53萬hm,其中花生產區主要集中在潼陽鎮、桑墟鎮,主要品種有大白鯊、魯花系列以及徐花系列。潼陽鎮耕地面積6789hm,花生種植面積3280hm,產量平均為5102kg/hm,地域保護面積3000hm,年產量 1.6萬噸,主要以種植夏花生為主,實行小麥花生輪作。
主要病害有花生白絹病、葉斑病、銹病、青枯病、根腐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紅蜘蛛、甜菜夜蛾、斜紋夜蛾、金針蟲、棉鈴蟲、蠐螬、地老虎等;重點防除的禾本科雜草有馬唐屬、狗尾草屬、牛筋草、稗屬等,闊葉類雜草以莧科、鐵莧菜、苘麻、藜科、鱧腸、馬齒莧等,莎草科雜草扁稈藨草等。
沭陽縣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秋冬干冷,春夏溫熱,雨量適中,適于暖溫帶作物和林果生長。光熱水資源豐富,地勢平坦,土地肥厚;年均日照時數2046.0h,占可照時數的55%;年均氣溫14.1℃,6~9月份花生生長期間的月平均氣溫25℃以上,適宜花生的喜溫生育要求;歷年平均降水量918.0mm,降水分布具有雨熱同期的特點,與花生的生長發育期相吻合。潼陽花生種植區自然生態環境獨特,主要位于黃淮海平原的南緣地處沭陽縣西部,魯南丘陵與黃淮平原過渡帶,馬陵山脈低山丘陵,地勢起伏較緩、地勢較高,適宜花生生長。潼陽花生產區,花生干物質形成和積累的7月下旬至8月下旬平均氣溫為27.6℃,日照時數10h/d以上,極利于干物質的形成和積累,從而提高潼陽花生蛋白質的含量。
土壤為崗黑土和包漿土,土層較厚,排水能力強,質地疏松,透水性能好,pH值在7左右,易耕作,利于根系向縱深發展。
境內河網密布,過境水和地下水比較豐富。有新沂河、淮沭新河、岔流河、路南河等多條河流;地下水潛水埋深平均1.5~2m,能直接利用。
通過合理輪作、種子處理、合理密植、科學健身栽培等農業防治技術,減少花生病蟲害發生。
潼陽花生主要是以小麥--花生輪作換茬為主,少部分為玉米--花生,輪作換茬有利于緩解或解除連作障礙。
種子處理是一種成本低、見效快、效果好、簡便易行的方法,也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增產增效措施。種子處理可以殺滅種子所帶病蟲,進一步提高種子純度,種衣劑緩慢釋放藥效,可以防治苗期乃至中后期病蟲害,從而提高種子的發芽率與田間幼苗的整齊度,為高產高效穩產優質奠定良好的基礎。
播前半個月天左右進行曬種,選晴天帶殼曬種2~3次,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殺滅種子攜帶的病蟲體,提高種子出苗率、活力。通過剝殼選擇籽粒飽滿、皮色鮮亮、無病斑、無破損、均勻度高的種子,剔除病爛秕果。示范區內花生品種為大白紗。
選用噻蟲·咯·精甲拌種,防治根腐病、地下害蟲等。部分田塊適量增加含有硼、鐵、鋅、鉬、鎳的復合肥一起拌種,可以培育壯苗,選用中小型膠輪拌種機進行攪拌。
6月10日左右,小麥秸稈粉碎還田、深耕翻地。采用起壟栽培方式種植,壟距 84~90cm,壟面寬約52cm,起壟上按照2行花生播種。按照施足基肥,增施糞肥的原則,一次性將農家肥和花生專用肥施足。施肥量為優質的農家肥30~50t/hm、硅鈣肥 250kg/hm、磷酸二銨250kg/hm、尿素100kg/hm、硫酸鉀150kg/hm,或施花生專用肥600kg/hm,在生育期間,根據花生的長勢情況追施磷酸二氫鉀和尿素1次。
按照株距14~17cm,行距35cm,播種12~15萬穴/hm,每穴播2~3粒。播種深度應掌握干不種深,濕不種淺,一般以5cm左右為宜,播種后立即人工澆或噴灌澆水。播后根據田間發生雜草種類于早晚噴灑除草劑乙草胺,做好播后面前土壤封閉。
在花針期和結莢期根據土壤相對含水量進行澆水補墑,從而保證花生果針能夠及時入土結實;在花生生長中后期受臺風影響,降水量大,應及時排水防澇;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及時控旺,一般控制在35~40cm為宜。
示范區核心面積20hm,一般懸掛1盞殺蟲燈/1.67hm,利用害蟲趨光性誘殺金龜子、甜菜夜蛾、地老虎等害蟲成蟲,減少田間成蟲基數,壓低成蟲產卵量,減輕害蟲危害。
花生蚜蟲具有趨黃的特性,利用此特性,可以采取懸掛黃色黏蟲板能有效降低花生蚜蟲蟲口密度。可放置25塊/667m,使其均勻分布,該技術綠色環保,成本較低,而且能有效減少施藥次數。
利用昆蟲雌性信息素誘芯引誘雄蟲交配,達到誘殺目的。每畝放置2個性誘捕器,連片集中使用,誘殺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玉米螟等害蟲,有效壓低害蟲蟲口基數,控制害蟲種群數量,減輕害蟲危害。
在田埂地頭及零散隙地種植大豆、芝麻、秋葵等作物,為天敵昆蟲提供蜜露、花粉等食源和庇護所。
在苗期針對自生麥苗、鐵莧菜、藜科、馬塘等發生田塊,選用精喹禾靈、氟磺胺草醚等噴霧防除。
在初花期前后施用多元復合微肥葉面噴施,增加硼、鐵、鉬、鋅等微量元素,不僅可以促進花生根瘤的發育,而且能夠提高花生的固氮能力和花生受精結實率;選用苦參堿水劑防治蚜蟲、紅蜘蛛;用金龜子綠僵菌拌毒土撒施防治蠐螬、地老虎。
在斜紋夜蛾、甜菜夜蛾低齡幼蟲高峰期選用四氯蟲酰胺防治;臺風過后,針對花生白絹病、花生葉斑病、花生銹病選用噻呋·戊唑醇、烯唑醇、百菌清、啶氧·丙環唑等進行防治。
在綠色防控示范基地建立生產檔案記錄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制度,在作物生長期間做好施肥、除草、噴藥、生育期管理等生產檔案記錄,每次施藥后主動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并及時運送到鄉鎮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站。
莢果普通型,飽滿,長3~4cm,寬1.5~2.0cm,百果重約230g。果殼較厚,網紋清晰、較深,果嘴較明顯;莢果含籽仁2粒為主,籽仁橢圓形,皮粉紅色、有光澤,百仁重約80g,出仁率75%左右。
潼陽花生蛋白質含量19.2%~28.0%,脂肪含量39.3%~46.2%,蔗糖含量5.0%~6.2%,油酸含量45.1%~48.3%,亞油酸含量28.3%~35.0%。
隨著城鄉快速發展,勞動力外流,農村缺乏青壯年,大部分年輕人不愿意從事農業,覺得臟累,收益不高,好多土地撂荒;剩余年齡大的農民文化水平低,田間管理過于粗放,對于花生的病蟲害防治僅憑感覺,或盲目跟從,達不到預期效果;對于科學用藥、適期用藥、綠色防控技術等新事物接受緩慢。
長期以來,潼陽鎮花生種植品種單一,更新緩慢,主要種植魯花11、魯花14、大白紗等。花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和油料作物,同時還具備很好的營養和保健功能,但我縣對于新品種的推廣力度小,未建設花生良種基地等,直接阻礙了我縣花生產業的發展。
沭陽主要農作物以水稻和小麥為主,而旱作種植區農業基礎設施相當薄弱,高標準良田建設力度不足,這都制約沭陽花生產業發展。水利設施年久失修、溝渠不配套或被稻草、垃圾堵塞,造成灌溉、排水不暢,抗自然災害能力較弱,產量不穩定。
我縣花生主要集中在潼陽鎮和桑墟鎮(茆圩片),地勢平坦,有利于產業規模化發展,但花生整地、起壟、播種、施肥、鋪滴灌等一體化機械和花生收獲機械數量極少,在花生病蟲害防控上幾乎沒有應用植保無人機。經分析主要原因有:土地流轉率低,主要以農民自留地為主,一家一戶種植,花生連片種植全靠市場價格左右,制約機械化水平和水肥一體化發展,不利于開展花生專業化統防統治;耕作習慣落后,很多農戶目前仍然以平地點穴種植為主,不利于田間排澇,且影響花生產量。
重點針對水利設施不配套的田塊做好配套;對于已建溝渠進行灌區渠系疏浚,完善管理制度,定期進行檢修、維護;對于低洼片區加大開夠力度,確保內外三溝配套,確保能及時灌溉與排澇;積極爭取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道路硬化,渠系配套,便于機械化耕作。
開展綠色防控是實現病蟲害可持續控制、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安全的有效途徑,應多措并舉積極宣傳。采取拉橫幅、發放宣傳單頁、宣傳車大喇叭播放,同時結合入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指導科學用藥、適期用藥和綠色防控技術等;通過新型農民培訓的方式對農作物綠色防控技術進行講解;組織散戶、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負責人等去現有的綠色防控示范區參觀,學習交流綠色防控技術;通過電視臺宣傳報道對綠色防控示范區技術、產品進行宣傳,提高技術知曉率;跟綠色防控產品經銷商或生產企業合作,積極推廣技術及產品,確保價格最優、售后保障等。
及時調整品種推廣種植的方向,淘汰老舊品種,破除品種障礙,推廣新品種,增加產品豐富度。例如,高油酸花生和食用型花生新品種的推廣,不僅滿足油料的需要,還能開發研制新的花生產品,延長產業鏈和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可以利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建立優質花生品種示范區,配套建設良種繁育基地等,帶動輻射周邊種植基地;做好政府與科研機構、產品生產企業的聯動,積極參與品種示范、產品推廣試驗、技術應用示范等項目,通過示范、試驗等方式以點帶面,促進綠色防控技術的發展。
推進土地流轉能夠提高土地利用率,盤活土地資源和農村經濟,帶動農業產業化和市場化發展,對土地流轉過程中政策宣傳不到位、農村土地產權不明、流轉不規范、農民法律意識淡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缺乏等問題,一是要創新宣傳手段,通過入戶宣傳、制作小視頻、手冊等形式宣傳,針對種田能手、種植大戶、黨員干部等分類分層次進行宣傳。二是要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金融支持力度,幫助其更快落地相關農業經營項目。三是要完善流轉程序,規范流轉合同,減少口頭協議,推廣紙質協議或電子協議,明確經營主體和農戶的權益,確實將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藏糧于技”是糧食安全生產的必然選擇,農業機械化具有增效節本的特點,但一次性購置費用多,阻礙其推廣發展。因此,在農業機械化升級過程中應該制定科學合理的農機補貼政策和補貼力度,激發市場活力,同時深入實施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加快老舊機械淘汰升級;積極推廣農機服務組織發展,政府給予服務補貼,降低服務價格,既能推廣農機服務,又能讓更多農戶體驗到農機增效節本的好處。另外,加大農機與農藝的結合,推廣專業化統防統治,提高精準高效施藥水平和農藥利用率,減少農藥使用量。
綠色防控產品價位高,對環境安全、對農產品質量有保證,政府應給予適當補貼,提高綠色防控技術應用率。2017年山東省組織實施了花生“一控雙增”補助項目,全省建立10個示范縣,每個示范縣補助100萬,示范區內統一采用“一控雙增”技術模式,抓住關鍵時期,推行專業化統防統治,突出綠色生態導向,精準用藥,科學防治。2021年“潼陽花生”獲得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潼陽鎮獲批“花生特色產業小鎮”,“潼陽花生”品牌效應進一步放大。下一步可建立地理標志化、品牌化、綠色化、產銷融合化于一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實行全程監管,掃碼查看從耕種到收獲的全部過程,真正實現“舌尖安全”,從而提升地理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場核心競爭力,增加產業效益和種植戶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