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青林
(宣城市宣州區宛陵林場,安徽 宣城 242000)
一般來說,森林防火工作指的是采用綜合措施和手段,對森林內可能存在的火災隱患與火災風險予以有效排除,降低森林火災發生的可能性,有效避免火災帶來的損失的管控工作。由于森林火災可能會對林區帶來毀滅性的后果,因此相關管理部門應對防火策略進行深入研究,避免森林受火災影響產生破壞。
隨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人們對自然環境的開發與利用也更加深入,導致森林當中火源類型更加多元化,對進一步提升防火水平,降低森林火災發生概率形成了一定的阻礙。在當前的森林環境當中,常見的火源可能包括自然火源與人為火源兩種類型。自然火源當中首先是隕石引火,太空隕石在高速下落過程當中形成高溫,在墜落至林區后形成火災并蔓延。其次是滾石撞擊起火,這種火災類型一般發生在炎熱干燥的季節,受動物、重力、水流等因素影響導致的滾石之間相互撞擊,形成火花,最終導致林區當中可燃物形成燃燒。再次是陽光照射引火。在太陽光線的長時間暴曬下,林區內的可燃物溫度不斷提升,逐漸達到燃點發生自燃現象,形成火災。最后是雷擊引火現象,在雷電天氣當中,雷電流通過放出強大能量,引燃林區當中的可燃物,進而發生火災,在自然火源當中,雷擊引火是最為常見的現象。而人為火源主要包括生產性用火如農業、采礦業、運輸業用火等,非生產性用火如祭祀、野炊、吸煙等以及故意縱火。
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與不斷落實,林區生態建設工作同樣成為當前林業部門的重要任務,退耕還林、清收還林、生態造林工作成效已較為顯著,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數據稱,截至2020年,我國森林覆蓋率已達到23.04%,林區面積進一步提升,森林防火工作的覆蓋范圍不斷拓展,防火責任不斷邁上新高度。
為了有效帶動林區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很多林區都開辟了旅游線路,使森林生態旅游成為當下我國旅游業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這一舉措同樣也使森林防火工作的管理難度不斷提升。很多游客并不明確森林防火的重要意義,在林區內也沒有對自我行為進行有效約束,導致林區內部的防火秩序受到一定影響,森林火災的發生風險不斷提高。
森林生態系統是自然生態系統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被人們稱為“綠色水庫”、“地球之肺”。因此,強化森林防火力度,避免火災帶來的損失能夠保障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森林當中的樹木與其他伴生植物資源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空氣當中的二氧化碳并釋放出大量氧氣,使空氣當中的碳氧平衡得到有效控制,還能夠減少高強度降水造成的水土流失現象,在凈化空氣、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扮演著關鍵性角色。其次,森林還能夠為珍稀的野生動植物提供充足的生長與繁殖環境,例如東北虎、麋鹿、雪豹、揚子鱷等動物以及銀杉、水杉、珙桐、禿杉等植物。保護森林資源,預防森林火災能夠為這些珍稀動植物提供寶貴的生存空間。最后,森林還能夠為人們抵抗風沙的侵蝕,提升環境友好度。因此強調森林防火工作,對保障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截至2019年,我國林業生產總值已達到7.56萬億元,帶動了5000多萬人就業,在我國經濟發展領域當中也占據了重要地位。因此,提高對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視程度,能夠進一步避免經濟林木受到森林火災的破壞,為帶動林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森林火災的發生不僅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還可能會對人民的生產生活產生威脅和影響,進而造成人員和財產的損失。強化森林防火力度能夠減少火災帶來的威脅與損失,有效避免社會秩序受到影響和破壞,保障社會的和諧穩定。
經過對當下森林火災的調查和研究我們能夠發現,由于人為因素引起的火災比重占據了97%以上,因此強化民眾的森林防火意識,提高防火宣傳力度對保障森林防火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當前的防火宣傳工作過程當中,很多宣傳人員沒有針對宣傳手段與宣傳內容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導致很多基層群眾對防火宣傳的接受程度較為有限,這樣就很難有效提升群眾的防火意識與防火素養,也很難針對自己在林區內的行為進行有效約束和規范,導致森林火災的發生可能性不斷提升。
在森林火災預防工作當中,針對火源進行管控和監測是降低火災蔓延速度,阻斷火災發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資金、技術以及人員素質等各方面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部分林區仍長期沿用傳統的人工巡防與重點布控的方式進行監測,對火源的管控能力較為薄弱,很難及時有效地針對森林火源進行及時撲滅,對提高森林防火效能,避免火災發展具有不利影響。
森林防火設施是保障防火效果的重要物質基礎,但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與防火需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異,因此各地森林防火設備的運行情況也較為不同。部分偏遠林區設備陳舊的現象較為普遍,很多設備也沒有經過規范化、標準化的維護與保養,導致其運行狀態與使用狀態已無法滿足當前愈發緊張的森林防火形勢,制約了森林防火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科學合理的森林防火管控機制是保障森林防火效果,提升森林防火工作質量的前提。但在部分林區,針對森林防火管控機制的重視程度仍存在一定欠缺,崗位責任制的落實仍存在一定失位。很多林區管理人員沒有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對林區防火管控制度進行合理調整,導致制度應用較為機械化、教條化,影響了防火工作的有效性。此外,當前針對森林防火所制訂的相關管理制度與管理規范大多著眼于違規時的懲罰措施,而針對獎勵和表彰等方面的規定則較為有限,導致地方林區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受到制約。
由于森林防火工作特性的影響,防火人員必須深入林區進行巡邏和管控,工作強度較高、工作環境較為惡劣,因此投身于森林防火事業的專業人才較為有限,森林防火人員的年齡結構呈現老化態勢,專業程度也較不樂觀,后備人才的培養機制尚不成熟,對森林防火工作同樣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要進一步優化森林防火工作,減少森林火災帶來的破壞與損失,首先就應當進一步強化宣傳力度,使群眾的防火意識不斷提升。相關森林防火宣傳人員應當及時轉變宣傳思路與宣傳手段,依托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宣傳,有效提升群眾對宣傳工作的接受程度。例如,宣傳人員可依托微信、微博、短視頻平臺等新媒體渠道,結合世界各地發生的森林火災案例,制成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森林火災危害宣傳欄目,使林區周邊的生活群眾都能夠接受到更加深入的輿論宣傳,使他們對森林火災的危害具有更加明確的認知。此外,宣傳人員還可以將林區管理規范、火災逃生策略等相關的森林防火知識融入到防火宣傳欄目當中,讓林區周邊的人們都能夠具備較強的森林防火認知,提高對森林防火的重視程度,促進群眾參與森林防火工作的積極性不斷提升。
由于森林防火管理工作的內容較為豐富,涵蓋方向較為多元,因此林業部門應當結合治安執法、消防、衛星通信等部門,依托本地林區的環境情況和氣候情況制訂出合理合法的森林防火管理機制,進而提升森林防火效能,保障森林防火質量。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向入手,首先是明確分區崗位責任制,將林區按照面積、地形劃分為幾個區塊,并要求森林防火人員進行分區負責,實現林區防火工作的網格化管理,將防火責任壓實到每個網格負責人,并建立起嚴格的獎懲制度,使防火網格負責人的工作積極性得到有效調動,防火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其次,相關林業部門還應當針對林區周邊居民進行梳理,并針對上山進林的人員進行登記,有效減少人為因素對森林防火工作形成的阻礙,確保防火工作落實到位,實現林業資源的高質量發展。
隨著信息化技術、智能化技術以及衛星導航技術的不斷發展,全方位的視頻監控系統已在林業保護、森林防火等方面發揮出了愈加關鍵的作用。相關林業部門應當撥出專款對先進的監控設施與監控裝備進行采購,使無人機、視頻監控、紅外線監控等設備得到廣泛應用,一方面能夠有效提高森林防火人員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還能強化對林區火源的監控力度,使防火人員能夠依托這些先進設備實現對林區火源的有效跟蹤與及時處理,進一步降低火勢蔓延的可能性,使森林火災的發生概率降至最低。另外,林業部門還應當與技術部門進行合作,結合林區地形地貌與重點部位的信息監控,開發并建立起一套數字化信息共享平臺,使林區管理人員與防火人員能夠根據其實際需要從而依托信息共享平臺對重點林區部位的現場畫面進行及時調取,并采取合適的措施進行控制與管理,從而使網格化林區防火管控工作得到更加充實有效的物質基礎與信息參考,提升森林防火人員的反應速度,避免森林火災造成更加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除了依托先進設備實現對林區的實時監控之外,安排專業隊伍對林區進行定期的監督巡視工作同樣也是必不可少的。相關林業單位可針對林區基本情況制訂出合理的監督巡視方案,在春季、秋季等重點時段在林區出入口設立消防檢查點,針對林區出入人員進行排查和監管,有效減少人為火源進入林區的可能性。此外,林業部門還可以發動群眾的力量,針對當前森林防火工作的形勢,組成巡林隊,對林區內的違規違法引火或盜伐等行為進行及時制止和處理,針對森林火災進行有效地監控和預警,從而進一步提升森林防火效能,有效減少森林火災風險。
在森林防火工作當中,專業高效的消防人才是提升防火工作水平,實現對火情的有效管控的重要主體。林業部門應與消防部門進行聯手,針對森林防火人員進行全面培訓,并與林業、消防等專業院校實現對接,使森林防火工作的后備人才得到有效培養,有效提升他們對當前森林防火設備的熟悉程度,保障防火人員的綜合素質得以進一步提升。此外,林業部門還應當針對森林防火人員的準入門檻進行明確,進一步提升防火人員的待遇與資源,實現優中選優的人才培養機制建設,使森林防火領域的后備人才得以持續化發展,防火工作機制也更加規范完善。
為了提升林業部門與消防部門對森林火災的反應效率,降低火災帶來的損失與危害,林業部門可與消防部門聯手進行定期的森林火情消防演習,并將演習成績納入到防火人員績效考核當中,將演習過程當中出現的各項問題和短板進行梳理,并結合當前森林防火的實際情況制訂科學有效的森林防火應急預案,一旦發生森林火災,應嚴格按照預案采取相應措施,將火災帶來的各項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從而提升森林防火效能。
為進一步降低火災蔓延造成的損失,林業部門可以針對林區內部重點部位配置防火林帶,用耐火能力較強、內部含水量較高、火災后仍能發芽的樹種組成防火林帶,從而有效避免火災發展,提升防火效果。此外,林業部門還應當結合當地氣候、環境特征,在林區內部劃定出杜絕野外用火的防火戒嚴期,并予以嚴格監督,使林區旱季的火源得到有效控制,進一步保障森林安全。
在當前林業發展過程當中,森林防火工作發揮著關鍵性作用,不僅能夠保障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還能降低火情危害,確保森林資源與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林業部門應針對輿論宣傳、機制建設、技術運用、人才培養、巡視監管、預案制定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進而杜絕森林火災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