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閆海峰,賈壯壯,3,王琳,3,張澤宇,3,王慈,3,王賢良,毛靜遠
(1.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國家中醫針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天津 300381;2.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鄭州 450000;3.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 301617)
肺動脈高壓(PH)以肺血管重構、肺循環阻力增加和肺動脈壓升高[靜息時平均肺動脈壓≥25 mmHg(1 mm Hg≈0.133 kPa,下同)]為特征,可導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1]。全球受PH影響的患者多達1%,其中,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在10%左右[2]。肺動脈高壓患者1年內死亡風險約為15%,3年內死亡風險為30%[3]。治療PH的藥物大多以舒張血管和抑制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為主,其價格較貴,臨床依賴性較強[4],而中醫藥防治PH具有一定優勢。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毛靜遠教授根據多年臨床實踐,總結出治療PH的臨床有效經驗處方——宣肺化瘀通脈方,由丹參、紅花、山茱萸、桔梗、地龍5味中藥組成,具有宣肺化瘀、養陰通脈之效,但其藥效機制尚不明確。研究基于野百合堿(MCT)誘導的PH大鼠模型,探討宣肺化瘀通脈方對大鼠PH的改善作用及對氧化應激水平的影響,為治療PH提供參考。
1.1 實驗動物 SPF級雄性SD大鼠70只,體質量230~250 g,由北京斯貝福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許可證編號為SCXK(京)2019-0010,飼養于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室內溫度與相對濕度分別為20~25℃、40%~60%。
1.2 實驗藥物 宣肺化瘀通脈方組成為丹參、紅花、山茱萸、桔梗、地龍,中藥飲片由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劑科提供;根據體表面積劑量換算法,宣肺化瘀通脈方大鼠給藥低劑量組為6.75 g 生藥/kg,高劑量組為 13.5 g 生藥/kg;西地那非(25 mg/kg),由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批號X23A8Y42189。
1.3 造模、分組及給藥 將70只SPF級雄性SD大鼠,隨機分為對照組(20只)和MCT組(50只);MCT組單次腹腔注射MCT(60 mg/kg),誘導14 d建立肺動脈高壓模型,造模過程中大鼠未出現死亡。第15天對照組、MCT組各隨機抽取10只,檢測大鼠平均肺動脈壓(mPAP)的變化。將造模成功后的40只大鼠隨機分為模型組、西地那非組、宣肺化瘀通脈方低劑量組及經驗方高劑量組,每組10只。各用藥組均灌胃給藥,每日1次,連續給藥14 d,對照及模型組給予等容積蒸餾水。
1.4 觀察指標及方法
1.4.1 一般情況觀察 觀察各組大鼠體質量、食量、活動量、毛發光澤程度以及對外周刺激反應程度等一般情況。
1.4.2 PH大鼠右心室收縮壓(RVSP)、mPAP測定 采用1.5%三溴乙醇(0.8 mL/100 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仰臥位固定,切開頸部右半側皮膚,然后剝離頸外靜脈,并結扎其遠心端。用眼科剪朝心室方向剪出一個2~3 mm的V形開口,插入導管,根據多導生理儀所示波形,判斷導管所在位置,檢測大鼠RVSP、mPAP的變化。
1.4.3 右心室肥厚指數(RVHI)測定 大鼠開胸,剪開右心耳,用50 mL注射器抽取預冷的生理鹽水,插入腹主動脈,灌流沖洗心臟及肺血管中的血液,用濾紙吸凈心臟周圍的水分,沿室間隔分離左、右心室,分別稱量右心室(RV)及左心室+室間隔(LV+S),計算RVHI=RV/(LV+S)
1.4.4 肺組織形態學變化 取大鼠相同部位的左肺中上葉,用生理鹽水漂洗固定于4%的多聚甲醛72 h,將標本沿肺門做厚度為5 μm的石蠟切片,進行常規蘇木精-伊紅(HE)染色,光鏡下觀察各組大鼠肺組織病理形態學變化。
1.4.5 氧化應激水平測定 大鼠麻醉后腹主動脈取血,室溫靜置30 min,低溫離心后取上層血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每組選取3個血清樣本,根據相應的試劑盒操作步驟分別檢測血清活性氧(ROS)、環氧合酶 1(COX-1)、環氧合酶 2(COX-2)的含量及過氧化氫酶(CAT)的活性。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軟件統計分析數據。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若符合正態性分布且方差齊,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多組間比較采用Kruskal-walis H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各組大鼠一般情況比較 對照組大鼠體質量逐日增加,飲食及活動量正常,毛發光澤,對外周刺激反應正常;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大鼠活動量與食量減少,對外周刺激反應遲鈍,嗜睡倦臥,毛發枯燥少澤,呼吸頻率短促,口鼻及四肢發紺;西地那非組及宣肺化瘀通脈方各劑量組大鼠一般情況較模型組改善明顯。
2.2 宣肺化瘀通脈方對大鼠PH的影響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RVSP、mPAP、RVHI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與模型組比較,西地那非組、宣肺化瘀通脈方低、高劑量組mPAP、RVHI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低劑量組RVSP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高劑量組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與宣肺化瘀通脈方低劑量組比較,高劑量組RVSP、mPAP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圖1。

圖1 宣肺化瘀通脈方對大鼠PH的影響Fig.1 Effect of Xuanfei Huayu Tongmai Decoction on PH in rats
2.3 宣肺化瘀通脈方對大鼠肺組織形態學的影響 HE染色結果顯示,對照組大鼠肺部動脈管壁的結構清晰,結構正常;模型組大鼠肺部動脈管壁增厚,管腔狹窄明顯;各給藥組大鼠肺動脈管壁厚度、血管腔狹窄程度比模型組得到改善,宣肺化瘀通脈方可顯著改善MCT誘導PH大鼠的肺部動脈管壁厚度、改善血管狹窄程度,見圖2。

圖2 宣肺化瘀通脈方對PH大鼠肺組織形態學的影響(×40)Fig.2 Effect of Xuanfei Huayu Dongmai Decoction on histomorphology of PH rats(×40)
2.4 宣肺化瘀通脈方對各組大鼠氧化應激水平的影響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ROS含量升高,CAT活性下調,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COX-1、COX-2含量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與模型組比較,西地那非組ROS含量下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CAT活性、COX-1及COX-2含量上調,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宣肺化瘀通脈方高劑量組ROS含量下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CAT活性上調,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COX-1、COX-2含量顯著升高(P<0.05,P<0.01)。與宣肺化瘀通脈方低劑量組比較,高劑量組可降低ROS含量、上調CAT活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見圖3。

圖3 宣肺化瘀通脈方對各組大鼠氧化應激水平的影響Fig.3 Effect of Xuanfei Huayu Tongmai Decoction on oxidative stress level of rats in each group
中醫沒有明確記載PH的病名,根據中醫運用理法方藥對類似癥狀、疾病預后的記載及胸悶、氣促、乏力、呼吸困難等臨床表現,多將其歸屬為“喘證”“肺脹”“咳嗽”等范疇,大多以“肺脹”立論?!鹅`樞·脹論》曰:“肺脹者,虛滿而喘咳?!薄端貑枴ご笃嬲摗吩唬骸胺沃?,喘而兩脅滿?!薄兜は姆āた人浴份d“肺脹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夾瘀血礙氣而為病?!盤H基本病機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本虛以氣虛為主,肺氣虛是其根本。標實以痰濁、水飲、血瘀等為主;其中,痰濁、血瘀為PH發展的主要病理產物,易阻塞肺絡,引起氣血運行不暢,肺循環受阻,導致肺絡結構發生相應改變,表現出血管痙攣、收縮、重構的特征。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毛靜遠教授根據多年臨床經驗總結出治療PH宣肺化瘀通脈方,由丹參、紅花、山茱萸、桔梗、地龍5味藥組成,其中丹參活血祛瘀,紅花活血通經,桔梗宣肺祛痰,山茱萸補益肝腎,地龍通絡平喘,諸藥共奏宣肺化瘀、養陰通脈之效,可有效改善PH患者的臨床癥狀。
氧化應激是PH進程中的關鍵因素,患有PH的人類和動物的肺組織中各氧化應激標志物的表達發生了不同程度變化[5-8]。細胞內氧自由基生成與清除之間不平衡,ROS的數量超過生物系統可以對抗和中和的數量時,就會引起氧化應激損傷[9]。ROS蓄積過多可激活/抑制一系列信號通路,進而引起內皮功能障礙、肺血管收縮及重構,造成肺部血管管腔狹窄,阻力增加,肺動脈壓進行性升高,并且增加右心室后負荷,最終可導致右心室衰竭[10]。CAT屬于酶類抗氧化系統,可催化過氧化氫(H2O2)為氧和水,保護細胞結構及功能完整性。抑制氧化應激水平可下調肺平滑肌細胞增殖程度,改善PH肺血管重塑[11]。
宣肺化瘀通脈方中丹參包含的化合物主要包括二萜類和酚酸類,研究表明丹酚酸A、丹酚酸B、丹參酮IIA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12-14]。紅花的主要成分包括紅花色素類、紅花苷類,可以上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抑制丙二醛(MDA)及ROS積累,改善氧化應激損傷[15],尤其是紅花中的黃酮類成分對氧化應激反應具有良好的調控作用[16],可通過下調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COX-2基因表達,抑制一氧化碳(NO)產生及炎癥反應水平[17-18]。山茱萸可增加SOD、CAT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的活性[19-20]。莫羅忍冬苷是山茱萸的重要活性成分,可通過調控核因子-κB(NF-κB)信號通路調控COX-2表達[21]。地龍主要含蚯蚓解熱堿、蚯蚓素、蚯蚓毒素、琥珀酸等,具有抗炎、抗血栓、降壓、改善氣道重構、抗肺纖維化及免疫調節等作用。桔梗及其組分可通過調控ROS相關信號通路抑制慢性氣道炎癥及氧化應激損傷,降低肺泡隔厚度,改善心肺的多種病理變化[22-24]。
本研究采用宣肺化瘀通脈方干預MCT誘導的大鼠PH模型,結果表明宣肺化瘀通脈方可有效降低PH大鼠mPAP、RVSP、RVHI水平,減輕肺動脈管壁厚度、血管腔狹窄程度,改善肺組織病理學變化,降低PH大鼠血清ROS含量,上調COX-1、COX-2表達水平,升高CAT活性,抑制氧化應激反應,為PH的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