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三教”改革提出了從教師、教法、教材三方面出發的教學改革要求,旨在提高職業院校辦學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本文結合市場營銷211班高職實用英語課程II的具體案例,在“三教”改革的視域下從價值引領,職場接軌,行動導向,線上線下,多元評價,反思總結六個切入點探討高職英語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關鍵詞:“三教”改革;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作者簡介:宋穎之(1990.05-),女,甘肅蘭州人,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大學,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職業院校外語教育改革研究課題(課題批準號:WYJZW-2021-2075)的研究成果。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的新理念,明確高職院校要在新理念的指導下進行教學改革,鼓勵高職各科的教師投入到“三教”改革之中。“三教”改革具體對應的對象分別是教師、教材、教法。這也是職業院校提高辦學質量、培養高素質職業技術技能人才所需要思考的關鍵問題。其中,教師是主體,是“三教”改革成敗的關鍵;教材是課程建設與教材內容改法的載體;教法是“三教”改革的路徑。這三者相互關聯,相輔相成,才能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實用性、職業性,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高職英語課程是高等職業教育專科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如何將“三教”改革具體落實在高職英語課堂中?如何分別從“教師”“教材”“教法”三個方面入手實現對高職英語課堂的優化與變革;如何在賦予學生多元文化交流能力、提升語言思維的同時,符合產業需求提高學生對崗位的職場勝任力。
本文結合市場營銷211班高職實用英語II課程的具體案例,在“三教”改革的視域下從價值引領,職場接軌,行動導向,線上線下,多元評價,反思總結六個切入點探討高職英語課程的改革實踐與探索。
一、正確價值引領
實施“三教”改革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德技并修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貫徹課程思政是高校做好立德樹人工作的關鍵,要在教學內容與過程中有機融入德育教育與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為了實現價值引領,貫徹課堂思政,在“高職實用英語II”課程中,結合市場營銷同學的專業特點與崗位人才需求,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以該課程的模塊二(業務洽談)中的六個任務為例,任務一基于“邀請”與“餐位預定”話題,結合中華民族誠信美德,讓學生明白在商務交往中,尊重別人很重要,從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任務二基于“餐桌禮儀”主題,結合文明禮儀精神,弘揚中華民族勤勞智慧,培養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傳播中華飲食文化。任務三基于“結賬付款”主題,結合中國式電子支付,展現中國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和民族自豪感。任務四基于“產品推廣”的主題,結合勞模精神,讓學生懂得守本分、有追求、講作風、擔使命、有修為,是每一位勞動者應該追求的目標。任務五基于該節中“產品介紹”的主題,融合“國貨崛起”“中國智造”的話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任務六基于“質量控制”的主題,從工匠精神出發,每一位勞動者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斷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斷進行自我完善。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結合不同教學主題和內容,有機融入思政元素,潤物細無聲地引入國貨等題材,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談論中華禮儀,樹立誠信意識,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貫穿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讓學生認識到平凡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業績。
二、教學職場接軌
“三教”改革是培養適應行業企業需求的復合型、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目的是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培養學生對崗位的職業勝任力。因此,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活動設計以及師資團隊建設要注重與專業人才培養需求相結合,與真實職場內容相接軌,旨在培養“外語+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一)教學內容融入專業知識
根據“三教”改革中教材改革要求,高職實用英語II課程實行模塊化教學,根據市場營銷211班學生學情,結合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需求,選取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新職業英語》作為主干教材,《商務英語》《市場營銷》《新媒體營銷》等作為參考教材,拆分重組課程內容,將教學內容重構為“職場辦公”“業務洽談”“裝運保險”“售后服務”四大模塊,接軌真實職場情境任務,在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中拓展專業英語知識,突出教學內容的應用性與實用性。
英語結合專業,創設真實情境
在教學活動設計上,運用情景體驗法、啟發式教學、任務驅動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結合真實職場業務營銷活動,創設真實情境。例如,在“產品銷售”這一主題下,設計現場直播帶貨,設計產品宣傳彩頁,VR會展參觀等真實職場任務,讓學生身臨其境,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實現職場體驗式教學,提高學生職場涉外溝通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從而有效達成基礎服務于專業、教學服務于實訓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在職場情境下的口語交際能力。
(二)優化教師團隊
“三教”改革之一是解決“誰來教”的問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貫穿“三教”改革的主線,因此,具備“雙師”“雙能”的結構化教學團隊必不可少。專業教師與企業導師互兼互聘,鼓勵教師企業實踐,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教師團隊的專業能力與實踐教學能力。
結合教師改革要求,2021屆高職英語課程教師團隊由教齡3-17年的多名教師組成,涵蓋講師、副教授與教授多個層次,其中包括來自一線的企業兼職教師,團隊成員均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企業實踐經驗,多次指導學生參加國家級、省級各項職業技能大賽并獲獎。
三、行動導向
“三教”改革的主線是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強理實結合。因此,在教法的選擇上,應以“行動導向教學法”為主,該教學方法包括模擬教學法、頭腦風暴法、任務驅動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力求進一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職業性、實用性。
行動導向法又可稱之為實踐導向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行為導向驅動”為主要形式,從完成某一“任務”著手,通過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與能力。
結合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職實用英語II的課程設計中,教師會布置多種實踐任務,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課前教師通過平臺發布預習任務,上傳學習資料,學生開展預習,師生之間進行交流互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讓學生對于新課知識“有備而來”。通過平臺課前測試與自學情況等數據,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確定教學的重難點。
課中傳統聽說練習結合免費智能口語訓練平臺,實現語音測評有根據,口語訓練個性化;通過直播賣貨、現場辯論、專家連線等還原真實語言環境與職場情境的教學活動,鍛煉學生的聽說融合,檢驗學生知識應用,培養學生現場應變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勞模精神等綜合素養。
課后教師布置拓展練習,包括知識測試題、小組合作任務、相關信息搜集整理等,為后續任務進行知識儲備。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完成拓展任務, 使學生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拓展內容結合專業知識,引導學生深化知識的理解和吸收,進一步夯實基礎,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欲望。
四、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在“三教”改革的號召下,我們必須改革傳統的普通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為了結合實踐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深度與廣度,應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做到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教學手段新穎有趣。實現信息技術與傳統教育有機融合。
(一)豐富線上資源
線上有資源是混合式教學開展的前提。高職英語課程線下配合書本教材,線上利用中國慕課網,智慧樹精品課程以及學校開發的“商旅英語輕松學”線上課等在線資源,全方位地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自學資源。課下,教師會布置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微課或精品課等學習任務,以及推送大量與真實職場情境相關的視頻影像、文章記錄等。課前讓學生對新課知識有充分地了解,不斷增加知識儲備,課后鞏固拓展,加深記憶。
(二)靈活應用智能軟件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很多教學智能應用軟件應運而生。比起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們對這些智能化的信息手段會更感興趣。教學智能應用軟件在輔助教師教學管理的同時,讓課堂教學更具開放性與科學性。例如,在高職英語課程中,一些例如學習通、云班課等班級管理軟件,貫穿課前、課中、課后,課前與課后教師在這些平臺上發布資源與自測習題,系統自動反饋學習情況并核算自測成績,教師只需后臺監督與查看。另外,一些免費智能英語口語練習平臺在課堂中的運用,例如,流利說、趣配音、ismart等智能軟件,實現口語訓練個性化,語音測評有根據,讓口語學習更加便捷與科學。還有一些教學小游戲平臺,例如,希沃白板中餐桌擺盤小游戲、拖拽配對小游戲等,讓課堂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有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多元評價手段
“三教”改革是職業院校提高學生人才培養水平的必然選擇,這就要求學校在精準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
高職實用英語II課程在評價手段上,要采取多主體、多形式的綜合評價體系,確保評價的科學性與可靠性。評價主體多樣化:采取教師評價、專家評價、組內互評、學生自評等方式進行評價。例如,在任務五產品介紹的小組任務直播帶貨環節中,學生現場展示完直播帶貨后,首先,由學生小組之間進行互評打分,再由排名第一的小組代表進行自評總結,分享經驗,最后再由教師進行分組點評,課后學生們的實戰演練視頻將發給行業專家,由專家進行點評打分。
其次,線上、線下相結合進行評價。線上評價,依托學習通平臺完成考勤、學習進度記錄、課堂互動、章節測驗與教學數據統計分析,為教師進行課前學情分析、教學策略調整、教學反思都提供了依據。線下評價主要是技能評價,教師和專家根據學生的學習態度、積極性和完成任務順暢度來考核,通過口頭激勵、積分累積、獎品鼓勵等多種形式進行線下評價。線上線下的具體考核內容主要是課前、課中、課后任務完成情況,考核重點是學習任務中的口語表達完成情況及綜合素養。
在評價過程中,尤其關注學生的態度、學習方法、愛國情懷、團結精神等綜合素養的變化。強調過程性評價,弱化終結性評價,關注學生日常學習情況;提倡增值評價,不做橫向比較,注重學生個體在學習和綜合素養上的進步與成長。例如,在學生接受高職教育前,進行標準化的測驗評價,將筆試口試成績與教師初評價相綜合,作為增值基礎,把握學生的起始發展水平,針對每一個同學,設置成長檔案,通過不斷進行過程性考核,了解學生在參與教學實踐中的知識技能各方面的發展水平,成長檔案也成為教師在評價學生時的參考資源與依據,學生也可查看成長檔案發現自己的不足與問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六、反思與改進
在“三教”改革視域下的高職英語實踐與探索中,也發現了一些目前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后續仍需進一步整改。
(一)實施層次教學,力求量體裁衣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不同生源的學生因家庭背景、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學習動機等原因,任務完成水平參差不齊。在之后的教學中教師需設置不同層次的課堂提問、課堂作業、課堂展示,以此來加強層次化教學。對基礎薄弱的學生給予較容易完成的任務,讓學生先敢說能說、再會說愛說,培養自信心,最終戰勝口語難開口的恐懼心理。對能力較強的拔尖學生,鼓勵他們一題多解,舉一反三,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二)加強資源開發,豐富教學資源
目前,結合專業知識的模塊化教學改革仍處在探索階段,結合具體專業的職業英語教學資源仍不夠完善,學生線上線下參考學習素材不夠豐富。因此,未來仍需促進職業英語教學資源的開發,繼續拓展開發適應不同層次和專業學習者需求的活頁式教材及數字資源,加強高職英語教學對學生崗位職業勝任力的培養。
七、結語
通過在“三教”改革指導下的高職英語的具體實踐與探索,我們可以看出“三教”改革對于提升高職英語課堂質量,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所起到的有效指導作用,從教師、教材、教法三方面出發,讓職業教育真正成為就業教育。當然,在實踐的過程中,也發現了很多仍需探索與解決的問題,例如,如何實現層次化教學,自學資源仍需不斷擴充等,事實證明,落實“三教”改革的腳步不會停,在“三教”改革的指導下的課程實踐也仍需我們不斷探索與總結。
參考文獻:
[1]羅東山.“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職英語課程建設思考[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0(11):189-190.
[2]汪忠明. 深化“三教”改革 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7):108-110.
[3]趙凱.高職學生教育增值評價體系構建[J].新課程研究,2021(30):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