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戚偉文

項目驅動以項目為主線,遵循幼兒的學習主體地位,引導幼兒在項目探索過程中,掌握相應的知識和內容。這一方式能夠突顯幼兒的主體性,提升幼兒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民間游戲有著很強的操作性和趣味性,將其應用于幼兒園活動中,豐富幼兒園的課程內容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讓幼兒在游戲中了解民俗文化,傳承民俗文化。本文從民間游戲入手,利用項目驅動這一教學方式,開發幼兒民間游戲微課程,以此提高幼兒教育質量和效率。
為了構建更為合理科學的幼兒園民間游戲教學體系,幼兒園采用項目驅動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推進幼兒園游戲課程的開發研究。幼兒園要以項目為主線,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突出幼兒的學習主體地位,在項目中融合教學內容,引導幼兒在游戲中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運用項目驅動的方式,將理論知識滲透到幼兒民間游戲中,培養幼兒良好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幼兒全面地發展。
與常規游戲相比,民間游戲在課程設計上更強調趣味性。教師要改變在傳統游戲教學中過于占據主導地位的做法,充分發揮游戲作用,設計民間游戲微課程。
一是從幼兒的素質發展出發。幼兒園開展體育活動旨在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動作發展。不同階段幼兒的學習目標不同,與之對應的游戲內容和難度也要進行調整。在民間游戲微課程開發中,幼兒園要對游戲形式、動作、運動量等進行改編,發揮最大化教育價值。例如,童謠《耍大刀》用有趣的歌詞,展現了士兵練舞的場景,這和體育教學中翻跟頭、匍匐前進等內容相符合。教師可以將這一歌曲與幼兒動作教學結合起來,依據其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改編。面對小班幼兒,教師可以配合童謠,以小組合作方式完成翻和爬等動作練習;面對中班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其完成側身滾、匍匐前進等更具難度的動作;大班幼兒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教師可以讓他們練習翻跟頭、高跳下等動作。
二是從幼兒的學習特點出發。構建幼兒園民間游戲微課程,要從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學習特點出發。例如,小班幼兒能夠做到順著直線走,而中班幼兒則能夠在較窄的橫木上進行直線行走。因此,教師要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構建民間游戲課程。例如,在跳格子游戲中,幼兒在不同的格子中跳躍。針對小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以利用彩色的長繩擺成不同形狀的格子,在最后一格放置幼兒喜歡的物品作為獎勵;面對中班幼兒,教師要調整游戲形式,可以增加格子的長度和交替次數,引導幼兒利用雙腳跳或分開跳完成跳躍動作;面對大班幼兒,教師可以讓幼兒自主設計喜歡的格子形狀,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參與玩法創變。幼兒可以從興趣出發,選擇用雙腳或單腳去跳,加大游戲的難度,增強活動的挑戰性。
戶外民間游戲能夠有效拓寬幼兒的游戲空間,讓幼兒充分享受游戲的快樂。戶外為民間游戲開展創造了更多可能,既可以是合作類游戲,又可以是個人游戲。項目驅動下的民間游戲,要擴大合作游戲的比例,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提高幼兒合作能力。例如,民間游戲“丟手絹”融音樂、運動、競技、社交為一體,能夠激發幼兒的游戲熱情。幼兒能夠在游戲中一邊唱歌一邊運動,還能夠與同伴進行互動,促進幼兒全面地發展。再如,民間游戲“捏泥巴”,能夠有效拉近幼兒與自然之間的距離,讓幼兒與自然親密接觸中,感受自然的美。泥土是幼兒每天都會看到的,但是傳統的教育理念要求幼兒不要觸碰泥土,因為那是臟的東西。捏泥巴能夠讓幼兒在與自然互動的過程中,感受自然的魅力。教師可以借助這一游戲,讓幼兒獲得全新的認知,讓幼兒能夠體會捏泥巴的樂趣,感受與自然相處的寧靜?!疤孔印币彩墙洺1贿\用于幼兒民間游戲中的一種游戲方式。教師可以通過在地面上畫或者擺出一個個小格子,讓幼兒用腳跳在格子中間,直到跳過最后一個格子。這個游戲能夠提升幼兒的跳躍能力,教師可以在格子中間寫下數字,讓幼兒每跳一個格子讀一個數字,從而使數字教學與游戲教學完美結合。
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游戲情境,加強對幼兒的教育引導,讓幼兒以小組合作方式完成項目探究。在角色活動后,教師對不同小組進行全方位評價與小結,提升幼兒的實踐能力。教師可以利用感統室等教室,從幼兒的日常生活出發,以民間游戲為載體,創設貼合于實際生活的游戲場景,提升幼兒在游戲中的組織和應用能力。例如,教師可以以“撿泥鰍”這一民間游戲為主題,在感統室中放置簡易的室內泳池裝置,再在池內放少量的水以及泥鰍,讓幼兒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撈泥鰍,比一比哪組撈的泥鰍最多。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需要自行完成雨衣、雨靴、手套的穿戴,自行分配好組內工作,掌握抓泥鰍的方法,最后完成泥鰍的數量計算,不僅要求幼兒有著良好的自理能力,還要求其具備一定的身體協調能力和配合能力,強調組內之間的合作。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會自覺地以能力較強的幼兒為核心,以該幼兒為組長,帶動其他幼兒完成穿戴、捕撈、計算等任務,從而更好地發揮項目的驅動作用,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能力。
區域民間游戲和其他游戲區角相似。教師在不同的區角中放置相應的傳統民間游戲材料,引導幼兒在其中開展相應的民間游戲活動。例如,在美術區放置橡皮泥、水彩筆、顏料,在科學角放置樹葉、泥土、樹枝,在音樂角放置比較簡單的樂器。區域游戲雖然沒有戶外活動范圍大,但是能夠通過豐富多樣的游戲材料,給予幼兒不同的體驗,幫助幼兒掌握知識與經驗。大部分民間游戲屬于戶外游戲,室內開展的民間游戲比較少。因此,增加區域民間游戲課程能夠為幼兒在動靜之間找到平衡點,既釋放了幼兒的天性,又能夠引導幼兒集中注意力。
項目驅動下的民間游戲教學,旨在突出幼兒的學習主體地位,引導他們借助項目掌握相應的知識與能力。民間游戲中用到的材料大多需要自己制作,教師要引導幼兒參與玩具的制作過程,為幼兒搭建動手動腦平臺。民間游戲中的材料和幼兒的日常生活之間緊密相連,如塑料袋、繩子等。教師可以讓幼兒以收集材料為任務,在生活中多加留意,將收集到的材料應用于玩具的制作過程中。
綜上所述,項目驅動下幼兒園民間游戲微課程要遵循幼兒的游戲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將教學內容融入項目中,引導幼兒在游戲里了解民間文化、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