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程雨欣

“大擺錘”游戲是大班幼兒晨間鍛煉的“新寵”。四個班的幼兒都為爭奪那極速大擺錘下的太陽娃娃而奮起一搏。游戲最初設定的規則是一名幼兒站在油桶上甩動羊角球,油桶一圈鋪滿25 個太陽娃娃。參賽幼兒沒有人數限制,在球甩動的過程中躲避大球,搶奪油桶周圍的太陽娃娃。
“老師,我一個太陽娃娃都沒搶到。”“我覺得娃娃太少了。”“搶的人太多了。”……由于參賽人數眾多,平時不起眼的太陽娃娃頓時成了“香餑餑”。如何使幼兒獲得成功體驗?規則到底該怎么制定?幼兒是否能遵守規則?為了滿足幼兒自主游戲的需要,我決定將游戲規則的制定權交給幼兒。
從各班幼兒的反映來看,“人數太多”成為首要問題;接著,各班圍繞“人數”問題就此展開討論。
師:在“大擺錘”游戲中,你們發現了什么問題?
壯壯:我搶不到太陽娃娃,人太多了。
希希:人太多了,我都被撞倒了。
兜兜:怎樣才能讓人少一點呢?
聽到這里,我發現,幼兒的問題都與“人數”有關。幼兒對“大擺錘”游戲十分感興趣,都想參加這項具有挑戰性的新游戲;接著,我根據幼兒的想法,提出了新的問題。
師:你們打算如何解決人太多的問題?
谷子:我們可以等一等,等人少了再玩。
草莓:我們可以聽老師的哨聲呀。
討論后,幼兒希望教師做裁判,幫助他們控制場上人數與我約定以一聲長哨作為“人數已滿”的信號。
初次嘗試游戲后,幼兒能夠發現問題,積極思考,想辦法解決問題。但這項新游戲存在很多問題,幼兒多次游戲后,調整了“大擺錘”游戲規則。
第二天,許多幼兒選擇在一旁等待觀戰。我認為將規則制定權交給幼兒是正確的。幼兒在一旁觀察,既能避免出現因人數多導致所有幼兒無法盡興的情況,又能學習其他幼兒的經驗。
“老師,他們3 個人一起游戲,搶了好多娃娃。”這時,有的幼兒向我告狀。我本想上前阻止“組隊”參賽的幼兒,可是發現還有一些幼兒在“組隊”參加游戲。
游戲后,四個班的教師一起觀看了視頻。“大擺錘”游戲是四個班幼兒同時可以選擇參加的游戲。因此,在與各班幼兒討論后,大家決定每個班推選8 名幼兒作為代表,一起參加“聯合會議”,討論制定“大擺錘”游戲規則。為了確保公正,我作為游戲裁判,牽頭組織會議參與討論和投票。
師:請大家觀看視頻,誰拿到的娃娃最多?雨馨:大海、澄澄、谷子一共拿了7 個娃娃。草莓:老師,我和牛牛拿了5 個。
然然:仔仔一個也沒搶到,他沒有人幫忙。
師:你們組隊參加過游戲嗎?為什么會選擇組隊的方式呢?
草莓:我負責保護太陽娃娃,牛牛去油桶下面搶玩具。
瓔珞:我們幾個是好朋友,我們想一起參加游戲。師:你們選擇誰一起組隊呢?
一一:當然是和班里的好朋友呀。
谷子:我和大海、澄澄在一起就特別厲害。有時候,大海保護娃娃,我和澄澄去搶。
在激烈的討論后,幼兒一致通過組隊參加游戲且分為四組,一個班為一組。作為游戲的參與者、支持者、引導者,我幫助幼兒優化了場地設置。
第一次聯合會議表決通過了新的游戲規則:設置四個小組,幼兒以小組參賽的方式參加游戲,每組3人,設置籃筐,呈對角線位置擺放于油桶四周。每個籃筐距離油桶5 米左右,4 個籃筐之間的距離基本相同,保障游戲公平。
規則修改后,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沒有參與游戲的幼兒也在搶奪“太陽娃娃”。“老師,他們沒有參加游戲,也在玩。”“他沒有參賽,不公平。”……幼兒決定繼續修改規則。于是,第二次聯合會議又舉行了。這次聯合會議從4 個班幼兒中推選出“小代表”,就游戲場地設置展開討論。
“我們幫游戲場地加個圍欄不就好了,參加的人在里面。”為了區分場內和場外,幼兒提出要給“大擺錘”游戲場地增加圍欄。那么,什么材料適合做圍欄?
師:請大家利用幼兒園已經有的材料為游戲場地設置圍欄。
你們有什么好辦法?
樂樂:用紙箱把四周都圍起來。
滿滿:不行,沒有那么多的紙箱呀!
希希:用輪胎。
可可:需要很多輪胎,否則不安全,小朋友撞到會受傷。
甜甜:用椅子,把椅子圍在周圍。
美美:用雪糕筒吧。
點點:用彈力帶,把場地圍起來。
我和幼兒分別嘗試了用椅子、障礙筒、彈力帶等材料為場地設置邊界。最后,大家發現,用彈力帶將場地圍起來最便捷、安全。除了為場地設置邊界,幼兒還能夠聯系生活實際,提出設置游戲場入口,參賽人員在入口處依次排隊進場。
第二次聯合會議確定了新的游戲規則:參賽幼兒需在入口處排隊進入,場外幼兒只可觀戰,不能隨意進入場內游戲。每輪游戲每組3 人,共設置4 個小組,裁判哨音提示游戲開始、暫停和結束。
在游戲中,幼兒主動加入游戲。游戲規則的制定者是幼兒本身,幼兒成為規則的主人。因此,游戲過程也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他們主動參與,全心投入,保持著高度的專注力。
每次游戲發現問題做出規則調整的過程,都是不斷發展幼兒反思能力和計劃能力的過程。問題的提出者是幼兒,教師引導幼兒發現游戲過程中的問題,對游戲進行回顧、反思,鼓勵幼兒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激烈的討論中,幼兒的思維相互碰撞,教師適時引導,使幼兒做出調整規則的計劃,不斷提高幼兒的計劃和反思能力。
資源的利用能力也是幼兒學習中不可或缺的。在設置場地邊界時,幼兒善于發現幼兒園現有資源,根據材料的特性提出如何利用。在此過程中,教師支持幼兒的想法,與幼兒一同嘗試。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教師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成為幼兒游戲的參與者、引導者和支持者,推動幼兒主動思考、積極體驗,從而成為游戲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