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農業學校 林觀釬
2016年4月我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被福建省教育廳立項為福建省第二批現代學徒制培育項目,自立項以來我們從基礎調研入手,緊扣頂層設計,細化建設任務,以“雙輪驅動”的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改革為核心,以課程體系建設為重點,以校內外實訓條件建設為保障,以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為支撐,以人才培養機制與制度建設為依托,在人才培養實施過程中不斷的探索與改進,取得了一定的建設成果。
我校先后與福建新奇特車業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沙縣時代汽車維修中心簽訂了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合作協議,校企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以福建省汽車維修行業的用人需求和崗位資格標準為目標,以校企深入合作人才培養為基礎,以學生的崗位技能和職業素養培養為核心,以人才培養機制和課程體系改革為抓手,采用校內教學、企業教學實習、頂崗實習,以校內導師及企業導師的深入指導為支撐。校企合作探索和實踐了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運行機制、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改革、考核評價體系、職業資格認定等工作。
構建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制定符合學生學習規律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開發適應工作崗位職業技能需求的課程體系和專業課程教學資源,逐步建立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學生多元化評價體系,提高學生的崗位技能和職業素養,提升學生的企業實習和就業對口率。
在學校招生開始前,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招生計劃和招生方案,實行校企聯合招生的模式。由企業和學校對學徒制班的成員進行面試和考核,進入現代學徒制班級的學生與企業、學校簽訂現代學徒制三方培養協議,形成了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機制。2016年我校與福建新奇特車業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新奇特學徒制班”,每年校企聯合招生50人左右;2017年我校與沙縣時代汽車維修中心成立了“時代汽修學徒制班”,每年校企合作聯合招生20人。
3.2.1 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以我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雙輪驅動、五階遞進”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現代學徒制各階段的人才培養實施方案。學生入學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以校內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學習為主,企業崗位技能和職業素養培訓為輔,第三年開始進入現代學徒制企業實踐學習階段,以企業的教學和實習為主。
學生入學的第一年和第二年,學校安排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以福建省學業水平測試內容、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技能為學習和考核的重點,學生經過兩年的學習通過學業水平考試、理論知識考試和實踐技能考核。在校內學習期間,企業安排技術能手和一線管理者擔任兼職教師,定期到學校為現代學徒制班級學生授課,第一年以企業文化和職業道德等內容為主,增加學生對企業的認識,提升職業認同感;第二年以專業核心課程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為主,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提升學生的崗位技能和職業素養。
學生入學的第三年,學校采用課堂教學和企業實習交叉進行的教學模式。第五學期,學生先在學校進行為期一個月左右的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的學習,然后進入企業進行為期三個月左右的企業教學實習,完成企業教學實習后返回學校完成校內考核等教學內容。企業教學實習由學校和企業共同組織并制定學生企業教學實習工作方案。學校組織學生進入企業實習,把學生按照8人~10人為一個小組分成若干小組,安排專業教師協助企業對學生進行實習過程管理和專業技能指導;企業接收學生的教學實習,安排相應數量的實習崗位和住宿條件等,安排1名師傅指導一個小組的學生進入工作崗位開展教學實習;學生根據學校和企業安排參加教學實習,按照教學要求完成實習并通過學校和企業的考核。學生教學實習情況由校企共同制定的考核標準進行考核。第六學期,學生進入為期六個月的頂崗實習階段,學校組織學生進入合作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校企共同對學生進行頂崗實習全過程管理和評價考核。
3.2.2 校企合作開發課程資源
以培養適應工作崗位的職業技能為導向,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現代學徒制培養的教學內容,把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劃分為四個學習領域,即汽車美容與裝潢、汽車機電維修、汽車鈑噴技術、汽車維護與保養。校企合作建設與四個學習領域崗位知識和技能需求緊密銜接的專業核心課程資源。在建設過程中,以四個學習領域的人才培養規格及教學標準為依據并結合真實的生產情境,實現課程資源的技能訓練項目化、理論實踐一體化、綜合實訓崗位化。
學校和企業經過兩年的合作,建設完成了發動機構造與維修和底盤構造與維修兩門校級網絡精品課程;共同編寫了汽車電氣設備構造與維修、汽車美容與裝潢、汽車鈑金技術、汽車維護與保養、四門校企合作學習領域專業核心課程的實訓大綱、實訓工單和實訓項目評價表等。
3.2.3 校企共同探索多元考核辦法
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汽修專業現代學徒制學生實習考核評價制度》,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進行學業考核。評價內容為學生綜合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評價,圍繞學生行為規范、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業成績、職業技能、企業實習和崗位成長等方面;評價主體由學生、教師、企業導師組成,對學生校內學習和企業實習的全過程進行綜合評價;專業課程和企業實習采用項目化評價,學生按照要求完成一個實踐項目的訓練后,由教師和企業導師組織綜合實踐考核。
企業教學實習采用學生自評、企業導師評價和校內指導教師評價的方式,學生按照企業崗位規范和工作標準進行技能訓練,完成一個項目后學生填寫項目實習小結,并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自評(占項目考核成績的10%),企業導師和校內指導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操作技能和實習小結給予等級評定,其中企業導師評價占項目考核成績的60%,校內指導教師評價占項目考核成績的30%。學生企業教學實習的總成績由所有實習崗位和項目的考核成績組成。
3.2.4 校企合作開展雙證融通
企業參與我校雙證融通試點工作的實施,共同分析崗位核心技能及汽車維修工國家職業標準,共同研究和制定了教學實施及考核評價方案。將專業教學內容與企業的崗位需求對接,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真正把工作崗位所需知識、技能及其職業素養要求等融入專業課程體系。學校將學生職業資格技能訓練分為校內和企業訓練兩個階段。
(1)校內訓練階段。學生在校內學習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汽車專業教師團隊將職業資格鑒定的內容融入到各階段實訓課程中,并在各學期期末按照職業資格鑒定考試內容和要求安排實踐技能考試,讓學生熟練地掌握職業資格所必備的操作技能。
(2)企業提高階段。學生進入現代學徒制學習階段,企業在生產實踐項目中融入職業資格鑒定的考試內容,由企業導師和校內導師共同指導學生的技能訓練,讓學生在生產中學習崗位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
學校與企業密切合作,在校企聯合招生招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建設、教學過程改革、評價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現代學徒制在我校其他專業推廣打下良好基礎。
現代學徒制項目實施以來,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不僅注重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還將職業素養和企業文化等內容融入教學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崗位技能和職業素養。以17級新奇特班學生為例,汽車中級維修工職業資格考試一次性通過率達100%,該班級參加頂崗實習人數48人,流失率為3.3%,大大低于學校的平均水平。該班級學生頂崗實習專業對口率達100%,其中47人進入福建新奇特車業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參加頂崗實習,有1人到三明市周邊汽車維修企業頂崗實習。
學校汽修專業教師與企業專家一起開展人才培養方案指導、課程體系開發、實訓教材編寫等工作,使教師隊伍的專業能力和教科研水平得到提高;教師到企業指導學生實習期間,同時開展企業生產實踐,提高了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和企業生產經驗。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如果沒有把握好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利益共同點,容易出現“一頭熱,一頭冷”的情況,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有效開展需要從制度上進行保證。政府應該主導制定學校和企業合作的相關規章制度,鼓勵企業參與職業學校現代學徒制建設中來,對參與的企業要給予一定的經費補貼或者稅收優惠的政策,提高企業參與的積極性。
學生到企業進行生產實踐時都還未成年,實習期間的安全管理工作壓力很大。由于學生操作技能較弱,在實習過程中企業導師為了不影響效益會出現讓學生在旁邊觀看或者讓學生從事簡單的技能操作的情況,時間長了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校和企業要制定相關的制度,給予帶隊教師和企業導師相應工作量的補貼,提高企業導師的積極性。
現代學徒制培養的學生角色與普通在校學生有所不同,他們不僅是學校的學生,也是合作企業的準員工,學校和企業聯合招生招工一體化有利于確定學生的雙重身份。他們在學校學習期間要按照學校的教學要求完成學習任務,遵守學校的管理制度,在企業實習期間要根據企業的崗位需要完成工作任務,接受學校和企業的共同管理。通過招生招工一體化,企業參與制定學校的招生方案,明確了學校和企業在現代學徒制工作開展中的職責,也維護了校企雙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