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大學 張雯娣,張維軍
職教園區是我國職業教育集約化發展的重要產物,可充分實現教育資源的共生、共享、共融。甘肅省政府于2015年成立園區工作領導小組,規劃建設方案,計劃吸納11所中高職院校入駐。目前已建成9所院校,入駐師生達10萬人。同時甘肅省政府與教育部簽署協議,把職教園區建設作為我省職業教育助推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抓手。
蘭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作為“一帶一路”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須緊跟國家發展戰略,目前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及世界能源危機到來,新能源相關行業在各國迅速發展起來,尤其以新能源汽車行業最為突出,我國也利用各項政策激勵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創新創造發展。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不斷擴大,新能源汽車售后市場等問題日漸凸顯,專業技術人才較為短缺。本文基于職教園區辦學模式對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進行探索研究。
目前園區開設新能源汽車專業的學校有3所,學生近3 000人,其中開設有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等4個專業。
(1)園區人才培養模式。從目前園區內新能源汽車專業教學來說,各個學校都是各自發展,缺乏交流與資源共建共享機制。人才培養模式不能隨辦學環境改變而與時俱進,還停留在傳統的各自發展階段。同時實訓基地教學設備陳舊,新能源汽車實訓車輛僅限于純電動車與混動汽車,缺乏其他類型的新能源汽車,如氫燃料汽車等,這對于新能源汽車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有著很大隱患,而且隨著學生數量逐年增加,企業對于應屆畢業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在目前的培養模式下,學生不能及時了解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最新資訊,不能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相結合。
(2)示范區缺乏完善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產業鏈。蘭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建設要實現長足發展,必須加強招商引資,通過構建項目合作關系,為示范區的發展提供動力。目前園區在招商引資方面能力不足,園區企業資金實力薄弱,盈利能力相對較差,投資商對于蘭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了解和認識不足,導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不完整。蘭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目前有廣通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晉輝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蘭州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蘭州亞太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等企業,這些企業都集中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游,車型單一,使學生的企業實習受到限制,學生不能全面了解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形式。
(3)缺乏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新技術、新模式的發展,服務內容的多樣化與要求的嚴格精細化,推動專業人才的需求結構發生巨大變化。目前,園區內新能源汽車專業教師大都是傳統汽車專業或是電氣專業師資轉型,缺乏有效的專業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導致實際的教學工作與實際的生產勞動脫節,很大程度制約了園區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尤其是近年來大熱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相關人才更是缺乏。
(4)園區建設缺乏共享化。職教園區應建成集公共實訓中心、公共圖書館、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等功能為一體的空間集聚區,但就目前而言,園區已建成共享圖書館和體育館,對于專業教學來說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適應性強的共享性實訓基地和在線課程資源等。新能源汽車專業的實訓設備投入大,更應建成共享型實訓基地,以節約成本,形成人才培養長效機制。
教師資源是教育資源的核心,學校要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充分調研,了解行業的發展前景,摸清人才需求,找出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真正建設出一支專業性強的教學團隊,方法如下。
(1)鼓勵園區內專業教師參加專業的教師培訓、學術研討會議,完成每5年要有6個月下廠實踐鍛煉的要求,全面提高教師理論實踐水平。另聘請具有企業豐富工作經驗和高超職業技能的導師,引進高層次、高學歷專業對口人才。
(2)依托甘肅省汽車行業職教集團將園區內各校師資隊伍中汽車專業的省級、國家級技術能手和國家級大賽裁判、工匠大師等人才整合,組建一支理論精湛、技術過硬的師資隊伍,對園區新能源汽車專業師資進行不定期培訓與考核,促進教師專業水平不斷成長。同時為促進教育協同均衡發展,即教育公平性,建設這支高水平教師隊伍的教學輪崗制度,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職教園區建成后包含新能源汽車中高職院校,為防止中職與高職院校課程設置重復、文化基礎課程脫節,實行“3+2”中高職貫通培養的人才培養方案,建成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等遞進式模式,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高技術技能型人才。
職教園區應堅持“互利共贏,共建、共管、共享”理念,通過優化整合資源,打造協同發展的“命運共同體”。
(1)在蘭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政府部門、園區管理委員會的管理下,建設包含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新能源整車系列、綜合電控系列、電池管理系列、其他類型新能源汽車等實訓中心,形成“內部企業化管理,外部市場化運行”的科學管理機制,集中資金進行重點項目建設,最大程度節約成本,竭力打造集創新型、開放性、實踐性、全面性于一體的共享型實訓基地。同時依托政府部門招商引資吸引更多的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在校外形成新能源汽車完整閉合的實訓場所,不僅可以滿足教學需求,還可以增加學生就業渠道,促進校企融合發展。
(2)依托已建成的園區新能源汽車師資隊伍,開發在線課程資源、編寫專業課程教材,并投放在智慧樹等共享平臺,師生可隨時隨地學習,真正實現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并定期舉行高精尖師資隊伍教師公開示范課,在促進師資隊伍建設的同時也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動性。
為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推動園區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培養更多專業人才,職教園區內各院校協同舉辦并承擔新能源汽車相關專業市級、省級、國家級賽事,并在不同院校的教師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定期開展對抗演練賽,不斷提升師生實際操作技能水平,加快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步伐。
新能源汽車職業教育園區辦學模式要把示范區優勢內化為自身的辦學優勢,在政府、院校、企業等共同參與下,積極探索適應性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蘭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職教園區高度共享機制,為加快構建符合甘肅實際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改革試驗區建設和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