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徐 東
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我國汽車工業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高職院校發展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是適應汽車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高職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要完善產教融合的育人體系,探索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機制,推動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內涵建設。本文從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發展的優勢、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產教融合建設目標、建設思路和建設舉措等方面深入研究高職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的產教融合發展之路。
高職院校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嚴重滯后,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產教融合為教學改革創新搭建了平臺。校企共同建設產教融合型教師教學團隊,可以利用企業技術優勢對教師進行培訓,有利于踐行現代教學理念,促進教學改革。
高職院校主要培養面向企業生產和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能水平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教學技能。但是,目前高職院校教師大多缺少企業實踐經歷,對產業發展現狀、企業的工作標準、技能要求、崗位知識和能力要求認識不夠,實踐教學技能不高。通過校企合作,鼓勵教師深入企業,拓寬職業視野、提升職業能力,實現教學團隊雙師素質整體提升。建立企業教師工作站,安排教師深入企業進行實踐鍛煉,把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把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從而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隨著產業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現代產業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職學生能融合應用多學科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成為復合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這就需要高職院校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和方式,轉變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合作共建產業學院,開辦現代學徒制班。現代學徒制為學生提供了必要的實訓和實習條件。在生產實踐和管理實踐中,教師指導學生將學到的專業知識應用到生產實踐之中,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產教結合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高職院校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應以國內外一流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為標桿,依托產業學院,通過典型帶動、示范引領、特色創新,提高專業建設與地方產業發展適配度,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推進支柱產業與品牌專業共生共長,在人才培養標準、校企合作機制、協同育人模式等方面為全校專業建設提供可復制借鑒的經驗。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積極服務新能源汽車制造及售后技術服務企業,打造標志性現代化產業鏈,提供高質量的人才支撐和技術支持。
高職院校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應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等文件為指導,以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目標任務和專業群發展規劃為依據,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發展要求,完善產教融合育人體系,深化專業內涵建設。以新能源汽車為突破口,推動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建設和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的探索。發揮不同專業背景和具有工作團隊建設經歷教師的優勢,在專業上取長補短、協同發展,為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產業學院建設、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及科研項目建設提供技術保障。
深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施人才培育精品戰略,大力開展校企合作,推進校企深度融合,在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現代化課程體系構建等方面做出深入探索,使院校和企業的設備技術實現優勢互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與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項目,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標準、專業教學標準,積極構建產教融合、校企雙元人才培養模式。
新能源汽車專業建設應緊密結合汽車專業領域1+X證書,深化“三教”改革,實現“崗課賽證”綜合育人,以適應新時期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實現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要求的“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積極推進1+X證書制度建設,構建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體系,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融入完善課程資源建設,建成專業的教學標準、課程標準、評價標準等專業標準,形成專業的標準體系。推進“課證融通”,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內容有機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按照職業素養、職業技能、專項技能、素質能力拓展四個方面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新能源汽車專業課程體系。專業核心課程采用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專業實踐課程以解決崗位實際問題的工作過程為引導,依托工作過程,設計學習任務,設定與企業工作時間相統一的學習情境。素質能力拓展課程可模式設立個性化課程組,采用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模式,給學生提供個性化發展空間。在教學資源建設中,專業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參與,將企業的新工藝、新技術、新規范等先進元素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企業技術人員提供企業生產實際案例,教師將企業案例進行教學案例轉化。
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基于企業生產實際和崗位需求的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新型教材,教材的編寫必須突出校企協同合作,將產業前沿的真實案例和新技術、新方法及時吸收充實到教材中,通過內容和形式的創新使教材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生產,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人才培養的有效性。校企雙方以能力分析為基礎設計課程,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組織教學、以能力形成為目標引導學生學習,以企業認可的能力指標體系評價學習成果。突出對學生綜合能力和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能力要求,結合1+X技能等級標準制訂完善課程標準,將課程教學內容模塊化,著眼于探索制訂完善工學結合、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課程標準。
加強實訓基地建設,通過引企入校、校企一體、校企共建、校企共管等方式,吸納行業協會、產教融合型企業、龍頭骨干企業參與建設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為師生參與各類技能大賽、開展社會培訓、開發教學資源提供強大的支撐和輔助。依托實訓基地開展各類技術培訓,開發職業技能證書培訓項目。通過實訓基地設備設施使學生掌握新能源汽車產業所需的服務技術,通過實踐教學,結合本專業行業背景,提高學生動手實踐、創新意識和科技創新能力。校企協同開展人才培養,結合地區支柱產業、優勢產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依據相關職業工作條件、典型工作任務、綜合職業技能要求,按國家職業標準框架完成職業功能、工作內容、技能要求、知識要求等內容的梳理,共同開發實踐性教學項目,以滿足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
依照“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產教融合”的專業建設的總體思路,使產教融合平臺不僅具備培養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功能,還具備將企業真實項目引入實訓車間實施生產的功能,以及開展職業鑒定和職業培訓服務的功能。依托產教融合平臺,聯合行業、企業,共同打造專業技術技能創新平臺,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提升企業服務能力。聚焦專業核心領域開展科技研發與智庫研究,形成科研創新團隊。依托產業學院和實訓基地,開發新能源汽車技術培訓項目,大力拓展面向社會的人才培訓,為企業員工、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提供技能培訓,為企業技術骨干提供新技術培訓,為企業技術工人專業知識技能培訓鑒定。
積極推行校企“互兼互聘”“雙向融通”,在結構上注重專兼結合,選聘行業領軍人才或大師名匠或產業教授兼職任教,充分發揮企業帶頭人的技術優勢提升教學創新團隊的教科研水平和行業影響力。校企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共建“功能整合、結構合理、任務明確”的高水平教師教學創新團隊,以“專業對口、崗位對應”為原則,與合作企業共同制定教師培養方案,安排教師赴合作企業實踐鍛煉,參加各類技術技能培訓,考取職業資格證書,提升教師教學創新與技術創新能力。以促進教師技術技能提升為宗旨,建設名師工作室,聘請企業技能大師、產業教授擔任技術顧問,全面推動教學教研和技能訓練工作,促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