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佳慧,宋祖豪
(河北金融學院,河北 保定 071051)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始終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這是中國共產黨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局出發,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順應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大政策決定。
2021 年2 月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布,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 899 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 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 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這是每個中國人共同奮斗的結果,值得國人和歷史銘記。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消除貧困不是目的,而是一個嶄新的起點。雖然中國已經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總體貧困,但農村地區仍然存在相對貧困問題,這需要時間來解決。隨著扶貧攻堅的全面成功,許多農村發展問題逐漸凸顯。許多已經擺脫貧困的地區仍然有很高的返貧風險,一旦外界發生變化,脫貧群體很可能會返貧。扶貧產業雖然取得了成效,但還沒有“長成一棵大樹”。扶貧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解決“三農”問題尤為必要。
隨著農村經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越來越重視生活的質量和水平。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可以有效解決傳統商業模式的一些弊端。電子商務與農村商業環境的相互融合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電子商務在實現農村經濟模式的創新、推動農村產業從高消費向高收入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電子商務能夠帶來更高的收入和增加就業,并逐漸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希望通過調查研究,進一步提高經濟發展效率,讓電子商務推動鄉村振興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為更多農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2017 年10 月18 日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指出了“三農”問題的重要性。為解決“三農”問題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21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就“三農”工作提出黨中央的期待,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期新時代的使命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
農村的繁榮意味著國家的繁榮。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在農村地區尤為突出。中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實際發展狀況。因此,需要把“三農”問題擺在極其重要的位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歷史和時代的選擇,也是必然選擇,有利于解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農村市場相對封閉,傳統的農村經濟模式有其固有的弊端。鄉村振興需要產業支持,必須有市場,因此發展電子商務尤為必要。從2005 年中央一號文件第一次提到電子商務至今,國家層面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措施和目標越來越明確。在此期間,制定了大量的政策法規。農村電子商務不斷推進,促進了農村產業的轉型和發展。通過大數據和互聯網的不斷完善和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農村傳統經濟模式的弊端,通過市場控制引導農民如何種植、如何管理,從生產源頭出發,綜合治理以達到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要求。同時,通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促進整個農村產業和整個供應鏈的全面發展。
截至2020 年12 月,中國網民達到9.89 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0.4%。其中,農村網民達3.09 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5.9%。截至2020 年11 月,貧困村覆蓋光纖比例為98%,電子商務覆蓋832 個貧困縣,互聯網電子商務扶貧措施取得重大進展。互聯網在農村的快速普及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前提。
近年來,中國大力推進農村互聯網建設,在農村鋪設了大量網線等基礎設施,加快普及了5G 信號。目前,農村已初步建成覆蓋范圍廣、安全、綠色、穩定的寬帶網絡。互聯網的不斷普及,從根本上促進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為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截至2020 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1.79 萬億元,其中農村實體網絡零售額達1.63 萬億元。從中國的區域劃分來看,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農村網絡零售額占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的比例分別為77.9%和14.5%
2014 年以來,中國連續7 年開展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范工程,促進了中國農村電子商務全面發展,包括建設縣鄉物流配送體系,通過資源整合和規模效應降低農村物流成本,建設和升級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轉型升級鄉鎮企業,建立線上線下協調發展的電商網絡,便于農民消費購物,最大限度地促進電商良性發展。
互聯網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讓一群年輕人看到了商機,大批年輕人回鄉創業,帶動了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然而,返鄉的年輕人存在經驗不足、技術落后等問題。應積極開展返鄉農民工、大學生、退伍軍人和貧困家庭的電子商務培訓,使農村電子商務系統化、專業化。在我國農村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的同時,由于市場體系不完善,導致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遲緩的主要原因存在農業商品化的供給能力不足、農村資源分散。此外,還存在盲目投資、反復建設,資金、人才、技術不足等問題亟須解決。當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重視形式、輕實踐,電子商務產品標準化、品牌化程度低,因此需要多方合作,更好地利用電子商務來促進鄉村振興。
近年來,我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互聯網逐漸普及,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近年來新發展的電子商務,更加方便了農民的生產生活。利用新模式下的電子商務助推鄉村振興,使鄉村實現“加速跑”。利用電子商務、互聯網的特點大大促進農村的實體產業發展,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
鄉村電子商務在鄉村振興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助于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落后的農村地區存在經濟發展水平落后于城鎮、信息流通性差、交通條件不便利等問題,導致許多特色農產品不能及時銷售出去,村民收入較少。特色農產品的消費群體不多,再加上信息不流通,不能廣泛被人們知道和購買,商品化市場不完善,因此這些產品難以推廣出去面向大眾。在農村地區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有利于幫助農民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有利于推動眾多相關產業發展,比如倉儲業、物流業等。鄉村電子商務為有勞動能力的村民提供了大量工作崗位,增加農村勞動力收入,這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更加有利于鞏固好脫貧成果,實現鄉村振興。
通過電子商務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創新電子商務的經營模式,既優化了農業產業鏈,又可以大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為更多農民提供就業和致富的機會。應通過電子商務助推鄉村振興,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提升農村社會服務保障水平。
電子商務助推農業轉型升級,實現鄉村振興。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能夠有效促進我國城鎮農村市場的互惠互通,合理分配市場資源,使得市場風險降到最低,農民的根本利益能夠得到有效維護,有助于電子商務與現代農業進一步相互融合發展。隨著農村經濟水平提高,農民固有陳舊的傳統觀念正在逐步轉變,從解決溫飽問題,到追求生活品質,與之相伴的是人們更加重視電子商務所帶來的實際經濟利益。國家利用電子商務經濟模式助推鄉村振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的創新創業意識,有助于彌補傳統經濟的弊端,將傳統經濟轉化為現代經濟模式。應深入分析電子商務經濟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進一步提高農村經濟發展的效益。電子商務助推鄉村振興,有助于推動農村現代化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雖然現在已經實現全面脫貧,但是農村的基礎設施仍然不完善。農村仍舊沒有實現金融服務設施一體化,沒有達到完整配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最關鍵的問題是物流“最后一公里”。眾所周知,電子商務企業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邊遠城鎮地區的送貨上門、服務到家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交通不發達、邊遠的農村地區運輸困難,也將影響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如何將農產品通過電子商務和物流運輸出去就是一個大問題。雖然如今互聯網已經普及全國,但是一些落后的農村地區的無線通信基礎設施仍舊不完善,存在網絡信號差、速度慢、網絡覆蓋范圍小等問題,這都阻礙著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許多農村的農業生產并沒有做到高度規范組織經營,農產品大多是小規模經營和生產,生產質量參差不一,沒有統一的質量標準和規范的生產流程。農產品生產、存儲、銷售等沒有一個規范標準,不能進行批量生產出售,以至于把握不好農產品質量,從而使農產品無法達到商品化供應,資源零散,這樣很難通過電子商務服務平臺進行統一管理和銷售,影響鄉村經濟的發展。
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農村經濟落后,生活貧困,電子商務從業人才大多選擇留在大城市發展拼搏,農村的人才流失率相對較高。農村地區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并沒有達到產業化經營,物流業、快遞業、倉儲業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很難持續引進更多的資金、技術、人才回鄉發展創業。偏遠的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一直相對落后,村民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程度相對較低,他們的思想觀念落后,目光短淺,即使電子商務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提供了很多就業崗位給村民,但是這些從業人員的素質良莠不齊,較難管理,制約了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
由于鄉村振興的不斷推動,許多電子商務企業看準時機,到鄉村發展企業。但部分電子商務企業和經營者沒有接受過良好培訓,不了解有關經營管理和風險防范,反而阻礙了農村經濟發展。如今許多電子商務企業進入農村,但是其發展體系不完善,缺乏良好的業務能力,盲目投資經營,缺少良好的預警機制,不能有效把握當地鄉村的經濟發展脈搏,這都可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影響著鄉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壯大。
《2022 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中提出,要將信息化賦予到鄉村振興中來,進一步構建促進數字經濟體系,助推鄉村振興發展,實現數字經濟強國。要進一步夯實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需要進一步加快促進農村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讓5G 網絡在重點鄉鎮實現全覆蓋。要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建立縣鄉村三級農產品網絡銷售市場化運營機制,實現農產品市場供應鏈數字化。建設提升農產品生產加工和倉儲物流基礎設施,利用益農信息社等村級站點統籌建立縣鄉村三級農產品網絡銷售服務體系,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另外,要指引農村地區發展零售業務、在線旅游業務和教育業務等,充分發揮農村地區的發展潛力,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實現“加速跑”。
因地制宜建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有針對性地完善縣級電商服務中心配套設施,增強服務功能,推動線上線下相融合的電子商務模式。統籌配置資源,調整優化鄉鎮服務站和村服務點布局。推動大型電商平臺提高幫扶政策含金量,增強流量支持,減免經營費用,使各類“扶貧館”真正發揮作用。鼓勵發展網店、微信、“網紅”直播等多種形式,推動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觸網”,根據實際情況探索“電子商務+農民專業合作社+貧困戶”“電子商務+農業龍頭企業+貧困戶”“電子商務+專業市場+貧困戶”“電子商務+創業帶頭人+貧困戶”等模式,健全上下游服務鏈,打造利益共同體,提高貧困戶參與度和受益面。
利用互聯網對農產品進行線上線下同步推廣銷售,對銷售數據進行數字化管理,統計分析農村產品的銷售情況,及時調整管理下一步生產方案,構建數字化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助推鄉村振興。
進一步強化電子商務對鄉村振興的助推作用,提高電子商務的服務水平,讓更多人才參與到鄉村振興發展中。在宏觀調控上需要政府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在鄉村推廣電子商務模式,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經濟。企業和個人要充分認識到新型發展理念,開拓發展視野,吸引更多人才參與到鄉村建設中。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力度,系統培訓人才,完善農村電子商務制度體系。要提高從業人員的信息技能,讓農民走出傳統理念的枷鎖,學習新時代致富理念和智慧,通過統一的管理制度規范從業人員的行為,教會農民在網上購買生活用品,培養他們在網絡直播間銷售的能力,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增加他們的參與感與獲得感。要想發展鄉村經濟,就要引進更多的優秀人才,吸引更多青年人加入到農村電子商務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