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倩
(昌樂縣貿易促進會,山東 濰坊 262400)
發展縣域經濟是當前我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工作。我國部分城市經濟發展態勢良好,但是從整體角度而言,有很多縣域的經濟發展態勢不夠良好,經濟發展模式落后,效果較差,與我國的經濟發展大格局存在偏差。
在現代經濟發展中,發展縣域經濟應注重經濟發展方式轉型,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縣域經濟迎來新的發展生機,提高經濟發展效益。
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是現代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式,對于縣域經濟發展也具有十分關鍵的促進作用。
第一,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是促進縣域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途徑。經濟結構調整是國家對現代縣域經濟發展提出的重要任務。在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科技是創新發展的核心力量,文化經濟以及創新經濟已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傳統的農業經濟正在朝向智能化方向轉變,傳統的經濟模式以及經濟結構已經不適應現代農業生產力的發展需求。所以,經濟發展方式轉型不僅要求縣域經濟迅速完成經濟發展轉型,也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整個社會經濟格局變化的必然趨勢。
第二,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對于城鎮化建設有重要的推進作用。我國城鎮化建設處于關鍵階段,對于現代社會發展有非常積極的作用。要想進一步發展縣域經濟,單靠傳統的經濟模式無法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所以在現代經濟發展中,需要盡快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型,促進經濟快速發展。
要想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及經濟轉型,應從理念入手、從根本入手,放棄傳統的經濟發展思想,實現縣域經濟轉型發展。針對縣域經濟發展轉型提出以下幾點合理化建議。
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村經濟發展是重點模塊,縣域經濟與農村經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可以說農村經濟是縣域經濟的發展基礎,也是地區經濟的支柱,對于區域內的國民升級有關鍵影響。當前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要迅速完成縣域經濟建設,合理利用“三農”政策促進農村經濟新發展,以農村經濟調整帶動縣域經濟轉型。
第一,在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應注重農業經濟建設,傳統縣域農業經濟的遺留問題非常多,包括土地問題、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以及農業資源利用等。應利用“三農”政策解決社會發展中的“三農”問題,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構建縣域農村經濟發展新模式,實現縣域經濟轉型發展。
第二,在現代縣域經濟發展中,需要在“三農”政策的支持下,完成農業經濟的快速進步,同時利用“三農”政策建設農村基礎設施,改善民生,繼而實現農業經濟快速增長。
第三,加強縣域和農村之間的經濟聯系,促使城鄉一體化發展。城鎮化建設不僅是城市建設,也是城鄉融合建設,所以鄉村也在快速推行新農村計劃,使城鄉融合發展,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從而形成新的城鎮經濟。
縣域經濟產業化建設是現代經濟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產業化經濟是現代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模式,對我國農村經濟產業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產業化經濟建設是一體化經濟建設,也是規模化的經濟建設。傳統的縣域經濟模式是單一的經濟模式,雖然也出現了大中型企業,但是數量相對較少,在發展過程中需要的資源相對較多,容易影響到經濟建設效果。
在現代經濟發展中,縣域經濟產業化建設極為關鍵,將縣級企業構建產業化經營模式,將農村經濟引入縣級區域,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建立生產、銷售一條龍經濟模式,對于現代縣域經濟產業發展有重要意義,能夠促進經濟產業資源一體化發展。縣域經濟發展中,縣級經濟發展需要現代化企業支撐,而企業發展轉型能夠促進整個縣域經濟的發展轉型。
例如,某地區農業發展轉型過程中,就以產業化轉型為目的,以蔬菜為基礎,構建蔬菜生產、銷售一體化經濟。該區域提出了打造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項目,項目實施后將實現高標準農田區域灘區生產道路硬化和9 座跨農業水利河橋的拆除重建,改造升級農業道路6 條,改造提升存量國有農田,帶動周邊農村農民就業增收,打造“生產+物流+銷售+旅游+培訓”綜合農業示范基地,拓展農村經濟新領域,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新型農業的轉變,為地方發展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通過“生產+物流+銷售+旅游+培訓”一體化和產業化的農業經濟建設,降低產業化的成本,逐漸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促進產業化經濟發展,有利于農業品牌構建,穩步提升新型農業發展,同時逐漸促進區域內的經濟發展轉型。
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也需要創新產業發展。在現代社會發展中,科技是企業獲取利潤的源動力,各地政府應助力科技型企業,確保企業經濟建設良好。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縣級企業經濟發展需要迅速完成新產業建設。現代縣域發展必須找尋新的出路,可以以生態旅游產業、創新技術產業以及文化產業為主要的產業創新方向,利用產業創新發展,促進現代化企業的發展轉型,也能夠最大程度上提升企業經濟發展效率。
例如,縣級區域可以發展特色資源型產業,對于產業化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縣級產業化發展中,可以利用優勢技術資源、優勢地區自然資源或者人力資源,完成縣域經濟創新發展,從而促進縣域經濟的新發展。
XX 縣是我國的重點農業地區,具有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境內多年平均徑流量5.87 億m,年徑流系數0.34,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同時XX 縣全年日照時數為1 899.8 h,全年無霜期234 d,年平均氣溫14.4 ℃,雨量1 238.7 mm。良好的自然地理優勢,使XX 縣內的農業發展具備堅實的自然基礎,2021 年地區農業總產值達到50 億元。
XX 縣地區的經濟發展以傳統的農業經濟為主,農業經濟正在朝向產業化經濟方向發展。相比于第一產業,XX 縣的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相對薄弱。社會經濟產業發展過程中,該區域的產業經濟發展存在產業化利潤少、農民收入少、區域內的資源利用效率低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完成農業經濟的發展改革非常重要,完成縣域經濟的整體發展轉型也十分關鍵,對于區域內的農業經濟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XX 縣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經濟是主要的經濟模式,農業經濟發展也遇到了瓶頸。只依靠農業經濟發展不足以促進社會進步,所以在此背景下提出了XX 縣經濟發展轉型措施,對于XX 縣經濟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能夠提升XX 縣經濟發展效果。在XX縣經濟發展方式轉型過程中,區域內完成多項舉措,促進經濟快速轉型發展,以下分析了其經濟發展轉型措施。
第一,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XX 縣要求持續發揮“一圖一表一評價”工作機制的激勵作用,緊盯縣域經濟“4+N”指標,深度剖析各項經濟指標運行狀態及存在的問題,推動縣域經濟轉型發展,助力經濟增長。在該縣經濟轉型過程中,大力開展新型的“網紅經濟產業鏈”,要求以宣傳區域特色農產品銷售為主,同時促進縣域經濟區域內電商產業的快速發展,對于經濟產業化建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促進農業產業以及經濟產業的快速轉型,提升農業產業經濟發展效果。
第二,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XX 縣把招商引資看作“一號工程”。梳理招商線索,與XX 縣合作社合作過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以及農產銷售企業形成長期合作關系,通過詳細考察,推進農業產業招商工作。梳理資源底數,完善產業招商指引、建立招商引資項目庫,明確扶持政策。做好招商引資工作能夠促進可行性論證,提升招商引資成功率和到位率。通過招商引資,完成對縣域經濟發展的積累,促進縣域經濟進步以及經濟快速融合發展,提升經濟發展效果。
第三,重點解決縣域經濟轉型發展重點問題。在XX 縣經濟發展中,針對化工圍江困局和轉型升級難題,全面推進化工“關改搬轉治綠”,同時加快化工園建設。2020 年,該縣18 家化工企業實現利潤15.5 億元,精細化工占比由2017 年不足30%提升到47.3%,轉型升級成效初步顯現。通過經濟轉型發展,對現代經濟發展存在的產業化問題進行了全面改進,對于區域產業化經濟發展建設也有關鍵作用,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產業化建設效果。
第四,XX 縣農業農村廳出臺了《2022 年基層農業技術發展服務能力提升項目實施方案》,項目資金達80 萬元。該資金主要支持市級農科院(所)開展新品種、新技術、關鍵共性技術以及新模式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同時支持縣域特色作物試驗站根據特色產業優勢,開展特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從農業技術轉型角度出發,完成對農業經濟發展方向管控,促進農業經濟快速發展。同時,通過實施該項政策,總結了現代農業經濟發展應該快速完成資金積累和爭取資金扶持的經驗,促進農業經濟產業化建設發展,提升農業經濟轉型速度。
第五,實現綜合型轉型發展。在經濟轉型建設過程中,需要完成統籌規劃,完成交通、教育、金融等方面的組織規劃。例如在XX 縣經濟發展轉型過程中,加快了衛星城建設計劃,并通過高鐵規劃建設等重大基礎建設項目加快城市框架拓展,促進地區縣鄉交流,促進經濟發展快速轉型,最大程度上提升經濟發展效益。
3.3.1 XX縣經濟發展轉型中遇到的困境分析
XX 縣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到了高速階段,對于區域內的經濟發展有非常關鍵的作用。而在當前XX縣經濟轉型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影響經濟轉型發展的問題。
第一,經濟轉型發展缺乏人才助力。在21 世紀的經濟發展中,人才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是技術創新的源動力,所以經濟轉型發展需要現代化人才助力。但是,縣域經濟規模相對較小,教育相對比較薄弱,缺乏高等院校的教育支持,區域內僅有中職院校提供人才,造成了人才不足的局面。從人才招聘角度而言,縣域經濟發展受到了企業環境、薪酬待遇以及發展空間的影響,縣域經濟發展效果不佳,影響了縣域內的人才培養以及經濟轉型。
第二,經濟轉型缺乏特色理念。XX 縣還未形成特色經濟產業,從長遠角度分析,我國土地面積廣闊、國土資源豐富。在廣闊的土地上,不同區域的氣候類型、資源類型、人文風土等有所不同,所以形成了我國不同的經濟資源。而在現代化經濟一體化政策實施下,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大同小異,如果沒有特色經濟支持,很少有縣域經濟真正做到“一騎絕塵”。所以,建立特色產業經濟、找尋特色產業經濟增長點是產業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3.3.2 XX縣經濟發展轉型策略研究
XX 縣經濟轉型發展應該重視解決自身問題和人才問題、找尋特色產業經濟,進一步助力縣域經濟快速轉型。
第一,為了發展區域內經濟、教育、文化,XX 縣召開了2022 年度全面人才招聘計劃項目推進會。推進會上提出了對不同人才的招聘需求,同時構建了人才晉升渠道以及特殊的薪酬待遇體系,幫助人才解決實際問題,繼而使人才留在縣城。構建良好的人才團隊,對于縣域經濟快速轉型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XX 縣通過城市校園人才招聘的途徑,實現人才快速招聘,積累新一代社會人才,為經濟發展蓄力。
第二,XX 縣應盡快探索特色產業經濟,利用特色產業經濟完成經濟轉型建設。在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應盡快分析自身的經濟戰略目標和經濟發展優勢,構建特色產業經濟模式,利用經濟優勢吸引投資,實現對經濟發展的創新。同時,在縣域經濟產業發展中,也要盡快落實經濟產業的優化構建,促進縣域經濟快速良好發展,提升經濟產業建設效果。XX 縣可以特色農業作為經濟產業發展的新增長點,建立特色農業種植產業和銷售產業,構建農產品特色品牌,促進農業產業的新發展。
第三,XX 縣應鼓勵創新創業型企業發展。技術創新是產業創新的源動力。當前,我國鼓勵中小型創新創業型企業發展。通過創新創業型企業發展,使產業創新、技術創新。在技術創新探索的過程中,不斷探索新產業源,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相互影響,在縣域經濟發展中開辟新思路,從而加快縣域經濟發展速度。另外,如果在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中創造新型產業模式,將會給縣域經濟帶來新的動力源。例如,XX 縣正在抓緊研究智能農業技術,很多企業投資都是朝著智能化技術方向發展,把握智能農業的發展方向,促進新產業形成。
對縣域經濟發展進行研究,從創新產業發展、經濟產業化建設以及“三農”政策發展建設等方面出發,分析了現代縣域經濟發展轉型的新途徑,希望能夠對縣域經濟發展起到參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