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銘珍,文鳳平,莫艷萍,寧秀歡,石依靈
(百色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
當前我國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措施,鄉村旅游作為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大重要舉措,完善和發展鄉村旅游具有重要現實意義。隨著鄉村旅游不斷發展,鄉村旅游資源得到了開發和利用,提升了鄉村居民收入,完善了鄉村產業結構,同時加快了鄉村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進程。鄉村旅游是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遵循綠色循環產業理念開發鄉村旅游資源,探索鄉村旅游與綠色產業融合可持續發展成為亟須解決的實際問題。
百色市地處滇、黔、桂3 省(自治區)接合部,景色秀麗,風景優美,充滿著濃郁的壯族風情,擁有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為鄉村旅游和綠色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鄉村旅游產業屬于綜合性產業,具有強大的可塑性。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產業與綠色產業有機結合,為旅游資源提供更多創新的元素,從而實現“旅游+文化”“旅游+農業”“旅游+科技”等融合發展,增添旅游產品的吸引力,促進當地旅游經濟發展。百色市也是我國十大紅色旅游勝地之一,近年來,百色市旅游業以“紅”帶“綠”,以紅色經典帶動生態環境的保護,不斷打造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的旅游城市,為百色市鄉村旅游與綠色產業融合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第一,綠色產業發展背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了響應國家可持續發展的號召,百色市在推進循環經濟、保護環境的背景下,積極發展綠色產業,打造山美水美、綠色循環、百姓安居的魅力城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完善綠色產業發展策略,發揮民族地區資源環境的特色優勢,形成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的新經濟增長點,無疑是一條極具實踐價值的科學發展之路。近年來,百色市環境質量持續提升、生態經濟穩步增長、生態文明全面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雛形逐步形成。
第二,綠色產業發展現狀。百色市田東縣為實現“綠色生態、幸福田東”的目標,依托本地農產品的資源優勢,使縣內綠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進一步推動植物、蔬果、綠巖礦等項目加工,促進新興產業健康發展。凌云縣所處的桂西經濟地帶,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少數民族風土人情以及百色市作為我國對外開放城市的重要地位,以旅游和物流為主的第三產業將持續發展。以當地的原生環境和土特農產品為基礎,大力建造畜牧養殖場、農產品加工廠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我國經濟復蘇面臨著巨大挑戰,各項產業發展都面臨停滯不前的困境。在此背景下,黨中央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鄉村旅游,將田園、鄉村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加快共同富裕步伐,實現經濟穩定恢復,旅游業持續發展。百色市屬于喀斯特地貌,是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地處石山地區,有豐富的民俗特色、鄉村文化,風景秀麗,自然資源豐富,要帶動當地旅游業發展,開發鄉村旅游是重要途徑,具體的鄉村旅游類型有以下幾種。
第一,觀光型。以百色市田陽區為代表,開發和建造具有歷史文化悠久的田州古城、布洛陀風情芒果園、巴某村、休閑農業景區,鄉村旅游特色鮮明,魅力十足。以種植農產品、蔬果、花卉、樹木為主,兼具優美的鄉村田園風光、特色農業資源、自然山水資源,打造出果園、田園風光、休閑漁場、特色農業園、民俗風情文化古城等供游客欣賞。
第二,民俗體驗型。以隆林彝族、那坡彝族、隆林仡佬族、隆林苗族為代表,舉行鄉土風情濃郁的跳坡節、拜樹節、跳弓節、銅鼓舞、弄臘舞等風情表演和民族節日,體驗拋繡球,感受特色民族服飾,品嘗風味小吃,唱壯族山歌的民族風情體驗活動。
第三,自然資源型。百色市自然資源豐富,依托豐富多彩的自然資源,現有的AAAA 級旅游景區包括靖西通靈大峽谷、樂業天坑、德保紅葉森林公園、具有“亞洲第一暗河”之稱的平果黎明通天河、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田陽田州古城等,利用這些資源使當地鄉村旅游發展迅速。
第四,康樂健身型。康樂健身型鄉村旅游在百色市比較常見,主要以百色市田陽區百育鎮休閑農家院為代表,集農業觀光、休閑垂釣、康養健身、品嘗特色美食、田園風光游覽、蔬果采摘、科研科普為一體,這些鄉村旅游景區已經成為當地有名的鄉村康養基地,受到廣大游客的青睞。
第五,度假型。度假型鄉村旅游也是百色市鄉村旅游的主要類型之一,以百色市凌云浩坤湖國家濕地公園為代表,景區內自然風光十分優美,內設有觀光游覽區、休閑娛樂區、民俗體驗區、特色產品小吃街等,以休閑度假、康體健身為主題,打造了適宜養顏健體、休閑度假的鄉村旅游知名目的地。
根據百色市建設生態文明社會和低碳發展策略,減少水污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好家園的行動勢在必行。因此,推動百色市綠色產業發展是最優選擇,綠色產業開發能促進農業、工業、林業、旅游業等快速發展,使各項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和綠色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明顯。在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的同時,百色市利用當地的特色民族文化定期舉行歌舞、戲曲表演,品嘗當地美食,親手編制壯錦等活動,傳承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經濟文化交流。百色市地處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適宜種植農作物,當地主要種植甘蔗、芒果、火龍果、圣女果、沙糖桔、靖西大香糯、凌云白毫茶等經濟作物,提供觀光型果園、林園,或是打造成體驗型園林,供游客自行采摘、拍照游玩。百色市地理位置優越,發揮現有自然資源的優勢,充分結合旅游業聯動發展,帶動當地交通、食宿、商貿進一步發展,并為旅游產品再增添更加多元、更具吸引力的元素,形成一條持續發展的產業鏈。同時適應了加快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流通體系,構建共享廢棄物回收利用平臺。
鄉村旅游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是推動城鄉融合的重要動力。鄉村旅游與綠色產業融合發展是百色市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更是脫貧致富的重要力量。兩者的融合發展表現為“鄉村旅游+農業”“鄉村旅游+文化”“鄉村旅游+住宿”“鄉村旅游+教育”等多種形式,順應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百色市擁有革命老區、邊境地區、大石山區、貧困地區、水庫移民區、少數民族地區,是“六區一體”的城市,在發展鄉村旅游中,各個縣(區)獨具特色。就百色市鄉村旅游與綠色產業融合發展現狀而言,兩者的融合發展潛力巨大,但在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制約與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
我國鄉村旅游經過多年發展已經相當成熟,尤其是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后,我國鄉村旅游與綠色產業融合發展也逐漸成熟,以“旅游+”模式為兩者融合的表現,但百色市鄉村旅游與綠色產業融合發展緩慢,旅游形式以觀光、小規模體驗為主,目前開發多為民族文化村寨、民族文化風情園、民族文化城、洞穴集群類的旅游資源,以“鄉村旅游+文化”為主,內容上大同小異,游覽形式缺乏創新。旅游活動也多為歌舞民俗體驗、小吃類品嘗、洞穴山峰觀賞,如山歌對唱、銅鼓舞、婚俗嫁娶體驗,與已經發展成熟的同類型的旅游活動相比,百色市在開發同類型的旅游資源上使用前面成功的旅游模式,缺乏對特色文化的深入挖掘,保持還原彰顯少數民族特色發展不到位,吸引力低、競爭力不強,只能另辟蹊徑,從不同角度進行開發利用。“鄉村旅游+產業”模式打造的旅游商品,多以直接售賣為主,如直接售賣芒果、圣女果、八渡筍,此類旅游商品在市場上數不勝數,地區標志性不強,對景點的反作用力吸引力不大,如果對此類旅游商品進行二次加工,打造更具標識度的品牌,可以增加景點的吸引力、競爭力。
近年來,百色市不斷加大旅游產業的發展力度,在旅游產業上取得了一定成績。2020 年,百色市國內旅游人數為4 281.82 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大約為454.91 億元。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是在逐步恢復和發展。鄉村旅游與綠色產業融合發展是百色旅游業發展的方向,也是助力鄉村振興脫貧致富的動力,但是鄉村旅游在區域產業聯動上較弱,而且鄉村旅游產業帶動性不強,是目前百色市鄉村旅游產業與綠色產業融合發展的一大弊端。在鄉村旅游資源區域分布上,旅游資源總量豐富,但是分布分散、單體競爭力弱,沒有形成合力。旅游資源在開發過程中缺乏“區域旅游”和“大旅游”的理念,并缺乏有效的地域整合開發措施,地方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產品營銷各自為政、畫地為牢,形成開發無序、競爭無序和管理無序的局面,對整個百色市鄉村旅游持續、協調、健康發展極為不利。產業上,百色市綠色產業帶動鄉村旅游發展多依靠舉辦各種節日活動獲得一定流量,如舉辦芒果采摘節、各種主題的嘉年華狂歡節、文化節,此類活動對新鮮感要求高,對游客的吸引力有限,不能有效帶動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百色市鄉村旅游與綠色產業融合發展機制還不成熟,需要專業人才參與。一方面,百色市鄉村旅游從業人才培養計劃較少,寬松性政策落實不到位,人才儲備意識不強。另一方面,百色市在吸引專業人才上處于劣勢,尤其是部分鄉村旅游點處于市郊或縣鄉,待遇不高,條件艱苦,很難吸引專業的旅游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有用人才難引進,拔尖人才難留住,過剩人才難流走”的“三難”現象。百色市鄉村旅游與綠色產業融合發展,前期合理經營會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后期一旦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參與,容易出現專業人才難以支撐鄉村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的情況。
隨著互聯網與現代通信技術快速發展,旅游市場逐漸擴大,旅游產品日漸豐富,人們的選擇更多,同時更注重旅游項目的性價比,而沒有旅游品牌標識度的旅游地難以吸引游客,導致難以獲得一席發展之地。百色市鄉村旅游發展中,不論是少數民族的村寨部落還是民族風情園,缺乏少數民族的生活氣息,此類景區打造融入的更多是現代文化氣息,沒有展示出少數民族特性和標識性的文化民俗,缺乏創新點特色性,難以形成具有標識度的旅游品牌。此外,百色市目前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旅游資源開發上,而不是旅游品牌打造上,出現“旅游景點遍地開花、精品景點少之又少”的局面,百色市鄉村旅游品牌匱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百色市鄉村旅游的競爭力,也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鄉村旅游與綠色產業融合發展。
為避免同質化、低水平的惡性競爭,百色市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要深入挖掘百色市當地特色文化和資源,創新鄉村旅游形式,不斷豐富鄉村旅游產品。
目前,鄉村旅游進入門檻較低,大量資本涌入鄉村旅游領域,各地鄉村旅游發展中不同程度地出現同質化惡性競爭的問題,因此百色市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要不斷融合綠色產業,走一條低碳環保的綠色發展之路,凸顯百色市當地特色,形成差異化競爭,實現鄉村旅游發展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相統一,助力鄉村振興。
百色市各景點相距過遠,分布零散。政府有關部門應在制定鄉村旅游產業發展規劃時考慮景點與景點之間、產業與產業之間、區域與區域之間的聯動。各地不應該止步于景點與景點之間的區域聯動,更應與各產業通力合作,將各產業的特色產品融入到鄉村旅游中。如凌云白毫茶便于保存,可在百色市各個鄉村旅游景區設立“凌云特產購物店”。這樣不僅可以加大區域產業聯動力度,而且能夠增強鄉村旅游產業的帶動性,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人才是發展的前提,為了更好地發展鄉村旅游,要努力吸引并留住旅游服務業人才,為鄉村旅游行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讓旅游服務人才看到鄉村旅游穩定且良好的發展前景。同時,還要不斷完善農村基礎建設,統籌兼顧鄉村各個方面,實現鄉村各行各業全面發展,逐步縮小鄉村和城市之間環境、生活條件、生活質量等各方面的差距,提高鄉村對人才的吸引力,在良性循環中改善鄉村旅游發展現狀。鄉村旅游人才引進和培養要堅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定點、定期對旅游產業人員進行教育培訓,提高服務工作質量,提升游客旅游舒適度與滿意度。要求旅行社、組團社每年展開旅游服務人員講座、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素質。同時,培訓各類導游與地接社應對在帶團過程中出現的緊急事件處理能力,提升導游人員的應急處理能力,穩固百色市鄉村旅游在游客心中的良好形象。此外,應堅持遴選具有發展潛力的黨員群眾進入致富帶頭人隊伍,緊扣鄉村旅游發展實際,開展鄉村旅游黨員帶頭活動,設置旅游產業崗、游客服務崗、村屯治理崗、環境衛生崗等“文秀先鋒崗”,充分發揮鄉村旅游的就業促進作用,幫助鄉村旅游當地群眾提高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大眾旅游經濟時代下,游客的出游經驗日益豐富和理性,對個性化旅游需求旺盛。百色市鄉村旅游需要挖掘百色當地特色,塑造百色市鄉村旅游品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專屬標志和Logo。鄉村旅游應抓住百色市獲批成為首個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的機遇,發展以原生態為主題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為特色的鄉村旅游產業,創新出一條適合百色市鄉村旅游與綠色發展融合的新道路。此外,百色市要加大旅游營銷力度,爭取在眾多同行競爭對手中打造自身特色,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
鄉村旅游產業與綠色產業融合發展能有效助力百色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鄉村地區更好、更快發展。但是百色市鄉村旅游發展中仍然存在旅游形式單一、區域聯動性差、缺少專業人才、旅游品牌塑造性不強等問題。
因此,百色市需要通過不斷豐富鄉村旅游產品類型,凸顯百色當地特色;加強區域產業聯動,增強鄉村旅游產業帶動性;堅持引進與培養相結合,提升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素質;塑造鄉村旅游品牌,打造專屬標識等措施,促進鄉村旅游與綠色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早日實現鄉村振興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