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娣,羅 威,何 冰*
(1.湛江市幼兒師范專科學校,廣東 湛江 524084;2.嶺南師范學院基礎教育學院,廣東 湛江 524037)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正式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粵菜師傅”項目工程,是廣東省委、省政府管理職能部門重視符合公民大眾美好日常生活要求,支撐高水準發展安排實行的民生項目工程,是廣東省貫徹落實鄉村振興發展全局戰略的核心措施手段,是推動鄉村品牌振興發展、行業振興發展、專業人才振興發展的核心抓手。
根據《關于推動“粵菜廚師”高質量提升進步的意見》需求,廣東省將會不斷從專業技術人才培養、行業技能聯動、參考標準的投資建設發展、文化溝通對接交流等多維度,全力、快速、科學推動“粵菜廚師”項目工程的建設發展。直到2025 年,廣東省將會在全省范圍內全面進行“粵菜廚師”培訓教育。
一道菜品,能拉動餐飲、養殖、旅游、加工、電商和物流等十多個產業融合發展。把美食和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實際深度融合,成為了鄉村振興、提升進步的主要推動力。“十四五”已開局,進入新時期,地方政府如何更大程度實現“粵菜師傅”工程在鄉村文旅融合中的推動作用,亟待實踐回答。
湛江市作為廣東省副中心城市,具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與多種多樣的旅游資源,近年來,愈來愈受到游客的喜愛,旅游行業現已經逐漸發展成為湛江市經濟提升進步的“全速推動控制器設備”。
2019 年,湛江市接待全國各地游客總數直接超過了6 000 萬人次,經濟收入超過了600 億元人民幣,分別增長了16.4%、17.6%,是境內游增長最快的五大城市之一。
截至2020 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沖擊下,全球旅游業遭受了巨大的沖擊。但是,湛江市依然取得了喜人的成績。根據相關數據資料信息顯示,截至2020 年12 月,湛江國際機場游客吞吐作業總數量超越了200 萬人次,折射出湛江市旅游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湛江市委的十一屆十三次全會正式提出,“十四五”階段,湛江市需要完成高水準發展,將大力推動文旅開發,將其作為經濟發力的全新增長點,要全面整合旅游資源,以推動全域旅游資源的有效開發。湛江市委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建設世界級濱海旅游目的地的總任務,以“五個必須”“六個堅定不移”的要求為指引,以“三化”深度融合的理念推動大文旅開發。
2018 年以來,湛江市實際出臺《湛江市“粵菜師傅”工程實施方案》,經過政府管理職能部門引領,依托地方高校“粵菜師傅”工程平臺,湛江市建設了一套高效的“粵菜師傅”人才培養管理系統,為社會輸送了2 萬多名業務精湛的烹飪人才,為文旅融合發展“添磚加瓦”。以“粵菜師傅”工程為發展中心,輻射農業產品營銷、餐飲生產加工制造、農業產品深生產加工制造等產業,包括衍生出的鄉鎮旅游、自然生態發展等行業,形成產生行業聯合發展聯盟,啟動“粵菜師傅”“品牌規模化、參考標準化和技術化”新經濟,推進鄉鎮文旅融合。
農業產業化,是順利完成鄉鎮全面振興,特別是行業全面振興提升進步的核心資源。行業發展可以吸引大批龍頭公司扎根鄉村,發展第一產業,聯動村民,在推動鄉村行業融合發展、提升鄉村經濟發展速度上發揮了關鍵作用,可以更高效地推進鄉村行業系統成立,保證鄉村振興發展。湛江市把“粵菜師傅”項目工程融入行業發展中,有助于推動第一產業和有關行業實際深度融合,延伸產業發展鏈,助推發展鄉鎮新業態。對進一步建立湛江菜品牌,擴大市場規模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作為鄉村旅游的“美味佳肴”,在旅游線路上推出“粵菜師傅”名師名店,發展美食村、農家樂等,可進一步豐富當地全域旅游內涵,帶動當地旅游業發展,成為鄉村振興主力軍。
實施鄉鎮振興戰略,需要突破專業人才難關。將勞動力資本開發置于第一位,鍛煉培養鄉村專業技術人才,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讓其愿意留在各大鄉鎮,投資建設自己的家鄉,從而順利塑造一支技能強的鄉村振興的專業技術人才團隊。政府管理職能部門實行“粵菜師傅”培養教育、就業創業、職業未來規劃發展3 個行動規劃,使用專項資金建設湛江市“粵菜師傅”工程培訓基地與“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以政府為引領,聯合校、政、行、企四方下鄉培訓,促進鄉村“粵菜師傅”整體素質提升,為鄉鎮塑造合適鄉鎮發展進步的餐飲走向富裕能人,聯動當地群眾就近就業,推進其增加收入走向富裕。
要想建設鄉風文明的鄉鎮文化,就要根植到鄉村的地區文化中,要吻合當代文化發展方向。湛江市政府管理職能部門重視宣傳推廣鄉鎮特征飲食文化。很多鄉村建設了鄉鎮飲食文化展館,公開展覽本土美食文化。一方面,保護傳統的飲食非遺文化,支持粵菜傳統類型的制作技藝以及繼承傳播人的申遺。另一方面,也需要將繼承和改革同步進行。2021 年10 月,湛江市市場監督全面管理局協同開辦了全球參考標準日主題的宣貫推廣活動,正式發布《湛江菜標準體系規劃與路線圖(2021—2024 年)》,為下一步制訂湛江菜標準、說好湛江菜故事、打響湛江菜品牌提供了具體的行動指南。
鄉鎮振興發展需要始終堅持節省物質資源和維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基礎政策,運用綠色、自然、生態的發展模式,保證鄉村振興在生態的軌道上快速發展,依靠生態護航,實現農村持續長遠發展。近年來,在“粵菜師傅”的聯動下,湛江市文旅行業逐漸發展,優質文化自然生態鏈也逐步完善。粵菜廚師高飛大師工作室與廣東省扶貧村的綠色蔬菜中心服務基地合作,塑造了虎頭坡農產品的形象,帶動農產品價值猛增。
為了增強湛江市“粵菜師傅”項目工程的統籌協調管理,政府管理職能部門成立了湛江市“粵菜師傅”項目工程聯席大會體制。全面執行市委、市政府管理職能部門的指導方針和策略安排,組織實行“粵菜師傅”項目工程,對全市實施的“粵菜師傅”工程工作進行指導、協調和督促推進,掌握全市“粵菜師傅”工程實施情況,分析項目工程推動過程中遇到的工作困難與問題,及時向市委、市政府管理職能部門提出工作建議和意見。指引推進和“粵菜師傅”項目工程有關的項目投資建設,全方面推進產業種養、農產品生產加工制造、餐飲綜合服務、物流交通運輸、電子網絡商務市場交易等行業發展。
2010 年以來,隨著“中國海鮮美食之都”落戶湛江市,湛江市文旅融合發展取得了跨越式發展,但相對資源環境相近的三亞市,湛江市的海鮮知名度還較低。如何發揮湛江美食在文旅融合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發揮“粵菜師傅”工程在湛江文旅融合中的推動作用,推動“粵菜師傅”產業鏈向縱深延展等,是亟須解決的問題。要進一步研究“粵菜師傅”平臺如何與地方農業、旅游業、文化業有機結合,建立更緊密的聯動機制。逐漸成立“粵菜師傅”高水準標準化應用系統。加強“粵菜師傅”技術培訓的專業化和規范化,推進菜品的標準化和精品化,輸出更多優秀的廚師人才,推出更多特色小吃和品牌菜式。以“粵菜師傅”項目工程為切入口,加速推進鄉鎮振興和共同富裕。要推動城市資源進一步流通、下沉,持續開展送技下鄉、產業鏈對接,縮小區域和城鄉差距,共享發展成果。因此,湛江市需切實推動“粵菜師傅”工程在湛江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實踐路徑,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圍繞黨代會指出的投資建設全球領先等級濱海旅游目的地的總工作業務,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管理職能部門對于支持湛江投資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科技化沿海經濟帶的建議,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管理職能部門對于“核+副中心”工作安排,持續加強湛江市文旅開發的歷史使命感,深入挖掘湛江菜文化內涵,發揮省、市級“粵菜師傅”培訓基地、“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星級廚師等服務社會的實踐作用,使湛江菜文化不僅能得到有效保護,還能實現傳承與發展。
一是制定法律法規及具體政策。要使湛江菜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展有法可依,利用明確的規章制度及政策保護湛江菜文化發展。
二是喚醒“湛江味蕾”。建立湛江菜非遺學院,依托該平臺建立湛江菜非遺文化保護傳承的標準體系。
三是產教研一體化。充分發揮地方高校的社會服務能力,積極走進服務企業、機關單位等生產車間,開展食堂整改等面向社會實際需要的咨詢服務,助力“粵菜師傅”工程。按照“突出應用、培育特色、提高質量”的思路,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人才的繼續教育搭建科技創新平臺、成果轉化平臺、技術轉移平臺,進一步助力湛江市文旅融合的深度發展。
2010 年以來,“中國海鮮美食之都”落戶湛江市,但相較青島市與三亞市,湛江旅游發展相對滯后。圍繞建設世界級濱海旅游,著力打造“中國海鮮美食之都”的城市名片,快速建設具備湛江市特征的“粵菜師傅”專業人才系統、行業系統、標準化應用系統與文化系統。全面、大力、積極推進美食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進步,深挖地方特征與文旅資源,制訂獨特的“美食IP”,實現“以食帶景”,形成旅游帶動美食、美食帶動旅游的局面,提高旅游關注度,加強文化自信,推進文化和旅游行業進入經濟社會快速提升全局。
一是夯實政校企協同的平臺與機制,集聚一批大師名匠,推動中小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建設旅游鄉村干部培訓班與“粵菜師傅”工程培訓班,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和職工繼續教育培訓,讓旅游成為鄉村振興和富民新渠道。成立親子游研發中心,研究以幼兒為主題的旅游線路、餐飲、娛樂等旅游產品。
二是依托地方高校,深度對接區域特色產業,著重針對濱海旅游、海鮮美食、酒店服務等文旅產業的需求,優先設置相關專業,培養一批高素質復合型旅游技術技能人才,滿足國家“一帶一路”發展理念和環北部灣建設需要,為湛江市文旅融合發展提供高質量人才。
一是持續精準發力,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優秀團隊入駐。讓湛江美食本土化及先進化共同發展,提高湛江市文旅產業發展水平。
二是通過政策引領,指導湛江美食景點和美食精品線路的開發,充分利用本土特色原材料、農產品、海產品等,完善“粵菜師傅”市場化產業鏈條,孵化本土美食品牌。
三是激勵支持文旅新業態發展,提升美食旅游的文旅新實踐感受,構建更高層次的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