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斐然
(信陽農林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始終被擺在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關鍵位置。2021 年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雖然脫貧攻堅取得了良好的階段性成果,但脫貧摘帽并不是終點,有效防范相對貧困與切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已然成為新時期的重要任務。
在我國脫貧攻堅的過程中,國家審計始終起著重要的監督作用,其構造的強有力審計監督體系有效確保了高質量扶貧與脫貧成效。在當前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時期,國家審計同樣需要緊緊圍繞國家政策,在總結前期經驗的基礎上,切實聚焦今后審計工作重點,深入優化審計路徑。
為有效促進扶貧政策落實落地,使扶貧資金提質增效,國家各級審計機關高度重視扶貧審計工作的開展與推進,全面聚焦“精準、安全、績效”,堅持統籌全國審計工作,確保對脫貧攻堅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以實現揭示問題、監督整改和防疫免疫的審計效果。
國家審計始終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落實”,通過政策跟蹤審計、經濟責任審計與各項專項審計同步開展,有效發揮審計的警示與監督作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貢獻力量。
在我國脫貧攻堅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國家出臺了各項扶貧政策,涵蓋國計民生各領域,如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農村危房改造與飲水安全以及易地扶貧搬遷等。對于各項惠民扶貧政策來說,出發點是惠及民眾,以達到切實的扶貧效果。但在政策具體落實過程中,總會出現各種問題,因此國家審計需要在其中發揮關鍵的審計監督作用。
對于各項扶貧政策,審計機關切實開展政策落實跟蹤審計工作,從而精準把控扶貧要點,深度挖掘政策執行過程中的相關問題與缺陷,例如醫療與教育保障享受人員不符合要求、農村飲水不達標以及各扶貧補貼違規發放等問題。國家審計在歸納與梳理政策執行問題的基礎上從審計監督的角度提出了相關建議,并切實扮演了整改督促的監督員角色。
具體扶貧政策的落實離不開資金使用與項目部署。對于扶貧資金,需要根據整體扶貧安排進行整合與統籌,這會面臨跨部門、跨行業與跨領域的復雜情況。同時,在資金分配、管理與使用的各環節還存在相關債務與金融風險。因此,要想確保各項扶貧資金高效使用,以達到良好的使用效果并有效規避潛在的衍生和隱形問題,就需要相關機構進行監督。國家審計能在各項風險評估工作中發現違規與浪費問題,有效保障了資金的使用績效與風險管控。
在各階段扶貧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腐敗、作風以及違紀違法問題是國家審計涉足的重點領域。相關統計顯示,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審計在扶貧領域共揭示和反映問題2 萬多個,查出違紀違法、損失浪費等問題涉及金額200 多億元,追責問責2 500 余人。
我國各項扶貧政策的落實與執行,均需要結合國情與民情層層推進。在分層部署的過程中,由于戰線拉長與多人員參與,腐敗問題與各類違法亂紀問題開始滋生,成為脫貧攻堅的“攔路虎”。因此,國家審計實時參與,對扶貧工作進行強有力的管控與督促,并基于其監督的強制性有效糾正或規避了各類違規問題,切實推進了脫貧攻堅的整體進程。
國家審計的作用不僅局限于“找出問題”,還應通過披露問題不斷總結經驗,從問題的根源和本質出發來梳理各項扶貧政策的盲點與漏洞,以此提出相關建議來幫助各部門進行管理,從而不斷完善相關制度與創新體制機制。
國家審計作為國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在國家經濟運行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審計機關通過政策跟蹤審計工作的開展,切實監督了各項扶貧政策的落實與扶貧項目的推進,不斷完善了基層扶貧資金的使用與管理,通過揭示問題與有效整改使脫貧攻堅取得了真實可靠的效果,這些均是國家審計建設性作用在脫貧攻堅戰中的真實體現。
2020 年3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脫貧摘帽并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與新奮斗的起點。自此,我國的扶貧工作進入了新階段。新時期的發展任務,成為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并在此基礎上逐步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的平穩轉型,且隨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以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
在新時期,鄉村振興成為了有效鞏固前期脫貧成效和持續推進“三農”發展的精準手段。基于此,國家審計需要將審計監督視角調整至鄉村振興工作中,在延續脫貧攻堅審計已有成效的基礎上,全面構建并優化鄉村振興審計的實施路徑。
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的“三農”工作作出了重大決策部署,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一項中長期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始終致力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以進一步推進脫貧攻堅成效的鞏固和民生的持續性改善。
在新時期,我國農村工作的重點必然發生轉變,需要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著重關注如何避免返貧,并有效解決好相對貧困問題。鄉村振興戰略將長期穩定地持續推進。基于上述情況,國家審計首先需要在目標與定位上與鄉村振興戰略保持緊密一致,做好審計的全局性戰略布局,確保能夠在大方向上對鄉村振興戰略進行審計把控,構建科學的全覆蓋審計體系,進而延伸至具體項目的落實中,以“問題審計”為基礎,“績效審計”為目標,同時兼顧好“問題整改”與“績效追求”。
首先,關注農業產業的持續性發展。當前農業產業的發展需要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逐步提升農業綜合性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以確保農業能夠保持持續性高質量發展。為切實推進我國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國家逐步實施了“藏糧于地”與“藏糧于技”戰略,并加強對基本農田與耕地的有效保護,同時做好技術推廣、新型農業補貼和相關政策扶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以最終保證并實現質量興農,提升農村產業化發展程度。與此同時,國家審計需要從國家政策的中心思想出發,對各項農業產業發展的戰略部署與政策落實做好跟蹤監督。其次,注重農村環境保護問題。截至目前,我國農村仍然存在許多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農藥化肥的過度使用、畜禽養殖污染物的任意排放以及大量生活垃圾的隨處堆積都嚴重影響了農村土壤與水源的衛生與安全。鄉村環境衛生存在的各類污染問題嚴重制約了鄉村振興戰略的進程,因此有效推進環境保護,建設美麗鄉村成為亟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此外,我國審計機關需要把好監督關,充分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對農村產業項目環境標準嚴控情況、鄉村綠色農業生產發展情況、各項污染防治情況以及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落實情況等進行跟蹤審計,做好全方位的管理與把控,切實達到監督的整體性與系統性。再次,做好后續扶貧穩固工作。消除絕對貧困意味著在今后時期,國家需要重點關注相對貧困問題以及有效防范貧困反彈的出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脫貧成果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鞏固、防返貧監測與幫扶機制高效落實與優化等問題均需要國家審計介入,通過審計監督進行持續性管控,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設性意見。最后,切實落實人才振興策略。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要想實現鄉村振興的持續化與深入化,人才是關鍵。對于實現人才振興,國家制定了多項政策,并部署了多個項目,培養更多的新型職業農民,并吸引城市人才向農村流動,從而推動鄉村創新創業。不可忽視的是,在人才引入和培養的過程中,均需要國家重大政策措施的切實落地與財政資金的充足投入,因此國家審計的介入便成為有效的實時監控手段。
3.3.1 做好前期調查研究和政策梳理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象主要為廣大農民與涉農產業,范圍主要涵蓋當前的農村與基層,因此鄉村振興審計工作的切實開展需要在總結前期脫貧攻堅經驗的基礎上做好調查研究,深入基層與農村,廣泛開展走訪調研,從一線出發充分了解當前農業、農村與農民的真實訴求,以及鄉村振興戰略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固有弊端與面臨的實際問題,并結合基層審計機關的意見反饋作好審計計劃,明確審計重點,把控審計方向。
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國家出臺了諸多政策。政策的核心與出發點均是致力于切實做好“三農”工作,但在政策落實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各類實際問題。鄉村振興審計需要將國家政策精髓與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有效融合,依據不同階段工作的實際開展有的放矢地挖掘審計疑點與問題,以此高效聚焦審計重點,確保后續審計工作有序開展。
3.3.2 切實聚焦資金審計主責主業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與實施過程中,資金的有力籌集、科學分配與規范使用成為極為關鍵的問題。任何涉農項目的切實開展與落實均離不開充足的資金投入。
首先對于資金籌集,僅依靠國家財政支持遠遠不夠,需要建立集財政、金融、社會資本和農民自籌為一體的多元化資金籌集機制,進一步拓寬資金來源與獲取渠道,以確保資金投入的持續化與常態化?;诖?,國家審計需要關注各項資金來源,例如做好財政預算審計,以促進國家財政優先保障“三農”;做好金融支農貸款發放與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等審計,以督促金融機構加大各項與各領域支農力度。其次,對于資金分配,各級審計機關需要重點關注專項轉移與一般轉移支付的分配比例與合理性,及時督促財政部門制訂資金的科學分配方式,持續審查預算安排與存量資金統籌盤活的有效銜接情況。再次,針對資金使用,審計人員要做好各類涉農資金的監督管理,盤活“問題審計”與“績效審計”兩盤棋,統籌考量,在揭示“騙取套取、侵占挪用、貪污盜取與借機牟利”問題的同時做好涉農資金績效評價,以確保涉農資金使用的安全性與高效性。
3.3.3 創新鄉村振興審計工作方法
隨著大數據常態化使用,傳統審計技術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當前海量涉農大數據信息的實時統計與分析需求。因此,我國審計機關需要結合目前鄉村振興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不斷創新審計工作方法,引入“云審計”這一新型審計模式,逐步提升當前信息化審計水平。
借助云計算技術能夠幫助基層一線審計人員實現對各地區與各層級數據的動態采集、實時處理與高效分析,同時云平臺的可拓展性也能夠幫助不同地區的審計人員共享審計數據與分析結果,以便對有限審計資源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靈活調配,從而真正實現審計的有效共享與全覆蓋。
目前計算機審計技術已在我國各級審計機關得到廣泛普及,“云端”平臺也在一些行業成功搭建。但在今后的審計工作中仍需要不斷加強網絡與審計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各級審計機關專用網絡,進一步打破審計機關內部信息壁壘,提升數據整合速度與質量。此外,還要做到審計大數據分析與挖掘并重,不斷拓寬審計思路,發掘新型審計問題,提高計算機技術與鄉村振興審計工作的契合度。需要明確的是,鄉村振興審計工作的開展可以充分融合地理信息數據的分析。目前涉農數據主要涵蓋農業產業發展、農村環境保護、農村人才培養等多方面,地理信息蘊含量大,因此利用地理信息技術開展審計工作是鄉村振興審計創新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通過對多圖層地理數據的解析,可幫助相關審計人員直觀發現審計問題,宏觀上做到審計跟蹤,以此實現快速的審計分析與定性。
3.3.4 不斷強化審計安全風險控制
開展鄉村振興審計工作會有大量審計人員參與并分析海量涉農數據,尤其是當前大數據技術不斷發展,進一步說明了審計安全風險控制的重要性。
首先,保障鄉村振興戰略數據安全應當成為審計工作的關鍵,需要對各項數據的收集、保管與傳輸進行實時監控與查驗,防止造成隨意篡改與泄露的風險。其次,在“云審計”模式的運用過程中,需加強審計“云端”的實時保護,例如可構建穩固的病毒防御系統,做好故障預警與漏洞修復,優化審計數據智能分類儲存模式等。再次,為更好地應對鄉村振興審計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各級審計人員需要持續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例如及時學習鄉村振興政策與行業信息,以便精準把握審計要點;加強云審計信息平臺的使用培訓,以提高審計信息化能力;完善“云審計”使用規范與計算機審計法律法規。不斷學習,以提升審計質量等。
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我國重大戰略規劃,時刻影響著我國未來發展前景。現階段我國鄉村振興戰略仍處于持續推進階段,國家審計作為政府基礎職能,需要緊密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要點,把握好當前審計重點,總結脫貧攻堅審計工作經驗,持續發揮優勢的同時不斷創新審計方法,做好前期調研、政策梳理、資金監控與風險控制,最大限度發揮審計監督成效,從國家治理的角度為鄉村振興工作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