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竹
(澳門城市大學,澳門 999078)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生產所需要的資金比例遠超其他行業。但是目前農村金融行業空白化現象嚴重,農村金融資源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出現了極其嚴重的供需不平衡問題。由于農村金融服務的門檻普遍較高,普惠金融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優勢,因此在農村地區應用普惠金融不僅緩解了農村金融供需矛盾問題,也為農村金融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只有解決普惠金融在農村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全面推動農村金融行業高速發展。
普惠金融這一概念誕生于2005 年,在我國起步較晚,但是自從這一概念提出以后,就受到了我國金融市場的高度關注,也為我國金融市場改革提供了重要方向。目前國內學者大部分是基于Sarma 以及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實際情況展開研究。有研究資料顯示,通過金融服務的覆蓋以及使用兩個維度進行指標測度,能夠了解普惠金融在我國農村的發展狀況,通過研究表明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水平,了解到目前我國普惠金融正處于良性發展趨勢。
根據國際普惠金融發展水平的劃分標準,RIFI在(0.5,1]區間內代表該地區的普惠金融發展處于較高水平,若RIFI 在(0.2,0.5]區間則代表該地區的普惠金融發展水平為中等,RIFI 在0.2 以下則代表該地區普惠金融發展水平較低。以我國甘肅省農村地區為例,該地區普惠金融的發展水平呈穩定上升趨勢,但發展趨勢十分緩慢。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該地區自身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而金融機構的運行成本較高,使得農村個體及農戶獲得金融服務的門檻上升,嚴重影響了該地區的金融發展。2014—2018 年該地區普惠金融發展指數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增長,主要是由于甘肅省出臺了一系列普惠金融規劃扶持政策,促進了當地的金融發展,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普惠金融的多元化發展和創新性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通過諸多方式對農村金融體系進行了改革創新,目的是為了促進農村金融體系向支農、惠農方向健全,為促進農村金融發展和提高農民收入作出貢獻。自從普惠金融與農村金融體系有效融合后,不僅使農村金融市場的服務質量得到了提升,也使金融行業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化,提高了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活力,改善了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前景,但是目前在健全與完善農村金融體系中仍舊存在諸多問題。
我國金融機構目前正在向商業化運營模式轉換,但是基于農村開展的普惠金融體系主要由政府主導,缺乏良好的市場運作背景。與一般金融產品不同,普惠金融具有較高的靈活性,能夠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調整價格利率,因此金融機構必須要具備良好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夠確保普惠金融獲得持續發展。目前我國農村普惠金融在發展過程中過度依賴政府的行政命令引導,再加上政府管控嚴格,使得農村金融市場缺乏活力,導致市場的運作模式單一,影響了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例如在農村普惠金融市場中政府規定金融機構必須要向農村地區按比例投放貸款,這一規定雖然保障了農村地區的資金流入,但是也影響了金融市場多元化發展,使得金融機構無法通過多元化組合投資的方式分散風險。
此外,大部分農村金融機構過度依賴政府的財政補貼,這種非市場化的運營模式具有極高的風險和成本,不利于在市場發展中構建完善的市場經營模式。持續的政策性補貼也會導致金融機構產生過度依賴,嚴重干擾金融市場的正常運行。
當前普惠金融在我國農村地區得到了發展,金融服務質量和數量都有顯著提高,但仍處于較低水平,農村個體和小型企業的融資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從數量上看,我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網點主要分布于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的農村金融機構覆蓋率長期不足,無法滿足各類群體的金融服務需求。我國金融機構缺乏與普惠金融相關的人才及技術資源,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金融產品的創新與發展。
此外,各種信貸產品的種類及數量不足也影響了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前景,正是由于金融產品缺乏創新、專業性和針對性,使得農村群體獲得金融融資的成本過高,嚴重影響了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前景。且部分金融機構在提高服務質量方面過于依賴政府制度和市場運作機制,導致部分地區無法獲得符合當地發展的金融服務。
普惠金融在我國農村地區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作為一種新型的金融形式,進入我國的時間較短,發展模式尚不成熟,尤其是尚未設立相關法律法規,缺乏良好的法律制度保障體系。例如許多西方發達國家都設定了專門的法律法規保護弱勢群體的金融資源使用權利,而我國在農村金融方面并沒有制定明確的法律制度,在《商業銀行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也沒有根據普惠金融在農村地區的應用與發展進行表述。雖然中國人民銀行針對普惠金融出臺了一些規范性文件,但是執行力度較低,文件只具有指導性效應,缺乏權威性和約束力,無法發揮其實際價值,影響了普惠金融在農村地區的健康持續發展。
尚未設置完善的法律法規導致普惠金融在農村地區的發展無法獲得有效規范,各級監管部門也面臨極其嚴重的監管問題,這不僅使許多農村個體及農民面臨更加嚴重的融資風險,也影響了我國農村金融行業的持續發展。
要想讓普惠金融在農村獲得快速持續發展,就必須要有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支撐。但是由于一直以來部分農村地區的金融經濟發展較慢,缺乏對資本市場的吸引力,而且在我國經濟發展背景下受諸多因素影響,限制了普惠金融的發展。例如我國長期以來極為注重農村地區的扶貧工作,但是并沒有針對農村地區的金融行業進行深入改革創新,農村地區的金融行業發展落后于城市地區,造成許多金融機構退出農村金融市場,部分金融機構只選擇了一些基礎實力較強的農村開展業務。客觀上,城市的投資項目收益遠高于農村,如果不建立更加完善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農村金融行業的發展就會長久落后于城市。因此必須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金融的內生動力,避免部分金融機構長期依賴政府扶持政策,建立更加規范的農村金融市場,保障農村金融服務的質量與數量滿足農村金融市場,并吸引更多資本進入農村,促進農村金融市場的內生和循環。
目前對我國農村金融體系進行分析可以發現,農村金融體系存在嚴重的結構性問題。首先,我國農村金融主要以股份制和商業化的經營模式為主,這不僅影響了金融行業多元化發展的需求,也導致很多股份制銀行成為了農村金融市場的主力,限制了普惠金融的發展。但是大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自身的經營模式與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缺乏契合點,因此在客觀角度上,股份制商業銀行并不能滿足農村金融發展需求,農村金融機構的服務目標也不符合支農、惠農的相關要求。其次,我國大部分農村采用的是分散型的小農經營模式,該經營模式對資金的需求十分有限,部分農戶是為了改善自住房或購買住房進行借款,而大部分農村金融機構經營目的是為了滿足農戶或個體的生產投資需求,導致農村金融市場的供需結構出現問題。再次,非正規金融機構嚴重擾亂了農村金融市場,不僅會破壞農戶與正規金融機構的信任關系,也使正規金融機構和非正規金融機構形成對立,不利于農村金融市場持續發展。
我國農村地區一直以來都面臨著非常嚴重的金融市場發展失衡問題,普惠金融的出現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瓶頸,但是還存在許多結構性問題。基于當前農村地區普惠金融的發展現狀以及影響因素能夠發現,雖然部分地區普惠金融獲得了快速發展,但主要依賴于政府的扶持政策,如果不能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現狀以及進入市場的發展需求進行調整,就會導致部分金融機構對政府扶持政策產生依賴,使得普惠金融失去原本的知農、惠農原則。基于普惠金融在農村地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缺乏基礎設施建設是當下影響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主要因素,農業產業在農村發展時間較長,但收益較少,政府為農村產業提供的財政支出的投入比例遠低于其他產業,因此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對金融機構的吸引力,能夠有效促進普惠金融發展。首先,為了促進普惠金融獲得長期發展,需要有針對性地增加扶貧投入,政府應基于農村地區的發展現狀以及收入差距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為農村地區的長久發展打下基礎。比如大部分農民的文化水平較低,對金融知識了解較少,這不僅導致農民無法正確辦理金融業務,也會影響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的發展。其次,政府必須要加強基礎金融知識的教育與宣傳,通過舉辦相應的農村專項培訓,讓農戶了解金融知識和金融機構的金融服務,幫助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順利開展金融業務,完善農村金融體系。
此外,除了需要加強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還需要扶持當地的產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村經濟對資本市場的吸引力,進而有效促進農村金融市場快速發展。
部分金融機構在農村的發展與建設中經驗不足,政府需要發揮好引導幫扶作用,鼓勵金融機構服務群眾,降低利率成本。首先,政府部門需要制定明確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更多的金融機構參與到農村地區的金融市場建設當中,進一步提高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力和市場活力。其次,完善農村金融市場的法律及管理制度,加大監管力度,保障農村金融市場的各項政策都能夠得到有效落實。比如完善農村合作金融法、民間金融法等法律框架,構建完整的農村征信體系,提高農村信用信息的覆蓋率,保障農村金融市場及信用信息安全,建立更加明確的農村金融市場風險防范制度。再次,根據農村地區的發展,結合實時數據反映農村地區的金融減貧效果,促進農村地區金融市場發展。比如定期舉辦農村金融市場發展專題座談會,邀請各大企業及金融行業專家對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進行探討分析,不斷提高農村金融市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而提高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活力。
農村普惠金融體系發展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普惠金融體系建設離不開各種金融產品和金融技術的支持,為了進一步促進農村金融市場的建設和完善,必須要加強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網覆蓋率,為普惠金融發展提供基本的硬件支持。同時,還要充分挖掘不同農村地區的用戶需求和用戶優勢,結合用戶特點創新金融產品,全面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務質量。通過創新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滿足當地用戶的需求,擴大金融市場覆蓋率。比如可以根據農民的實際需求創新金融產品,并對金融機構展開考核與培訓,推動農村金融市場發展。農村地區還需要設立金融服務網點,向農民提供各種金融服務,包括銀行取款、繳費、轉賬、貸款、查詢等基本業務。
此外,農村金融服務網點還需要承擔起農民金融知識科普宣傳責任,保障每位農民都能夠獲得基本的金融知識和金融常識,促進農村金融的健康發展。
目前大部分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建設體系不夠完善,部分金融機構缺乏農村地區的發展經驗,服務水平有待提高。再加上很多金融機構非常依賴農村金融的補貼扶持政策,在獲得良好的發展后都會脫離農村,導致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十分不穩定。而且政府部門也沒有頒發明確的規章制度,部分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體系建設仍不完善,缺乏良好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意識,導致農村金融服務質量較差,無法滿足農戶的需求。這就需要加強政策引導,鼓勵商業銀行到農村設立分支機構或便民服務點。比如近些年來發展較好的村鎮銀行以及資金互助社,已經成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一種發展方式,有利于促進普惠金融的快速發展。
此外,開設相關的農村金融服務機構能夠降低農村機構的準入門檻,使更多機構參與到農村普惠金融的建設與發展中。在此背景下,政府需要保障金融機構的利益,加強教育引導,提高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感,幫助金融機構加大農村地區的信貸資金投放力度,進一步促進農村的金融事業快速發展,滿足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需求。
隨著我國金融領域的不斷發展,農村已經成為金融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農村普惠金融既能為農戶提供金融服務,也能促進鄉村經濟持續發展。普惠金融由于本身具備低成本、高效率的優勢,有利于促進農村金融快速發展。在此背景下,必須通過出臺法律法規及扶持政策,完善金融經營體系,促進普惠金融與農村經濟體系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