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露
(山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新時代,我國農村面臨新的發展環境,知識和技能對于農村發展有著重大價值。如今,農村已實現了全面脫貧攻堅,而如何促進鄉村振興成為了最重要的問題。面對當前的機遇和挑戰,需要有力的人才力量支撐,才能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現代社會快速發展,鄉村逐漸處于弱勢地位,成為現代化建設的短板和薄弱環節。重新強調鄉村的發展和建設,將各類優惠政策向廣大農村傾斜,全面完成脫貧攻堅,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成為當前一段時期的主要任務。在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及穩步實施,鄉村的發展成為焦點,被放到更高的位置,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鄉村振興是時代的呼喚,是時代發展的現實要求,鄉村振興戰略必然會讓鄉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將鄉村建設好,才能建設更加美麗的中國。
人才是充實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雄厚資本,國家的發展壯大、民族的振興需要靠人才作為強有力的支撐,任何時代都需要人才。“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假如國家缺少人才的支撐,鄉村振興就永遠是一句空話,必須將人才放在首要位置,解決好鄉村人才問題,才能將鄉村振興戰略全面落實到位。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人力資源和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需要迫切解決的短板。鄉村振興需要人才去建設,鄉村的發展需要引入各類人才扎根農村。鄉村振興關系著數億農民的美好幸福生活。
實現產業興旺最不可缺少的就是人才,農業產業的經營管理、農業技術、電商運營等方面都需要各類高級人才發揮作用。鄉村產業振興最基礎、最核心的就是農業發展,要推進農業快速實現高水準的現代化發展,就要加快鄉村農業的創新和轉型升級,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強化農業物質和科技支撐,用現代化的高科技設備、科學發達的技術手段提升農業水平,更快更好地構建現代化高科技、高水平的農業生產體系。而這些現代化的農業技術需要相應的人力資源,只有人才才能駕馭農業的創新技術。通過產業聯動等方式,對農業資源、資本和發達的科學技術進行配置,調動農村資源,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通過農村旅游、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農產品加工、生產性服務業等方式延長產業鏈,這需要專業的經營人員規劃決策并實施管理,只靠農民無法有效實施。推動農村產業發展,需要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的各類人才提供支持和保障。
鄉村文化的發展必須貫穿鄉村振興的全過程,只有鄉村文化興盛發展,才能帶動整個鄉村進步。建設良好氛圍的鄉村文化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經歷程,能夠鑄魂凝神。鄉村文化就是要連續不斷地傳承文明家風,培育淳厚樸實的鄉村民風,加強農民精神文化建設,煥發農村社會文明面貌,實現精神文明振興。
在具體開展文化振興工作時,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人才。提升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傳播科學文化,提高農民文化知識水平,這些都需要專業人才宣傳、弘揚。要將農村特色風俗習慣、傳統技藝等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需要發掘農村的能工巧匠和農村本土技藝傳承人。
實現鄉村振興的一個巨大優勢就是擁有良性循環、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實現鄉村生態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相關的生態環境保護人員,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踐行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使農民轉變以往傳統觀念,意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廣泛發動農民參與生態保護工作,付諸實踐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對農村土地土壤污染、廢棄物處置、農村生活垃圾等生態環境短板精準施策。而解決這些難題,需要人才的帶領指導和組織實施,也需要廣大居民集聚合力,加快轉變生產生活方式,讓生態更宜居,打造出自然秀美的鄉村風光。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 年1 月赴山西看望基層干部群眾,考察鄉村振興和基層黨建情況,就基層治理,提出了要扎實推進鄉村振興,讓群眾的生活更美好。此次山西之行,也展現了基層黨組織的重要性。
組織振興是鄉村工作有序進行的重要保障,必須繼續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意識到黨領導工作的必要性,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建設讓農民滿意的基層政權組織,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自治機制,凝聚農民合作組織、新型農業主體經濟組織,以黨的建設引領各類組織建設。建設科學的現代化鄉村社會治理體制,需要接受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基層黨組織擔任艱巨的任務,是鄉村工作的重要組織者和實踐者。我國脫貧工作圓滿完成的重要原因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了重大作用,通過駐村工作隊等方式選派優秀的黨組織人才,為農村脫貧工作解難題、辦實事。脫貧工作完成后,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更需要大量的黨組織人才,需要基層人員身先示范,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敢做領頭羊,做出表率,帶領群眾推進鄉村振興工作。
實現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各層次和各方面人才付諸實踐,為鄉村的建設出人、出力、出錢。目前,農村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依然面臨很多問題,鄉村建設對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第一,鄉村的基礎條件相比城市明顯較弱,資源匱乏,生活條件差,人員工資收入低,發展空間受限,對各類人才的吸引力較小,人才政策不完善,技術人才、農村的青壯年、大學生知識分子以及管理型人才到鄉村貢獻力量的意愿不足,農村本地人員不斷向外流動。
第二,留在鄉村的醫生和教師一人頂多崗,任務繁重,鄉村工作的基層人員也面臨繁重的工作任務,他們的工作壓力和待遇不成正比。事業單位和公務員在招考時,對本土人才傾斜力度小,在農村繼續學習深造的機會也較少,事業上升空間小,無法為人才提供發揮才能的平臺。當地部門對人才任用的重視程度不足,人才的激勵體制不健全,導致農村對于年輕的大學生人才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年輕人才更愿意走進城市、服務社會。
第三,農村本土實用人才流失嚴重,這些人才在農村沒有廣泛的收入來源,經濟收入較低,他們不得不面對現實的生活,在外經商或打工,留在城市打拼奮斗。
第四,農村人才培訓重形式、輕內容,缺乏精準的培訓內容和整體規劃,未能培養出能力較強、綜合素質高的農村實用人才。
第五,由于人才體制不健全,導致農村在吸納人才方面存在短板,雖然有些單位作出助力人才發展的決策,但缺少完備的保障機制,在人才流動、激勵等方面沒有配套的政策實施,或配套措施不靈活,沒有充分考慮鄉村工作人員的所思所想,對于人才政策理念創新度不足,不能靈活創新制定人才引進方案。
關于人才引進,應明確鄉村需要的人才種類、層次以及數量。鄉村人才結構不完善,多以中老年為主,為了讓更多年輕人回到農村,需要政府政策、農村號召、高校和企業等多方面合力,使人才看到在農村工作的前途和機會,愿意留在鄉村大顯身手。
因此,在人才引進方面應該大膽創新,聯合社會資金為人才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的條件,加強與企業合作,降低融資門檻,吸引人才。此外,要重視互聯網人才,引進直播電商人才,他們能通過互聯網宣傳鄉村地域特色,宣傳農產品和特色產品,為產業發展提供商機。
政府要有足夠的優惠政策,與高校對接或與企業合作,為返鄉人才提供條件,吸引青年力量回到鄉村。可以搭建創業平臺,號召本鄉的技術人才、學校畢業生、退役士兵和在外打工的農民工回到家鄉創業實踐。農村基層應做好鄉村發展規劃,發展農村優勢,例如修建農村氧吧、推廣特色農產品、建設旅游項目等,吸引企業投資,引進相應的產業人員。
第一,對于農村本土農民,一方面,要在農村開展宣傳教育,宣傳黨的路線方針,讓農民認同和理解國家政策,真正了解國家的頂層設計和宏觀規劃,培育農民主人翁意識,激發農民對于鄉村建設的熱情。另一方面,鼓勵農民積極參加培訓,加強對農村青年農民的培訓和教育,設立專項資金扶持,鼓勵農村的年輕人主動學習先進農業知識和技術。利用豐富多樣的網絡資源助力農民學習知識、增長技能,定期選派農民到農業院校學習深造,并提供培訓后的指導和服務。帶動廣大農民進行實踐檢驗,激發農民的發展意識,提升勞動力技能,培育新時代農民,共同促進農業向更高水平發展。
第二,高度重視培養村帶頭人,提升優化黨組織隊伍。對縣、鄉、村三級黨組織書記進行鄉村振興輪訓。引導參與農村工作的政府人員主動堅持學習,使他們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認識到馬克思列寧主義是領導無產階級革命事業走向勝利的科學。要善于用科學的方法和觀點分析事情,不斷更新理論知識,樹立正確觀念,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培育職業道德觀念,以廉潔的工作態度投身于工作中。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離不開鄉村干部隊伍,為此,加強鄉村干部隊伍的工作作風建設和能力建設不可或缺。
第三,政府出臺相應政策,確保鄉村人才培育資金充足。夯實鄉村教育,做好鄉村后備人才的儲備工作,招聘優秀教師提升農村教育水平,切實保障鄉村教師的基本生活條件,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優待長期在鄉村工作的教師。
第四,學校應培育國家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尤其是農業高校和中高職農業院校,應根據人才強國戰略的部署和鄉村戰略的號召,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及教育專項投入力度,形成“國家+學校+地方”的三級教育成本分擔機制,并健全農科人才培養的保障體系。農業學生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應該培育他們的實踐能力,使其能盡早接觸農村,適度參與鄉村振興扶貧工作,激發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學生服務人民的意識。
要想讓人才真正留在鄉村,為鄉村的發展工作,對于人才的激勵和保障必不可少,只有建立健全的激勵政策和完備的保障體系,才能有充足的底氣留住人才。政府應建立相應的激勵政策,統籌解決下鄉人才的生活居住等方面的問題。政府和鄉村必須群策合力保障來村工作人才的生活,合理解決其在生活補貼、體檢和交通用車補助等方面的問題,對來村工作的人才加強關照,為其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可以沒有后顧之憂,全身心投入鄉村振興的工作中,并能從工作中獲得幸福感。
農村致富人才能起到帶頭人作用,是農村工作的重要力量,應激勵其積極納入兩委班子,組織開展優秀鄉村人才的表彰活動,宣傳學習鄉村的先進典型,激發內生動力,推進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對“三支一扶”人員和下鄉的工作隊給予激勵補貼,激發這些干部和工作隊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確保鄉村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重視人才引育機制,采用成功的模式和制度,有計劃地引進重點領域的人才,培育有帶動力和影響力的團隊。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嚴格按照政策要求,明確人才引進標準,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引進方案,簡化人才引進流程,采用靈活的人才引進方式。
留在鄉村的青年主力后續會有很多問題,需要有持續的跟進措施。如果配套不健全,不去解決人才隊伍切實關注的問題,例如結婚買房、孩子教育問題,很容易導致引進人才的外流。政府應搭建保障平臺,制定合理公平的收益分配政策。
優化人才服務機制,各級各部門應與在鄉村工作的人才保持聯系,時刻了解他們的工作情況,傾聽他們在生活和工作方面的想法或問題,定期開展座談會和交流會,為他們服務提供解決問題的平臺。
暢通人才流動機制,避免對人才流動的制約,提高人才流動的寬容度,引導研究型人才、科技人才和電子商務人才在鄉村、高校和企業之間有序流動、互相融通,高效且合理地使用人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從而做到人力資源的合理分配。
人才為國家的發展壯大提供源源不斷的活力,做好人才振興工作,才能穩妥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發展。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全面建成離不開優秀的人才隊伍,應針對當下鄉村人才面臨的實際問題精準施策,將鄉村人才振興放在鄉村振興戰略至關重要的位置,助推鄉村振興人才工作全方位發展,力爭在2025 年基本形成健全的制度框架,形成各類人才服務鄉村的強大格局,滿足鄉村振興的人才需求。到2035 年,鄉村全面振興要取得決定性的進展,由此可見,致力于鄉村事業的人才振興工作任重道遠,必須加快發展。希望有更多熱愛農村的人才投入到鄉村建設中,為農村帶去新鮮的活力和希望,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在農村大展宏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廣闊的田野會煥發無限活力,鄉村會散發無限魅力,農民將成為具有強大吸引力的職業,農業將成為具有極大前景的產業,農村也將成為安居樂業的富美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