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展鵬
(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供應鏈格局在全球的分化逐漸明顯。一方面,由于我國近年來不斷改善市場規模,不斷釋放內需潛力,使其優勢不斷凸顯,現階段正是塑造經濟發展優勢和改善升級我國供應鏈體系的重要時期。另一方面,受到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正處于低迷、市場萎縮時期,各國受貿易保護的影響,不僅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受到阻礙,而且貿易鏈受到阻截。與此同時,全球的環境問題日益凸顯,建立綠色經濟體系、確保經濟可持續發展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要建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營商環境,就要建立綠色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經濟創新技術,各國政府積極鼓勵企業不斷創新營銷策略,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不斷推進經濟健康持續發展。文章基于綠色供應鏈的視角,分析蕪湖自貿區建立背景及當前我國營商環境的現狀與難點,研究改善營商環境的策略,為今后營商環境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觀點。
綠色供應鏈發展的根基是一條單向的傳統供應鏈,而綠色供應鏈則在這一條單向供應鏈中提出了對環境發展的要求,增加了回收循環的環節,形成了一條閉合的環狀供應鏈。傳統供應鏈忽視環境問題,導致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溝通不暢,對環境造成巨大污染,而綠色供應鏈則著重提出了資源的可回收利用,旨在著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將環境污染問題減到最小。綠色供應鏈主要通過政府、消費者和企業與市場機制產生的效應,將綠色理念貫穿于采購原材料、生產商品及銷售環節中,不斷推進綠色供應鏈上的所有企業提高環境績效和生產績效。
1.2.1 成本和收益的困擾
綠色供應鏈發展所涉及的企業投入可能有信息成本、物流成本、資產成本及人力成本等,除此以外,供應鏈所涉及的其他企業也需為綠色供應鏈的發展付出一定成本。這些成本的投入是否能為企業帶來可觀的收益成為企業考慮的首要問題。
1.2.2 綠色供應鏈管理思想未普及
從政府層面來說,政府對于供應鏈的管理重心仍在供應鏈末端的環境管理中,對企業實施供應鏈管理的過程及發展未給予充分重視。由于企業本身缺乏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跟蹤監督管理,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對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甚至要小于企業在進行綠色供應鏈管理時所需付出的管理成本,這些都阻礙了企業綠色供應鏈的管理工作。從消費者角度來說,消費者對于商品綠色、安全的追求往往是片面的,無法意識到企業供應鏈環節是否達到了綠色標準,無法給予企業足夠的壓力改變自身供應鏈管理中存在的環境問題。
1.3.1 有利于改善環境問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持續發展下去人民的健康生活無法得到保障。因此,構建綠色供應鏈是當前社會經濟和生活發展必不可少的環節,對國家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綠色供應鏈體現在各行各業的可持續發展中,是目前我國改善環境問題及促進企業發展的高效手段。環境問題已成為嚴重阻礙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問題,積極建立和有效實行綠色供應鏈有利于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的關系,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實現市場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大力推進綠色供應鏈體系,標志著我國從一味追求經濟的快速發展轉變為在確保經濟發展的速度下仍追求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體現了我國新發展理念,是實現我國未來經濟新形勢發展的最佳載體。
1.3.2 有利于提高企業生產績效,增強企業競爭力
盡管綠色供應鏈的建設成本和運行成本較高,但其在社會競爭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綠色供應鏈體系建成后可有效整合市場存在的供應鏈體系,提高整體效益。企業在實施綠色供應鏈體系時,不僅可以有效承擔社會責任,還能對外展現其綠色形象,極大地優化企業形象,獲得社會對該企業的認可,這對于企業是寶貴的無形資產。同時,企業在實施綠色供應鏈體系時,其自身的工作環境得以改善,員工的工作熱情得到有效提高,能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建立完善的綠色供應鏈體系有利于企業更好地適應環境要求,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營商環境是企業健康成長的外部因素,是市場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在黨中央、國務院近幾年的大力推廣下,我國各地開始建設自貿區,不斷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績。《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表明,中國的營商環境不斷提高,躋身到全球第三十一名,連續兩年處于全球營商環境改善程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中,企業則是感受最直接、最強烈的主體。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其作為生力軍,大力發展社會經濟,維護社會的和平穩定,是我國改善社會新格局的主要支撐。我國作為2020 年唯一經濟增速為正的國家,2021 年上半年的國民經濟不斷趨于平穩,許多企業反映2021 年上半年已呈現出疫情前的狀態,在宏觀條件下為下半年的經濟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然而仍有一些企業心存顧慮,全球疫情發展不穩定導致國際市場的發展波動較大,國內經濟恢復形勢不穩定,生產原材料等商品的價格居高不下,企業生產經營的成本和應收賬款不斷增加,疫情無法徹底解決。應對當前復雜多變的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各方都需要做出努力,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鞏固我國的經濟發展基礎。
當前,我國各地政府紛紛為優化營商環境制訂了一系列政策,也取得一些成果。然而,除了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外,很多地區在營商環境的優化方面仍存在明顯的問題,尤其是對優化營商環境的相關政策落實和執行上,相關政府和人員的執行力度不足,營商環境優化效果并不顯著。當前具體有如下桎梏,限制了產業營商環境的良性發展。
2.2.1 惠企制度落實困難,民營企業地位低下
由于政府與企業缺乏溝通,企業無法第一時間了解最新政策和制度,對于政策的落實有時會出現偏差,往往在政策發布很久后企業才能意識到可以申請相關的財政補貼。盡管政策內容和條款都足夠完善,但由于政策發布時缺少具體的分工明細,相關人員未能將惠企制度落實為可以真正實施的具體工作,導致惠企政策落實進度緩慢,落地質量不高,相關人員的工作意識不足,服務能力不到位。
在我國,國有企業的地位往往高于民營企業的地位,這種不對等的關系常常使民營企業相關的資金運營受到限制。政府在進行企業投資時,往往更加重視考慮政策安全、制度安全,對市場金融規律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政府的資金配置能力較低,國有企業侵占了民營企業的發展空間。
2.2.2 科學家與企業家之間存在鴻溝,阻礙了科研成果的轉化
科研成果的順利實施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而當今市場需求、人民需求和國家需求的結合程度不高,知識產權市場化發展緩慢,科研開發和技術的運用推廣連接不暢。科研成果轉化成實際運用產品的效率較低,更多是對科研技術的評價與認定。當前的科研技術往往在各高校研發,這些項目的研發主要是教授和科學家用于申報課題、申請經費等。因此,當前我國科技成果的主要問題在于科學技術的研究只要求數量,忽略了質量,這與社會需求和企業的需求相脫節,無法實現發明的真正作用。
自2018 年起,為了促進科學技術市場化的轉換,政府鼓勵科學家進行創業的熱度越來越高,但整日在實驗室研究的科學家缺乏對市場的了解,其只注重科研成果,缺乏商業思維。科學家與企業家的心態不同、格局不同,因此完善政治、科研、生產的創新生態體系是當前值得重視的問題。
2.2.3 相關激勵政策的有效性不足,無法吸引資本和人才
為了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許多地區出臺了相關政策,激勵企業投資、人才引進和政策落實制度,然而實施效果卻差強人意。在人才引進和技術的創新扶持方面,缺少頭部企業的帶頭作用,龍頭企業的核心優勢無法發揮,無法有效輻射上下游企業的優秀項目,難以形成產業集群發揮優勢,對人才的吸引程度不足。
對于資本集聚方面,市場總體資產環境氛圍較弱,相關的投資政策不夠完善。由于大多數中小型企業的企業質量較低,導致資本可選擇的范圍較小,多偏向于較少的龍頭企業,馬太效應嚴重,政府所具有的引導基金發揮其改善社會資本的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許多機構卻對高限制性的投資望而卻步。
蕪湖市地處皖江,是皖江城市帶重要的雙核城市之一,其地理環境優越,通過聯動外貿口岸、皖江航運和金融服務,建立蕪湖航運金融自貿區,極大地促進了全面對接上海自貿區的工作,不斷推動蕪湖市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國家高度重視蕪湖市營商環境的優化,積極探索、先行先試,為蕪湖市的營商環境優化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護和支撐。2021 年蕪湖市建立了安徽省首個自貿實驗區的綜合服務中心,并在全省進行了政務服務的體系創新之路和行政審批的相關制度改革,組建了片區行政審批局,實施“一顆印章管審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自蕪湖市航運金融自貿區成立以來,政府對于蕪湖自貿區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營商環境也不斷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缺點,如企業發展耗能過大、排放量大、環境污染程度較高,這種粗放式的發展模式不利于營商環境的健康持續發展。因此,完善綠色供應鏈,改善營商環境的發展模式是當前最值得關注的問題。
在宏觀層面,蕪湖自貿區應該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充分體現“有效市場”和“盡責政府”的融合。近幾年我國高度重視綠色經濟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有關綠色經濟企業的扶持計劃,為營商營造了良好的綠色環境。蕪湖市可以在政府管理方面探索新模式,為蕪湖自貿區的營商環境賦能。推進轉變政府監督體系,不僅注重事前審查,更要注重事中、事后監督,為企業提供便捷服務,加強政府對綠色技術和產業化相關工作的扶持,提供財政、金融政策等經濟支持。充分發揮政府對綠色供應鏈建立的導向、監督和保障作用,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為自貿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在中觀層面,要結合蕪湖自貿區的實際情況,將宏觀的政策制度和扶持落實到各個區域和行業中,并進一步將其細化。如結合蕪湖自貿區的實際發展情況和地理位置,科學合理地改進完善區域經濟發展計劃,制訂有效的產業發展政策,并實施嚴格的監管制度;不斷修改和完善自貿區的經濟發展情況和效益評定標準,著重將企業經濟發展與地區綠色環境發展效益統一化,科學有效地規劃適合蕪湖自貿區綠色經濟發展的策略。
個人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可能微乎其微,但眾人合力的力量則會對社會產生明顯的效應。蕪湖市人民政府應將綠色發展理念貫徹于人們生活的各方面,增強社會對環境資源流失的危機意識。蕪湖市人民政府可舉辦一系列活動使人們樹立健康綠色發展的意識,為蕪湖市今后的綠色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條件。綠色經濟發展不單是企業和政府的責任,更需要全社會的積極響應和參與,通過強大的社會凝聚力為綠色發展提供充足的能量。
企業對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維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蕪湖自貿區的大型企業應充分發揮領頭作用,中小型企業也應積極主動參與到探索全產業鏈減排、碳中和的綠色發展新模式中。大型企業應將綠色經濟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到企業生產運行的各層面,中小型企業則要主動發揮響應作用,共同承擔履行社會責任,貫徹落實綠色生產、節約資源、合規經營、以人為本等健康發展理念。龍頭企業要積極充當綠色供應鏈中的“鏈長”角色,不斷提高減碳技術,帶動市場的各行各業共同減排。企業要堅持貫徹系統理念,加快創新步伐,嚴格控制質量低、消耗高、污染高的產品大規模生產,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明確經濟發展的正確路線。
全面推動綠色供應鏈發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需要社會各層面的共同配合。綠水青山是我國發展的根基,也是我國長遠發展最可靠的保障。我國在新形勢的發展路徑選擇中,生態化戰略的實施有助于我國對于現有資源的充分利用,不斷提高我國經濟優勢配置,實現可持續綠色健康發展。我國綠色供應鏈的發展不僅為全球提供了經驗案例,對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起到了積極作用,更彰顯了我國在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偉大事業中的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