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艷
(山西師范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0)
古縣坐落在山西省臨汾市東北方向,周圍有太岳山,還有兩條河流,分別是汾河和澗河。古縣的東面是安澤縣(具有岳陽連翹之稱),西面是洪洞縣(是尋根祭祖的地區)。古縣的總面積約1 206 km。古縣農業資源豐富,尤其是該地的山地地形,特別適合樹木生長,但是由于其地理位置比較偏僻而且交通不便,很難吸引工業的投資,造成了農業和工業的發展存在很大的差異。古縣應充分利用國家的政策支持并且結合自身的特色產業,發展本地區的農業經濟。
古縣作為山西省最大的核桃種植基地之一,依靠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歷史條件進行大面積種植。由于其具有晝夜溫差較大、土層肥厚、光照時間充裕、四季分明的優良特點,使古縣核桃年產量高達300 萬kg。而且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中,古縣核桃相對于普通核桃,單個核桃重達0.15~0.2 kg,味香,皮薄,出油率比普通核桃高1 倍多,產量較高,并獲得了優秀產業基地的稱號。通過高質量的示范基地,為周圍發展核桃產業的農村提供了一定的技術支持。在自然和歷史的雙重推動下,古縣核桃得到了強有力的品質保障。
在各方面努力的基礎上,古縣核桃產業入選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在轉型發展的道路上持續構建現代農業產業園。在示范園中,古縣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種植管理工作,在核桃幼苗生長期間可同時種植紅辣椒,探索“林菜間作”的模式,通過輪番模式最大化利用田地。
在對古縣南垣鄉的走訪中發現,以前農民以農業為生,人均年收入僅1 500 元,現在通過輪作模式,不僅能種植紅辣椒等林下經濟作物,增加農民收入,而且對于核桃的生長絲毫不受影響。依托產業發展的新格局,以“古岳古樹”為品牌創立公司,該公司精選古縣核桃品種,通過精心研發和市場調研,39 種產品已在古縣20 多個網點市場進行銷售,切實解決了古縣核桃種植戶出售難、價格低的問題。
縣政府應大力發展核桃產業現代化促進鄉村振興。每年把500 萬~1 000 萬元的資金投入到產業轉型升級中,通過綜合管理,狠抓13 個示范園的鞏固充實和提升效益的情況。在持續推進鄉村振興的步伐中,依托古縣的實際情況和優勢,利用宏觀層面的現實機遇,科學規劃和嚴格管理核桃產業。
古縣核桃以皮薄的優勢特點得到了可持續發展,但由于其他地區和不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逐漸加強,山核桃、小核桃、玩物類核桃的推廣使得古縣核桃缺乏多元化的市場空間。
我國核桃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同時也推動著核桃樹苗需要進行多個品種的研發和推廣,但由于核桃樹苗的市場需求量較大,利潤幅度較大,從而對加入培育核桃樹苗單位的要求過低,使得研發核桃樹苗單位愈來愈多。管理部門審核不嚴和不良商家的售賣,使得核桃樹苗質量參差不齊,苗種的純度和質量難以得到保證,造成年產量日益下滑。
近年來,由于天氣的不穩定性和春寒霜凍等因素的影響,古縣核桃產量不佳。部分農戶急功近利,采用市場上的核桃樹苗進行培育,導致單位面積的產量和效益降低。真正優良的純種完全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核桃種植出現良種率低、品種繁雜、缺乏專用品種和高檔品種的問題。
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拉大了鄉村和城市之間的差距,許多農村人口為了獲得更好的社會資源開始積極主動地在城市尋找發展機會,出現了農村婦孺老人居多的“空巢現象”。在這種狀況下,古縣核桃種植人員以老人婦女為主,缺乏年輕勞動力,在以后“由誰種”的問題成為鄉村振興的一大難題。同時,古縣7 個鄉鎮都缺乏專業人才,一些企業對于新核桃品種和規劃用地的接受程度較低,對各個鎮的核桃種植情況不能全面了解,依據傳統經驗進行不科學的種植管理。有些企業為牟取私利,只做表面功夫,忽視了政府和農民的切身利益,大力推銷不適合古縣本土發展的核桃樹苗,對發展特色產業帶動當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缺少一定規劃,缺少對當地核桃產品的開發能力,尤其是專業人才緊缺的問題比較突出。
在推廣多元化的產品時代,打造品牌效應成為古縣核桃急需面對的問題。將古縣核桃品牌進行長久宣傳,擴大其影響力,是開發特色產品的必經之路。但是在財政經費的投入中,古縣核桃的宣傳推廣資金比重較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鄉村要振興,要真刀真槍地干,就離不開真金白銀地投”。缺少資金的支持使得許多工作無法順利展開,由此也會引發一系列問題。比如古縣核桃無人問津,想買的人無從打聽,很多古縣本地人對于當地核桃的價值仍是一知半解,只是了解以種植核桃為主。因此,要打造古縣特色核桃,獲得大眾認可,將品牌推廣到周圍省市,走一條具有古縣特色的核桃振興之路。
依靠傳統種植方式進行生產的古縣核桃,雖然在很長一段時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這種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也造成了一定的資源浪費。古縣發展核桃的地區多為山坡地,種植條件尚不能達到現代化農業生產水平,還是以人力為主,投入的勞動力成本較高,農戶只重視核桃的采收量,忽略了其他方面,因而導致大多數核桃園精細化管理程度低、管理措施不到位,影響了核桃的生產效益。在田間管理方面,部分農戶對于施肥用量、灌溉方式以及蟲害方面的治理問題缺乏根本性的有效對策,同時因為惡性競爭、農戶不進行交流討論、沒有專業的科學指導以及氣候等各種因素,致使核桃產量和質量都沒有顯著提升。在振興古縣核桃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這無疑是一個很大的發展障礙。至今,古縣大多數農戶的思想仍然停留在“靠天”的經驗中,任其自由發揮,重產出和輕投入的思想依然存在。在統計古縣核桃產量的數據中發現,示范園在科學規劃中已經形成了一系列標準化流程,而在經驗農戶的管理中核桃的產量和品質卻大不如前者,古縣核桃產業的整體水平呈低迷狀態。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優良設計區域管理以及利用現代化機械操作,成為古縣核桃產業持續穩進發展的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調研時指出,“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就是為人民群眾辦好事,為人民群眾幸福生活拼搏、奉獻、服務”。諄諄話語飽含濃濃為民之情。
抓好核桃產業,調整農村經濟結構,按照“鞏固面積、提升質量、轉變方式、發揮效益”的發展思路,把核桃特色產業作為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的主要項目。通過核桃基地建設、項目區配水、土地綜合開發利用、培訓工程建設4 個方面加快古縣核桃產業的發展。近年來,受到氣候條件惡劣和市場不景氣等因素的影響,嚴重打擊了核桃種植戶的積極性。為了增強農戶種植核桃的信心,讓其可以在發展核桃產業中獲得切切實實的利益,離不開當地政府的鼎力支持。要深刻領悟鄉村振興戰略,貫徹落實到核桃產業的工作中,統一思想和行動,推動古縣核桃經濟快速發展,把長遠的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相結合。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核桃產業的快速發展也為其他產業提供了有效的借鑒。古縣舊縣鎮溪谷中藥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學習核桃產業的發展模式,聘請專業人才對舊縣鎮的土地、自然環境、水源進行全面分析,確定核桃在該地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公司制訂了以“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吸引舊縣鎮許多農戶開始科學種植核桃,在種植核桃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這就給當地許多農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農民利用傳統技術在管理核桃的關鍵時期,積極開展除草、分揀、施肥、灌溉等工作,農民在生產間隙可進廠工作,從而實現種田和打工雙向聯動,從而獲得更多的收入,有效解決了農民的就業問題,促進致富增收,緩解家庭經濟壓力,產業前端效應突顯。
專業人才將是一個助推鄉村振興的關鍵因素,政府相關部門應設立若干個省級專家團隊,在政策和資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共建共享專家庫,為古縣各個鄉鎮開展農村經濟發展的技術指導與支持,提供人才支撐。核桃產業技術人才要將理論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通過結合過硬的理論知識,在社會實踐中不斷運用,只有深入應用到古縣核桃基地,時刻關注當地核桃的發展動態才能使決策更加高效準確,為古縣7 個鄉鎮安排專業技術人員,依據不同地區的土質和氣候變化差異,為本鄉鎮提供精準的技術支持并落實相關任務。例如,綿核桃和野核桃的化肥用量不同,在樹苗的選擇、嫁接、修剪等相關工藝方面要有科學性和針對性。在解決農業作業中的難題時,需要專業的科技人才和農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溝通,對四季農業管理予以相應指導,尤其在冬季,要更好地對樹木進行防凍保護措施。科學種植核桃樹,有利于規避風險和減少損失,也打破了以往傳統的種植模式,及時糾正農民錯誤的種植方法,同時把經驗總結記錄在冊,農民通過學習新技術和新工藝,切身體會到農業現代化的巨大力量。
吸納當地青壯年投身于鄉鎮建設對于地區的發展極其重要。現代年輕人更愿意躋身于城市的發展,古縣的地理位置比較偏僻,經濟發展水平低,很難吸引青壯年人才回鄉建設。因此,政府要提供資金支持,對于這些優秀的人才要給予相關的福利政策,也要鼓勵技術人員大膽創新,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壯大專業人才隊伍。
多年來,古縣核桃產量不斷增多,但經濟收益較少,農民的積極性較低,現代化的基礎設施不完善,一些冒牌核桃活躍于市場,影響消費者的體驗感,在市場上沒有足夠話語權。古縣的生產銷售模式較為單一,只是簡單出售核桃沒有進行任何深加工,這樣會嚴重影響核桃產業的附加值。古縣政府應極力延伸、拓寬核桃的深加工、銷售、休閑旅游、林下經濟融合發展。核桃的營養價值高,吃核桃可以健腦補腦,對于正在發育的孩子們是很好的營養品,也有助于改善睡眠,這些都是核桃受到很大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
可以從多個方面對核桃產業模式進行創新與發展,主要有以下3 個方面。一是對核桃產品進行深加工,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拉動作用,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發展,利用工業園區技術對核桃進行深加工,可以研發不同口味的核桃,例如白巧克力、黑巧克力、蒜蓉、小龍蝦等口味。二是要加大對核桃及其相關產品的宣傳力度,一個好的產品需要進行不斷宣傳走進公眾視野,才會被大家所熟知。目前電商發展迅速,通過搭建一個完整的電商平臺,利用抖音、快手、微博、微信、拼多多等網上平臺進行“直播帶貨”,同時可以發展農村電商,通過各村電商服務平臺,發展本村年輕的電商人才,在學習電商相關知識后,創建視頻號并且安排專業人員管理營銷。三是發展鄉村旅游。充分利用核桃園區旅游資源進行景區規劃,融合古縣文化,提供優質的服務,在核桃成熟的旺季,打造良好的旅游環境氛圍,讓大家在采摘核桃的過程中獲得體驗感,為核桃產業未來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契機,拓寬銷售渠道,助力古縣特色旅游業的強勁發展。
提升農業技術對于核桃產業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主要體現在以下3 個方面。一是抓好優良品種選育和推廣。根據古縣地區氣候特點,加強核桃品種鑒定、篩選,加大核桃品種選擇推廣力度,推出成熟的核桃優良品種供農戶選擇,淘汰市場競爭力薄弱的品種,提高核桃產量,增加農民收入。以先進的技術為引領,統一規劃建立園區、實行集約化管理模式、收購加工和銷售核桃。在收購的過程中要區分好核桃的品質,核桃不同的價格品質也會有所差異,要盡量保證優質核桃的生產率可以達到80%以上。對于技術指導,應搭建線上和線下平臺,可及時解決問題,農戶可以及時溝通和交流,技術人員每天可以把相關的產品信息、管理技術和經營模式以圖片和語音的方式發到微信群里。二是要不斷加強核桃產業的技術服務。從縣級到鄉村都要加強建設核桃產業技術服務網絡及本土化專業人才隊伍。三是技術員嚴格按照分片負責、包干聯系的工作模式,要定期觀察核桃的生長狀況,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并舉辦培訓會,向群眾傳授核桃樹綜合管護知識,解答群眾在管護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實施鄉村振興,產業興旺先行。在全力推動產業振興的實踐中,古縣以核桃產業為主,改變鄉村傳統產業結構,加大發展鄉村振興戰略力度。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之根本,要發展經濟首先要發展農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為振興鄉村經濟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在鄉村振興的路上,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理論學習,科學生動實踐,因地制宜地促進鄉村農業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