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蕊 吳桂玲 蘇 平/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農業農村局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高度重視家庭農場發展,按照“規模培育、規范管理、示范引領、創新發展、政策扶持”的工作思路,加快培育發展,強化政策扶持,全區家庭農場發展規模和經營水平不斷提升,不僅成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重要載體,更成為保障農產品穩定供應的重要力量。
整體實力不斷壯大。全區家庭農場總數由2014年的600家發展到目前的1855家,經營面積達44萬畝左右,其中種植業1675家、林業5家、畜牧業18家、漁業120家、種養結合67家,發展態勢穩定向好。全區家庭農場除配備保障農業生產耕種防收的必備農機具外,還建成了一批育秧中心、烘干中心、糧食加工中心等,穩定了全區糧食生產,為保障全市農產品的市場供應作出較大貢獻。
經營理念不斷提升。從單純追求農產品產量向追求農產品品質轉變,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綠色化生產水平明顯提升,涌現出一批開發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等優質產品的家庭農場,一批采用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融合發展的家庭農場,一批以全國勞模朱春華為代表的擔任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優秀家庭農場主,一批畢業于985、211高校的“90后”農場主,累計創建省、市、區各級示范家庭農場156家。
發展模式不斷創新。全區1855個家庭農場基本涵蓋了農業產業各種類型。農業生產的產業鏈不斷延伸,由單純農業生產向產前、產后延伸,家庭農場從單純從事糧棉油種植發展到糧食加工、農業社會化服務、鄉村旅游等,營銷模式從傳統線下銷售拓展為休閑采摘、觀光體驗、商超平臺、訂單種養等,家庭農場經營業態由傳統單一的一產逐步走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家庭農場發展已經邁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近年來六合區從規范提升、示范創建、政策支持、聯合合作等方面入手,不斷提升家庭農場發展水平。
引導家庭農場規范經營管理。一是指導“三簿”運用。江蘇省家庭農場“三簿”制度推行以來,全區各街鎮家庭農場輔導員按要求指導農場主做好生產銷售、財務收支和培訓記錄,準確掌握家庭農場運行情況,為指導家庭農場發展和制定相關政策提供科學依據。二是規范名錄管理。把全區家庭農場全部納入“全國家庭農場名錄系統”,實行“一戶一檔”、動態管理,高度關注名錄系統數據填寫完整度和準確率,采取集中培訓、上門輔導、電話詢問等方式,確保實現100%錄入率和90%以上準確率。三是組織開展評優工作。每年組織開展省、市、區三級示范家庭農場創建和監測工作,制定《南京市六合區示范家庭農場認定管理辦法(試行)》,累計創建區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156家,其中省級示范33家、市級示范22家、區級示范101家,按照“六美”標準成功評定南京市最美家庭農場和美麗家庭農場各2家,注重發揮典型示范效應。
強化家庭農場政策扶持力度。一是突破土地制約瓶頸。通過在部分街道試點建立共享移動冷庫的方式,解決設施農用地不足情況下農產品冷藏保鮮問題,支持村集體靈活利用扶持集體經濟發展各項政策,建設農機庫房、糧庫等優惠租賃給家庭農場使用,促進集體經濟和家庭農場“雙贏”。二是開展項目扶持。每年開展各級家庭農場培育項目,3年來支持30多個家庭農場開展設施農業建設、加工能力提升、產地倉儲保鮮設施等,累計補助資金500多萬元,對2019年以來評為省市級示范家庭農場的,分別予以5萬元和3萬元獎勵。三是強化金融支撐。推進落實“金陵惠農貸”、貸款貼息等普惠金融支農政策,符合條件的家庭農場可享受50萬~80萬元無抵押無擔保低利率的銀行授信貸款額度,2020年全區有300多個家庭農場在“金陵惠農貸”合作銀行獲批1億多元低息貸款,100多個家庭農場享受貸款貼息政策。
引導家庭農場依托產業聯合發展。一是組建產業聯合體。大力發展優質稻米、綠色蔬菜兩大主導產業,組建優質稻米產業聯盟,引導糧食種植類家庭農場抱團聯合,與農業龍頭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產業聯結、一體發展”的產業化經營格局,讓家庭農場共享產業鏈價值。二是率先成立家庭農場服務聯盟。為提升全區家庭農場發展水平,提升農產品加工、銷售與品牌運營能力,合理整合共享資源,六合率先在全市建立區級家庭農場服務聯盟,與郵政公司、紫金農商行等簽訂合作協議,通過優化聯盟組織架構、管理體系、運營機制,促進聯盟成員間互助合作、互利共贏。目前已成立街鎮級服務聯盟10個,成立全市首家村級家庭農場聯盟,通過內部25個成員統一生產品種、統一農資采購、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對外銷售,服務范圍達7000多畝。
六合區家庭農場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對照高質量發展要求,仍然存在抗風險能力較弱、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人才技術資金短缺、土地流轉不規范等短板,限制了家庭農場進一步提質增效,六合區將圍繞以下幾方面強鏈補鏈。
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種渠道化解農業用地難問題,開展人才培育,提高家庭農場主經營管理水平,強化項目扶持力度,提高財政惠農資金覆蓋面。
強化專業技術服務。把家庭農場作為農業技術推廣和社會化服務的主要對象,提高家庭農場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應用水平。在規模家庭農場中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納入質量追溯平臺監管,強化家庭農場品牌和質量意識。
創新家庭農場聯盟服務功能。充分發揮家庭農場聯盟在產前、產中、產后如農資服務、農機服務、金融服務、銷售服務、寄遞服務等方面作用,實現構建農資服務平臺、建立農機服務機制、加強內部資源整合、開展金融和寄遞服務、拓展營銷渠道五大功能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