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家潔
(廣東科貿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當前,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方向分為新媒體廣告設計、數字短視頻制作、UI界面設計等,這些內容和行業的發展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在專業特征上表現得更加個性化。在此基礎上,有必要對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特征、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學改革的措施進行分析,利用有效的方式推動教學改革,加大對專業人才培養的力度,促進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長久發展。
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具有強烈的藝術性特征,實質上包含在“設計學”的范圍之內,該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一般從事的工作為UI界面設計、數字視頻特效制作以及網絡媒體設計等,從事這些工作的前提就是要具備良好的藝術審美和藝術創新能力,這樣才能設計呈現出優美的文字和圖像。所以數字媒體設計專業開設的課程主要有數字攝影與攝像、UI界面設計、數字短視頻制作等種類繁多的藝術類或設計類的課程,從而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在開展藝術教育活動中更加傾向于特殊化和藝術化。
數字媒體藝術與設計課程重點培養學生使用圖像處理軟件、視頻編輯軟件、后期特效軟件和效果設計軟件,從事數字短片視頻制作和三維視覺動畫設計。這個專業的學生不僅要促進藝術學科的發展,即學習和完善設計創意方案的技能,還要促進軟件學科的發展,即發展數字短片制作和視頻制作以及用戶界面設計的創意技能,這需要使用技術工具來處理作品。因此,用數字媒體進行藝術設計教學,不僅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技術能力,還可以教會他們使用軟件技術進行創作和創新。
在高校中,數字媒體的藝術設計主要是基于新媒體快速發展帶來的新產品和產業形態的需要,具有明顯的實用性和實踐性特點。在宏觀層面上,主要側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學生能夠在平面設計、界面設計、網絡媒體視覺設計、互動設計、電影設計等方面運用自己的技能。學生應該能夠從事平面設計、界面設計、網絡媒體的視覺設計、互動設計、圖形設計、數字短片的制作和編輯,并能夠呈現出漂亮而有效的作品。這意味著藝術和數字媒體設計的研究是高度實用的,從而更好地適應在專業的數字媒體設計和藝術團隊中工作。這再次強調了數字媒體藝術和水藝術的實踐性質。
當前新媒體相關產品由于有了新技術的支持而發展得更加迅速。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旨在培養能夠熟練掌握數字短視頻制作、UI界面設計等多種技能的人才。因此,必須及時引進先進的網絡傳媒技術,讓學生學習最前沿的媒體技術手段,這樣才能滿足該領域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目前的教學內容明顯滯后于最新的新媒體應用技術上,受實際條件的限制,如缺乏校企合作的機會、實訓方案不合理等,從而無法接觸和學習到業內最先進的技術,這也導致了學生無法掌握實操能力。
技術性是數字媒體設計專業最顯著的特征,從某個層面來看,該專業所有的工作都是在技術的基礎上開展的,數字媒體設計專業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教會學生掌握許多最新的數字技術。但是這并不代表數字媒體設計專業教學的唯一內容就是“技術”,藝術教學對培養和提升學生對作品的構思、創造性思維的能力起到關鍵的決定性作用,“藝術”和“技術”在地位和作用上是平等的。目前大學里的藝術和數字媒體設計教學有某種“速成”的心態,教學偏向急于求成,希望通過課程來快速培養學生運用軟件的能力,從而將技術看作是教學的主要內容,用很長的時間來教授軟件技術的相關內容,甚至完全忽略了對藝術審美、設計思維能力的培養,這將使得學生看起來在使用軟件方面能力較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但實際上他們缺乏創新和創造能力,在操作軟件方面表現出外強中干。這對學生未來在數字媒體設計方面的職業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的實用性是顯而易見的,應該提高學生在可行性的設計項目中的工作能力,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就業能力,甚至拓寬他們的職業發展領域。目前,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教學主要是在課堂上創設項目情境,引導學生進行一系列的實踐學習活動,一方面,由于與實際的工作環境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很難培養學生在真實情景中的工作經驗;另一方面,課堂上的實踐教學通常針對的是某一具體的知識要素和技術方法,不能整合和調動藝術設計的所有知識,這將導致對學生實踐技能培養的教學質量大幅降低。
在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推動下,新媒體平臺上的新技術、新方法、新模式不斷發展,使得數字媒體設計教學的知識內容不斷更新。因此,本專業需要建立動態的教學工作更新機制,以更好地適應新媒體的發展,使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得到提高。鑒于此,本文提出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設計專業的學生應建立專業教學工作的年度修改機制,即在每年組織課程之前,對用戶界面設計、新媒體廣告設計的藝術與技術、行業動態和市場表現進行系統評估,按照“需求導向、自我確認、多元診斷、改進提高”的教學質量方針,在宏觀上,對專業課程設置的合理性進行審核,增加一些新內容的課程,刪除一些過時的課程;在中觀上,要求教師對課程的教學方案、教學方法進行更新。在微觀層面,要主動對職業培訓的硬件和軟件設施進行現代化改造,加快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為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工作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發展思路。
“藝術”是對UI界面設計、新媒體廣告設計、數字短片制作以及其他內容和形式的項目的一種定義,而“技術”則是將個人藝術理念轉化為有形數字產品的一種工具和手段。數字媒體藝術設計中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藝術”和“技術”相互作用,因此是必不可少的。目前,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設計專業的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藝術教學內容的重要性,一方面要把藝術創新、藝術設計類的課程加入教學內容中,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視覺圖形設計、數字插畫設計、動態圖形設計和數字視頻短片制作中關于圖形、構圖、色彩、審美體驗和表現能力等方面的處置能力,從而有針對性地全面促進學生藝術素養的發展;另一方面,需要在圖形圖像設計軟件、視頻編輯軟件等內容的教學中融合與藝術有關的內容,教會學生利用樹立技術來表達個人對藝術的理解,從而呈現出專業性較強的藝術作品。
要想豐富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就必須將行業內有影響力的專業人才吸納到人才培養的行列中來,這樣能夠將業內最新的信息和資源帶入到教學工作中來,從而使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實用性得到增強,有效提升學生的實操能力。但是如果僅僅是將業內專業人才引入進來,則很難使工作的積極性和持續性得到提升,也很容易導致校企合作工作的開展流于表面,難以落到實處。所以針對這個問題,高職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應當嘗試實施雙向交流式的人才培養工作,將業內專業人士邀請到學校中開展專題講座、專業教學活動,同時還要讓學校內的教師運用自身的藝術素養來為這些專業人士提供學習的機會,讓他們也多了解一些有關藝術和美學的知識。高職院校還可以多和相關的公司企業展開合作,多給學生提供校外實習的機會,同時也可以把專業能力較強、綜合素質較強的學生推薦給合適的公司企業,這樣對公司企業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幫助。這種雙向交流式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讓校企雙方共同獲利,有利于建立創新型的人才培養機制。
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的教育者需要改變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以擺脫目前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在過去,教師注重知識和實踐技能的獲得,但往往忽視了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要求專業教師主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和思想政治覺悟,通過跟隨時代潮流的發展、豐富自身行業經驗和不斷學習新知識的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更好地結合起來,教育學生的方式始終改變學生看世界的方式,所以教師在這方面要尤其注意。基于自身行業標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筆者力求在注重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更加注重教書育人的基本理念,在保證學生掌握最新技能和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符合行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在實際的教學中應當基于學生的文化背景、學習習慣等復雜多樣的差異性來使用多媒體教學模式,高職院校應當重新梳理課程標準、分層教學,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創新課程體系,提升教學質量。首先,要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強自信,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迄今為止,現代教學工具的使用使得復雜的知識結構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學習興趣高漲,藝術課程和自我發展數字媒體的設計在高等教育移動App資源上實現了學習方法的重大突破。最重要的是,移動App具有方便快捷、省時省力、分布廣泛等特點,它們打破了傳統交流的時間和地點。其次,利用移動應用進行有效的雙向互動,從傳統的單向灌輸走向雙向或多向交流的新時代,教師、學習者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得以充分體現,改變了傳統的一對一教學方式。最后,通過手機App,教師可以更快、更準確地將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學生也可以將自己掌握的問題和沒有解決的問題反饋給教師,讓教師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更好地制定教學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更多相關知識和技能,為行業培養高素質人才。
高職院校中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是一門與新媒體和新技術的發展同步發展的學科,具有明顯的藝術性、技術性和實用性特點。高等院校的藝術設計和數字媒體的核心領域需要制定專業教學、技術與藝術聯合教學活動的年度磋商和改革機制,并進行雙向交流,培養人才,平衡技術與藝術教育的關系,不斷引進本學科最先進的教育內容和資源,提高課程實施和藝術教育的質量和藝術教育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