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國強,魏金康,孔繁建,高繼海,于仁東,聶平霞
(1.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北京 100029;2.北京市順義區農業科學研究所,北京 101300;3.北京三村菇業專業合作社,北京 101300)
櫻桃[(Lindl.)G.Don.]隸屬于薔薇科,李亞屬,味道甜美,是適合采摘和食用的水果。由于設施農業的發展和市場對早春櫻桃的需求,設施櫻桃發展迅速,栽培技術已十分成熟,且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羊肚菌(spp.)隸屬于子囊菌亞門,盤菌綱,因其風味獨特,具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多種生物活性成分,是世界范圍內普遍認同的珍稀食用菌。美國學者Ower于1982年在室內可控條件下栽培羊肚菌獲得成功,并申請了專利。2008年我國羊肚菌的室外栽培獲得成功,并開始規?;茝V,形成了羊肚菌大田栽培、設施化栽培、林地栽培等多種栽培模式。羊肚菌屬于中低溫菌類,適合在北方栽培,但北方冬季寒冷,春季風多干燥,對于羊肚菌的出菇較為不利,需要合理安排種植茬口,并借助設施進行溫濕度調控,以滿足出菇條件。目前國內櫻桃設施栽培模式主要包括促成栽培、防雨栽培和越冬栽培。北方地區設施越冬栽培時,櫻桃在冬季進入半休眠期,土地進入養護期。這一時期設施內的低溫、寡光照條件正適合種植具有低溫特性的羊肚菌;因此,在北京市順義區開展了設施櫻桃套種羊肚菌試驗示范,從茬口安排、品種選擇、菌種制備、栽培管理等環節集成了設施櫻桃冬春季套種羊肚菌栽培技術模式,在保證櫻桃樹正常生長的前提下,在冬春季栽培羊肚菌,增加了土壤肥力、養護土地的同時,也拓展了設施用途,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經濟效益。山東、河北等地羊肚菌還可以和設施葡萄樹套種,其原理基本一致,且都可以提高設施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經濟效益。
羊肚菌和櫻桃的生物學特性不同,因而其生長期也不同。由于羊肚菌是低溫真菌,可以利用櫻桃生產的冬閑期,在櫻桃樹行間空地進行套種,可實現“早春采菇,初夏采果”。該套種模式充分利用了閑置設施空間,提高了大棚土地利用率,減少了羊肚菌生產設施的投入;同時,羊肚菌種植也會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內微生物群落,并為櫻桃樹補充水分,有利于櫻桃增產。
選擇枝條健壯、根系發達、無病蟲害的4~5年樹齡的櫻桃苗木,在10—11月份進行栽植,移栽后第2年可結果。栽植后,當年就可以種植羊肚菌。每年4—11月是櫻桃生長、開花、結果期,而此時羊肚菌已采收完畢,生產結束。設施櫻桃棚內,于11月下旬—12月上旬播種羊肚菌,播種后10 d左右菌絲穿透并長滿土面,再放置營養袋補充外援營養。1月底,在地溫為6~8 ℃時進行大水催菇,10 d后可見原基形成,隨后經過20 d控溫、保濕、育菇,2月中旬至3月中旬可采收羊肚菌。
每667 m櫻桃產量在1 500 kg左右,按照市場價格40元/kg計算,扣除設施折舊、苗木、人工等生產成本(即3萬元),獲得純利潤3萬元。羊肚菌經過4個月的種植期,每667 m產鮮羊肚菌180 kg,平均售價200元/kg,每667 m產值可達3.6萬元,投入6 000元,667 m增加純效益3萬元。
2.1.1 櫻桃
用于設施栽培的櫻桃品種要求:需冷量低,早熟,果體個大,色澤艷麗,風味好;樹形矮化緊密,適于密植,豐產性好;栽培適應廣泛,較抗?。换ǚ哿看?,可自花授粉;可選用的品種有俄羅斯八號、美早、先鋒。選擇枝條健壯、根系發達、無病蟲害的4~5年樹齡的櫻桃苗木,并將多個品種間隔種植于同一設施內,以利于相互授粉。
2.1.2 羊肚菌
羊肚菌選用抗逆性強、產量高的六妹系列品種,如G8。
2.1.3 菌種及外援營養袋制備
在種植前40 d將羊肚菌母種接種到由小麥、木屑、腐殖土、石灰(70%小麥、24%木屑、腐殖土5%和1%石灰)與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混合物與水的體積比為1.0∶1.2)制備的滅菌后的原種培養基中,于18~20 ℃條件下培養15 d,瓶壁產生紅褐色菌核即獲得原種;之后再將原種進一步擴繁至制備的滅菌后的栽培種培養基中(配制方法同原種培養基),于20 ℃下培養20~25 d。
外援營養袋是羊肚菌種植的關鍵。將小麥、木屑、腐殖土、石灰(39%木屑、50%小麥、腐殖土10%和1%石灰)與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混合物與水的體積比為1.0∶1.2),裝入15 cm×33 cm的聚丙烯塑料袋內,滅菌后備用。
2.2.1 日光溫室建造
日光溫室為鋼管骨架,后高前低坡型,東西走向、坐北朝南。日光溫室全長60 m,跨度12 m,后墻高4.3 m,脊高6 m。覆蓋材料選用乙烯無滴膜,保溫材料為棉被。
2.2.2 附屬設施
羊肚菌屬于低溫真菌,出菇喜濕。需要在日光溫室前部1/3處掛置1層透光率30%的遮陽網;同時,日光溫室內懸掛旋轉式微噴,噴頭距地面2.2 m,間隔3 m,噴幅4 m。櫻桃樹上安裝環形滴管以補充水分和肥料。
2.3.1 櫻桃樹種植與管理
櫻桃樹種植前,使用旋耕機深耕土地,施足底肥,每667 m使用2 t有機肥,之后再旋耕1遍。櫻桃樹適宜株行距為3 m×4 m。為避免植株徒長,宜起壟淺栽。定植后整形修剪,樹形宜采用低干、矮冠樹形,去大枝,優化枝類結構,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加大促花措施,防治病蟲害,加強土、肥、水管理。4—11月是櫻桃生長開花結果期,此期間需要充足的陽光和水分,此時羊肚菌已采收完畢,生產結束,需要撤掉棚內前部掛置的遮陽網,按照櫻桃生長要求進行管理,打起棉被,使用滴灌系統補充水分及肥料。12月初,清理枯枝、爛葉等;12月上中旬,以樹為壟背起壟,隨后澆水,地面半干時覆蓋地膜;扣棚前對樹體、墻壁噴灑3~5度石硫合劑,以殺滅病蟲源。
2.3.2 羊肚菌種植與管理
2.3.2.1 整地做畦 11月下旬—12月上旬,對櫻桃樹行間的土壤進行處理。在土表撒石灰(每667 m使用50 kg),以殺蟲、殺菌,并旋耕至土壤疏松。在櫻桃樹行間,南北向做陽畦,畦面高15 cm,寬度1 m,長度10 m。
2.3.2.2 羊肚菌播種 調節土壤濕度至不粘手時,采用撒播方式:將菌種從菌種袋中取出,揉碎,均勻地撒到提前旋耕處理好的土面,然后使用旋耕機將菌種與土壤混合;或采用溝播:在櫻桃樹間開10~15 cm的溝,將菌種撒入,然后回填土壤。
2.3.2.3 營養袋補充 播種后7~14 d,菌絲穿透并長滿土面,放置營養袋補充外援營養。營養袋配料以小麥、稻殼為主,加入石膏、石灰。667 m添加營養袋2 000袋,667 m使用小麥300~400 kg。將營養袋一面打20~30個直徑為0.5 cm的孔,然后將打孔的一面緊貼地面。
2.3.2.4 發菌管理 12月至翌年4月,由于外界氣溫低,櫻桃樹進入休眠階段,根系活動減緩,此時的管理側重在羊肚菌上。白天將棉被打起1~2 m高,控制棚內氣溫處于15~20 ℃,使用微噴和滴管保持土壤濕度在40%~50%,促進菌絲在營養袋內生長,形成菌絲網絡,使得營養及時轉運到土表儲存、積累養分。
2.3.2.5 刺激出菇 2—3月份,當大棚內地表土層溫度穩定在6~8 ℃,使用水帶、微噴或滴管澆1遍大水,然后進行大通風,降低土壤濕度至45%~55%,控制棚內氣溫處于10~25 ℃,以促進原基形成。
2.3.2.6 保菇育菇 原基形成后,幼菇生長至3 cm以下時,對環境條件的變化十分敏感,管理不當容易造成分化受阻,幼菇死亡。要保持環境條件穩定,減少通風,控制土壤濕度至40%~55%,空氣相對濕度75%~90%,棚內氣溫處于10~22 ℃,光照強度600~1000 lx,以促進原基分化和幼菇生長發育。待幼菇長至3 cm以上時,每天在氣溫較高時,通風2次,每次30 min,以防止二氧化碳濃度過高,造成畸形。
2.3.2.7 做好病蟲害防治 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播種前將生石灰按每667 m施用50 kg的標準撒于土表,并進行殺菌、殺蟲處理。制作營養袋時,將小麥泡透,加入1%石灰,徹底滅菌。發菌期控制棚內溫度不超過20 ℃,以抑制雜菌生長。防止陽光直射營養袋,并避免鼠害,可以有效防止營養袋被雜菌污染。出菇期要預防跳蟲、蛞蝓的危害。幼菇期,避免向菇體直接噴水和大通風,以免引起溫濕度劇烈變化,還要控制土表溫度在8~18 ℃,可以有效避免死菇。育菇時,保持散射光、小通風(新鮮空氣補充),避免高溫、高濕,可以有效降低鐮刀霉、細菌性病害等雜菌的污染率及灼頂菇、長柄菇等畸形的發生率。
待羊肚菌子囊果顏色由褐色轉黑,菇帽長至6~8 cm,凹坑明顯時,及時采收。采收時,捏住菇柄,輕輕旋轉,將整個子囊果摘下,然后用壁紙刀削去菇腳并放入托盤中。采收后的羊肚菌要及時在4 ℃條件下保鮮,并及時包裝銷售,也可烘干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