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亭妍


摘要:目的 研究系統化心理護理對乙型肝炎病毒攜帶孕產婦心理狀況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9年5月~2022年4月到我院進行系統產檢的78例乙型肝炎病毒攜帶孕產婦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7例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41例給予系統化心理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況和護理后的滿意度。結果 護理前,兩組患者心理狀況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護理后,觀察組心理狀況改善效果比對照組更好,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將系統化心理護理應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攜帶孕產婦護理中,能有效改善其心理狀況,提升滿意度,值得推薦。
關鍵詞:系統化心理護理;孕產婦;乙型肝炎病毒;心理健康狀況
我國是乙型肝炎的主要流行大國,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占我國人口總數的10%以上,而在這個群體中孕產婦所占比重比較大,嚴重威脅孕產婦的生命健康[1]。我國孕產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約為0.8%~17.8%,如果孕產婦存在乙肝病毒攜帶,則會導致其整個孕期面臨較大的風險,甚至因為病毒影響導致肝臟負擔加重。而且這種病癥還會通過胎盤傳播,導致新生兒面臨嚴重的風險。
乙型肝炎病毒的病癥比較嚴重,孕產婦得知自己患上乙型肝炎或攜帶乙型肝炎病毒,會產生一定的負性情緒。懷孕期間,如果孕婦心理狀況不理想,會影響整個孕期的安全性,導致不良妊娠結局的出現。因此,臨床要重視對乙型肝炎病毒攜帶孕產婦的心理調節,改善不良心理狀況,提高心理質量,為順利分娩奠定基礎。常規心理護理工作往往只是片面化的、機械性的護理,雖然能取得一定的護理效果,但是不具備針對性。本文主要研究將系統化的心理護理在乙型肝炎病毒攜帶孕產婦中的應用對其心理狀態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5月~2022年4月到我院進行系統產檢的78例乙型肝炎病毒攜帶孕產婦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7例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41例給予系統化心理護理干預。觀察組:初產婦26例,經產婦15例;年齡26~38歲,平均(33.37±3.22)歲;孕24~38周,平均(30.12±5.13)周。對照組:初產婦23例,經產婦14例;年齡25~36歲,平均(33.38±3.45)歲;孕25~39周,平均(30.72±4.34)周。經《世界醫學會赫爾辛基宣言》檢驗符合倫理標準,治療前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比較。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均明確診斷為乙肝病毒攜帶;(2)均為單胎妊娠;(3)臨床資料完整,同意參與研究。
1.2.2 排除標準
(1)存在嚴重的溝通交流障礙或嚴重的精神類疾病、語言障礙者;(2)因為其他原因導致入院時就存在嚴重的負面心理;(3)多胎分娩的孕婦;(4)存在多臟器功能損害或嚴重的器質性病變;(5)同期或參與本研究前2周參與其他研究者。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
按照常規的護理手段開展護理工作,所有護理均根據孕產婦的具體病癥和需求開展,嚴格遵醫囑根據護理原則落實各項工作,但護理之中沒有考慮孕產婦的個體化情況。
1.3.2 觀察組
均通過系統化的心理護理對孕產婦開展護理工作。
(1)成立系統化心理護理小組:護理小組包括科室的護士長、責任護士、主治醫師和心理咨詢師。確保有關的護理成員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在開展護理前需要經過專業的心理知識培訓等,保證所有護士能滿足護理工作所需要的溝通交流能力,掌握護理需要的溝通技巧等,能熟練的使用一切應用得到的調查工具和評估工具。經過考核合格之后能上崗開展工作。對小組成員進行明確的分工,護士長主要是協調各個小組成員之間的分工和協作等,監督落實系統化心理護理的具體狀況,并進行集中反饋;主治醫師則負責對所有孕產婦的狀況進行評估,適當的對其藥物作出調整,關注其整體的病情走向和圍產期的具體情況等,適當提供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師應根據孕產婦的具體心理狀況制定符合實際的心理計劃;責任護士負責落實有關的護理方案,開展各項護理工作。
(2)系統化心理護理實施:主治醫師嚴格的根據孕產婦的文化程度與認知等對其簡單介紹乙型肝炎的主要發病方式和發生機制,迅速的使孕產婦了解這種病癥的。以恰當的方式使孕產婦了解在治療中可能出現的一些不良反應,告知其注意事項。鼓勵孕產婦提出疑問并進行耐心解釋,若發現存在錯誤的認知則要及時予以糾正,引導其樹立正確的觀念與意識。護理中使孕產婦意識到乙型肝炎病毒的頑固性和可復發性等,同時也使孕產婦明確可能會導致胎兒感染病毒,嚴格的遵醫囑開展各項治療工作和配合護理。促使孕產婦和產房中的其他產婦進行溝通與交流,能有效緩解負面情緒。
護理中要使孕產婦意識到自己的心態和妊娠結局存在密切關聯,如果長期存在不良情緒就會導致妊娠結局受到影響。而心理咨詢師需要深入病房與孕產婦進行進一步的溝通,可以利用孕產婦能接受的一些方式提供案例支持,以便強化其心理治療的信心。引導孕產婦幻想在分娩之后一家其樂融融的景象,感受自身的價值等。可以舉辦一些體驗式的游戲和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孕產婦進行換位思考,正確且理性的看待自己。在和他人進行相處的時候要重視對孕產婦的社會能力與交際能力作出培養。作為責任護士要強化與孕產婦的溝通,循序漸進地使其打開心扉。
同時,要了解孕產婦的主要需求,根據實際情況為其提供幫助,引導孕產婦的家屬與孕產婦多進行溝通和互動等,使其充分的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日常護理中要嚴格根據孕產婦的個人喜好,選擇相關的音樂視頻等促使其放松身心。休息時以仰臥姿態,保證雙腿分開與肩同寬,促進全身肌肉的放松,也可以使孕產婦將注意力放在各個肌肉群上。在傾聽音樂時引導孕產婦感受來自生活的美好,同時釋放生活的壓力等。
1.4 觀察指標
(1)心理健康狀況:采用SCL-90心理健康測評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評估,共包括90個評定項目和10項評定因子。評定因子分別為軀體化(12項)、強迫癥狀(10項)、人際關系敏感(9項)、抑郁(13項)、焦慮(10項)、敵對(6項)、恐怖(7項)、偏執(6項)、精神病性(10項)及其他(7項)。90項均按照5級評分法評估,主要包括“沒有、很輕、中度、偏重、嚴重”,負分為0~4分,分別記為48分、40分、36分、52分、40分、24分、28分、24分、40分、28分,總分360分,評分越高則心理健康狀況越差。
(2)滿意度:通過明尼蘇達工作滿意度調查量表評估,該量表主要包括20道題目,每道題目為5個等級,分別為1~5分,分數越高則滿意度越高,總分為20~100分。其中,90分以上為完全滿意,80~89分為滿意,60~79分為基本滿意;低于60分者為不滿意。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等級無序分類資料(滿意度)以[n(%)]表達,數據驗證秩和結果,導出U(Z)值和P值;連續變量資料(心理健康狀況評分)以(±s)表達,數據驗證t值和P值。(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心理狀況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護理后,觀察組心理狀況改善效果比對照組更好,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傳統護理一般是將疾病作為護理的中心,所有的護理工作全部圍繞患者病癥開展,不能滿足患者個性化的心理需求,進而使得整體護理存在一定的欠缺。近幾年,臨床護理的方向開始出現調整,堅持以人為本的護理原則開始出現,這種護理對傳統護理做出了調整,可以充分的在對患者的護理中發揮良好的作用。
乙型肝炎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如果孕產婦群體中攜帶乙型肝炎病毒或者合并乙肝則會導致孕產婦的整體生活質量降低,甚至會威脅到孕產婦的分娩狀況,導致妊娠結局變差。所以在開展臨床護理之時,需要通過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法進行干預,以便充分改善乙型肝炎病毒攜帶孕產婦的心理狀態,提高其遵醫行為,這是促進病癥改善的有效手段。通過心理護理對孕產婦進行指導,能夠充分的堅持以孕產婦為中心的護理原則,可以針對不同人群的不同心理特點,辯證的采取有關的護理措施進行心理性引導,這能使孕產婦對護理的接受度提高,從而轉變其相關的心理內環境。相比傳統護理而言,系統化的心理護理可以確保心理護理工作的開展更加完善,能營造一種舒適的心理環境,也可以為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奠定基礎性條件。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心理狀況改善效果比對照組更好,護理滿意度優于對照組。這就充分肯定了心理護理在乙型肝炎病毒攜帶孕產婦護理中所發揮的可靠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霞.乙肝孕婦的心理狀態與護理干預研究[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20,7(5):11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