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婉音 高冠東 毛紅燕 劉太行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網絡教學在近些年得到快速發展。同時在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應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也為網絡學習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平臺,特別是因為某些臨時情況而無法返校參與線下學習的大學生來講,網絡學習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但是隨著應用的深入,在網絡學習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影響著學習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旨在為提升網絡學習的效率和效果總結出可行性建議。
網絡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首先要求教師能夠在網絡環境下熟練使用多媒體設備,將收集到的課程信息通過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傳輸、共享,同時借助一定的教學理論,讓教師、學生、媒體形成一種多項互動的關系,從而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而目前一些教師對網絡教學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偏差,只是把以往在傳統課堂講授的內容直接搬到網課上來進行,隔著電腦屏幕在講課,甚至連學生的狀態都無法觀察到,這影響了教學效果的實現。
網絡教學不能實現傳統教學過程中師生面對面溝通的功能,因此各個網絡教學平臺都設計了具有吸引力互動功能,例如搶答、在線答題、實時交流、連麥、視頻等功能,試圖增加學習過程中的互動性、娛樂性。但是這些功能的使用率并不是很高或很成功。一方面受限于教師講課的形式,如果依然是傳統教學的講授為主,內容多,時間少,教師則無暇使用這些具有娛樂性的互動功能。另一方面取決于學生的聽課狀態,因為無法實現面對面的教學,學生的自控性是完成網絡教學的關鍵因素,有些時候教師要求某個學生連麥回答問題,但是學生并不在電腦旁,或者因為網絡卡頓等原因不能做到實時反應。這些都是在網絡教學中經常出現的一些情況,會影響網絡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1.時間空間的自主選擇
由于空間時間的局限性,學生無法以面授的形式完成課程學習。互聯網、各種教育平臺的使用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教師可以提前把準備好的PPT課件、電子參考書、教案、視頻等各種教學資源上傳到平臺,或者使用平臺直接提供教學內容,或者在網絡教學過程中直接共享某個網頁等在線資源,學生無需到教學現場就可以學習到老師要講授的內容。而且學生在課后可以隨時使用回放、下載等功能復習上節課的學習內容,節省了學習時間。
2.自主掌握學習進度
傳統的課堂教學的進度是統一的,但其實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高度集中,領悟能力強,能夠把主要內容掌握牢固;有的學生能力稍差,不能完全消化課堂內容。有些章節難度較大,只憑課上45分鐘的學習不能完全掌握,但是為了保證教學進度,章節不能重復講授。但是網絡教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掌握程度,利用課余時間觀看回放,多次學習,做到自主掌握學習進度,更好地學習知識。
1.交互性較差
學生在面對網絡學習的時候,雖然是教師直播授課,但是缺少了現場授課的交流與互動,網絡能夠提供給學生的只有信息,而師生之間信息傳遞時的語氣、態度、情緒、表情在網絡學習中是無法實現的。現場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眼神判斷學生理解情況、專注度情況,而學生也可以通過老師的語氣來感受知識重點,但是這些在網絡學習中就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2.自覺性較差
在傳統的學習過程中,對于一些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方式進行控制,同學之間也可以相互監督。但是獨立的網絡學習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自主性和自控能力,特別是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當代社會,學生每天會主動或被動接受到各種類型的信息,如果學生沒有很強的自控力,那么在網絡學習的過程中就很容易受到其干擾,從而影響最終的學習效果。
本研究以中央司法警官學院信息管理學生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200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127份,有效回答率為64%。本研究通過問卷星發放與回收問卷,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對所收集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
當問到選擇網絡學習的原因是什么時,有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是網絡資源豐富(51.97%),其次是學校安排的在線學習(31.5%),所學課程只提供在線學習(9.45%),不喜歡現場教學(7.09%)。超過半數學生的回答可以體現出網絡學習在資源的豐富程度上具有明顯的優勢,能夠對網絡學習起到積極的效果,而不僅僅是因為學校的安排等被動地去選擇。
在網絡授課中,哪種形式更符合你的學習習慣?直播講授為主,自學為輔(36.22%);教師直播授課(30.71%);PPT,指定教材等參考書自學(22.83%);自學為主,教師答疑為輔(10.24%)。表明大部分學生更習慣直播授課并做到課后自學,而讓學生如果以自學為主,教師答疑為輔(10.24%)則為占比最少,說明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或者積極性不高。
進行網絡學習的目的是什么?考研或考公(41.73%),考取資格證書(7.87%),提升技能(24.41%),學校安排的教學計劃(25.98%)。考研或考公是一種社會性考試,關系到學生的升學與就業,學生參與網絡學習的目的性是非常清楚的,所以能夠體現出來較高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在教學計劃安排的課程方面,學生就顯得比較被動,這種被動的參與會直接影響到網絡學習的效果。
與課堂教學相比,網絡學習的效果如何?很好(25.2%),比較好(43.31%),一般(26.77%),不太好(4.72%)。大部分學生還是能夠認可網絡學習的效果,并且也能夠說明學生是適應網絡學習的方式的。
對學習效果影響最大的因素是?自主學習積極性(55.12%),學習平臺的口碑(18.9%),學習時的環境(17.32%),學習時的網速(8.66%)。學習的自主積極性被大部分學生認為是影響網絡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說明在交互性受到影響的情況下,學生的主動性,自控力等因素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與現場教學形成一定的差距。
學生認為網絡學習的優點依次為可以自由安排時間地點(40.94%),學習資源豐富(22.05%),可以重復觀看(29.13%),課程優質,容易理解(5.51%);能夠系統的學習知識(2.36%)。根據上面問題的回答,盡管網絡學習會與學生的自主性有一定關系,但是“可以自由安排時間地點”這個優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上述劣勢,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除此之外,“學習資源豐富”“可以重復觀看”“課程優質,容易理解”都是積極因素的體現,都對學習效果的增加起到積極作用。
自控性和主動性是影響大學生網絡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因為教師無法現場監控,部分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不按時上線或者上線之后并不在電腦旁邊,或者上線后仍然在睡覺,吃飯等,這些必然會影響學習效果。另一方面,學生雖然能夠按時上線,但是由于網絡世界強大的吸引力,聊天、視頻、游戲等娛樂功能對學生造成的學習干擾,使得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從而導致學習效果下降。
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對提高教學效果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網絡教學盡管在時間、地點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師生之間的交流存在巨大的障礙。因為教師無法判斷學生的聽課狀態,對于一些學生是否在從事一些與上課無關的活動也不能掌握。特別是有疑難問題時,師生溝通不暢是顯著問題,雖然也有在線留言,但畢竟不能像面對面回答問題效果明顯,因此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帶來一定的影響。
根據問卷調查的數據,將近有一半的學生選擇網課是由于升學與就業的原因,只有較少一部分學生認為要符合學校教學計劃的安排而參加網絡學習,這說明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動參與的,因此課上的學習積極性,參與性會有所下降。特別是當學校的網課與考研或考公網課發生沖突時,學生極有可能放棄學校的網課安排而學習考研或考公網課,而教師在電腦端看到的則是學生在線狀態,因此對學生的出勤率,學習情況無法真實掌握,對掌握真實的學習效果造成不利的影響。
線上教學實踐的成功與學生和教師在教學中的配合有著緊密的關系。學生應該明確自己是學習中的主體,但是由于傳統教學的思維慣性,學生一直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知識的認知,更沒有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的習慣。雖然網絡教學給教師提供了更好的教學環境,通過平臺設置的各種互動功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但是有些學生仍然停留在抄筆記,劃重點的階段。而教師又想通過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來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導致在學的過程中指導作用降低,最終使得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不統一,使得線上學習的效果不盡如人意。
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結合線上教學的特點,對當堂課程進行有目的的教學設計和實施,這是保證教學效果的重要內容。在線下面授時,教師可以通過觀察、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緊跟教學進度。但是線上學習因為師生交流的障礙,教師往往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為了保證學生的專注力,教師要對課程內容進行有目的的設計,最大可能地提高課程的吸引力。
并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適合線上教學。為了提高教學效果,要選擇合適的課程開設網絡教學,例如一些理論性比較強的課,不需要動手參與的課,教師通過布置課前閱讀材料、課上講授、案例分析、課后練習等書面內容就可以完成教學過程。但是諸如數學類、計算機類課程如果使用網絡教學,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受到影響,例如數學課,教師需要在黑板上親自推導,請同學在黑板上計算,即刻練習,這些過程在網絡教學的過程中都會受到限制,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習效果,因此網絡課程的開設要慎重選擇,否則會適得其反。
從學習時間上說,可以是一節或幾節課,或者一節的課在一段時間教師可以通過線上的形式,例如搶答問題,在線答題,資料閱讀等形式為課堂授課起到輔助作用。從學習內容上說,教師結合課程的特點可以將一些較長的案例、文獻資料、書籍、作業題提前傳到線上平臺,讓學生提前熟悉了解,再利用課堂教學的形式來重點講解,例如數學計算題等類似的內容,則不太適合選擇線上教學。因此,不要過分依賴網絡平臺,要將線上線下教學方式結合起來,利用每種方式的優點,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的教學效果。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提高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是不矛盾的,是統一的。這種統一性也不應該因為開展線上教學而影響各自作用的發揮。教師無論是在傳統教學中還是在線上教學中依然是課堂的主導,以往是通過按部就班的講授來體現主導作用,而線上教學則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評價學生學習表現等方式體現主導作用。同時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不僅要體現在課上積極回答問題,參與討論,也要體現在課前,積極完成教師布置的預習作業,充分利用教師提供的線上資源,提前完成基礎概念,原則等內容的學習,使得網絡學習的效果雙倍于傳統教學。
在應對突發狀況,克服時間空間的約束方面,網絡學習比課堂授課體現出了更高的靈活性,但是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效果也需要客觀公正地去評價,網絡學習不是因為面對特殊狀況而采取的退而求其次的方法,而是應該成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同時,也需要注意根據課程的特點來判斷是否適合采用網絡教學,從而讓網絡教學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與效果方面切實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