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蓓蓓
高校工作紛繁龐雜,但主要分為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兩大主線。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途徑,是整個教育事業的核心,是回答“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一問題的重要構成部分;行政管理是為教育教學解決問題、創造條件和提供保障的重要手段。將兩者進行融合創新,兩者內部的各構成要素相互作用,可以增強育人效果,提高管理效率,從而全面提升高校的辦學效率和辦學水平。
立德樹人作為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新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導向和實踐指南,是新時代背景下高校的核心使命?,F階段,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主要由政治、思想、道德以及心理四個教育部分組成,致力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高度與政治覺悟。高校行政管理作為一項兼具實踐規范管理與人才培養的服務體系,是高?!叭恕钡闹匾M成部分,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把育人作為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才能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廣大師生提升思想道德品質、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因此,行政管理在其價值取向上與思政教育具有同向性,均是為高校育人服務,這是兩者融合性的本質和基礎。
行政管理是高校工作的中樞神經,起著承上啟下、鏈接師生的作用,只有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把管理與服務相融合的思想理念作為工作實踐的重要指導,才能充分發揮其職能,提高行政效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樣是對人的工作,應尊重教育對象的成長成才規律,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結合學生的心理狀況、成長環境等因素對其進行差異化、針對性地引導和規范,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耙匀藶楸尽钡墓ぷ骼砟?,體現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行政管理工作相融合的價值向度,為兩者在實踐育人過程中的相互交融、相互作用提供了推動力。
思想政治教育與行政管理是高校學生工作的兩個重要方面,這兩個方面在教育過程中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統一體,體現出教育職能互補性特點。行政管理工作是對大學生行為的監督和規范,主要依靠制度進行工作的落實;思想政治教育的職能則是對大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等,主要依靠教育和引導,兩者的育人模式雖存在差異,但均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兩者的基礎是一致的,都要符合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符合我國的實際國情、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且在實踐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各構成要素互為補充、相互增益,這是二者融合的決定性因素。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開展的主體是人,管理的客體也是人,他們的言行舉止、價值觀念、思想素養會對行政管理的水平、效率、質量以及育人的水平產生直接的影響。當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多元的思想文化借助發達的網絡信息渠道蜂擁而入,不同思想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交鋒,造成社會思潮的多元、多樣和多變,這些無不深刻地影響著當代高校教職員工和廣大青年學子。因此,只有首先使高校行政人員自身建立正確且堅定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打造一支具有較高政治素養、高尚的品德和才華的行政管理干部隊伍,并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其工作的指引,貫穿于整個行政管理和服務過程中,才能幫助大學生充分認識各項管理制度建立的意義和作用,科學引導大學生自覺自愿遵守規章制度,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最終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的目標。
一方面,高校行政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剛柔并濟”,不可分割。從本質上講,思想政治教育偏“柔性”,主要通過說理教育達到以理服人的效果,而高校行政管理偏“剛性”,主要通過監督、約束等機制促成學生良好規范行為的養成。高校各項規章制度作為行政管理工作開展的依據,是在正確的政治思想的指導下制定的,與思政教育的指導思想是一致的。在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應該適度發揮行政管理的強制性作用,用行政管理的監督和制約來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長期性。另一方面,高校行政管理是保證學校正常運行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主要依據相關規章制度對各部門進行協調、指導和幫助,為部門之間的協作搭建平臺、理順關系。高校行政管理的這種顯性功能,可以為思政教育的開展提供基礎,從而將思政教育的精神要領落到實處。也就是說,良好的行政管理環境對思政教學、思政教育的開展都有著重要的保障和提升作用。因此,行政管理能夠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得到強化,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和載體。
思想是指導行動的前提。傳統的學校管理者認為:只要保證學生在學校的人身安全和學習質量就是管理的成功,但是,現如今學校管理的涉及面要廣泛很多,還包括管理學生生活、思想教育等各個方面,這就要求高校領導干部、師生、教輔人員、后勤人員等各個群體都要轉變傳統的管理觀念,深度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樹立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為師生服務的思想,深刻認識到行政管理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優勢互補作用與必要性,提升服務理念,提高服務水準,以服務促和諧,以服務促教育,實現行政管理效益的最大化,這也是在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對高校管理者提出創新思政滲透工作的必要前提。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員應對思政教育工作樹立正確的認知,明確自身是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導力量,因此,行政管理人員不僅需要具備相應的管理專業知識以及堅定的政治立場,還應有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技巧。
第二,消除行政管理部門的官僚主義思想,管理的過程也是服務的過程,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能“只注重監督不注重指導”,避免隔閡帶來的抵制情緒,切實將“服務育人”落到實處。
第三,行政管理過程要體現人本主義思想,尊重師生需求,注重個性化差異,提高師生幸福感,從而提高學生對行政管理工作的認同和支持,促進行政管理工作的推進和落實。
國內高校的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分別由黨委和行政領導分別進行統籌管理,采取雙重領導的體制,導致實際運行過程中容易出現行政管理和思政教育“兩張皮”的現象,一方面,黨委組織與行政組織在安排有關工作章程或者落實相關方案時達成共識的效果和效率較低,另一方面,一旦相關問題出現在管理盲點上,就很容易因權責不分出現“踢皮球”的后果。若要徹底解決此類問題,必須從根源入手,構建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相互融合的工作機制,并由行政部門、思政工作代表、教師、輔導員等共同組成的一個聯席機構,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和行政管理工作在宏觀規劃和整體設計層面的融合,并將二者的融合推進到實踐進程中。
首先,加強統籌,促進相關部門及人員的責任融合。為了避免部門因權責劃分不清晰出現管理盲點,需要對各部門的權力邊界進行明確,從而實現權責合一。同時把相關部門及人員納入融合的責任范圍中,通過相應的考核,對有突出表現的相關部門及人員制定明確的晉升、評優等獎勵,從而實現責、權、利的協調統一。其次,加強制度建設,實現二者在實際工作中的融合。一方面,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滲透到行政管理的規章制度建設中,將思政教育規律和原則融入制度執行中,增加規章制度的“溫情”,增強學生的認同感,使每個人都認識到自己是這個“校園大家庭”的一分子,每個人既是和諧校園建設的參與者,也是實際成果的享受者,增強大家的主人翁地位和意識,從而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規章制度;另一方面,增強行政管理制度的科學性,注重制度的落實。為了彌補思政教育缺乏強制性和約束力的弊端,保證大家能夠嚴格執行制度要求,可以將管理的知識和技巧運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中,幫助大學生在自律和他律之間找到一個最佳平衡。還可以引進一些新的思想理念,借鑒一些成功的經驗,或者通過樹立一些典型和模范來引導大家積極參與。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與行政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兩個重要部分,它們相互聯系、相互依賴、互相促進。只有實現二者從思想認識、機構、實踐等諸多方面實現有機融合,共同發力,協同合作,才能開創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