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 薛海峰 陳凱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鹽城 224005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鮮明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下文簡稱“雙創”),隨后國家下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和《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等系列文件,自此“雙創”在中國逐步發展,成為熱潮。“雙創”實施以來,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科技創新成為新時代的使命,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提供全方位創新創業服務,推進“雙創”示范基地建設,打造“雙創”升級版,將“雙創”向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和更深程度推動。
新時代“雙創”升級的新要求給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方向,要求培養一批富有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知識、創新創業能力的具有企業家精神的高水平、創新型、創業型、復合型人才。
20世紀90年代,隨著科技進步、網絡興起,知識經濟應運而生并取得高速發展,對傳統經濟產生了重大沖擊。為了順應時代潮流,積極應對變化,各大高校迅速做出反應。1983年起,以東南大學、東北大學等為首的一批高校開始探索大學與科技的融合發展之路,并建立大學科技園。1988年,東北大學正式建立我國第一個大學科技園——東北大學科技園,這標志著我國大學科技園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在各大高校積極探索發展大學科技園的同時,國家也頒發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支持和推動大學科技園的“生根、發芽、生長”。如:1999年12月,《關于組織開發大學科技園建設試點的通知》,鼓勵部分高校開展大學科技園的試點發展;2006年11月,科技部、教育部關于印發《國家大學科技園認定和管理辦法》對國家大學科技園的申請條件和相關管理辦理進行詳細說明;2010年10月,科技部、教育部關于印發《國家大學科技園評價指導意見的通知》中規定,大學科技園的發展要以“積極發展、規范管理、改革創新”為指導方針,明確大學科技園的評價原則和細化評估標準。這一系列的政策文件給大學科技園的興起、建立與發展奠定了政策基礎和法律依據。
隨著“雙創”升級,大學科技園作為新時代的動力引擎,它的效能發揮至關重要。為進一步促進大學科技園的可持續發展,發揮其“產學研融通創新、科技型創業企業孵化、科技服務集成供給、開放合作生態”戰略功能,國家頒布了一系列文件,為促進大學科技園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可操作性建議和落地的方案,如:2019年3月,科技部、教育部《關于促進國家大學科技園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2019年4月,科技部、教育部發布《國家大學科技園管理辦法》。
截至2021年末,科技部會同教育部共同認定通過了115家大學科技園,歷經近40年的探索實踐,我國大學科技園實現了數量從無到有、模式從單一到多元、規模從小到大的歷史蛻變,大學科技園已然成為引領我國創新驅動發展的源頭活水,成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園地。進入新時代,大學科技園需進一步發揮創新創業的領軍作用,促進科技、教育與經濟深度融合,成為推動“雙創”升級發展的新引擎,實現“雙創”人才培養、創新資源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業孵化和開放協同發展。
從大學科技園的功能定位來看,大學科技園依托大學而建,大學的基本職能是教書育人,從這一點來說,大學科技園自產生以來,就有培養人才的光榮使命。隨著大學科技園的不斷發展,其已經形成了以科技成果轉化、創新企業孵化、高素質人才培養為核心的重要功能。在新時代新要求下,大學科技園更需要發揮其推動產學研融通創新、促進科技型創新創業、科技服務集成供給、構建開放發展格局的戰略性功能,而這些功能的發揮都離不開創新創業人才的努力拼搏。簡而言之,大學科技園的功能定位要求其將培養創新創業人才作為核心任務之一。
從大學科技園的平臺條件來看,大學科技園具有企業孵化、人才培養、科研設備、科學數據等服務資源、社會資源、政府資源的平臺優勢,它可以完美展示一個企業從無到有、從生根發芽到茁壯成長的全過程,可以為創新創業人才提供試驗的場所和平臺;另外,大學科技園作為創新策源地,分別連接著企業界和學術界,企業可以為創新創業人才提供實踐經驗,學校可以為創新創業人才提供理論體系,兩者共同為創新創業人才提供幫助,助力其實現創業夢想。
從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要素來看,創新精神、創業知識和創業能力是創新創業人才必備要素,而這些要素的獲得與發展依賴于大學教育。大學教育不僅可以給創新創業者教授專業而系統的創新創業知識,還可以給他們提供機會和平臺進行創新創業實踐,為其提供創新創業模擬平臺,以鍛煉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而模擬平臺的最佳場所便是大學科技園,大學科技園里面有專業的企業導師,也有創新教師,可以很好地給予學生指導,幫助他們成長,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增長他們的創業知識,提升他們的實踐技能。
大學科技園與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是一種共生關系,一方面大學科技園的功能之一便是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另一方面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需要依托于大學科技園的平臺資源,他們彼此相互促進、相互成就。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可以改變人的交往行為和方式,影響人的思維方式和實踐活動,對人的影響潛移默化、深遠持久。國內外學界一致認為,美國硅谷的產生和發展得益于斯坦福大學的校園文化——企業家精神和包容失敗。因此,大學科技園應該創造濃郁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在大學校園里播種一顆創新創業文化的種子。
為了促進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大學科技園應該引入開拓進取的企業家精神,營造鼓勵、尊重和支持創業的良好氛圍,為學生和老師提供創新創業實踐的機會,比如創新創業大賽、創業項目路演等,讓學生和老師在文化實踐中提升勇于探索的創新創業意識、敢闖敢干的奉獻意識、包容開放的合作意識,提高未來創業的可能性。與此同時,大學應該培育包容失敗的文化,創新創業工作是一件復雜的具有高難度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獲得成功的道路上會遇到困難、挫折和失敗是必不可少的,大學應該包容這些失敗,給予他們肯定和鼓勵。
與此同時,大學科技園應與大學互動,為老師和學生爭取更寬松的創新創業政策支持。目前,絕大多數大學老師將時間、精力花費在教學科研工作方面,很少主動開展創業活動。盡管近年來國家頒布了相關政策支持和鼓勵教師開展兼職或創業行為,但創新創業工作與教師的職務未能掛鉤,未能解決教師核心關切,政策帶動作用成效并不明顯。為了進一步鼓勵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大學應考慮將教師的創業質量和規模等與職務掛鉤,提升教師的參與熱情和意愿。對于學生而言,鼓勵實行彈性學制,無論創業成功與否,在規定的時限內,學生可以重新回到校園繼續完成學業,不要因為創新創業影響其學位獲取和學業認證。
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離不開科學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首先,大學科技園應該與大學積極互動,探討培養計劃和培養方案,為對創新創業有興趣的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比如教材、教師等;為學生提供創業平臺資源,提供園區企業創業實習機會,組織一些地方性的創業類活動等。其次,大學科技園應構建完整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1)將創新創業教育理論與素質教育、通識教育進行有效結合,給學生播下創新創業的種子;(2)與創新創業教育學院的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打造“學院教育—模擬創業—實戰訓練—大學生創業園”的大學生創業鏈;(3)開展創新創業演練,演練可通過線上或線下兩種方式開展,線上演練的優勢在于周期短、成本低,缺點在于虛擬性與實際情況難免有出入,而線下演練的優勢在于真實性,是實實在在的微創業,缺點在于周期長、成本高,大學科技園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相關的演練機會。最后,創新人才培養服務模式也必不可少,正如中國礦業大學,開創新地提出眾創服務“333工程”模式,基本建成了“創業苗圃(模擬創業園)——眾創空間(大學生創業園)——加速器(創業園產業轉化區)”三個層次的孵化鏈條,推動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園在推動創新人才培養體系過程中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園依托于華中科技大學,構建了“華中科技大學創新創業輔修專業”,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相融合。專業培養周期為一年半,分成學科基礎課、專業課程、實踐訓練三個模塊,總計26學分。同時配有雙班主任制度,以“課程學習+項目實踐”的方式進行,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創業過程中,通過輔修專業的形式給予學生認定。
作為科技創新的源頭,大學科技園擁有豐富的高端人才資源、強大的科技研發條件、可觀的技術成果儲備。同時,作為連接高校、企業、政府以及國際資源的紐帶,大學科技園是最有條件為創新創業人才提供開放式、平臺化的服務。
1.提供金融投資服務鏈條
針對孵化初期企業,大學科技園可以為其提供創新創業扶持基金,幫助其度過初創期的經濟危機;針對中小微企業,大學科技園可以借助政府力量,與銀行商談創業貸款事宜,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創業貸款;針對穩定發展型企業,可以引進股權交易或借助社會金融力量,借助多層次資本市場,幫助創業企業解除經濟的后顧之憂,讓企業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自身的生產運營中。
2.打造開放合作的創新創業生態
大學科技園應該著眼于大學和社會資源,充分整合各類資源和創新要素,打通平臺服務體系。大學科技園應充分利用周邊大學和自身所在位置優勢,構筑“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創業孵化鏈條,打造協同互動、環境友好的創新創業生態。在這里,創新創業人才可以進行資源互通共享,可以進行經驗介紹分享,可以進行企業之間的友好合作,從而最高效地實現創業夢想。
3.打造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
服務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是大學科技園的核心功能之一。大學科技園應建立專門的成果技術轉移機構,負責服務科技成果轉移和技術轉移;要善于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園區數字化建設,實現園區信息互通和成果共享,提升企業技術需求與學校科研成果的匹配度,提升孵化服務水平、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十九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雙創”全面升級,這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大學科技園作為新時代的引擎,是引領我國創新驅動發展的源頭活水,是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最佳場所。大學科技園回歸到人才培養角度,是大學科技園的光榮使命,也是促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迫切需要。新時代大學科技園可以在創新創業文化氛圍的創造、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創新創業資源平臺的服務方面等發揮作用,促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可以極大地推動我國創新型國家的建設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