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燕
蘇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蘇州 215200
職業教育是與區域產業經濟聯系最緊密的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經濟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形成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合力,產和教在信息資源等方面深度融合,發揮各自優勢資源,共同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正式提出,明確規定了打造一批高水平實訓基地,鼓勵職業院校建設或校企共建一批校內實訓基地。提升校企合作育人水平,作為高職院校要改革原有課程體系,做好雙師型師資儲備,做好校企合作育人,打造教育和產業深度融合、良性互動的新體系。
直播電商指的是以直播為渠道來達成營銷目的的電商形式,是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直播與電商雙向融合的產物。2020年直播電商模式全面爆發,“直播+電商”的新零售業態加速興起,到2022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進一步上升,各行各業紛紛“牽手”直播電商。直播電商為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契機,而海外直播電商的迅速崛起,也為企業出口走出了一條新路子。面對電商直播的飛速發展,人才市場對電商直播人才的需求強烈,直播行業崗位大幅上漲,而直播電商人才培養規模嚴重滯后。目前互聯網直播帶貨領域呈現出“一高一低、一多一少”的特點,即:進入門檻低、收入高;從業者多,有專業能力的人才少,而直播電商行業的爆發式增長亟須與之相匹配的專業技能人才。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高等職業學校要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重點服務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自2019年開始,圍繞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職業院校在10個左右技術技能人才緊缺領域大力開展職業培訓。目前,直播電商人才缺口巨大,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應及時調整教學方向,補充新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點,著力探索電子商務直播人才培養策略。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要適應市場變化,把握社會人才需求方向,高職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要與時俱進,服務地方產業發展。2020年5月,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發布《關于對擬發布新職業信息進行公示的公告》,擬新增10個新職業,其中就包括互聯網營銷師。新職業的產生,標志著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
目前,直播電商快速發展,交易額體量巨大,但是直播電商企業與高職院校建立校企合作關系的還較少,共建實訓基地,深度產教融合的職業院校和企業更少。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要對接企業崗位,培養學生具備畢業就能上崗的能力。因此要深化直播電商企業與高職院校的合作,校企共建實訓基地、開發課程資源、共同培育學生,實現校企雙方“雙元”育人,無縫對接。
電子商務專業在人才培養和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培養應用型、實踐型人才為目標。電子商務的學科特點決定了電子商務教學與實踐教學密不可分,學生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同時能夠進行實際操作,才能真正適應工作崗位。目前,蘇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用于校內實訓的專用實訓室非常匱乏,學生去校外實踐實訓的機會受到了大幅限制。建立校內直播電商實訓基地能極大地彌補了校內外實訓基地的不足,滿足電子商務學生課內日常學習過程中的實訓的需求。
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是學校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重視創新創業教育,緊跟新興行業風口,培養社會亟須專業人才的重要舉措,是對人才培養模式的一種探索。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可以給予學生充分實踐實訓機會,同時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技能競賽、創業孵化提供平臺,將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教學、商業項目實訓與雙創教育緊密結合,形成創新創業特色實踐基地,提升學生創業技能,以樹立一批學生創業典型。
直播行業迅速發展,各大行業企業對直播人才的需求量激增,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好的就業機會,開展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地搭建實習平臺,為大學生提供更多頂崗實習崗位和就業機會。有助于校企深度融合,集中優勢,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素質、創新型、復合型的技術技能人才。
在“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發展基礎上,校企合作建立直播電商實訓基地為蘇州吳江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搭建新平臺、拓展新路徑、開展新局面。推動當地實體產業和直播電商的深度融合,推動蘇州產業發展,打造區域特色經濟,助推數字化經濟發展建設。直播實訓基地將打造普通直播間、品牌直播間、本地特產特色直播間、學生專用實訓直播間,為企業提供直播培訓、直播場地、主播資源、運營指導等。電商直播基地將進行賬號的粉絲孵化和粉絲價值的實際轉換,不斷提升自身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的能力,特別是將蘇州市本土的產品進行互聯網電商的對接,對蘇州市各縣區進行農副產品電商網絡的推廣,推進地方美麗鄉村建設。同時能夠幫助當地企業整合資源、拓展企業銷售渠道、推動直播帶貨,實現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的深度對接,為“產教學研”提供新平臺、新思路、新模式,推動區域電商經濟繁榮發展。
校企合作雙方共同制定相關合作事宜,應高度明確自身在合作過程中的責任,特別是在培育直播電商創新型人才中的身份與職責。在專業共建、課程開發、服務社會等方面,要切實發揮好自身力量,實現校企資源的有機結合和優化配置,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打造兼具教育意義、社會價值、經濟價值的實踐平臺,孵化優質直播項目,培養高質量的優秀互聯網營銷人才。因此,合理落實校企雙方責任,構建良好的運作體系,能夠有效保證校企共建實訓基地良性運轉,充分發揮學校和企業的主觀能動性,匯集雙方優勢資源,積極促進學校和企業實現共贏,實現產學研融合發展。
學校與直播電商企業共同制定實訓基地的規劃建設方案,合作企業負責按照實際直播工作流程,對校內實訓基地場所進行設計,根據產品大小建成面積不同的直播間,將直播間功能劃分為直播區域、樣品區域,控制區域,后臺人員工作區域,保證所有直播間在功能布局、設施設備、軟件系統等方面與企業實際工作需求相一致,同時部分直播間需要滿足學生實訓及創業需求。實訓基地要營造企業化的職業氛圍,校企共同設計實訓項目內容,開發實訓課程資源,共同參與教學與實踐指導,共同承擔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健全保障實訓基地良性運行的各項規章制度。實訓基地建成后將集教學、生產、實訓、培訓、創新、社會服務等多功能為一體,通過搭建設計營銷平臺、電商直播平臺、服務平臺、物流平臺,實現在校內專業深度共享、專業群之間互聯共享;在校外,橫向整合上下游企業資源與政府資源,實現政府、學校、企業、行業之間的合作共享,助力企業孵化電商品牌,帶動產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真正建成產教深度融合,教、學、做為一體的突出專業行業特色的校內實訓基地。
現代學徒制是校企共同育人的一種培養方式,是校企雙方在招生招工方案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課程標準開發、師資隊伍建設、資源共建共享等方面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根據電商直播發展需求,為培養直播電商人才必備的直播策劃能力、直播帶貨能力、直播數據分析能力,蘇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與企業共同制定與行業緊密對接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適合學生發展的課程,共同設計實訓項目。共同創設產教融合的直播電商實踐崗位,設定直播運營崗位、主播崗位、客服崗位,根據崗位能力要求差異,學校主要負責理論課程教學、學生日常管理等工作;合作企業通過師傅帶徒弟的形式,依據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崗位技能訓練,在教學過程中,將企業真實項目融入實踐教學,立足崗位需求,將實踐內容模塊化、任務化、項目化,讓學生在真實崗位實踐中,提升專業能力。通過學校教育與企業崗位訓練有機結合,實現工學交替,校企共同培養高素質直播電商人才。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需求日益提升,直播電商基地可以為學生提供主播、運營、客服等不同崗位的就業通道。而對于有創業想法的優秀團隊,通過建立網上創業項目平臺,為創業者提供項目洽談、資源共享、經驗交流等服務。豐富創業載體,打造創業實訓孵化器,為大學生提供導向性、專業性、實踐性指導,多渠道幫助大學生自主創業。實訓基地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地點、賬號孵化支持、匹配合適的供應鏈資源,幫助他們快速變現,實現創業人員能力培養到創業實踐的無縫銜接。
實施教師改革,打造數量充足、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高水平雙導師師資團隊。高職院校的教師不能閉門造車,應具有更強的專業技能水平。校企雙方開展深度合作,依托直播電商企業真實項目,推進企業專業技術人員與實訓基地師資隊伍的雙向流動,提升電子商務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加強企業導師的理論教學水平。直播電商基地為師資搭建學習平臺,制定符合專業教師業務能力提升的計劃,提供深入企業一線鍛煉的機會,將專業教師與直播企業工作人員、行業技能大師緊密聯合在一起,共同學習、共同工作、共同實踐。教師走進企業、感受企業、與時俱進學習最前沿的直播電商行業知識,掌握直播帶貨能力,使他們成為素質優良、專業理論水平較高和實踐能力較強的懂專業、會實操、能科研的電子商務專任教師。實訓基地將提供實踐經驗豐富的導師、專家與專任教師一起共同建設雙導師師資隊伍。專任教師主要負責理論課教學,掌握專業日后發展的方向以及適應技術日益更新的趨勢;企業導師主要負責實踐課教學,開設獨立講座,對學生的實操進行訓練指導。專任教師與企業導師一起共同指導學生項目化小組學習實踐,提供企業真實項目,全程實施工學交替,有效地將教學內容與工作實際相結合,實現企業與人才的有效對接。
基于企業真實工作案例,根據直播電商教學需要,結合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學生需具備的直播電商專業技能需求,校企合作開發直播策劃、直播帶貨、直播推廣、直播運營、直播數據分析五個全真式實訓項目,與企業共同梳理出項目所需具備的知識技能,根據知識技能點設計相應實訓子任務。在全真實訓過程中,以企業真實商品為基礎,根據企業提供的真實直播賬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個人特長和自身興趣愛好,合理選擇合適的崗位在直播基地進行實踐。學生在真實工作環境中,迅速轉變角色,按照實訓任務完成商品選品、內容與活動策劃、主播人設打造、策劃和執行直播全流程工作事項、直播運營數據分析等工作。全真實訓全過程均在校內教師和企業導師的共同培訓和指導下完成,考核標準按照企業對員工的標準進行。根據小組直播賬號的實時數據,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直播完成后,校內教師與企業導師對學生薄弱環節進行個性化指導,以達到全面綜合訓練的目的。
綜上所述,移動互聯網時代,在線直播行業高速發展,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蘇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順應這一發展趨勢,與直播企業共建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實現校企合作,促進人才培養的“人才鏈”和“產業鏈”有效對接。校企雙方共同管理運行實訓基地,推動實訓基地建設有序開展。校企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資源、創新設計實訓項目、師資互培、搭建就創業平臺、服務地區經濟發展等多方面的合作,推動學校和企業從項目化合作轉向成果化合作,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努力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復合型的技術技能人才,形成深度的產教融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