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恒
楊紅櫻是在讀者中極具號召力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作品數量達九十多部,幾乎每部作品都深受家長與孩子的歡迎。王泉根認為:“楊紅櫻是中國兒童文學創作的杰出代表。堅守‘兒童本位’的寫作立場,選擇‘兒童視角’的敘事方式,傾注‘兒童情結’的詩性關懷,踐行‘兒童話語’的審美追求,向往‘兒童教育’的理想形態,使楊紅櫻的作品水乳大地般地浸透到孩子們的心田。”
由于接受對象的特殊性,兒童文學語言不可避免地會受到讀者閱讀水平的制約,符合兒童閱讀習慣的語言才有可能被廣泛接受。目前學界對楊紅櫻的研究方向更多是在文學層面以及對“楊紅櫻現象”的爭論,對其作品語言層面的探究較少。本文將選取楊紅櫻的《淘氣包馬小跳》系列、《笑貓日記》系列和《那個騎輪箱來的蜜兒》等作為研究語料,通過對作品詞匯、句式、辭格的分析,探究楊紅櫻兒童文學語言的藝術特色。
如果語言是一座城堡,那么詞匯就是其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一部作品中,作者對詞匯的選擇與運用,直接關系著作品氛圍的營造與內涵的傳達。而對于兒童文學來說,對語言的第一要求則是簡明、準確、富有形象性。楊紅櫻在作品里使用的詞語通常都是簡單準確、生動連貫的,使內容通俗易懂;同時,她在文章中使用了很多成語,但并不是簡單地堆砌,而是巧妙構思,使得作品的內涵更加豐富。
由于讀者年齡和閱讀水平的限制,兒童文學的作者尤其需要注意避免使用不常用的單字與晦澀的詞匯,否則兒童讀者會難以順暢地閱讀。同時,也要注意詞匯使用的準確性,才能更好地幫助兒童讀懂故事。楊紅櫻兒童文學作品深受兒童讀者喜愛,這與她小說中簡單明白、生動準確的用詞不無關系。如:
(1)馬小跳看見了大黑貓,它趴在樹杈上,眼睛死死地盯住一個地方,臉上的表情十分憂傷。……過了一會兒,大黑貓從籃子里跳出來,跳到它剛才趴的樹杈上,眼睛又死死盯住它剛才盯住的地方,臉上的表情比剛才還憂傷。
語段(1)中,楊紅櫻在描述馬小跳看見大黑貓做同樣動作時,沒有更換新詞,而是選擇使用過的“盯”,讓兒童閱讀起來更輕松。另一方面,動詞通常在句子中承擔著傳遞語義重點的責任。這段話中用一個“趴”字描寫了大黑貓在樹上的情況,形象描繪出大黑貓毫無活力的情境。“盯”則表達出大黑貓雖身體疲倦但眼神堅定,準確傳達出了大黑貓的深情,為后面它和白貓的故事埋下了伏筆。
形容詞作為表示性質狀態的詞,在句子中往往是點睛之筆。楊紅櫻在作品中同樣用了很多具體直觀的形容詞。如:
(2)一聽這話,馬小跳才打量起這個男孩子來。他的眼睛又大又圓,兩只招風耳朵,臉特別黑,牙齒特別白……
兒童文學中人物形象眾多,要讓小讀者迅速記住不同角色并不容易,所以人物第一次出場的刻畫就格外重要。語段(2)是“小非洲”第一次出場,“大”“圓”“招風”“黑”“白”,一系列簡單明了的形容詞準確地描繪了“小非洲”的外貌,同時用黑、白兩個色彩反義詞做對比,加深讀者對這個人物形象的印象。
此外,楊紅櫻的作品中常常提到各種動物以及動物與人類的互動,她通常把形容人的短語用在動物身上,比如“嫉妒、無師自通、驕橫跋扈、虛偽”等,從而賦予不同動物不同的屬性,極具特色,富有童趣。
詞語的恰當選擇只是第一步,只有在句子中通過搭配,充分利用詞語間的化學反應,才能給句子注入活力。楊紅櫻在她的作品中安排了很多巧妙的搭配,使得作品語言更具有可讀性。如:
(3)每天早晨,馬小跳都會聽到一聲巨響,那是黑旋風從豬圈里沖出來,撞開圈門的聲音。接著,就會聽見鷯哥驚慌失措的叫聲:“黑旋風出來啦!”
語段(3)中短短幾句,作者連用了“巨響”“沖”“撞”“驚慌失措”“叫”五個名詞、動詞、形容詞來描述早晨黑旋風出門的情形。這些詞雖然詞性不同,但大都含有“[+快][+程度深][+令人吃驚]”中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語義,把它們連用在一起,更體現出黑旋風動作之迅猛、情形之驚奇,大大強化了表達效果。
除了含有相似語義詞語的連用,楊紅櫻也很善于在文中通過運用詞語之間相對或是相反的關系進行兩兩搭配,形成反差,以強調描寫對象的外貌、狀態、情感等特征。
(4)馬小跳走近了去看那頭黑豬,黑豬的肚子很小,眼睛很大。馬小跳還發現,在這頭豬身上,最與眾不同的是它的兩只耳朵。別的豬耳朵都是耷拉下來的,可這頭豬的耳朵卻是豎著的。
語段(4)中,“小”與“大”,“耷拉”與“豎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首先是黑豬自身肚子“小”和眼睛“大”的反義關系對比,暗示了這只黑豬非同尋常。其次是黑豬耳朵“豎著”和其他豬耳朵“耷拉”的對比,更凸顯了它的與眾不同。同理,語段(2)中提到的“黑白”對比,同樣也達到了相似的強調效果。
考慮到兒童讀者的年齡特點,雖然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詞匯量有限,但是如果在兒童文學中使用的成語比較淺顯易懂,則有利于增加兒童的詞匯量,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楊紅櫻在她的作品中就使用了很多成語,她根據兒童讀者的欣賞水平,選擇了很多理解難度低、不晦澀、不拗口的成語。如:
(5)黑旋風站在滑板上,上坡下坡,左彎右拐,穩如泰山,有一種乘風破浪的氣勢,這樣的滑技,在馬小跳認識的人中,還從沒有過。
語段(5)中,作者一連串使用了四個四字格式短語來描述黑旋風滑滑板的動態情景,明快的語言節奏使得文字活動起來,讀起來也朗朗上口,豐富了兒童的聽覺體驗,使律動感和音樂美在文字中回蕩。
同時,在與動物有關的作品中,楊紅櫻巧妙地仿造活用了一部分四字格式詞語,通過變動原詞中的一兩個字,營造出一些貼合的語境,變成充滿童趣的臨時成語。這種詞匯變異手段,使她作品中語言的表現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也是楊紅櫻兒童文學作品語言運用的一大特點。如: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些作者靈活仿造的臨時詞語,讀者可以借助原本詞語的意思輕易理解其語義。它們既滿足了語境的需要,也順應了情節的發展,同時還能增強語言的新穎性和趣味性,可謂是一舉多得。
楊紅櫻在作品中避免了非常規語法的運用,語法方面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句子長短整散的安排和句式變化上。大體上看,楊紅櫻在寫作中大多使用簡單的短句,必要時配合長句,行文上長短交錯使用;句子語氣方面,多使用感嘆句以及問句,相較于平鋪直敘,語氣的變化能更好地傳情達意,貼合讀者的認知水平。
楊紅櫻兒童文學作品通常采用短句,因為短句更適合用于表現人和事中鮮活的一面,更貼近兒童的天性,即“這時兒童的注意、感知、記憶都處于隨意階段,或者剛剛進入高一級的邏輯推理階段,他們的心理活動方式完全是‘雜亂無章的’,沒有一件東西是靜止的”。短句的快節奏符合了兒童的這一心理特征。再者,兒童文學中對話量大,用符合日常會話習慣的短句更具真實感。如:
(7)蜜兒點點頭:“你怎么不找他們來演呢?”
“他們來演?哈哈哈……”
孟小喬笑得在床上打滾兒。
“不許笑!”蜜兒大喝一聲。
工業園區是推動生產要素集聚、促進生產集約發展的重要載體。在產業布局上,通過園區建設等方式培育產業集群,改善產業集群的成長環境,發揮技術創新的溢出效應,形成創新型的產業集群;突出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修復對綠色技術的需求,鼓勵通過綠色技術創新實現綠色開采、共同開采、循環經濟、生態環境修復。按照縱向延伸、關鍵補鏈、橫向耦合、配套接續、循序推進循環化改造,從空間布局優化、產業結構調整、企業清潔生產、產業鏈延伸耦合、能源資源高效利用、污染集中治理、基礎設施完善和產業技術研發孵化等幾個方面,發揮循環經濟園區的聚集功能。
孟小喬不知蜜兒為什么生那么大的氣,她不敢再笑了。
“孟小喬,當別人瞧不起你的時候,你心里會怎么樣?”
孟小喬想起今天歐麗、余洋對她的態度,小聲答道:“很傷心。”
“那么你剛才……”
“蜜兒,我錯了。”
這段對話大多由短句構成,修飾成分也很少,讀起來輕松明快。但楊紅櫻并沒有全部使用平實的陳述句,話輪不斷切換過程中有疑問、反問、祈使等語氣的起伏變化,為對話增添了許多感情色彩,避免了枯燥乏味。
楊紅櫻的作品中也會根據需要使用一些長句,多是用于場景、感受的描寫。在特定語境下,長句的使用能夠使描述細膩準確,增強了語言的細節性和畫面感。如:
(8)“仙女湖不過是被綠樹環抱的一個精巧的小水塘而已,傳說這是天上的仙女下凡到人間來沐浴的地方,……晨霧中的仙女湖,就像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孟小喬輕輕地朝湖邊走去,朦朧中,她隱約看見一個衣裙飄飄的人正從湖面上向她走來。”
語段(8)中使用長句介紹仙女湖的傳說,起到了渲染氣氛的效果,為蜜兒的背景作了鋪墊,也為孟小喬與蜜兒的相遇增添了幾分奇幻色彩。
楊紅櫻在作品中除了少數大段的短句或長句,大部分內容還是配合情節的跌宕起伏而使用長短句交錯的手法,使得語言活潑自然,節奏時快時慢,規避單調,展現語言的交錯美。
為了引起兒童讀者的共鳴,兒童文學的語言要避免由于平鋪直敘而產生的單調枯燥之感。在楊紅櫻的作品里,為了表達人物情感的變化,問句、感嘆句和祈使句使用得很多,陳述句也常常在末尾帶上感嘆語氣,所以她的作品語言通常是情緒化、起伏的,甚至是夸張的。
(9)“你離開地球去火星了嗎?我有多久沒見到你了?一定發生了什么意外事故,讓你突然從我的視野里消失了。”菲娜只顧自己說自己的,“噢,笑貓,我不太瞧得起貓,但我十分欣賞你。你的智慧,你的笑容,你獨特的魅力,使你成為貓中的佼佼者。我希望你永遠做我的朋友。你能答應我嗎?”
(10)我攔住虎皮貓:“寶貝兒,外面太冷,你還是在暖房里待著吧!”
“別攔著我!”隨著虎皮貓肚子越來越大,她的脾氣也越來越大,“我要出去吃東西!”
我還是攔著她:“……”
“我要吃草!”
語段(9)中是高傲的貴賓犬遇到久別的笑貓后一連串的話語,一個話輪中三個問句既表現了菲娜夸張外向的角色性格,又讓語言頗具感染力。再看語段(10),祈使語氣和感嘆語氣的混合使用,凸顯了虎皮貓懷孕后暴躁不講理,一改以往的優雅溫柔,鮮活的文字使讀者腦海中立刻浮現出虎皮貓嬌蠻的形象。可見,楊紅櫻常常在會話中改變語氣節奏,夸張地表達人物的感情,以增加語言的戲劇性。
如果說詞匯像一座樓宇的建筑材料,句式是內部構造,那么辭格就像是房子內部的裝飾,能夠使普通樓房熠熠生輝。楊紅櫻在作品中為了拉近與兒童讀者的距離,各種修辭格都有所涉及。下面主要分析使用頻率最高的反復。
《兒童心理發展概論》表明:“兒童的神經系統容易興奮,因而就極不安定,以痕跡的形式在腦皮層中形成的神經聯系是極端不穩定的,因此被感知的材料在小孩的記憶中不會保持很久,幼童容易銘記材料,也容易遺忘它們,同時在不熟悉的內容中有時會把主要的東西遺忘,而把某些偶然的因素保持下來。”楊紅櫻為了使讀者能夠對重要的形象特點引起關注,在作品中多次使用了反復的修辭。
(11)奇了怪了,爺爺奶奶家養的動物,怎么都是奇奇怪怪的?奶奶家的大黃狗奇怪,大黑貓奇怪,加起來就是奇奇怪怪。不過,馬小跳覺得最奇怪的,還是奶奶家的那頭豬,那頭跑得比風還要快的黑豬——黑旋風。
語段(11)中不斷使用“奇怪”及奇怪的其他形式來表現這些動物的與眾不同。反復手法的使用,強調了這些動物的特點,幫助兒童讀者在腦海中建立、加深角色形象。
此外,反復的使用也是為了幫助兒童讀者理清事情發展的脈絡。法國學者列維·布留爾在《原始思維》中寫道:“我們見到了原始民族的語言‘永遠是精確地按照事物和行動呈現在眼睛里和耳朵里的那種形式來表現關于它們的觀念’,因此,當相同的現象再次出現時,必然促使反復的產生和存在;而兒童文學要適應兒童心理,表現的形象必然是簡單的,兒童文學環境也是狹窄的,這就使反復修辭被大量運用。”如:
(12)傅琳琳故作瀟灑地干笑兩聲,孟小喬也跟著干笑兩聲,接著她們倆像比賽似的,一聲接一聲干笑起來。
語段(12)中,作者進行動作描寫時使用了句子反復,按照事情發生的順序精確地展現了人物的動作過程,幫助年齡較小的讀者理解文章,同時,反復的使用給本來就帶有一絲奇幻色彩的情節增添了一些詼諧之感,使畫面更加生動形象起來。
楊紅櫻兒童文學作品的成功并非無跡可尋,除了作者對兒童成長階段特征和內心渴望有著清晰的認知,以及作品本身擁有豐富精彩的故事情節之外,楊紅櫻對兒童文學語言的把握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詞匯上,楊紅櫻的用詞貼合兒童的理解水平,選詞簡單,詞語搭配合理,活用仿造四字詞語,增添趣味。句式上,多用短句,語氣交錯安排。辭格上,重復、比喻、擬人等手法的使用天真有趣。這些無不彰顯了楊紅櫻幽默風趣、富有孩子味的語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