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哲
小說中,喬治和萊尼為在他們能耕種的土地上安頓下來的夢想而奮斗,他們經歷了有機會實現夢想的短暫的喜悅,也最終因抵不過社會現實走向他們暗淡的未來。土地夢在整個故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小說中一共出現了四次,而每次它的出現都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起初,斯坦貝克打算以戲劇的形式來寫這篇小說,而小說所獲得的榮譽足以證明他此次的新嘗試是正確的。小說的兩個主角分別是喬治和萊尼,他們從一個牧場到索萊達,在那里他們將成為牧場的幫手,并籌集資金來實現他們的夢想。兩個農民工走在了一起,因為喬治答應萊尼的姑姑克拉拉會照顧天生智力遲鈍的萊尼。萊尼喜歡撫摸軟綿綿的物體,但總會惹不少麻煩。當他不情愿地扔了一只被他捏死的老鼠之后,喬治跟他講了一段意味深長的故事:像喬治和萊尼一樣在牧場打工的農民工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居無定所,流落于塵世之間。但他們彼此依靠,有一天他們將籌到足夠的錢來購買一個小型農場。他們將以肥沃的土地為生,擁有一片蔬菜地自給自足和一個兔子窩供萊尼玩耍。“肥沃的土地”是他們的夢想,有力地表達了兩位農民工的共同愿望。同時,斯坦貝克將兩個農民工置于一種特殊的關系中,因為土地夢不僅為他們的生活指明了方向,也為故事的發展定下了基調。每當他們遇到困難時,他們都會想起這個能給他們平淡的生活帶來一絲慰藉的夢。斯坦貝克在小說中展示了普通人生存所需要的土地夢想。他從一開始就在萊尼和喬治之間建立了兄弟般的友誼。其他牧場的人對兩人的兄弟之情感到驚訝,但不管別人認為他們的友誼多么難以置信,他們仍然保持著團結。
當坎蒂和克魯克斯對萊尼和喬治擁有屬于自己土地的夢想頗為感興趣的時候,他們的夢想似乎是可以實現的。即使當柯利的妻子出現在第四幕,嘲笑他們無厘頭夢的時候,坎蒂和克魯克斯團結在一起,保護萊尼和喬治的土地夢。在這個冷漠的世界里,土地夢的力量是顯而易見的。他們通過虛幻的臆想得到短暫的心靈解脫。斯坦貝克把這片土地描述成不僅是物質上的成就,而且是精神上的激勵。這些農民工對土地的態度與人類祖先和早期的美國移民者一樣鮮明:土地對人類既有物質上的意義,又有精神層面的意義,人類對土地的依賴是亙古不變的。
作者為中篇小說中的人物提供了一個展示個人對萊尼和喬治土地夢的態度的機會,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性和生動性,同時也預示著實現土地夢的渺茫。實現夢想的可能性隨著故事的發展而波動,他們態度的變化表明,這些逐夢者仍然很難開啟新的篇章。
以坎蒂和克魯克斯為例,兩者的土地夢都經歷了從懷疑到信任再到失望透頂的轉變過程。在一個等級森嚴的農場里,毫無疑問,坎蒂和農場里唯一的黑人克魯克斯同處底層。坎蒂內心柔弱到無法保護他心愛的狗不被射殺。由于身體上的缺陷,只有當別人愿意提供幫助時,他的土地夢才會有一絲希望。他堅定決心投身于這一“大事業”的動機是正如他自己所承認的:愿意用自己辛苦賺來的錢換取一片能慰藉他的土地。有了土地夢的支持,他敢于頂嘴、嘲笑柯利在他面前說的話,機智地反駁柯利的妻子。土地夢對個人生活的巨大影響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以坎蒂為焦點,他對土地夢的癡迷得到清晰的呈現。可以看出,如果給他提供一個較小的庇護所,他會非常滿足。但是柯利妻子的死讓土地夢破滅了。在得知柯利妻子的死訊后,他急忙去問喬治,他們是否還有機會得到那塊小小的土地,盡管他心里已經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在土地夢的啟發下,克魯克斯開始反駁她的嘲笑,然后痛罵對方。但聽到柯利妻子的嘲笑后,克魯克斯失去了動力,意識到他擁有一塊土地的幻想是多么荒謬。坎蒂和克魯克斯對土地夢態度的轉變進一步說明,實現土地夢的希望越發渺茫,無論這些夢想者投入多少努力和付諸多少信念,擁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土地對于窮人來說遙不可及。這一事實反映了夢注定幻滅的本質。
在過去的記憶中,不難看出克魯克斯的懺悔、對友誼的向往、對平等的追求以及對土地的幻想。表面上的漠不關心僅僅是為他自己辯護并掩飾自卑的面具。克魯克斯長期以來被孤獨和自卑所淹沒,因此讀者可以感受到他的憤世嫉俗和敏感的性格。在他的記憶中,他還提到了他父親的農場和他的白人朋友以及他的兄弟。溫馨的過往與現在的境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盡管沒有提及這些過渡性的細節,但不難看出,他不幸的命運主要是由種族歧視和工業文明的發展造成的。
在這部小說中,斯坦貝克不僅給讀者呈現了農民工夢寐以求的土地夢,也展示了在資產階級大環境的壓迫之下這種夢境是脆弱的、容易粉碎的。雖然在故事發展的不同階段,這種夢境顯得尤為珍貴并傳遞出強烈的感情,但農民工獲得自由的純粹的愿望、極其卑微的十英畝地的夢想摧毀在故事的結尾。
正如喬治預言的那樣,萊尼不小心用力過猛殺死了他的小狗。萊尼表現出極大的恐懼,擔心喬治又會對他發脾氣,進而阻撓他們購置一塊土地并能讓他養一只兔子的計劃。但更糟的是,他撫摸柯利妻子頭發的時候,又一次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手力,最終意外地殺死了柯利的妻子。他們匆忙逃離了牧場,躲在薩利納斯河附近。斯坦貝克把兩個主人公安排在同一個地方,在那里他們即將開始新的生活。在薩利納斯河邊,喬治再次告訴萊尼他們的土地夢,并告訴萊尼離他們實現屬于自己的土地夢已然越發接近。這是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土地夢出現在小說當中。萊尼已然完全忘記了他在谷倉里所做的蠢事,而在虛幻的想象中歡欣鼓舞,無法自拔。喬治讓萊尼把目光投向河對岸的田野,在那里他可以看到他們要購買的農場。萊尼看著河對岸,被虛幻的夢沉醉著、安慰著,而此時喬治扣動了扳機。
萊尼的死標志著喬治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沒有了萊尼,他不僅失去了擁有屬于自己土地的夢想,而且自己又淪落到一個普通人的境地。對于參與這個計劃的坎蒂和克魯克斯來說,他們不得不放棄他們美麗的夢想,繼續過著悲慘而絕望的生活,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坎蒂無情地責罵柯利的妻子。他把自己土地夢的破滅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生活的落空歸咎于柯利的妻子。正如克魯克斯所料,每個人都會懷有一個土地的夢想,但實現它的人卻寥寥無幾。土地夢是喬治為了安慰幼稚的萊尼而編造的,但它卻成為他們生活的動力。斯坦貝克通過對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對比描繪,把幻想和現實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把人們對土地的強烈渴望展現得淋漓盡致。隨著小說的結束,斯坦貝克也指明了他對土地的極大關注。
作為196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約翰·斯坦貝克一直在他的作品中嘗試他在諾貝爾獎演講中所宣稱的東西。《人鼠之間》中的人物形象向我們展示了普通人的孤獨和他們遙不可及的夢想。斯坦貝克通過刻畫主人公萊尼和喬治情感上的轉變,表達了對人類孤獨和美國人民苦難生活的同情和理解。我們在小說的每一頁上都能感受到斯坦貝克對萊尼和喬治所經歷的悲慘生活和命運的憤怒之情。這部小說樸實的風格震驚了讀者,卻又讓小說真實、感人、難忘。
以萊尼的死作為小說結尾并不像大多數評論家所說的那樣悲慘,也許我們只能把它看作主人公追求夢想的悲劇,但評論家從沒有質疑過實現夢想的可能性。在這部小說中,“夢”這個詞隨處可見,足以說明斯坦貝克對土地懷有很深的感情,他在資本主義社會體制和大環境的壓迫之下,向我們揭示了牧場工人追求土地夢想的破滅。另外,斯坦貝克支持被遺忘和被剝奪權利的人,同時肯定了人類精神的力量。通過這部小說,我們能夠親身體會到斯坦貝克對于揭示并解決人類苦難的訴求,他的文學創作反映了他對這種形勢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決心。斯坦貝克創作的《人鼠之間》這部小說在直擊讀者的心靈,隨著故事的進展能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至于作者本人,斯坦貝克積極地為人們探索一條真正的出路,以此來履行自己作為藝術家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