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霞|北京開放大學密云分校

“禾下乘涼夢”是“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的一個理想追求,是袁隆平的“中國夢”。在緬懷、致敬、感恩袁老的同時,如何讓國民教育托起袁老的禾下乘涼夢,如何實現國家的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當成為每個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課題。筆者認為,教育與科技是互相融合的,我們既要培養科研人才,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也要做好幼兒園到大學以及成人的教育,讓節約糧食的理念深入人心。科技與教育并駕齊驅,方能托起禾下乘涼夢。
北京開放大學密云分校是密云區唯一的成人教育學校,承擔著為密云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培養各類成人高等人才的任務,辦學40多年來,為密云區成人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如何發揮學校優勢,共筑“禾下乘涼夢”,學校一直在努力探索。
廣泛學習,大力弘揚,家國情感天地。學校組織教師、學生走進社區、村居、學校、家庭,通過全民學習網、微信課堂、黨史學習大講堂等平臺,向全社會宣講袁隆平院士的生平和感人事跡,講述他為我國糧食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號召學生們學習袁隆平院士的崇高品質,讓一代科學巨擘留下的豐富精神遺產,傾灑在祖國的大地山川,潤澤國人的心田。
文字傳情,歌以詠志,袁老精神育后人。在全區各學校開展“和袁老在一起的一天”“寫給袁爺爺的一封信”“為袁爺爺唱一首歌”“給您講一個禾下乘涼夢的故事”等征集活動。疫情中,在線宣講和歌聲飛揚在各個角落,堅定了人們戰勝疫情的決心和生活的信心。
愛糧節糧,反對浪費,節約意識入人心。為引導全民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學校編輯節約糧食的名言,開展文化教育活動,宣講節約美德、節約方法,并將節約糧食的理念和做法延伸至節水、節電、節紙、節油,為國家“藏糧于技”做好大文章。
專家導師走基層,新型科技助小康。學校邀請市農廣校教學專家走進密云區農戶,實地調研,指導農民種植,就所發現的問題進行逐一解答,講解處理辦法和后續注意事項,助力農村大棚蔬果產業。專家的指導,讓學校幫扶的農戶扭虧為盈,勢頭不斷向好;科技的引領,讓農戶走出了以特菜種植為主的品牌之路,福澤周圍村民,助力區域經濟發展。
開班講學送科技,交流視角鋪新路。學校發揮開放教育的優勢,常年面向農民開班招生,講授科學種植、養殖知識,搭建交流平臺,讓農戶之間互通有無,彼此啟發,互助共贏;開發建設七彩課程,堅持開展農村法治、健康生活、糧農經濟、密云品牌發展等小課題研究,把區域內外的有識青年、有志農民聯系在一起,托起他們的創業夢想;積極開展科普活動,推動農業科普公平普惠,提高農民的科學素質和種植水平;積極推進科普理念和實踐能力升級,創新基層科普服務理念、服務方式,擴大基層科普服務覆蓋面,為基層百姓提供科普服務,大力營造關心農業、尊敬農民的文化氛圍。
助力宣傳新科技,綠色經濟進萬家。近年來,為落實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學校積極發揮專業優勢,助力區域社會經濟發展。例如,聯合密云區相關委辦局、鄉鎮等,開展“共筑美麗鄉村——密溪美濃兩岸民俗交流”“魚王美食節”“西邵渠蔬菜種植”“石馬峪文化節”等交流與節日文化推廣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推動密云農業向現代、有機、綠色轉變;通過全方位的宣傳,讓綠色的品質、科學的力量、經濟的發展融為一體,讓新時代的農民感受到科技在身邊。
“禾下乘涼夢”是袁老的愛國愛民夢,也必將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我們要用實際行動繼承袁老的精神,緬懷致敬這位偉大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