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萬億
位于成都雙流新城西側的彭鎮,楊柳依依,槐香縷縷,文脈源遠流長。清代著名學者彭端淑曾在此開壇講學,一代鴻儒劉沅在此創立槐軒門派。如今,在這片土地上,一顆高中教育新星散發光彩,藝體特色辦學模式熠熠生輝。學校賡續文脈精神,緊扣新時代高中教育改革發展方向,務本揚長,適性育人,成功闖出了一條個性化辦學、特色化發展之路,在四川省乃至全國產生了較大的輻射影響力和改革示范效應。這所學校,就是四川省雙流藝體中學。
在炎炎盛夏,我們來到藝體中學,見到了校長石東華,在輕松愉快的交流中感受著他深厚的教育情懷,以及學校曲折的發展歷程和卓越的辦學成績。
話題始于學校的轉型。藝體中學始建于1958年,自1996年起,學校開始立足自身實際和地域特色,突破普通高中辦學模式,向藝體特色高中轉型。
2008年,學校辦學轉型面臨發展困境,時任雙流縣(現雙流區)教育局中教科科長石東華調任藝體中學校長。憑著對教育的一腔熱情,加上此前3年副校長、5年校長、3年中教科科長的工作經歷,石東華對藝體中學的發展有了新的思考。“《論語·述而》有言:‘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覀円脤I發掘學生的特點,用特長開啟學生的智慧,用智慧激發學生的潛能,致力讓每一個學生成人、成才、成功?!?/p>
任職之際,他遵循多元智能理論,以尊重學生差異、滿足社會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為基準,確立起“一人一長一卓越”的育人理念,將之作為學校的辦學靈魂、行為指針和可持續發展的精神支柱。同時,在適性教育思想的引領下,提出了“全面發展有特長,人格健全有品位”的育人目標,以及“讓學生有前途、讓家庭有希望、讓教師有尊嚴、讓學校有品質、讓教育有美譽”的辦學目標。
2021年10月,第二屆全國高品質學校建設線上研討會召開,藝體中學作為四川省唯一的典型案例代表(全國共兩所學校)受邀分享高品質辦學經驗。研討會上,石東華以《差異發展 課程統領 文專融合 藝塑人生》為題進行發言,生動詮釋了學校藝體特色教育新路。
德育課程:以美育德,培育引航生命的道德生長力。
經過長時間的調研,石東華發現,藝體學生普遍個性張揚、愛好突出、喜歡表現、渴望認同,但文化基礎相對薄弱,部分學生在行為習慣方面存在偏差。鑒于此,石東華秉持“立德樹人為教育之根本”的信念,提出“以美育德,德美共育”的德育思想。
學校根據學生特點,尊重個體差異,注重潛能開發,堅持多元評價,踐行以美育德,將美育精神植根道德教育活動中,確定了培育語言美、形象美、行為美、心靈美“四美”藝體學子的德育目標。在實踐中,以學科融入、主題教育、綜合實踐、生活體驗四大德育課程為抓手,構建起縱向銜接、橫向貫通、分層遞進的德育路徑。學生在發現美、欣賞美、體驗美、創造美的過程中,展現出向善尚美、積極陽光、充滿自信、愛國奮進的青春樣態,形成了“唯美、唯實、唯是”的校園風氣,培育出引航生命成長的道德生長力。
文化課程:以文潤人,筑牢學生發展的素質基石。
藝體中學的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在學校還要抽出一部分時間進行專業課學習,鑒于此,如何高效、有針對性地開展好具有藝體特色的文化課教學,成為學校發展面臨的一大難題。
憑借著對藝體辦學的思考,石東華主張因材施教,分專業統籌規劃文化課教學工作。學校根據藝考生的文考要求,科學研制“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班本化,班本課程生本化”實施方案,并編制各學科“學期課程綱要”,圍繞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科學取舍、重新整合教學內容,分年級創新開發了學生發展校本課程“做最好的自己”“指向素養的學科學歷案”“寒暑假學習實踐課程”等。同時,積極踐行“135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為核心,突出“前置學習中發現問題”“課堂教學中聚焦核心問題”“評價反饋中進階問題”,并以學科大概念為線索研制基于課程標準的大單元學歷案,精準實施學科教學。
藝體課程:以美化人,鑄就生命成長的個性品質。
藝術、體育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藝體中學優化課程結構,開設了音樂、美術、體育等各類藝體定向選修課程,并通過組建藝體社團,舉辦校園藝術節、全校運動會、學生專場音樂會、學生畫展和攝影展等活動,多渠道為學生搭建藝體實踐舞臺。同時,優化藝體教學模式,堅持“以藝啟智,以美化人”的教學策略,實施分層分類走班,并以“藝術知識的傳播,藝術作品的鑒賞,藝體活動的實踐創造,藝體技能的掌握提升”為目標,變革課堂教學形態。另外,學校不斷完善藝體課程評價體系,建構起過程性、基礎性、發展性相結合的評價機制,實施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實踐性評價與創新性評價、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統一的評價策略,充分挖掘學生的藝體潛能,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藝體中學之所以能為懷揣藝術夢想的學生插上騰飛的翅膀,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學校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且成熟完善的文專融合模式?!笔瘱|華說。學校以“三年一盤棋”思想統籌“文化”與“藝體”教學計劃、課時分配,科學制定各年級教學管理策略和培養目標,形成藝術特色教育課程和教學組織模式。2018年,學校成功申報省級重點課題《特色高中文化+藝體融合課程的實踐研究——以四川省雙流藝體中學為例》,現已結題。
在30多年的從教經歷中,石東華始終非常認同一句話:名師出高徒。為此,他在提升藝體中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方面,可謂下了大力氣。
一方面,學校通過公招選優、高校引優、區外招優、考核錄優等多種途徑引進教師,均衡搭配文化與專業教師,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創新教師發展模式,為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量身定制成長方案,暢通教師專業發展通道。例如,推出邀請專家來校講學、外出參加學術會議、實地考察學習等系列措施,依托省、市、區級名師工作室“石東華名師工作室”“陳雙音樂名師工作室”“廖洪森名師工作室”“張志勇名師工作室”等,發揮名優教師示范、引領、輻射作用,培養骨干教師群體。同時,實施“青藍工程”“青年教師研究會”“班主任教研團隊”等系列舉措,分層分類分崗培訓青年教師、班主任隊伍。
此外,學校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評價的第一標準,全面夯實教師發展之基,切實保障教師權益,以“敢為人先、甘于奉獻、團結協作、追求卓越”的精神激勵教師發展創造。在一系列舉措下,學校師資力量日漸雄厚,形成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學校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評價的第一標準,全面夯實教師發展之基,切實保障教師權益,以‘敢為人先、甘于奉獻、團結協作、追求卓越’的精神激勵教師發展創造。
經過數年的綜合改革,藝體中學教育質量突飛猛進,教育特色日益彰顯,辦學品質顯著提升。
學校連年被成都市教育局評為“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優秀學?!薄捌胀ǜ咧兴囆g體育辦學特色突出學校”,并先后榮獲“全國美術教育改革實驗示范學?!薄叭珖鴮W校體育工作示范學?!薄叭珖拿餍@”“四川省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四川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等稱號。
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藝術比賽、學科競賽、體育比賽成績顯著,近三年獲國家級獎勵70余人次、省級獎勵50余人次、市級獎勵230余人次。此外,學校影響力、輻射力不斷增強,先后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多所高校結為友好交流學校,并在四川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現場交流會、四川省學校體育藝術區域整體推進改革試點工作現場會等會議上作經驗交流。此外,學校對成都市青白江城廂中學、崇州蜀城中學等多所學校開展幫扶指導,被四川省委組織部評為“對口幫扶先進集體”。同時,學校還在雙流區域內建立小學—初中—高中藝體教育聯盟,省內外先后有100余所學校及教育部門來校參觀學習,實現了藝體優質教育資源的發散與共享。
教育承擔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新時代普通高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未來,藝體中學將進一步深化改革、守正創新,以“立足四川定坐標,面向全國謀未來”為工作方向,努力將學校辦成特色鮮明、內涵豐富、品質卓越、活力四射的全國一流特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