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又綠 | 溫州市鞋都第一小學
在教學管理中,我們發現在課堂上,往往是教師講得多、學生主動學的少。在家庭中,往往是學生自學少、家長輔導少。如何通過改變教學結構,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教會學生自主學習,以創新管理來撬動課堂變革呢?我們開展了兩項教學改革:微課助學和微練招。
明確學習目標,設計分類微課。第1類重點導學微課:把教學重點精心設計、生動呈現,為后20%學生服務,回家后可反復學習。同時倒逼教師認真備課,因為思考微課設計時需要對教學目標和關鍵問題再三斟酌。第2類難點助學微課:每個教研組分析學情,整理本學科每課的教學難點,有針對性地制作微課。引導教師樹立兒童視角,讀透學生、讀透學科,迎難而上。第3類拓展擴學微課:在課堂學習基礎上,推送與基礎知識相關的、難度提升的微課,給那些走得快的學生創建更廣闊的學習平臺,拓寬視野、深入思考。
配合學習單冊,激發深度學習。為了“助學”更落地,教師制作微課時還設計相應的學習單,鞏固微課學習內容,讓學生邊學邊思、邊思邊學,在練習中不斷提升每門學科的核心素養。
家長群中分享,助力課外學習。教師以二維碼形式向家長推送微課,緩解家長不會教的焦慮,同時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鞏固學習,拓展興趣。
教師建立教學新常規指導診斷檔案,推進微課助學項目。每次備課、改作等檢查后,有總體情況、共性問題的集體性反饋,亮點的互相學習,同時會給每位教師一張反饋單,指導其改進不足。反饋一周內,逐一檢查每位教師整改情況,直到其符合規范。
為了統一管理,建立微課資源庫。目前全校教師自制微課600多件。我們利用FTP平臺,校內所有教學資源都是共享的狀態,并且隨時可以查閱歷史材料,真正實現了開放包容,讓教師有史可鑒、有伴可學、有處可展。
一年多的實踐,從簡單地設計教學微課,到分類推送輔導,再到3.0版本加入微課學習單,不斷引領教師讀透教材,關注學習方式。以微課助學項目為抓手,不斷夯實教學管理,助推課堂切實變革。

在每節課的前五分鐘,讓學生“練習”,旨在把更多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為學堂。提升學生的基礎學科素養,讓教學為學生學習服務。
精設計,練出彩。將課堂練習常態化,堂堂練,那么自然就要關注練習設計的序列性,關注學科的核心素養。我們梳理了每個學科的核心素養目標,以此為指導精心選擇練習,優化設計作業。
微練招,養習慣。微練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培養教師良好的教學習慣。如語文設定六個年級的序列是:寓言故事、弟子規、日有所誦、三字經、古詩、古文,學生教師養成良好習慣,踏踏實實,逐步前行。
愛分享,互評價。微練招之后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學生相互分享、評價的開始。不僅是對學科知識的鞏固,更是每一位學生展現自我的好平臺。
在實踐中,兩微助學大大促進了教師成長,提升了教學質量。借助兩微助學的實施,在備課、上課、作業、評價等環節中,從個人走向共享、從講授走向學習、從單一走向多元,在精細化管理中撬動課堂變革,走好常規,走出特色,讓課堂變學堂,讓學習隨時實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