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完《教育家》7月刊第4期,最感興趣的內容是涉及“雙減”的幾篇文章。在“劇場效應”已經形成的狀態下,我們需要的不是單純讓誰先“坐下”,而是要探索“坐下”之后仍然達到“站著”的效果,甚至取得的效果更好。
本期內容中,有很多的案例可以參考。例如陳春紅老師的文章通過“五個到位”,讓我們管中窺豹,學習北京地區小學針對“雙減”政策的應對方式;賴晗梅老師關于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總結和探索,讓我對李希貴校長《學校如何運轉》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陳志輝老師的《學校要發展,必須先發展教師》,強調統合整體的知識點,強化教師單元教學觀,實際上是按照課程標準對知識點進行了統籌,再去完善學生的評價體系,不但脫離了大多數教輔的束縛,而且激發了教師對于學生整體情況的關注。
一系列文章通過對學校管理、作業管理、課后服務、教師培訓、家校共育的介紹,給了我很多落實“雙減”政策的啟發。面對“雙減”帶來的變化,我們也會協助學校,為學校提供一些“應該怎么做”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