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代表、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洪凝街道紅泥崖村黨支部書記張守英
到北京參加黨的二十大這幾天,正是大棚集中出菇的時間。
一回到村里,黨的二十大代表、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洪凝街道紅泥崖村黨支部書記張守英,就直奔村黨支部辦公室,和等候在這里的70多名黨員干部代表暢談收獲和感受。
“咱們村戶戶建起菌菇大棚,從一個靠山吃山的貧困村發展成一個以黨建共建帶動周邊弱村致富的帶頭村,歸根到底就是聽黨話、跟黨走。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有了黨的好政策,加上我們苦干實干,日子越過越紅火?!?/p>
紅泥崖村,地處大山深處,過去靠天吃飯,村里基礎設施薄弱,經濟農作物種植受限,村集體沒有收入。2011年,張守英當選村黨支部書記。經過10余年的苦心經營,通過盤活資源抓發展、鄉村治理換新貌、互助養老促脫貧,紅泥崖村徹底摘掉了窮帽子,村集體收入連年增加,老人養老也有了依靠。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張守英認識到,盡快補齊產業發展短板是紅泥崖村當前最應該做的。去年開始,她帶領村干部多次外出考察、學習技術,建起第一期14個菌菇大棚。

紅泥崖村黨支部為張守英舉辦歡迎儀式。
“一個棚一次上棒就7600來個,一年上兩次棒,這一次能產7500來斤,大約一年能產15000斤左右,平均能拿到3.5元至4.5元(每斤),利潤比較可觀。”張守英說。
今年,紅泥崖村又選出53畝地建設菌棒廠,預計明年建成,年產量達到5000萬棒。村北正在修建的山間公路也是紅泥崖村眼下的大工程,這條4.5公里的山間公路將把未來紅泥崖村綠色產業串珠成鏈,讓村莊實現更大發展。
“只有把老百姓當成親人,老百姓才會把你當作貼心人,基層工作才好開展?!睆埵赜Α睹裆芸酚浾哒f,“下一步,我們將立足紅泥崖村實際,盡快把村里未來的產業目標規劃好、實施路徑執行好,盡快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村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一起繪就鄉村振興壯美新畫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