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振寰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湖北 武漢 430074)
國外史學界通常認為,1948年哥倫比亞大學Allan Nevis在該校創立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并第一次使用“口述歷史”這個概念,標志著現代口述歷史學的建立[1]。之后,口述歷史在世界范圍傳播開來,尤其在美國,口述歷史發展迅速,1967年成立了全國性的口述歷史機構——口述歷史協會(Oral History Association),該機構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標準、原則等,并有自己的官方通訊和期刊,眾多美國圖書館與高校圖書館的口述歷史研究中心都是其會員單位。此外,美國的小學、中學、大學都開設有口述歷史課程,已成為當代美國歷史和相關學科教育最重要的教育方法之一[2]。而在我國,口述歷史起步晚,發展較慢,相關的實例研究較少[3-4],因此,本文選取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富樂頓分校波拉克圖書館的勞倫斯德拉夫口述歷史與公共史學中心(The Lawrence de Graaf Center for Oral and Public History)為研究對象,從崗位設置及人員構成、網絡指南與遠程采訪資源、任務使命與工作目標、服務項目與宣傳方式、資金來源與項目內容等方面展開研究,以期為國內圖書館口述歷史研究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
1968 年加州州立大學富樂頓分校針對學生開設了口述歷史課程,指導學生開展口述歷史項目,成為勞倫斯德拉夫口述歷史與公共史學中心(The Lawrence de Graaf Center for Oral and Public History,簡稱COPH)的雛形。COPH發展至今,已成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最大的口述歷史檔案館,擁有近6 000 份采訪記錄以及相關的手稿、照片和其他材料。該中心以為學生、研究人員和公眾提供服務為使命,開設相關課程、開展口述歷史項目、舉辦講座、設立口述與公共歷史獎學金等使其成為學術和創意活動中心。
該中心目前有職工9人,其中中心主任1人、副主人2人、檔案管理員1人、項目經理1人、行政協調員1人、研究生助理1人、檔案管理助理1人、攝像師 1 人[5]。Natalie M.Fousekis 教授為中心主任,從事口述歷史工作近25 年,向在校學生和社區成員教授口述歷史方法,參與并指導了多項口述歷史項目,目前,Fousekis教授擔任口述歷史協會(the Oral History Association)副主席。Benjamin Cawthra 教授和Cora Granata 教授為中心副主任。Benjamin Cawthra教授是美國文化歷史學家,承擔美國文化史、視覺歷史、爵士與美國文化等課程的教學任務,在口述歷史中心指導了多場歷史展覽。Cora Granata 教授基于自己的學習和專業背景,致力于促進發展本校和德國口述歷史與公共史學組織之間的合作關系,并形成了長期的合作;她目前的研究項目Heimat on the Pacific 收集了在歐洲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來移居加利福尼亞的德國人的故事,同時她還承擔了現代德國歷史、口述歷史、社區歷史等課程的教學任務。此外,中心根據日常工作需要,設置了項目經理、檔案管理員、行政協調員、攝像師等相應崗位,工作人員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如項目經理負責相關口述歷史項目的開展,檔案管理員和檔案助理負責項目的整理、保存以及視頻編輯、數字化和編目等,攝像師負責攝像和編輯,保證了中心的正常運轉。
為了更好地指導成員單位開展口述歷史工作,OHA(口述歷史協會)為其成員單位提供了網絡指南,以便成員單位更好地開展工作[6]。網絡指南列舉了相關專業指導資源,內容包括口述歷史入門、口述歷史面試指南、數字音頻現場錄音設備指南、口述歷史技巧、數字時代的口述歷史等。相關內容皆為開放存取資源,成員單位可根據自身需要免費獲取,為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便利。同時,提供內容的單位均為美國各大學的口述歷史機構或其他相關專業人士、組織,如印第安納大學口述歷史研究中心、佛蒙特州民俗中心、歷史學家和教育家Judith Moyer 等,確保了指南的專業性。
近兩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需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COPH編制了一份相關的資源清單,為口述歷史項目的遠程采訪提供參考[7]。清單列舉出了一些美國高校口述歷史中心和口述歷史組織相關的遠程采訪清單,如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LSU)圖書館T.Harry Williams口述歷史中心的《遠程采訪注意事項》、口述歷史學會(OHA)的《遠程采訪資源》和《COVID-19 大流行期間口述歷史遠程采訪的建議》、佛蒙特州民俗生活中心的《遠程錄制采訪》等。以上內容均為開放存取資源,旨在為相關人員提供資源,幫助解決在遠程采訪中產生的諸多問題。
COPH作為加州州立大學富勒頓分校歷史系和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的組成部分,肩負著三重使命[8]:一是收集和保存獨特的個人與社區的故事,這些歷史塑造了南加州的共同記憶,明確了民族性和跨國認同,并反映了全球化時代的生活;二是為公共歷史項目提供支持服務,特別是那些旨在與南加州及其他地區的公眾分享口述歷史的項目;三是培訓CSUF的學生收集口述歷史、闡述相關歷史并向公眾呈現重要區域、國家和全球故事的研究方法。COPH尋求將口述歷史和公共歷史的優勢結合起來,以便在學校和與其相關的當地的、全國的以及全球的團體間建立更加良好的關系。
COPH 的目標是為學生、研究人員和公眾提供服務[9]。一系列課程、項目和實習使學生成為社區成員、世界公民、歷史學家和教育者以及公共歷史專業人員。開創性的口述歷史項目、Hansen Lectureship 的贊助和口述歷史和公共歷史研究生獎學金、全方位的支持服務使得COPH 成為充滿活力的學術和創意活動中心。口述歷史研討會、咨詢服務和基于社區的項目使COPH 能夠為不同的社區提供服務,這些社區成員向中心分享了他們的記憶。
目前,中心面向校內外讀者開展以下服務:(1)材料使用和復制。包括材料的使用、許可、合同、流通等服務。在中心使用相關材料是免費的,復制材料、材料使用許可、口述歷史音頻、視頻、圖像和文檔的數字化則是根據具體內容進行收費。中心對其作品的版權情況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以有效規避版權糾紛。(2)轉錄服務。中心遵守《貝勒指南》——由貝勒大學為口述歷史轉錄編撰的專業指南,由中心的專業轉錄人員進行轉錄。(3)裝訂服務。中心為博士學位論文、項目和碩士學位論文提供裝訂服務。(4)網上書店。中心將部分項目整理后著書出版,向校內外讀者出售,讀者可通過中心的網上書店購買,由中心進行郵寄。(5)研討會。中心會將每一期研討會具體時間和內容發布在網站上,讀者可根據需要提前預約。
與美國其他口述歷史中心一樣,COPH 采用線上和線下兩種宣傳方式。線上宣傳主要通過網站、播客等方式。中心會在網站主頁發布相關信息,包括項目內容、服務、資源等,讀者可以通過網站瀏覽感興趣或者需要的內容,獲取所需的服務。為方便讀者獲取相關口述歷史項目內容,中心通過“播客角”(Podcast Corner)的形式更新內容,讀者可以自行收聽或者下載,目前已更新了22期[10]。線下宣傳則主要通過舉辦展覽、研討會等方式。展覽內容均為口述歷史項目,使讀者對相關項目更為了解,研討會內容也均圍繞口述歷史相關內容展開,涉及口述歷史攝像、轉錄、保存等。
口述歷史工作時間跨度長,工作量大,所需資金較多,中心需不斷拓寬資金來源。除常規的學校行政撥款外,中心通過各種方式自籌經費,資金主要來源有:(1)營利性收入。中心向校內外讀者提供材料復印、裝訂、研討會等有償服務,并將讀者劃分為校內教職工與學生、社區成員/研究人員或非營利性組織、商業用戶三類,根據不同的人群,收費則不同,以材料復制費用為例,對本校教職員工和學生的收費最低,其次為社區成員/研究人員或非營利組織,對商業客戶收取的費用則最高。(2)與基金會合作。中心會與基金會合作開展特定的口述歷史項目,由基金會給予資金支持,如項目“Women,Politics,and Activism Project”[11],由 John Randolph Haynes 和 Dora Haynes 基金會資助完成。(3)捐贈。中心接受社會各界的捐贈,資助人可以直接捐款給中心,也可定向捐贈給中心的某個口述歷史項目。

圖1 復制費用結構圖[12]
中心目前已完成的口述歷史項目主要有民族系列、女士系列、軍事/沖突系列、社區歷史系列、勞工和社會運動系列以及州外系列等主題,當前進行的項目有加利福尼亞州檔案項目、戰后郊區家庭主婦項目、女性、政治和激進主義項目、記錄墨西哥、菲律賓和奇卡納婦女在加州農業項目中的經歷等。通過對中心的項目分析后可以發現,項目內容主要側重于記錄、保存加州的相關歷史,囊括了政治、文化、生活、經濟、藝術等各個領域,同時,中心與校內外組織機構或個人合作完成相關口述歷史項目,如加利福尼亞州檔案館、國家公園管理局(NPS)、美國穆斯林婦女賦權委員會等都為中心的合作伙伴,合作完成了相關項目。
從中心的崗位設置可以看出,工作人員都有與其崗位相關的專業背景,主任、副主任、檔案管理員等都具有歷史專業背景,保證了中心口述歷史項目的正常進行。同時,中心會根據工作需要調整崗位設置,如最近一年,新增了檔案助理和攝像師崗位。具有歷史專業背景的工作人員負責口述歷史的采訪、整理、保存等工作,具有技術類專業背景的工作人員負責口述歷史的攝制、轉錄、硬件與設備維護等工作,與崗位相匹配的專業背景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中心的每個口述歷史項目都由一個團隊負責,團隊成員一般由校內外相關人員組成。通常情況下中心主任或副主任為項目總監,項目經理、檔案管理員、檔案助理、研究生助理、攝像師也會參與其中。此外,學校歷史系學生、校外研究人員、其他機構組織成員等也會參與相關的口述歷史項目,團隊成員均有相關專業背景。團隊成員分工明確,通力協作,完成的口述歷史項目豐富了中心的館藏資源。
COPH 積極利用多方資源,包括資金、人員、物資等,用于中心建設和口述歷史項目的開展。中心尋求國家人文社科基金會的財政支持進行了翻新和擴建,在項目開展上,中心與校內外組織、機構以及個人開展合作,如與加利福尼亞州檔案館合作項目“California State Archives Project”,旨在采訪加利福尼亞州立法婦女核心小組的創始成員和早期成員,以及來自南加州的其他前州議員;與國家公園管理局合作了項目“Documenting Experiences Of Mexican,Filipina,And Chicana Women In California Agriculture Project”,記錄了女性農場工人對美國歷史做出的重要貢獻,與德州大學副教授Alan R.Shoho 合作完成項目“Americanization of Japanese Americans Hawaii”,調查了夏威夷日裔美國人的美國化進程。同時,中心充分發揮本校學生的專業優勢,指導學生策劃展覽、參與歷史保護計劃、并完成社區歷史、公共文化與藝術、數字歷史等相關的項目,由碩士生、博士生以及已畢業的學生參與口述歷史項目。
中心對校內外開展無償和有償服務,多樣的服務滿足了不同讀者的需求。在中心閱覽室閱覽相關材料是免費的,除此之外皆為有償服務。中心提供的材料使用、復制、轉錄、裝訂等服務使得館藏資源得以充分利用,舉辦研討會向讀者傳授口述歷史的相關知識,書店售賣的圖書則向讀者介紹了中心已經開展的項目,以上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擴大中心在口述歷史領域的影響力。
為保證中心的正常運行以及項目的開展,除學校基本的財政撥款外,中心不斷拓寬資金來源渠道,主要通過申請政府或機構資金、接受基金會項目資助以及校內外人士捐贈等方式籌集款項。此外,為校內外讀者提供復制、裝訂、書店、研討會等有償服務獲得資金,針對不同類型讀者,制定相應的收費標準,多渠道的資金來源為中心提供了有力的財政支撐。
在宣傳方式上,中心主要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線上宣傳主要為中心網站和播客。讀者在網站上可以瀏覽到中心的相關信息,如服務、資源、項目、捐贈等,讀者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進行點擊;播客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網友可將網上的廣播節目下載到自己的iPad、MP3播放器或其他便攜式數碼聲訊播放器中隨身收聽,中心開通了“播客角”,將口述歷史項目以播客的形式供讀者收聽或下載,方便了讀者對相關項目的了解。線下宣傳主要則通過展覽、研討會等方式。此外,自2004 年以來,中心每年或每兩年上傳更新時事通訊,對中心的工作和開展的活動進行梳理,校內外讀者可通過網站下載查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心的影響力。
中心擁有超過6 000 份記錄的采訪、照片等材料,擁有加利福尼亞州最多的口述歷史檔案,開展的項目立足本地歷史文化,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領域,如中心已完成的項目中民族系列包含亞裔美國人項目、非裔美國人項目、美國原住民工匠項目、伊朗裔美國人項目等;女士系列包含亞裔美國婦女項目、戰后郊區家庭主婦項目、奧蘭治/洛杉磯縣保守女性活動家項目、硅膠乳房植入幸存者項目等;社區歷史系列包含南加州阿根廷社區、加州釀造和啤酒文化項目、橙縣黑人社區項目、奧蘭治縣政治家項目、加州公路發展項目等;勞工和社會運動系列包含加州學校廢除種族隔離政策項目、南加州民權項目、莫哈韋沙漠環保行動項目、柑橘產業項目等。從以上項目可以看出,中心始終立足加州的歷史文化,講述加州的故事,有利于加州歷史文化的傳承。
中心在立足本地歷史文化的同時也在跨地區挖掘與本國相關的歷史文化,如科羅拉多礦工項目、猶他州東南部二戰家園項目、夏威夷日裔美國人的美國化進程項目、猶他州東南部項目等,相關項目或由中心工作人員與外校人員合作完成,或為本校學生學位論文的重要內容,項目內容均與美國歷史文化相關。自中心成立以來,通過開展多方合作、充分挖掘項目素材、豐富項目內容等方式不斷豐富館藏,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
目前,國內口述歷史機構數量較少,就大陸地區而言,僅有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南通大學口述歷史研究中心、溫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所等少數口述歷史機構,其中僅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設有專門的網站;上海檔案信息網、北京市文物局、華中科技大學校史網等開展了相關項目;此外,南京大學、寧波大學、北京體育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高校創立了口述歷史相關社團。可以看出,機構數量少、普及程度低、項目內容單薄等成為國內口述歷史面臨的主要問題[13]。
高校具有人才、課程、平臺等其他單位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美國大多數口述歷史機構由高校圖書館設立,機構由歷史學院或歷史系負責,工作人員大多具有歷史專業背景[14]。國內圖書館,尤其是本校設有歷史專業的高校圖書館,可以依托現有資源成立口述歷史中心,如充分利用人才優勢,吸引專業人員成為中心的核心成員,對涉及攝像、編目、視頻保存等專業性較強的崗位,圖書館可招聘具有相關專業背景的工作人員。同時,高校圖書館可充分發揮在校歷史專業學生的專業優勢,對學生進行培訓后可由其承擔項目展覽、采訪、視頻編輯等工作;或指導畢業生將口述歷史項目作為其學位論文內容,既有利于學生完成其畢業論文,也有利于機構項目的開展。
為提高口述歷史的普及程度,圖書館可開設口述歷史相關課程,教授口述歷史理論、技術、方法等,并指導學生開展相關項目;還可主動走進社區,為社區成員舉辦講座,普及相關知識,吸引社區成員的興趣,從而使社區成員成為口述歷史相關項目的參與者。此外,圖書館可編寫相關指南,如口述歷史入門、口述歷史技巧、口述歷史技巧等,并收集口述歷史的OA 圖書和OA 期刊,方便公眾了解口述歷史,也可讓更多對口述歷史感興趣的讀者參與到項目中。
口述歷史工作的涉及面廣,如機構的建立、項目的開展和推進、人員的培訓等,圖書館都難以獨立完成,為進一步提高效率,圖書館應積極尋求多方合作,如向政府、學校、機構等申請經費用于機構的建立以及項目的開展和推進;在研究項目上,圖書館可以與其他單位或個人進行合作,如與博物館、檔案館、社區等開展合作,共同開展相關口述歷史研究項目;與各級基金會合作,由基金會給予資金支持,圖書館完成研究內容;圖書館還可尋求與國內外歷史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合作,與他們共同完成口述歷史項目。
口述歷史工作對豐富圖書館館藏、開展閱讀推廣等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完善服務內容成為圖書館推動口述歷史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圖書館應以用戶需求為導向,除了傳統的數據庫檢索、材料使用和復印、裝訂等服務外,還可根據讀者的需求提供定制服務,如為研究人員提供專題服務,為教師教學提供嵌入式教學服務,為學生提供資料推送服務,為社區提供講座服務等,多樣化的服務內容可以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在服務對象上,除了向本單位人員提供服務外,還可面向外單位人員提供服務,有利于提高中心的影響力[15]。
口述歷史項目耗時長、花費多,投入的人力與物力巨大,可以說成果來之不易,因此,成果展示顯得尤為重要。圖書館可以采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宣傳,線下主要可以通過展覽、培訓、授課、研討會等方式,同時,宣傳海報、宣傳單、電子顯示屏等也可以作為宣傳媒介;線上主要則通過網站、“兩微一端”等平臺展示項目成果、在線與讀者進行實時互動,解答讀者疑問;圖書館還可進入中小學、社區進行專題講座或者展覽,擴大宣傳面,提高口述歷史的普及程度。
圖書館除向主管部門申請相應經費加大對口述歷史中心的投入外,還可通過以下方式拓寬資金來源渠道:(1)設立專門的口述歷史基金。圖書館可借鑒COPH的做法,設立基金接受捐贈,既可以捐贈給中心,也可以定向捐贈給某個口述歷史項目。(2)申請各級基金項目。圖書館可通過申報各級基金項目,如國家社科項目、省(市)社科項目等獲得課題經費,開展項目研究。(3)開展盈利性服務。利用館藏資源,向校內外讀者開展收費服務,同時,積極推動成果轉化,如圖書出版、版權許可、為企業或機構提供口述歷史相關服務等。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但目前國內口述歷史項目內容數量少,以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為例,僅有電影人、西南聯大、知青等6個主題內容,其他口述歷史機構的項目內容也較少[16]。對此,圖書館應通過各種方式不斷豐富內容,各地圖書館應立足當地歷史文化,充分挖掘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領域的素材,凸顯地方特色的同時也有利于本地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如對于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圖書館可與有關單位合作,以口述歷史的方式加以傳承,促進傳統文化的保護。
在立足當地歷史文化的基礎上,圖書館也可通過開展多方合作的方式豐富項目內容:(1)跨部門、跨單位。高校圖書館可與學校相關院系合作開展項目研究,同時,圖書館也可與博物館、檔案館等單位和機構進行合作,共同開展研究。(2)跨區域。跨區域合作不單指國內不同地區圖書館或與其他單位的合作,也包括與國外高校、機構、組織等開展合作,有利于館藏內容的多樣性。(3)與個人合作。圖書館可與個人共同開展研究項目,也可由個人選定某一課題后,由圖書館提供材料、資金等方面的支持。通過多方合作,可以豐富項目內容,增加館藏資源,進一步促進我國口述歷史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