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濤
(內江師范學院 音樂學院,四川 內江 641100)
伴隨著當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藝術的需求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特別是鋼琴這種獨特和富有藝術魅力的演奏形式,能夠充分滿足學生的藝術需求,讓人們獲得良好的精神享受。高校是培育鋼琴人才,促進鋼琴藝術傳播和推廣的重要載體,為了確保高校鋼琴教育的創新發展和與時俱進,積極融入多元化教育理念至關重要,也有助于全面提高鋼琴人才的綜合素養,為我國鋼琴藝術的發展提供更多優秀的人才。高校鋼琴教師要深化對多元化背景的解讀和研究,在多元化理念指導之下,盡可能地豐富教學內容,滲透音樂文化,使學生的綜合素養真正在鋼琴教學當中獲得突破。
在高校音樂專業的教育教學當中,鋼琴是必修課程,同時也是學生具備音樂專業素質的關鍵要素,在整個音樂教育體系當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鋼琴是一門具備極強技術性、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學科,也正是因為這些學科特性,使得鋼琴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提高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學生在鋼琴學習當中,可以對各種各樣的鋼琴音樂作品進行學習和鑒賞,掌握大量鋼琴曲的創作背景和風格特色,也可以通過對音樂創作者的了解,掌握相應的風格,建立良好的審美意識。由此可見,在開展鋼琴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從多個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音樂審美素質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鑒賞、感知以及創造美,夯實音樂學習理論和實踐基礎,用更加開闊的胸懷面對各種各樣的事物。鋼琴是一種世界聞名的樂器,在世界音樂教育體系中占據一席之地,鋼琴受眾范圍在逐步擴大,所以鋼琴教育也應該逐步擴大影響力。高校承擔著鋼琴教育和鋼琴人才培養的責任,必須把抓好鋼琴教學作為重中之重。
多元化指的是我們需要用廣闊的胸襟吸納外來文化藝術精髓,摒棄外來文化藝術糟粕,通過兼收并蓄的方式尋求更大的發展機遇。中華民族本身就是一個擁有寬廣胸懷的民族,一直都在用持續發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這也構成了中華文化的廣博性。音樂藝術同樣如此,在音樂藝術發展和音樂教育當中,應該抓住多元化教育改革的契機,培養出更多具備專業素質和多元化素養的綜合型人才,為音樂藝術傳播和鋼琴教育的創新發展打好基礎。把多元化教育理念融入高校鋼琴教學當中,不管是對于學生的音樂素質發展,還是對于鋼琴音樂教育的改革來說都是一次重要的契機。高校鋼琴教育的多元化應該體現在多個方面,除了要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之外,還不能夠忽視文化教育、教學評價改革等諸多要素。通過實現多元化教育目標,高校可以加快教學改革步伐,提高教學質量,強化學生藝術和文化素養,給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動力和積蓄能量。
在過去的鋼琴教學當中,教師一直都是教學權威和主角,學生只是通過模仿教師進行被動學習和練習。這樣的單一化教學模式和當前的多元化背景背道而馳,同時也因為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從教學整體上進行分析,教師雖然竭盡全力確定教學內容,盡可能把內容變得豐富多樣,但是卻不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不能夠讓學生掌握鋼琴學習的精髓。所以教師應該建立多元化教育理念,正確認識學生是學習的主角,并進行師生角色互換,最終形成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輔助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具體來說,教師在多元化教學當中需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用多媒體教學輔助鋼琴理論教學。在鋼琴基礎理論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運用集體教學模式,并注意借助多媒體技術手段,把事先備好的課件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邊看邊理解,運用這種集體化和生動性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優化學生鋼琴練習。小組合作學習法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互動機會,也有助于學生自主能力的發展。在鋼琴技巧的訓練活動當中,教師可以用合作練習方法讓學生互相糾正和指導,通過彼此提醒提示的方式鞏固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讓學生的演奏更加成熟。三是運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每個學生在鋼琴演奏能力和學習水平上都有著很大的差異,這就給教師的教學指導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于是教師可以運用分層教學法,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學習特性給予耐心指導。
要促進鋼琴教學的多元化發展,推動高校鋼琴教育的創新,除了要對以往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盡可能豐富教學內容之外,還需要在教學評價制度上進行改革,構建現代化以及多元化的鋼琴考核機制。過去的鋼琴考核方法主要是階段性考試,這種考試模式在傳統教育實踐當中流傳時間長且應用廣泛,但是有一定的弊端,無法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量。鋼琴學習是一個持續持久的過程,并不能夠在短時間內就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而階段性考試抽查只可以檢測出學生在某個階段的學習和掌握情況,不能就此判定學生整體的學習狀況。另外,這種考試模式很容易讓學生出現日常學習中過于松懈的情況,只是在考試之前臨時抱佛腳。于是教師可以改進教學評價,促進教育反饋多元化,除了吸收傳統考試模式當中的優點之外,還可以構建“階段考核+日常成績+筆試或口試+期末成績”的多元化考核機制。其中的“筆試或口試”主要是考查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期末考試時可以讓學生從規定曲目中自選1-2 首,同時要求學生個人準備一首能夠表現個人最高水平的曲目,實現分層次和多樣化考核,避免考核過于武斷。
在當前多元文化背景之下,高校鋼琴教學需要在文化教育方面加大研究力度,通過文化教育的融入,拓寬課程設計思路,通過引導學生分析鋼琴作品使學生受到多元化的文化熏陶,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文化教育缺失是如今高校鋼琴教學當中的一個通病,同時因為文化教育缺失,導致學生演繹出來的作品缺乏內在情感和感染力。對此,高校鋼琴教學必須做出積極調整,創新鋼琴教育模式,尤其是提高對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鋼琴學習當中多接觸和了解中西方文化,了解文化的差異性。這是因為鋼琴屬于西洋樂器,要對這種樂器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提高演奏和駕馭能力,就必須先分析鋼琴藝術誕生地點的文化,使得學生在作品研究和分析當中理解得更加透徹,更容易在演奏中加入自己的情感,確保作品的演繹效果。教師在文化教學當中需要為學生補充盡可能多的文化教育資源,補充文化知識,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幫助學生了解作品背后的含義,引導學生融入自己的情感。當然教師也要用自身的文化底蘊與文化修養啟發學生,成為學生的學習榜樣,這樣才能夠在師生交流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的理論素質與實踐素養,引起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共鳴。
面對多元化教育背景,高校鋼琴教學內容需要進一步拓展,讓學生盡可能地接觸豐富多樣的鋼琴音樂作品以及鋼琴知識與技巧,從而開拓學生的視野,避免學生的思路和發展方向被限制。在選擇教學作品時,過去教師往往傾向于選擇西方國家的鋼琴音樂作品,能夠讓學生接觸到的風格以及演奏技巧非常有限,會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和素質的拓展。對此,在多元化背景下,教師需要打破作品選擇上的限制,在融入西方經典音樂作品的同時,還需要增加大量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的鋼琴作品,讓學生接觸多元文化以及多元音樂作品和音樂風格,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在選擇作品時應盡可能擴大選擇范圍,除了可以加入經典作品之外,還可以融入流行元素,促進教學多元化。另外,教師還需要重視選擇帶有濃郁中國特色的鋼琴作品作為教學內容,為學生介紹中國的優秀鋼琴家,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比如中國的鋼琴家郎朗、孔祥東等在中國鋼琴音樂藝術發展當中作出了重要貢獻,也創作出了不少優秀鋼琴作品。教師可以挑選學生感興趣的作品,讓學生進行認真聆聽和綜合鑒賞,提高學生的鋼琴學習水平,培養學生多元化素質。網絡資源非常豐富,包括海量的鋼琴教育信息,可以為學生的學習資源拓展提供一個平臺。教師既要通過網絡平臺為學生補充大量的學習資源,拓展鋼琴教學的理論以及實踐教育資源,又要指導學生掌握自主搜集網絡學習資源的方法。
在全球化步伐加快,現代科技和經濟事業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教育教學也開始顯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適應多元化背景,創新傳統教育模式,成為每所高校都必須高度關注的內容。鋼琴是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程,在培養學生音樂素質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所以高校在鋼琴教學當中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和精力,用來研究創新性的鋼琴教育方法,并圍繞鋼琴人才培育目標進行教學設計。在當前多元化背景下,高校必須對鋼琴教學模式進行大力創新,積極拓展鋼琴教育內容,加強對學生的文化教育與指導,在多元化交互當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適應多元化背景加快鋼琴教學改革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