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霜
(云南藝術學院附屬藝術學校 云南 昆明 650000)
在現代教育行業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培養并提高學生的演奏技能技巧,幫助其養成良好的藝術思維,是目前大多數高校開展古箏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困境。OBE 教學理念則在一定程度上立足于最終學習成果,通過反向設計的方式有效梳理教學內容及教學環節,同時教師也從最初的知識技能傳播者轉變為輔助者。
所謂OBE 教學理念,本質上應當是Outcomesbased educatian,是基于成果導向逐漸發展形成的教學理念。在現代教育背景下,這是一種主流教學理念。OBE 產生于1981 年,由斯派迪所提出,先后被美國地區、英國地區靈活運用。從一定意義上來講,OBE 教學理念進一步明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轉變傳統滯后的教學方法,通過反向設計明確學生應當具備的職業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以此作為課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此基礎上再開展實踐教學工作,明確教學流程,設計教學重點。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著重分析學生在知識能力上的不足,基于成果分析教學目標,同時明確學生應當掌握的專業知識及技能技巧。
根據上文我們可以看出,OBE 教學理念基于成果導向,著重關注學生的具體學習成果及知識技能掌握情況,通過分析學生應當具備的能力有針對性地開展實際教學培訓。根據相關的實踐調查研究可知,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在開展古箏教學時仍存在諸多的問題和不足。第一,缺乏對學生藝術情感的培養和提高,古箏作為一門藝術課程,在知識的學習中過于枯燥乏味,很多學生本身缺乏學習主動性,加之教師對課堂互動交流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導致情感交流不足,也就無法提高整體教學成果。第二,學生無法根據自身的理解獨立完成音樂創作,古箏學習效果并不突出。第三,大多數教師過于注重營造良好的古箏文化環境氛圍,加強學生的藝術熏陶,卻忽略了學生對音樂文化的綜合理解能力。第四,高校古箏專業學生在畢業后無法快速找到對口的工作崗位,整體效果不理想。由此可見,基于OBE 教學理念的古箏教學目前仍然存在缺陷,這也是未來高校進行古箏教學創新的關鍵所在,基于教學效果反向思考,提出切實可行的策略和措施,以此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OBE 教學理念下的古箏教學要進行學習效果的檢測,本質上就是分析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值得注意的是,學生所獲得的最終學習成果可以看作是該課堂教學的落腳點及終點,但同時也可以作為學生未來成長發展的起點。在具體的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高校教師應當有針對性地對古箏學習的現狀進行科學合理的細致分析,環環緊扣,幫助學生搭建起符合自身認知的學習框架,通過這樣的方式凸顯出教學的連貫性、實用性、可靠性。同時,學生通過逐級學習積累豐富的知識,最終完成目標任務,在這樣的過程中提高自身成就感、榮譽感,樹立學習自信心,從而拓展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通過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分析探究,能夠使得教師正確看待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要實現學習效果的突出,學生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及較高的綜合素養,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高效完成目標任務。古箏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展之前應當根據教學大綱及教學內容搭建起健全高效的知識與能力學習框架,學生通過對框架的分析明確自身在不同學習階段應當掌握的學習內容及相關技能技巧。而在開展教學考評時,教師也應當基于這一框架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分析。
OBE 教學理念有效明確了學生的主體性,凸顯其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必須深入分析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征及學習差異,因材施教,創設多元化的知識能力結構,同時基于基礎教學、速度教學、練習曲、樂曲等等模塊和環節分別設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任務,通過這樣的方式凸顯出教學目標的科學性、合理性、靈活性,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理解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朝著目標不懈奮斗,積極探究,激發主動性,增強學習動力。
高校中的大多數學生具有活躍的思維,易于理解并接受新鮮事物。尤其是隨著現代信息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文化日益多元,很多學生能夠通過網絡平臺搜集相應的知識信息,拓寬自身視野,同時也能夠站在系統全面的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古箏教師仍然采用傳統枯燥的教學模式,不但不會提高教學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由此可見,古箏教師應當從合奏、重奏、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等多個模塊及方式方法出發豐富教學形式,優化教學流程,賦予課堂全新的活力,最大程度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其古箏學習興趣。
教學考評能夠系統客觀地反映出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通過這些反饋,教師也能夠對現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優化,制定出階段性的、高效的教學策略。學生在這種背景下能夠明確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根據最終成績設定全新的目標任務,以此提高自身的古箏技能。由此可見,科學合理的教學考評能夠幫助成績優秀的學生正確看待自身進步,樹立積極的學習目標,也能夠幫助成績較差的學生迎難而上、艱苦奮斗,樹立學習自信心。
在進行教學效果的評價分析時,教師應當基于多個層面、多個角度深入探究,從演奏技巧、演奏能力、即興伴奏等等多個模塊開展實踐訓練。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評價分析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任務對評判的標準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基于學生的技能技巧進行高效判斷,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曲目的內涵思想及其表達方式,同時通過多種方式手段提高學生的抗壓能力、臨場反應能力及心理素質,正確看待自身存在的缺陷,并且在后期學習中開展強化訓練。
具體而言,針對學習能力框架的設置必須基于古箏發展的歷程,有針對性地對中國古典藝術進行繼承和發揚,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古箏教學滲透融入到教學框架及教學環節中。與此同時,在進行古箏藝術的傳承發揚時,也應當基于現代社會的審美意識不斷發展創新。基于此,即便是學習傳統的古箏藝術,也應當積極融入當前社會中較為流行的曲目,與時俱進,實現學習框架的多元化,這樣才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另外,專業知識及實踐能力的掌握應當遵循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鼓勵學生腳踏實地,這樣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后期的創新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任務的創設應當充分立足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需求及目前藝術市場的發展現狀。眾所周知,藝術高校開展古箏教學本質上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及教學能力,在掌握扎實理論知識及實踐操作技能的同時能夠對中小學學生進行指導幫助,或是在后期從事古箏教學研究相關工作。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同階段的學生掌握的音樂風格、演奏技能也具有一定的差異,而這些差異需要教師進行綜合衡量,有效規劃,明確不同的目標任務,確保實用性、合理性。
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大不相同,教師必須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靈活的教學模式,針對學習框架中的知識點科學合理地進行教學環節的設計優化。尤其是對于重難點而言,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分組教學法引導學生活躍思維,解決自身面臨的主要問題,最終再由教師對整體教學情況進行總結歸納,引導并鼓勵學生有效創新,以此更好地滿足未來工作需要。
部分高校對于古箏教學的考核評價過于注重學生的期末成績,或是按照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3:7 的比例進行成績核定,如果高校采用的是大班教學,那么現有的方式方法無法客觀公正地考核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OBE 教學理念則有效改變了這一方法和形式,基于教學評價、完善教學、再評價的方式實現了教學考評的創新與突破,通過實踐驗證真理,又運用真理指導實踐,具有一定的循環特征。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采用階段性評價的方式幫助學生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革新優化評價形式,通過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等等綜合方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
綜上所述,高校在開展古箏教學時應當合理客觀分析學習效果,搭建高效的學習能力框架,設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任務,革新優化教學模式和方法,開展科學合理的教學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