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坷鑫
(白俄羅斯國立藝術學院 白俄羅斯 明斯克 250100)
戲劇舞臺表演中的肢體動作和語言是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元素,若表演者能夠將個人所具備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融入具體人物的肢體動作與語言表達中,則意味著其對于塑造人物的理解和體會達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從專業的角度上來說,戲劇舞臺表演中的肢體運用和語言技巧有具體的要求和標準,需要不斷訓練和提升,才能達到相關要求。
在舞臺環境下,戲劇表演的呈現效果不僅受到表演者能力水平的影響,舞臺整體的環境條件和現場狀態也會影響實際的表演效果。但即便是在有了更先進的技術輔助的舞臺環境條件,表演者的感染力仍然來源于其自身。具體到戲劇舞臺表演的過程中,舞臺表演中表演者的肢體動作和語言表達中的語氣、神態和情緒都能夠使人物塑造效果更為鮮活,現場氣氛也會由此得到調動。只要表演者結合所演繹的人物形象運用好肢體動作和語言表達,其舞臺表現效果就能夠得到顯著提升,從而與臺下的觀眾產生共鳴,讓觀眾感受到來源于演員的情感和心理上的感染力。
一個具體戲劇劇目中的人物,其性格、心理狀態以及在特定環境下的情緒狀態,都是決定形象是否豐滿的重要條件。因此,在人物塑造的過程中,肢體動作和語言表達的豐富性和準確性會直接影響到人物塑造的效果。這主要是由于,肢體動作和語言不僅能體現個人形象,更能夠反映出人的內心世界。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場景下,一些細微的語氣狀態和肢體動作都有可能是體現出人物性格和狀態的重要信息。從舞臺表現力來講,一些細微的動作和狀態不僅能夠顯示出人物形象塑造的細膩感,演員還能通過對細節的把握,與觀眾產生更加深刻的情感共鳴,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舞臺表演的背景下,表演者的肢體動作和語言表述狀態都需要結合具體的場景和主題進行完善和優化。而從肢體動作的表現力以及語言表達的方式上來講,專業的戲劇舞臺表演人員都應當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僅要求表演者掌握專業的舞臺表演方法和相關知識,更要求表演者能夠靈活運用這些知識,結合不同的要求對專業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在運用的過程中,語言和肢體是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否將語言表達內容與自身的肢體語言進行有機結合,并且通過調整和優化實現靈活有效地運用,則是對表演者個人能力的一種考驗。如何運用?以什么形式運用?運用語言和肢體時需要何種條件和狀態?這些都是表演者在具體實踐中需要綜合考慮的問題。
肢體動作和語言表達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不僅要做到基于具體的內容實現協調合理應用,在動作的幅度、語言表達中聲調的高低,以及兩者的配合方面都要達到同一頻率,并且需要考慮具體的場景狀態。例如,在表達一些具有鼓舞性作用的語言臺詞時,需要注意調整聲調的高度,但同時要保證吐字清晰、情緒到位。而相應的肢體動作也可以保持在較大的幅度范圍內,以便烘托整體的舞臺氣氛,達到更好地舞臺表演效果。具體來說,肢體語言和語言表達的內容是需要關聯的,若肢體動作和語言表達的內容不夠協調,則會出現人物的形象與其語言和動作脫節的現象。
肢體語言訓練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在戲劇表演專業的課程體系中都屬于獨立課程內容,這也意味著作為一個戲劇舞臺表演者,其兩方面的能力都需要達到專業要求。臺詞課與形體課就是相關專業學習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兩門課程。作為一個成熟的舞臺戲劇表演者,其個人也應當認識到這兩項基本功對于其綜合表演能力的重要意義,在日常的表演以及訓練中,也要重視這兩方面能力的針對性訓練,保持這兩項基本功的狀態和能力。這也是對表演者本身能力素質有效提升的重要路徑。從實際來講,作為戲劇舞臺表演者,在日常訓練中提升個人肢體動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不僅可以從自身出發,通過自我學習和訓練實現相關能力的提升,也可以在舞臺表演過程中結合不同的劇目類型針對性地實現這兩方面能力的和提升。
肢體語言的運用在戲劇舞臺表演的環境下主要起到營造氛圍,實現整體人物形象良好塑造的作用。畢竟和生活中的肢體語言不同,在戲劇舞臺上運用的肢體語言都需要考慮故事情節的戲劇性和張力。因此,相比于生活狀態下的肢體動作,其整體幅度都是相對較大的,即表現時的方式是更為夸張的。這就更需要表演者對肢體語言表達的幅度和程度進行有效控制,達到既能滿足舞臺表演的需求,又不至于過于夸張和突出的效果。另外,除了形式上的夸張和放大,肢體動作本身的規范性也要達到相應的標準。尤其是部分舞蹈動作的表達方面,肢體語言的規范性和標準程度的要求會更高。例如,《紅色娘子軍》作為典型的以舞蹈為表現形式的舞臺戲劇,對于演員的肢體動作表現力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且這種要求在專業程度上也是非常高的。演員在運用肢體語言時,一方面要保證動作本身到位,另一方面也要考慮舞臺的整體表現效果。最后,肢體語言的運用還包括了細節上的肢體語言表達模式。例如,在一些表現情緒激動的手指動作和細節的腳步動作上,都需要表演者結合情節的變化進行控制,有效的肢體語言控制,不僅能夠通過收斂動作幅度將情感傳達的飽滿性進行進一步提升,更能夠顯示出表演者深厚的表演功底。
語言表達技巧的重點在于把握好語言表達的節奏和情緒狀態,并且保證結合不同人物的背景和情節需要,學習一些有特色的語言表達方式。其中的氣息控制和吐字控制在部分精準的戲劇表演要求下,往往需要精確到單個的詞語和字的程度。這就需要表演者先結合整體的內容結構進行分析,并且進一步體會不同用詞的內涵和意圖,隨后再根據個人具備的專業知識,對不同詞匯所表達的意思進行分析,從舞臺表演專業的角度對詞語和字在語言表達中的情感內涵進行分析和體會,最后在實踐中通過個人的摸索與分析,嘗試融入不同的感情狀態,找到適當的感情表達方式和臺詞念白方式,體現出舞臺表演中語言的力量,發揮出語言表達的積極作用。例如,莎士比亞經典戲劇作品《羅密歐與茱麗葉》中的殉情的情節,有一句經典的臺詞:“唉,冤家!你一起喝干了,不留下一滴給我嗎?”劇中人物臨死之前說出的“冤家”一詞在情感上一定與兩人日常狀態下說出的帶有撒嬌或怨懟情緒的語言表達有所不同,表演者在表演這一經典橋段時,一定要注意從細節處體會這一詞匯中所包含的情感狀態差異,在表演時調整好個人的情緒,力求通過情緒的引導使臺詞的敘說更加具有感染力。雖然從劇情上來講,兩人的死亡是全劇的結束,但同時也是他們愛情得到升華的高潮部分,表演者應當認識到這一階段的語言表達對于烘托整體的戲劇表演氣氛所具備的重要作用,從而在語言表達的方式方法上重視情感的合理融入,達到情感表達的效果。
很多戲劇表演的舞臺場景中,都包含著語言和動作兩種不同的元素。上文也提到,在戲劇表演中,兩者的融合應用能夠促使舞臺表現的效果得到顯著提升。因此,兩者的聯合應用也是舞臺表演效果最終呈現時所常見的運用方法。在實際應用中,肢體與語言的聯合運用具有伴隨性,表演者應當結合肢體語言的強度調整語言表達的強度。例如,若劇中角色之間為戀人關系,則語言和肢體動作在運用時就要注意營造溫柔和甜蜜感覺,若兩人的對話中包含了強烈的矛盾沖突,則語言表達的過程中就需要配合一些表達情緒的肢體動作。例如,表達憤怒情緒的拳頭緊握、表達愁苦情緒的眉頭緊皺,都是需要配合相關的語言才能發揮出其豐富人物情緒狀態的作用的。最后,聯合應用時還需要注意肢體動作和語言的交叉出現頻率,避免過于密集的語言表達和肢體動作同時出現,以免影響整體表演效果的協調性和情緒表達的效果,只有協調有序的肢體語言表達和動作表達,才能為舞臺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幫助。
綜合來講,于戲劇舞臺而言,表演者在運用語言和肢體動作技巧時,應當考慮舞臺表演的實際環境氛圍,通過合理營造氛圍達到更好的舞臺表演效果。同時,為了能夠更好地運用肢體動作和語言為戲劇表演提供支持,表演者還應當積極從自身出發,提升個人的技術能力和情感豐富度,為充分發揮這兩項要素在舞臺表演中的積極作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