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梅
(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8)
2018 年11 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第11屆中國大學論壇峰會上提出了建設中國金課的指導要求,并將同年6 月由教育部部長陳寶生首次提出的金課概念歸結為“兩性一度”的建設標準。所謂“兩性”,是指金課要具備高階性和創新性;而“一度”則是指金課還需具備一定的挑戰度。具體來說,這里提到的高階性是指課程教學除傳授具體的知識和技能外,還要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驅動學生智能在知識、能力和素養方面同步并重地協調發展;而創新性,是指課程內容要反映時代前沿的要求,教學指導思想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教學方法要突出師生互動以及個性化的因材施教。至于挑戰度則是指課程內容要具備一定的難度,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
從金課建設標準來看,培養學生優良的思維品質和自主探索新知、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金課建設的核心目標所在。從這個意義上說,金課也是素質教育目標、要求在課程教學環節的具體體現形式。有鑒于此,對于幼師的搖籃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來說,尤其應注重金課的建設。幼師是兒童第一任啟蒙老師,幼師若能在教學中表現出自主探究型的思維品質,必將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幼兒心智沿著探究型的道路獲得發展與提升,從而塑造其更為積極的心理人格。由此可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性質天然地呼喚著金課建設的展開。而從另一方面來說,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音樂基礎知識、鋼琴演奏學習能力方面都表現出了參差不齊的諸多差異,這對于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流程的組織都構成了不小的挑戰。而上述不足也必然需要通過建設金課,打造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學模式來予以化解。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性質及生源特點都決定了建設金課對于本專業教研教改的重要意義。有鑒于此,立足于筆者的教學實踐,闡述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鋼琴集體課打造金課的策略與方法。
微課是一種進入新世紀后興起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在建設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鋼琴集體金課方面能夠發揮獨到的作用。從本質上來說,微課是一種時長在5-10分鐘的教學短視頻。教師通過錄制短視頻來講解知識、示范技能,就構成了微課。微課短小精悍,便于傳輸推送,所以自2007 年以來在美國大、中、小等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中逐步得到普及推廣,并在2011 年由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鐵生老師引入中國。十年來,歷經多次中小學及高校教學微課大賽的洗禮,微課已在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流程中得到了應用。
面對日益廣泛化的微課應用,我們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鋼琴集體課“金課”建設之初即引入了微課這一信息化教學資源。其優點是:根據學生音樂基礎、學習能力的差異,教師將學生分為幾個水平層級。針對每個層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需求量身定做微課視頻,并在課前通過微信推送給不同水平層級的學生。這樣學生在微課的指導下,在課前跟隨微課進行自主學習,達成對于課堂教學內容和演奏技能的初步探索。微課的推送和應用,發揮了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鋼琴演奏技能的效用。無論對于學前教育專業何種層級程度的學生來說,都能夠幫助他們發展適合自身的鋼琴學習策略,也有利于培養其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到了課堂教學階段,在課前推送給學生的微課就轉而成為教師在親自示范之外所依托的輔助講解視頻,作為紐帶將學生的課前預習與教師的課堂教學聯系成為一體,仍能發揮積極的效用。針對接下來的課后自主練習階段,教師則又根據不同層級學生的基礎和學習能力特點,錄制并推送側重點不同的自主訓練指導微課,供學生課后展開自主訓練時進行參考。可見,利用微課信息化教學資源,教師打造了貫穿、覆蓋整個鋼琴教學和訓練流程的線上指導體系,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鍛煉自主性的鋼琴學習能力、發展適于自己的鋼琴演奏學習策略提供了幫助,從而為金課高階性的標準要求即培養學生優良的思維品質和自主探索學習技能鋪平了道路。
集體課的優勢在于能同時容納大量學生參課,覆蓋面廣、效率高,非常適合高職院校教學之用。然而,單純采用集體課教學也有顯著的缺點,基礎程度、學習能力各不相同的學生很難得到個性化的指導與點撥,容易出現學優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消”的狀況,制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質量的提升。針對這一情況,在引入微課打造學前教育專業鋼琴金課的過程中,也適時地對集體課教學模式進行優化改良,融合小組課及個別課的組織方式,發展出了以隱性分層、因材施教為特點的新型集體課模式。
具體的操作方法:根據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對分課堂模式的啟發,將鋼琴集體課的課堂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教師示范演奏階段,所占時間較短,主要是依托課前推送給不同層級學生的微課視頻來進行現場示范演奏和講解,強化鞏固學生在課前預習的效果。此外還對不同層級學生展開回課測試,以便了解學生在預習階段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存在的失誤。第二部分是課堂隱性分層的分類指導、點撥階段,所占時間較長。教師根據回課測試的結果,靈活采用集體課、小組課、個別課的方式對學生展開針對性的指導點撥。針對大多數學生存在的演奏技法誤區,教師采取集體課的方式進行示范糾正;對于學生表現出的演奏技法共性問題,教師將學生集合起來采取小組課的形式和討論式的教法,通過講解示范與交流探討相結合的方法來予以糾正;而對于個別學生存在的個別問題,教師則采取一對一的方式進行指導。這樣,在微課預習的基礎上,通過對傳統集體課教學組織模式的優化,融合小組課、個別課模式之長處,就成功地打造出了以隱性分層教學為導向的新型集體課模式,適應高職生源差異較大的特點,實現了對基礎程度、學習能力各不相同的學生的點撥指導,也就在課堂教學階段踐行了金課突出師生互動和因材施教的創新性標準要求。
即興伴奏和自彈自唱是幼師在從事幼兒音樂教學時的常用技能,也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中必要的進階能力素質拓展。所以,一般都是在大一學年和大二上半學期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彈奏技能之后,在大二下半學期、大三學年開設專門的彈唱課程來對學生的能力素質進行拓展訓練。優點是循序漸進,利于學生接受;不足是即興伴奏和彈唱教學課時量被壓縮,不利于學生綜合運用彈唱和伴奏技能開展實踐實訓。為了進一步優化彈唱和即興伴奏的教學流程,在大一學年和大二上半學期即根據不同層級水平學生的特點,分別錄制微課來指導即興伴奏和自彈自唱訓練,在每個學期的期中、期末都構建一個專門的即興伴奏和彈唱教學模塊,抽出1-2節課來專門進行即興伴奏和彈唱階段總結性的教學訓練。這樣,就對日常教學內容進行了適度拔高,增強了挑戰性,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學習過的樂理知識和編曲技法,才能逐步熟悉、掌握即興伴奏和彈唱的技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和創新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釋放,從而達到了依托具有挑戰度的模塊化伴奏彈唱教學設置來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優化學生思維品質的良好效果。到了大二下半學期、大三學年正式開設即興伴奏和彈唱課程時,學生已具備了基本的伴奏和彈唱能力,即可大規模地引入音樂教學法組織模擬幼兒園課堂,訓練學生依托伴奏和彈唱技能、采取各種音樂教法展開實際音樂教學的能力,從而為接下來實踐、實訓階段切實培養幼師崗位技能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性質和生源特點,都決定了建設具備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金課,是本專業鋼琴教學創新改革的必由之路。而利用微課全程貫穿指導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策略和探索意識,可在鋼琴教學中踐行高階性的要求;通過引入小組課、個別課因素來優化集體課組織模式,實現基于師生、生生互動的隱性分層、因材施教式教學開展,則可有效踐行金課創新性的標準要求;在日常教學中構建即興伴奏和彈唱模塊來提高課程的挑戰度,更是優化本專業鋼琴教學總體流程的必要之舉。通過多種舉措,就能打造一套踐行金課各項標準要求的教研教改措施體系,從而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鋼琴集體課的教學質量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