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清
(曲阜師范大學 山東 日照 276800)
體態律動教學。聆聽音樂通過身體活動來感受音樂的表現,體會音樂本身的律動,從而更加直觀地了解其音樂內涵。這一點主要體現的是通過自身的肢體動作來更加直觀地了解音樂語言和音樂要素,感受音樂的內涵。學生通過這一教學環節不僅可以鍛煉自身的聽覺和肢體的協調能力,且能通過自身的律動參與課堂深刻地感受音樂和融入音樂。體態律動包含人體四肢用“自發力”做到的所有肢體動作,例如:1.走、快跑、大跳、慢爬、滑行等等一定空間范圍內所能做到的肢體動作。2.彎腰、下蹲、拍手、扭轉、伸展等等身體處于原地狀態時所能做到的肢體動作。通過體態律動教學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利用親身體驗來集中課堂注意力和感受音樂,還能夠刺激學生的聽覺神經和運動覺神經,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聽覺敏銳性以及幫助學生四肢的協調發育。
視唱練耳教學。這是一門對聽音、看譜、視唱、記寫等方面進行綜合性訓練的必修課程,這一教學環節對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尤為關鍵:1.視唱練耳的訓練,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在音程和聲、旋律配器以及節奏風格方面的分辨能力。2.使不同主項專業的學生更好地學習演唱或演奏自己的專業技能3.視唱練耳是一種檢驗個人多方面能力的途徑,不單單訓練聽音、看譜、視唱、記寫等方面,還能夠幫助學生運用所聽到和看到的音樂語言進一步創作譜寫新的音樂片段,加強實踐創作能力,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4.從音樂的角度看,視唱練耳淺層面上鍛煉學生的聽音、看譜、視唱、記寫能力,其深層次作用是激發學生多種感官能力的發育以及促進個人綜合能力的提升。
即興創作、表演教學。達爾克羅茲教學法運用故事、游戲、情景創編等方式幫助學生擺脫害羞、放不開等情緒,使學生大膽融入即興表演以及即興創作之中。通過前兩個環節體態律動和視唱練耳對學生的鍛煉,即興創作和即興表演可運用即興演奏、即興演唱、即興舞蹈和即興指揮等參與方式,體現出學生主體自身真實的教學反響。這一教學方法不但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創作能力和反應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擺脫害羞、膽怯等自我束縛的情緒,促使其提升自信心,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
達爾克羅茲教學法提倡“游戲式教學”“寓教于樂”。部分西方國家將達爾克羅茲教學法融入音樂課或早教課,通過觀看這些課堂視頻資料以及參與者的后期采訪,不難看出音樂課堂的整體氛圍是非常輕松愉快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十分融洽,未曾流露沉寂尷尬的氣氛。課堂主體完全是學生本身,在游戲中學習,使學生更好地接受所學習的知識點。體態律動教學、視唱練耳教學、即興創作、表演教學,這些教學方法使學生用最自然的身體狀態來感受音樂、表現音樂以及融入音樂。不僅促進學生的視覺、聽覺、能動覺健康發育,且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音樂素養和強大的心理素質。
目前,新課改中明確提到不但要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且音樂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認識美、感知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現階段的聲樂課堂存在的主要問題往往還是局限于“學會唱首歌”“教師范唱學生學唱”的“機械式”教學模式,并沒有使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學過程過于強調演唱技能的訓練,忽視審美的培養,未能激發學生學習聲樂的自主性,以至于不能很好地使學生感受聲樂和融入聲樂,帶來的結果將是“應試性”的聲樂表演。
學生學習聲樂的心態是否端正是非常重要的,主動式學習還是被動式學習?對于學習聲樂是否感興趣?為什么要學聲樂?對于這些問題,經過分析研究,從學生群體的角度來看,學習聲樂的動機可劃分為三種:1.對聲樂演唱感興趣,主動學習。2.看到同齡學生學習聲樂或受到家長要求學習聲樂,被動學習。3.為了應付藝考或各種藝術加分待遇的考試,應試學習。后兩者所體現的現實情況則是從學生角度看我國聲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學習動機不純。學習動機是決定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保持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動機是尤為重要的。
社會上漸漸出現越來越多的考試中藝術特長能夠加分的情況,近幾年隨著“聲樂熱”現象的浮現,很大一部分家長為了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逼迫孩子學習聲樂。家長的“功利式出發點”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以及教育方法不得當給孩子的壓力過大,導致孩子的學習興趣被大大打壓,心理受到打擊,學習聲樂的效果不佳。許多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指導”導致孩子的抵觸情緒激增。因此,在聲樂教育中不單單教師的教授占有重要的地位,家長的正確引導也是左右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聲樂的發聲過程是一個較為抽象的原理,因此教師不僅要有嫻熟的聲樂演唱技巧,還要有翔實的理論基礎,二者結合教學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發聲技巧。就目前的師資情況來看,聲樂教師隊伍大致分為三類:1.藝術專業院校或師范院校聲樂專業畢業的老師;2.研修其他音樂主項專業,中途轉至研修聲樂專業的老師;3.研修其他音樂主項專業,未曾接受過正規聲樂教育,因教育“市場行情”來進行聲樂教學。因此,聲樂教育中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是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參差不齊,從業教學的門檻過低。
疫情防控期間的線上教學,離開了傳統的聲樂課堂,傳統課堂中的“范唱學唱”現在是難以實現的,電子設備傳送的聲音多少會有些許雜音。因此,此時的聲樂課主體完全是學生本人,老師的點撥指導只能輔助,以學生自己思考研究為主。通過自身的體會得出,體態律動對于聲樂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根據聆聽音樂使得身體處在最自然舒適的狀態,聲樂演唱中恰巧最重要的不僅僅是喉位放松還有身體放松,在練習時通過原地律動(彎腰、下蹲、拍手、扭轉、伸展等)或者空間律動(走、快跑、大跳、慢爬、滑行等)輔助練聲,憑借我們人體的自發力來演唱并抒發情感,所聽到的聲音與以往是截然不同的。
學生在進行體態律動時,能夠更加深入地明白身心放松對于歌唱的重要性,并通過自己的研究琢磨出與自己嗓音條件相適應的練聲方法與技巧,這種做法得到了導師的認可。
目前,教授視唱練耳的過程中,大多教師只選用單聲部為主的作品作為授課素材,這樣會使學生形成固定的語調樂感。此方法雖然能夠輔助學生建立線性思維,可不足之處在于學生對單一性聲部長期適應,慢慢地就會減弱對于多重立體性音響的認知。為此,應輔助提升學生對多個聲部與和弦構唱等方式的綜合認知與把握,不斷擴展學生的視唱練耳能力。例如,和弦構唱的訓練,首先引導學生對和弦展開分解,其次分組多聲部視唱,培養學生聆聽多層次聲音的樂感。經過聽音、識別音、分辨音、調性等環節,輔助建立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視唱練耳對于音樂專業領域的學生是至關重要的,它也最早出現在聲樂教學實踐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漸漸發現有大量的學生在音高、節奏、音準等方面的掌握非常薄弱,因此將視唱練耳這一方式融入到教學過程中。通過這一過程,師生共同發現音樂專業的學習與視唱練耳訓練是密不可分的。經過一定時段的教學反響,可以得出結論,應加強聲樂學習者視唱練耳能力的培養,并重視唱練耳在聲樂教育中的作用。總之,聲樂藝術可以說是在視唱練耳的基礎之上加入了表演成分,視唱練耳幫助提升聲樂學習者的音準、辨音和識譜能力。由此可見,要想在聲樂演唱上有所造詣必定要夯實視唱練耳基礎。
聲樂的發聲原理本就是抽象的過程,肉眼不能看到、雙手無法直接觸及的多個軟組織和器官同時協調運作發出聲音。達爾克羅茲教學法中提到,對學生開展即興活動能夠開發其想象力,深入激發他們的創造力以及最大程度地顯現出學生個人的表現能力。在聲樂學習中,先天嗓音條件和發聲生理結構因人而異,大多只重視作品的整體性和整體質量,忽視了個人表現力的重要性。
運用故事、游戲、樂段、律動等方法提升學生的創編能力和即興表演能力,將即興活動融入到聲樂教學中可以很好地使學生放松,大大削減緊張的肌肉認知,使學生的各個器官協調運動,發出令人愉悅舒服的聲音。這種即興訓練能夠同時鍛煉學生的耳朵、眼睛、肢體,顯現每一位學生的性格和個人表現能力。
通過對達爾克羅茲教學法的研究,筆者對這一教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結合理論知識和自身的實踐經驗予以探索,自身的聲樂學習有了一定的成效,對該教學法運用于聲樂教育領域也有了初步的體系構建,會繼續就這個方向不斷深入挖掘研究
達爾克羅茲教學法在教育史享有重要地位,許多國家紛紛仿照他的教學方法教育自己的國民,取得的結果和反響都是積極正面的。國內許多不同的音樂專業已經將達爾克羅茲教學法的教學理念吸收、融入,教學效果取得了明顯的提升。因此,結合我國聲樂教育的實際情況,將達爾克羅茲教學法運用到實際的聲樂教學中,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