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霞,解 軍*,韓世范,朱瑞芳,張 亮
1.山西醫科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山西 030001;2.山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
在醫學科學中,護理學專業是一門技能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當前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和全民重視健康的背景下,人們對健康的標準和護理工作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有病醫病”理念已經不適應護理專業的發展,提前保健、健康監督、日常護理、養護結合使得護理專業的內涵更加豐富、內容更加全面,也為護理專業學生提供了創新創業的廣闊空間。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基礎,以增強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為目標,以訓練學生創新創業思維方式和實踐能力為途徑的新型教育理念,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一系列戰略舉措的重要組成部分[1]。山西省于2016 年9 月印發《山西省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省內各高校結合自身情況,啟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逐漸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并取得了有效的成果。新時代的護理服務已經愈加市場化、個性化、創新化,這對高校護理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提出了挑戰,只有高質量的創新創業教育,才能夠激發學生創新意愿與創業熱情,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技能。然而,受到傳統理念的束縛,目前護理專業學生參加創業實踐的情況不甚樂觀,只有把握學生參加創業實踐的關鍵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從高校層面上持續推動護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才能提升學生創新與創業的知識和技能,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型人才。
目前,針對護理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 個方向:第1 類為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研究,側重于探討護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中出現的新理念、新視角;第2 類為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側重于構建針對護理專業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路徑;第3 類為創新創業教育現狀研究,側重于揭示目前護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相關文獻總結見表1。

表1 相關文獻綜述
從當前相關學者的研究情況可知,針對護理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更多集中在理論領域,對于實證研究較為缺乏,特別是針對目前學生創業意愿不高的問題,需要綜合多方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山西省目前正處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就業壓力大,因此,深度挖掘創新創業教育對護理專業學生參與創業實踐意愿的影響機制,不僅能夠緩解山西省目前的就業壓力,也能為山西省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以及提升整體護理服務質量提供思路。
2.1 研究假設 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觀意愿會受到其家庭和學習環境影響,若學生的家庭成員和身邊的同學朋友具有創業經歷、學生在校成績排名靠前,則對于創新創業教育能夠表現出更強的參與性與能動性,從而提升教育質量。目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實施主要包括設置創新創業類課程、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創業類競賽以及為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提供配套政策。多樣化的課程教學、與專業結合緊密的競賽以及高校為學生提供的配套政策也會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產生影響,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設H1:學生個人因素、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創業競賽、學校配套政策對創新創業教育質量具有正向影響。
參與創業實踐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學生對創業實踐的初步認知,來源于自己身邊的環境,即學生參與創業實踐的意愿會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學校通過開設創新創業類課程以及組織學生參與創新創業類競賽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技能。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參與到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其表現出的創業意愿也將更加強烈。同時,學生通常承受風險能力較弱,高校的配套政策,如提供專項基金支持與一體化創業服務等都會影響學生參與創業實踐的意愿。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設H2:學生個人因素、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創業競賽、學校配套政策對學生參與創業實踐的意愿具有正向影響。
高校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然而在當前背景下,只有高質量的創新創業教育才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創業實踐的意愿,從而實現由理論到實踐的過渡。在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學生所處的個人環境會影響到其參與學習的熱情,而通過課程學習與參與競賽所收獲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又會提升學生的創業意愿。依托校內外創業實踐基地的作用以及校內外指導教師的系統指導,與專業學習高度結合的實踐項目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基于此背景,本研究提出假設H3:創新創業教育質量在學生個人因素、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創業競賽、學校配套政策對學生參與創業實踐意愿的影響路徑中發揮著中介作用。
2.2 模型構建 以學生個人因素、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創業競賽、學校配套政策為前因變量,以創新創業教育質量為中介變量,以學生參與創業實踐意愿為結果變量,構建理論模型。在理論模型設計中,個人因素、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創業競賽、學校配套政策、創新創業教育質量、參與創業實踐意愿均為潛變量,模型共包含32 個觀察變量,具體組成因素見表2。使用AMOS24.0 構建理論模型,見圖1。

表2 各潛變量及其觀察變量

圖1 理論模型構建
3.1 數據收集 目前,山西省開設護理專業的本科院校共6 所,這其中既包括省屬全日制綜合性大學又包括省屬全日制高等醫學類院校及以醫學專業為主的全日制獨立學院。本研究對該6 所院校護理專業一年級到四年級本科生開展調查問卷,問卷共包含個人因素、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創業競賽、學校配套政策、創新創業教育質量、參與創業實踐意愿6 個部分,共32 道題,采用Likert 5 級計分法。在問卷完成后,開展了小范圍預調研,根據預調研中存在的問題對問卷進行修改,同時咨詢相關專家學者意見后形成最終問卷。為提高調研效率以及受疫情影響,正式調研于2021 年11 月采用微信問卷星形式開展,共發放問卷3 000 份,收回有效問卷2 928 份,其中大同大學343 份,長治醫學院399 份,山西中醫藥大學353 份,山西醫科大學722 份,山西醫科大學汾陽學院872 份,山西醫科大學晉祠學院239 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7.6%。
3.2 信效度檢驗 使用SPSS22.0 對問卷數據進行信效度檢驗,以保證實證研究的科學性。本次問卷信度檢驗所使用方法為Cronbach's α 系數檢驗法,效度檢驗使用KMO 值與Bartlett 球形檢驗法,具體檢驗結果見表3。從信效度檢驗結果可知,本次調研所得數據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表3 信效度分析結果
3.3 模型擬合度分析 使用AMOS 24.0 對所建立模型進行擬合度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模型的擬合度較好,適合進行回歸分析。見表4。
3.4 回歸分析 對模型進一步做回歸分析以判斷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結果顯示,直接路徑效應的檢驗中,學生個人因素、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創業競賽、學校配套政策與創新創業教育質量的回歸系數均為正,并且均在0.01 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說明學生個人因素、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創業競賽、學校配套政策對護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質量具有較強的正向影響,假設H1 得到驗證。同時,此4 類因素與學生參與創業實踐意愿的回歸系數也均為正,并且均在0.10 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可見其對于護理專業學生參與創業實踐意愿具有正向影響,假設H2 得到驗證。間接路徑效應的檢驗中,在學生個人因素、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創業競賽、學校配套政策對護理專業學生參與創業實踐意愿的影響路徑上,創新創業教育質量均發揮著中介作用,假設H3 得到證實。見表5。

表5 回歸分析結果
本研究基于山西省6 所本科院校2 928 名學生的實證調查數據,通過建立結構方程模型得出學生個人因素、創新創業課程、創新創業競賽、學校配套政策對于護理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質量以及學生參與創業實踐意愿均具有正向影響。同時,創新創業教育質量在以上4 類因素對學生參與創業實踐意愿的影響中發揮著中介作用。為提升護理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質量,激發學生的創業意愿,現提出如下建議。
4.1 重視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注重個性教育,推行具有護理專業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本研究結果顯示,學生所處的不同學習環境會對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評價以及參加創業實踐的意愿產生正向影響。因此,高校應將學生的個性教育和創新創業意識培養有機結合,探索針對不同環境的學生提供個性教育的新模式,將個性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創新精神,提升創業自信。
4.2 優化護理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學生在校學習生涯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生育政策放開、社區醫療保健服務需求劇增、年輕人生活節奏加快的背景下,老年護理、兒童護理、理療保健、心靈關愛等對于護理專業學生提出了嚴峻挑戰的同時也為其創業帶來新的機遇。因此,高校除了開設具有護理專業特色的創業基礎類與技能類課程外,需在專業課程中融入創新思維與創業技能的訓練。優化課程設置與課程標準,突出實踐教學,將專業知識的供給與市場對護理專業人才的需求相結合,將臨床專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相結合。
4.3 充分重視創新創業類競賽的作用,貫徹落實“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的精神,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激發學生參與意愿 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競賽和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為護理專業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身的機會,使其明確自身將來努力的方向。為學生組隊申報競賽或訓練項目配備專業的校內外指導教師,同時注重競賽成果和訓練項目的轉化,并為成果轉化提供有利條件,真正實現由創新到創業的一體化。
4.4 探索有護理專業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配套政策,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為學生參與創業實踐提供有力保障 提供創新創業專項基金,成立各類型護理實驗室,充分利用各類創新創業基地、創新孵化基地,鼓勵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科研活動,開發護理軟件,申請專利等,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創業思維。積極探索跨學院、跨學科協同創新教育新模式,借助跨學科優勢將護理專業學生創新成果運用于實踐。整合多方資源,加強與地方政府、各高校、大型醫院、護理機構、康復中心等交流與合作,共同搭建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型護理專業人才。